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4&rec=279&run=13

2011年1月14日在乳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乳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高书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的基本回顾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乳山发展史上极不平凡、难以忘怀的五年。五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非常艰巨,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市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乳山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
“十一五”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百强位次持续攀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2%、14.1%和16.7%,均实现翻番;财税“三个占比”分别提高5.97、20.02和17.75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2.2%和32.7%,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8.7%和4.3%;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的位次前移6位,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市”“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山东省长寿之乡”等称号。
“十一五”是主导产业加速膨胀、经济结构全面优化的五年。工业支柱地位更加突出,完成技改财务支出295.7亿元,是“十五”的1.4倍,纳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9家,增加28家,争创了2个中国名牌产品,创建了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光电产业基地,建立了30家威海市级以上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了福喜农牧等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调增经济作物0.51万公顷,争创了牡蛎、大姜、绿茶3个国家地理商标和标志认证,跻身“全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行列。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创建了1个4A级、1个3A级旅游景区,大乳山被评为“全省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连续举办了3届母爱文化节,引进了利群购物广场等商贸龙头项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7%。
“十一五”是开放层次逐步提升、与外合作成效显著的五年。投资7.5亿元对各类园区实施了配套,规划建设了临港产业园,打造起以“两区”为龙头、4个功能性园区和4个镇级工业小区为主体的招商平台。外商直接投资、到位内资年均分别增长10%和6.2%;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1.2亿美元,年均增长15%;争取跑上争资项目1129个,到位无偿资金14.8亿元。狠抓了软环境优化和融资创新,设立了企业转贷基金、科技创新基金和产学研奖励基金,取消调整了部分收费项目,建立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开设了“行风热线”,开通了行政服务电子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推行了机关事业单位挂牌上岗和企业特派员制度;成立了威海市首家村镇银行,新增金融贷款131.1亿元,年均增长34%。
“十一五”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载体功能日益增强的五年。实施了威乳高速、滨海旅游路、疏港路、台湾路及金银大道、202省道、309国道改建和乳山口港扩建等交通工程,开工了烟海高速,新建了火车站、汽车站;完成了部分城乡电网改造,启动了天然气置换工程,新上了北郊热电分厂、华地热力厂,扩大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开展了城区主街道和背街小巷整治工作,高标准治理了城南河、炉上河部分河段,实现了从城市水源地到市区供水主管道的全程复线;在城区和银滩组建了19个社区居委会,规范理顺了银滩建设市场管理体制,拉开了海湾新区开发框架,实行了乳山口镇与经济开发区“镇区合一”,城镇化率达到45%,省级环境优美镇实现“全覆盖”,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山东人居环境奖”“山东省节水城市”等荣誉称号;启动了15个村的旧村改造,完成了150个村的环境整治,改造中小型水库86座、中低产田0.38万公顷,绿化山峦0.84万公顷,推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经济林产业示范县”。
“十一五”是群众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五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45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56元,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1.9%;各类存款余额继2007年首破百亿大关后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两百亿元,达到218.1亿元;累计支付财政性惠农补贴2.9亿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5亿元,落实包扶资金1.1亿元,城乡低保年发放标准分别提高1500元和60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20元提高到150元,建立了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体系,为群众得实惠最多、弱势群体扶助力度最大的时期;农村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除海岛村外村村通上了油路,1.6万户农村群众用上了沼气新能源,3万户家庭拥有了轿车,5.2万户居民接上了互联网,越来越多的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
“十一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条件不断改善的五年。实施威海市以上科技创新计划84个,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称号;完成了镇级计生、卫生资源整合,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4年保持负增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市”;投资3.2亿元对城乡教育设施进行了配套改造,启动了投资1.3亿元的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新建了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8个镇成为威海市学前教育示范镇,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健全完善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贫困学生助学体系,成功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投资2.9亿元对城乡卫生设施进行了改造;推行了“五险合一、一票征缴”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新机制,城镇职工参保率达到94%,争取列入了第二批“国家新农保试点县”;新上健身器材的村达到200个,承办了多项国家级体育赛事,镇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市图书馆晋升国家一级图书馆,市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二级档案馆。此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防震、人民防空、双拥共建、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十一五”是精神文明成果丰硕、民主法制进程加快的五年。确立并弘扬了乳山精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争创省级文明单位30个;完成了“五五”普法工作,设立了镇级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信访案件、安全事故起数持续下降,荣获“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称号,市公安局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十佳公安局”;加强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
各位代表,五年奋进成就辉煌,五年巨变鼓舞人心。五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依法监督、民主协商,得益于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鼎力相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乳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乳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十一五”已经载入史册,积淀成一份厚重的历史回忆。“十一五”赠予“十二五”的,不只是在严峻的经济挑战面前砥砺前行、负重奋进的发展历程,更为“十二五”的乳山积累了一笔弥足珍贵、值得总结的精神财富。就政府工作而言,基本经验和体会是:第一,必须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建设心系发展的政府。“十一五”的五年,乳山既走过了顺风顺水、喜事连连的黄金发展期,与全国人民一起喜迎了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和奥运、世博盛会,也度过了布满艰辛、充满挑战的攻坚爬坡期,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经历了2008年最多变、2009年最困难、2010年最复杂的宏观形势考验。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和危难之间,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先后组织开展了“机关效能提升年”“机关责任落实年”等主题年活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和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有力助推了工业转型、农业提质、旅游上档,三次产业构成调整为8.2∶56.6∶35.2,使工业的支撑地位、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得到新强化。第二,必须坚持创新求新不满足,着力建设追求卓越的政府。五年来,始终把“争一流、创最佳”作为积极追求,把创新思路、创新办法作为制胜“法宝”,越来越多的创新亮点在全国扬名气、在全省有位次、在威海创经验。针对农业发展由规模扩张步入品质提升阶段的特点,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的“五无模式”在全国推广;针对农村高血压人群逐年增多的现象,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得到上级卫生部门高度肯定;针对财政增效节支难度增大的实际,在政府融资、财政资金存储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引入了竞争机制,靠公事公办办出了新风尚,靠透明监管管出了高效益;针对政务监管中的薄弱环节,出台了土地预审、国有集体企业用工等规范性管理意见30个,收到了正本清源的效果。第三,必须坚持情系民生不松劲,着力建设亲民为民的政府。五年来,始终坚持财力再紧不紧民生、财政再难不难百姓,千方百计加大民生投入,民生事业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成绩。先后实施了总投资20亿元的67件便民利民实事,办妥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一批急事难事,办成了“路水电气医学”等一批大事要事,办好了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一批喜事好事,全市90%的农村适龄居民、98%的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了养老、医疗保障,所有符合条件的退休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0382名大龄城镇居民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万名农村中小学师生冬季住上了暖屋、中午吃上了热饭,5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了总额近200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货币补贴。在这些实事办理中,各位代表和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先后提交了152件建议和233件提案,市政府都一一进行了办复,从中吸取了民智、集中了民意。第四,必须坚持真抓实干不懈怠,着力建设高效务实的政府。五年来,始终弘扬“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牵动大局的重点工作,铺下身子真抓实促,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建立了“日安排、周计划、月调度”的工作机制,基本做到了“日事日毕、周事周结、月事月清”;倡导了“一线工作法”和“工期倒排法”,要求班子成员将办公室搬到项目现场,将会议室移到施工工地,靠前指挥、亲历亲为,做到任务倒逼、工期倒排、压茬作业,使决策制定在第一线、事项落实在第一时间。这些年实施的重点工程年年都提前完工,主要得益于抓得早、督得勤、跟得紧。第五,必须坚持直面矛盾不遮掩,着力建设敢于负责的政府。五年来,面对外有宏观形势影响、内有转型升级压力的考验,市政府对影响发展的共性问题从不掩饰,对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从不回避,对多年积存的遗留问题从不推诿,做到敢抓敢管、善做善为,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如,针对供暖“老大难”问题,在银滩通过集中供热与分户供热相结合,解决了部分小区的供热问题,在城区通过引资新建、筹资扩建,使供热面积稳步扩大、供热质量逐年提升;针对房地产市场管理暴露的问题,组织开展了房地产企业税收和房地产销售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财税增收,规范了开发销售秩序,这几年尽管税收占财政收入相当比重的房地产业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财政收入总量不断增长、质量不断优化,与这次活动有很大关系,去年下半年又重拳出击、铁腕治税,组织开展了服务业税收整治“百日行动”,有效堵塞了长期积存的税收漏洞,实现了“奋战一百天、增收两个亿”。第六,必须坚持自身建设不停步,着力建设依法行政的政府。五年来,市政府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坚决执行市委的决议和决策部署,认真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有效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坚持讲民主、促团结,建立了大事集体研究、小事切块负责的政府决策机制,推行了外部聘、轮流讲的政府班子学习制度,倡树了“十讲”“四用”等工作要求,形成了“工作可以放手、讲话可以放心、做事可以放胆”的和谐氛围,打造了“政治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的和谐团队;坚持讲廉洁、树正气,把“公权公用、阳光行政”扎根心中,对工程招标、资产处置等敏感工作全部公开运作,不越“界线”,对城乡规划、土地征用等热点问题全部阳光操作,不碰“红线”,对优惠政策、规费减免等焦点事项全部慎重决策,不触“底线”,同时严格执行了禁酒令、公车管理等规定,创树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道路上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消费拉动相对不足,扩大内需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群山无峰”;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资源利用效率尚需提高;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城乡统筹任重道远;政府自身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存有薄弱环节。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恳请各位代表和委员以各种形式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予以大力监督。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不仅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而且有效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浒苔等突发事件;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完成了援川、援青、援疆等帮扶任务;不仅奠定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砺炼了一支敢打硬仗、蓬勃向上的创业队伍。今后五年,前进的道路上有困难,但我们更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发展的征途上有挑战,但我们更有应对挑战的信心。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美丽的乳山必将在“十二五”的征程上继往开来、阔步向前!我们的事业一定能够高歌猛进、再铸辉煌!人民的生活一定能够更加幸福、更加安康!
二、“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现在我们已经迈入了“十二五”的门槛,全市人民期盼一个蕴藏更多生机与活力的新五年。制订一个切实可行又鼓舞人心的五年规划,对于指导全市上下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合力建设和谐幸福新乳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市政府遵循群众路线,坚持民主决策,集中党内智慧,吸收党外意见,编制了《乳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在本次大会上一并印发,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
“十二五”是乳山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期,更是统筹和谐发展的关键期。未来五年,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矛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改革发展和稳定任务依然艰巨,要顺应国际经济走向、把握经济回暖趋向、紧扣宏观政策取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追求更大作为。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民生和谐为根本,积极抢抓山东省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战略机遇,突出实施工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强市“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四基地一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母爱文化产业先行区、休闲旅游养生产业先行区,加快建设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幸福乳山。以此为指导,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6%和18%。
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三次产业构成调整为6∶49∶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5%。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较大突破,外商直接投资、到位内资、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0%。
文化软实力得到新增强。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以上。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42%。
社会和谐再有新提升。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人口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加快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必须把平稳较快、健康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方式、调优结构作为主线,把绿色特色、低碳低耗作为基础,把多元统筹、协调推进作为方向,把改革开放、创新求新作为动力,把民生优先、共建共享作为根本,以此为指导,确定“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活力强劲的经济新框架,“十二五”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集群化、链条化、高端化”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使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带动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十二五”期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技术合同额达到1亿元,新增上市公司3家;到2015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过10亿元的5家、过20亿元的2家、过50亿元的1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翻一番,实现“再造一个乳山工业”的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到“十二五”末,“十大产业”都培育起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苹果总面积达到1.67万公顷,提升“威海果业强市、胶东果品大市”地位,蓝莓总面积达到0.09万公顷,建成区域内品质最优的生产基地,茶园总面积达到0.14万公顷,建成“烟威最大、纬度极北”的绿茶基地,牡蛎总面积达到0.67万公顷,大姜总面积达到0.47万公顷,放大“乳山牡蛎”“乳山大姜”品牌影响力,肉鸡标准化养殖场达到100个,打造全国标准最高的肉鸡繁育、养殖、加工基地;新增“三品一标”50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认证5个。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以打造“养生福地、宜居乳山”旅游品牌为目标,搞开发建精品,搞促销创品牌,搞配套促完善,加速构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体系,“十二五”期间完成旅游开发投入80亿元以上,创建4A级以上景区3家,力争创建5A级景区1家;201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5亿元。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新形势,还要大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提升发展房地产业,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业,稳步发展金融业,力争现代服务业占比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培育成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
(二)推进和谐城乡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推动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确保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在城镇建设方面,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统筹考虑城镇承载能力、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着力打造“两城、两区、四园、四小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两城”,就是改造提升夏村老城区、配套完善银滩新城区,形成南北呼应、对接交融的发展格局;“两区”,就是明确经济开发区、海湾新区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互为支撑、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四园”,就是强化临港产业园、台湾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安全食品产业园的设施配套,提升项目层次,形成特色突出、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四小区”,就是提高南黄、下初、诸往、乳山寨四个镇级工业小区的承载能力,加快项目入驻,形成镇园一体、产业聚集的发展格局。到“十二五”末,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银滩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与海阳所、徐家镇“一体两翼”、联动发展,成为威海千公里幸福海岸线上的精品城区;海湾新区高端商住开发初具规模,后续科研项目加快跟进,成为带动高端产业竞相涌入的新兴板块。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统筹配置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全面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十二五”期间完成120个村的旧村改造和剩余所有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引导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市场分工,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坚持一手抓配套,一手抓招商,临港产业园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建成引领工业发展和产业招商的主阵地,台湾工业园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建成较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纺织工业园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建成知名的高档面料纺织染整专业园区,安全食品产业园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升级平台和延伸载体。提升项目引进质量,加快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十二五”期间新上单体投资过亿元项目200个以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品牌兴贸、以质兴贸,到“十二五”末新兴市场进出口额占比达到50%以上,自有品牌出口额占比达到30%以上,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占比达到25%以上。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加注重资本输出、产能转移、技术嫁接,力争“十二五”期间海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突破2亿美元。
(四)增强文化软实力。挖掘文化内涵扩大影响力,立足母爱文化积淀丰厚、养生文化得天独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构建以热爱生命母亲、祖国母亲、地球母亲和“福、寿、康、宁、乐”为主要内容的“三爱五福”母爱文化体系,推动和促进幸福家园建设,放大母爱文化品牌;开发水上运动、民俗旅游、医疗保健、温泉休闲等养生产品,打造特色化、高端化、精品化养生基地,培育养生文化品牌;统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彰显革命老区文化底蕴,弘扬红色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支撑力,推动影视广播、文博会展、娱乐服务、美术及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弘扬乳山精神放大感召力,放大乳山精神内涵,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带动提升全社会文明水平。
(五)建设幸福和谐社会。建立幸福乳山综合评价体系,逐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使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进步相同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社会保险费征缴总额年均递增10%,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年均递增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年均递增1500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前教育更加规范、义务教育继续巩固、高中教育提升水平、职业教育办出特色、高等教育逐步拓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到“十二五”末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保持在98%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省级规范化学校建成率均达到50%以上。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来抓,坚定不移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回归公益性,让每一名群众都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加快医疗卫生设施改建,将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由高血压向其它病种延伸,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市。到2015年,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75%以上。提高人口发展质量,“十二五”期间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1‰以内。此外,不断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目标催人奋进,五年蓝图令人憧憬。着眼于规划落实,市政府将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加强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与总体规划衔接,逐年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并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企业家队伍、科技人才队伍、企业职工队伍、农村干部队伍和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强力保障,确保规划事项早日落实。随着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五年后的乳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发展方式的大转变、经济的大繁荣,更是人民生活的大改善、社会的大进步。到2015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0万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将达到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5万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更多群众生活由小康型转向富裕型,一个民富市强、文明和谐、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新乳山将以靓丽的姿态、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走过辉煌“十一五”的乳山,再一次挺立在历史的新起点。按照市第十二届党代会四次会议提出的战略构想,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2011年主要预期指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到位内资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0%;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3%,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这些指标的安排,既考虑了规模速度又突出了质量民生,既有预期性目标又有约束性指标,工作中要自我加压、力争多超,努力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具体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抓调整促转变。抓好发展布局调整,立足乳山市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的实际,实施“南部大提升、北部大赶超”战略,引导南部镇发挥生态环境良好、配套相对完善、产业初具规模的优势,以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为方向,以特色园区为依托,以重点景区为载体,逐步提高项目门槛,集约利用各类资源,争取用最短时间把南部区域建成新兴产业的培育地、高端项目的聚集地、旅游养生的目的地;引导北部镇围绕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强企优势来赶超,唤醒沉睡资源,做大经济总量,力争到“十二五”末所有北部镇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方面,继续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重,落实好总投资16.5亿元、年度投资10.3亿元的11大技改项目,实施好华能等风电及环保再生能源等新能源项目,推进好顶点科技LED等新光源项目,跟踪好泰山纸面石膏板等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农业方面,继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立起“体系完善、运转规范、竞争有序”的农资直供网络,运作好福喜农牧标准化养殖场、好当家及大连獐子岛牡蛎加工、金谷园及润兴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新增“三品一标”15个以上,引进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带动完成结构调整0.26万公顷,新上肉鸡标准化养殖场20个,同时抓好0.26万亩成片造林、90个村的新农村绿化以及总长210公里的绿色通道建设,实施好0.2万公顷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0.07万公顷中低产田改造、10公里乳山河治理以及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等项目,为农业提质扩量夯实根基;文化旅游方面,倡树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理念,引导各景区找准文化定位,加快开发步伐,搞好市场拓展,年内完成旅游开发投入25.6亿元,打响“养生福地、宜居乳山”旅游品牌;房地产业方面,在完善商品房信息披露机制、加大中介市场整顿力度的基础上,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引进高层次开发企业,打造高标杆精品小区,同时鼓励房地产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年内力争5家以上房地产企业新上其它产业项目。抓好发展拉动力调整,坚持扩大外贸出口与拓展国内市场并重,建立政企定期沟通机制,设立名牌产品市场拓展专项基金,引导外工贸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龙头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年内争取本土农产品出口、外来加工产品出口额分别达到1亿美元以上;坚持扩大消费与繁荣商贸并举,引进高档商贸服务项目,推进星级酒店建设,鼓励连锁超市进镇入村开店设点,逐步构筑镇镇有品牌超市、村村有品牌连锁的立体化购销格局,把消费潜力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抓好财税结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改善民生和推动发展作为支出重点,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群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和对科技创新、企业技改等工作的奖补力度,提高财政激励发展、反哺民生的能力;采取“划分收支、核实基数、超收分成”的办法,对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规范,完善激励性转移支付奖补政策,逐步实现镇财镇用、镇事镇办。
(二)抓开放促转变。进一步强化招商责任,灵活合作方法,提升引资质量,优化项目服务,实现由“引得来”向“引得好”转变。强化招商责任,就是定硬目标、加强考核,使项目建设真正成为评价部门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年内,“两区”各引进2个以上过亿元项目,各园区镇至少引进1个过亿元项目,各非园区镇至少引进1个过5000万元项目,各产业招商办公室至少引进1个过3000万元项目。灵活合作方法,就是在做好概念招商、委托招商、亲情招商的基础上,探索推行定题目招商、分市场招商和政企联动招商。工作中,根据我市产业布局和各产业急需突破的关键环节,对镇区和部门逐一确定具体的招商题目和招商任务,解决好“招什么”的问题;认真分析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突出区域产业“板块化”特点,细化对接领域,论证合作可行性,形成每个重点区域都有招商主攻方向、每个招商重点都有具体部门负责的推介格局;推行“产业+企业”两业联动招商,使产业招商部门的宏观指导性与企业的行业专业性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好招商优势。提升引资质量,就是健全项目评审机制,集中优势生产要素,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型、税源型、成长型、带动型项目。重点对接好山东浙商科技产业园、台依水库葡萄酒庄博览园、福喜饲料加工及种鸡繁育、调理食品、动物蛋白粉加工、鲁菱安全食品加工等项目。同时,把好规划设计关口,对乳山河、宫家岛综合开发及人工造岛等项目从长计议、精心论证,面向国内外创意设计机构广泛征集设计方案,以高端开发方案甄别开发主体,靠高品位设计保证高质量开发。优化项目服务,就是发挥大项目推进办公室作用,对大项目进行全过程督导;全面推行部门帮办手续负责制,协调解决好项目推进难题;强化“效率是服务的生命”意识,继续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实现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三级联网,做到该办的一路畅通、出现梗阻的立即疏通、需要上级解决的及时沟通、有利于发展的善于变通。
(三)抓创新促转变。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以创新强素质、促膨胀、破瓶颈。强力实施自主创新,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倡导革新改造、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好自主创新力量,争取恒邦化工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威海市级研发中心4家以上;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大会,表彰奖励创新功臣和技术能手,引导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年内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以上,新建校企合作基地4处以上。强力推进企业上市,成立企业上市推进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上市融资专项资金和创投引导基金,邀请中介机构对列入上市储备库的8家企业进行诊断,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懂资本、善运作的专业人才强化指导,靠政府的外助力做好企业办不了的事;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升华境界,尽快破除“怕丢权不愿上、怕花钱不敢上、怕监管不能上、怕麻烦不会上”的误区,增强“企业要上市、管理先上市”的意识,自行对法人治理结构、资产产权和财务账目进行规范,为后续工作创造条件,靠企业的内动力做好自己能办好的事。年内,争取2家企业开展上市前期工作。强力破解瓶颈问题,在金融创新方面,稳妥实施农信社改制,积极引入金融机构,探索创新金融产品,运作好转贷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筹建步伐,年内新增各类贷款30亿元以上,工业贷款增幅达到25%以上,同时引导部门围绕企业发展跑资金、争政策,围绕基础设施、“三农”等领域跑项目、争支持,确保跑上争资额稳定增长;在土地供应方面,坚持“争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三位一体,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好废弃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工作,采取区位调整、收取土地闲置费或调整投资主体、对外招商等措施盘活闲置土地,督导用地单位严格落实投资强度、容积率等约束性指标,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在保障用工方面,做好“加法”“减法”相结合的文章,一方面通过举办就业洽谈会、组织赴外招工、设立网上“就业超市”、评选“金牌职工”等措施,解决好企业“招工难”问题,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改造工艺、更新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装备水平与经营效益“同提升”、用工数量与生产成本“双下降”。
(四)抓民生促转变。人民政府必须时时以人为本、处处为民所为。多年来,市政府一直把改善民生、为民造福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今年将结合幸福乳山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一如既往加大民生建设力度,以实际行动推进幸福家园建设。围绕更好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前段时间市政府结合民情走访活动,就今年的民生工程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并据此确定了总投资12.6亿元、包括60项具体内容的13件便民利民实事,做到了“民生工程百姓定、办好实事为人民”。这些实事涵盖了健康乳山、社会保障、教育设施、文体设施、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已印发给各位代表和委员,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代表和委员详细了解年度实事,并通过大家扩大社会知晓面,带动更多群众监督政府工作。对实事的实施,市政府将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特别是对旧村改造这一难点和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坚决杜绝违背群众意愿的大拆大建和强制拆迁,做到实施前群众同意、实施中群众乐意、实施后群众满意,确保“和谐拆迁、拆出和谐”“合力改造、改出合力”。下一步,市政府将对这些实事一件一件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确保立言必信、立信必果,努力做到向市民庄重承诺、请市民全程监督、让市民高兴满意。
(五)抓载体促转变。根据上级部署,从去年开始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和谐城乡建设行动。要围绕这一行动开展,改造提升载体平台,建设打造精品城市。要系统化配套城市,坚持既重建设城市、配套城市,又重“装修”城市、“美容”城市,抓好投资2.1亿元的路网建设工程,稳妥实施汽车站搬迁和客运线路集约化改造,完成乳山口港扩建一期工程;抓好银滩220KV和投资6500万元的3座110KV、部分35KV输变电工程建设,以及城区2万户和银滩4.5万户天然气置换工程;抓好投资4.3亿元的老城区提升、投资2.8亿元的银滩配套、投资3.3亿元的海湾新区道路建设等工程,让城市路网“通起来”、道路“绿起来”、容貌“美起来”、夜景“亮起来”、环保设施“全起来”。要人性化提升城市,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增强市民归属感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方向,建立房地产开发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同步机制,抓好城乡图书资源整合、文艺队伍资源整合和文化体制改革“两整合一改革”工作,开展年度科学发展十大成就评选活动,建立政府与网民对话机制,以文化整合服务市民,以发展成就鼓舞市民,以舆情民意引导市民,让市民生活更舒适、精神更充实,增强市民认同发展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归属感。要精细化管理城市,研究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意见,启动实施新开发物业项目收缴质量保修金制度,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分工协作机制,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城市的每一个小区、每一条道路、每一处公共设施都纳入管理范围,真正做到城市管理全覆盖、无盲区,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管理、社会化参与、常态化维护的城管新机制。
各位代表,跨入“十二五”的崭新征程,我们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对“十二五”的美好蓝图,我们备感信心充足、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为民造福的责任感、加快发展的使命感,投身“十二五”工作之中,争取起步就有新起色、开局就上快车道,为建设和谐幸福新乳山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