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幸福乳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3&rec=2&run=13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共乳山市委书记 高书良
(2012年1月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乳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乳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勇争一流,奋力开创乳山科学发展新局面,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
一、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进展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乳山经济社会发展经受各种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5年来,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市各级,抢抓机遇,干事创业,自强不息,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取得了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预计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可突破350亿元,年均增长13.2%;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8亿元,年均增长15.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3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2%,其中税收、工商税收、“四税”占比分别比2006年提高6.4、16.5和15.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3%,达到131.7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在2007年过百亿的基础上仅用3年时间就翻了一番多,达到225.5亿元,全市总体发展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1∶55∶36.9,工业支柱作用更加突出,纳税过1000万元企业达到33家,比2006年增加22家,工业用电量比2006年增长37.5%。现代农业效益突出,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争创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5年调整产业结构1万公顷,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30家、合作组织428个,培育特色产业基地3万公顷,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达到53个,拥有大姜、牡蛎、茶叶、苹果、花生等5个国家地理商标,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8大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3亿元,创建了2个4A级、1个3A级景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0.2%,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了7.6个百分点。
城乡建设一体推进,发展载体日臻完善。按照“两城两区”的发展布局,不断优化提升老城区,配套完善银滩新城区,启动建设海湾新区,累计投入52.1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火车新站、汽车新站、乳山港扩建、金牛山公园一期和城南河、炉上河改造等重点工程,新建改造了疏港路、台湾路、滨海旅游路、309国道、202省道、金银大道等路网工程,完成城市天然气置换,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4%,创建国家生态市通过验收。着眼城乡统筹发展,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农村居住、环境整治、农田水利、生态绿化等工程,投入2.7亿元对237个村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开工30个村的旧村改造,建成镇村垃圾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立起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客车、自来水、有线电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幸福指数明显提高。5年来,我们以建设幸福乳山为目标,建立幸福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每年承诺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每年递增36.3%,累计投入达到5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连年保持两位数增幅,分别达到10947元、26400元。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完善,全面推开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成功争创新农保国家试点市,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5%、96%、95.8%和10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实现镇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全省率先建立新农合三级网络,率先建立的农村居民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被卫生部在全国推广,荣获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建立特殊困难群体信息库,完善残疾人市镇村三级康复网络,累计发放慈善救助资金2.8亿元。建成启用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和民情走访活动,实施包村联户、驻村蹲点工作,5年累计投入包扶资金1.1亿元。成功应对“7·25”特大洪涝灾害和“梅花”台风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加大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力度,累计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840个,总投资578.3亿元,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10%,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2.3%,累计争取上级无偿扶持资金23.7亿元。扎实开展集体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设立企业转贷扶持、科技专项奖励基金,新引进成立村镇银行、招商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连续举办三届科技创新和资本运营大会,设立威海市以上技术研发中心33家,争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9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6%,我市连续4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文化建设亮点突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投入3.6亿元实施教育配套工程,投入1.3亿元对全市中小学校校舍进行安全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投入3.2亿元改善城乡医疗卫生设施,新建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病房大楼,完成所有镇级卫生院和130个重点村级中心卫生室的新建改造任务;实现镇级综合文化服务站全覆盖,80%的村建起文化大院,建成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大力弘扬母爱文化,连续举办四届母爱文化节,打响“母爱圣地、幸福乳山”的城市名片。民主法制和平安建设卓有成效,乳山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治安形势最好的地区之一,人民武装、双拥、计生、老干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爱心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市、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长寿之乡等称号。
党的建设创新加强,发展合力有效提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实施“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市委书记用人行为”、党代会常任制、党代表任期制、党员意愿表达机制等试点工作,完善“逢提必竞、逢进必考”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范围,在白沙滩、徐家、乳山口3个镇实施镇党委书记和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扩大党内民主的做法荣获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党内基层民主乳山模式”荣获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奖,并被省委组织部作为十七大以来全省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在全省推广。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新一轮农村“两委”换届,全面推行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每年为农村干部发放工资补贴和村级运转经费,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威海市率先实施禁酒令和公车编制管理,完善联席审批、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出台从严管理干部、干部子女婚嫁宴请等规定,营造干净干事、廉洁勤政的良好氛围。此外,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各位代表、同志们,乳山过去5年的发展,得益于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得益于驻乳单位和驻乳部队的积极参与,得益于社会各界和老干部、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为乳山发展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和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回顾5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复杂深刻变化,经受住了“7·25”特大洪涝灾害等急难险重任务的严峻考验,在克服困难、加快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就是:
必须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5年来,我们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同步推进、产业升级与节能减排并重齐抓、富民强市与改善民生互动共促、转变发展方式与改善生态环境共同谋划,全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乳山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年来,我们狠抓经济发展不放松、不懈怠、不动摇,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发展的举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克服困难中坚持发展,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开拓创新中稳步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5年来,我们把为百姓谋幸福作为最大的追求,把赢得百姓口碑作为最大的满足,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最大的政绩,以民生联民心,以民心聚民力,努力使群众生活更好、收入更多、满意度更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5年来,我们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把组织建好、把干部选准、把班子配强,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工作上的主动性和作风上的纯洁性,较好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新兴产业培植不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市强镇弱、南强北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三是社会管理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民生建设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四是干部队伍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群众对各级工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积极面对、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满怀发展豪情,深感责任重大。今后5年,是乳山全面提升小康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5年,是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5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富民强市新突破的关键5年。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主动地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形势,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加有力地促进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趋利避害,积极作为,奋力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开创乳山发展新辉煌。
今后5年全市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建设幸福乳山的总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强市”三大战略,突出布局调整、项目建设、产业优化、自主创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6个重点,着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着力集约利用资源,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改善民生福祉,着力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奋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5年我市的主要奋斗目标安排为:
经济发展更加繁荣。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到2016年达到590亿元,人均超过1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内资、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0%。
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发展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文化旅游成为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6%,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逐步构筑起现代产业体系。
城乡建设更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城乡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全面增强,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基本达到均衡,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城镇化水平达到55%。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8%、98%、100%,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群众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生态环境更加文明。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本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100%、100%,森林覆盖率达到42%,环境、空气质量等指标保持全省领先,建成国家生态市。
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营造起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三、未来5年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展望未来,前景美好,实现目标,任重道远。我们要紧密结合乳山实际,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的要求,在理念上求突破,在思路上求创新,在工作上求实效,奋力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具体要做到“6个突出”:
(一)突出发展布局调整,实施重点带动。优化发展布局、统筹区域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改变我市“市强镇弱、南强北弱”发展现状的现实需要。要按照“突破北部、崛起中部、提升南部”的思路,发挥优势,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带中间,推动南北统筹发展,构筑竞相赶超、协调发展的格局。突破北部,就是要充分利用北部镇日益便利的交通条件、较好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力度,提高项目档次,发展优势产业,改变镇村面貌,促进北部镇发展实现新突破。崛起中部,就是发挥中部镇园区载体优越、产业基础较好、城市功能完善等优势,坚持招商选资、“腾笼换鸟”,培育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和制造业的隆起带。提升南部,就是立足沿海镇区良好的区位、品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新兴产业,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展示乳山形象的窗口、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和未来发展的增长点。要把园区建设作为调整优化发展布局的重要抓手,以经济开发区、银滩旅游度假区、海湾新区和临港工业园、新兴产业园、纺织工业园、安全食品产业园“三区四园”为重点,强化专业配套,完善招商政策,狠抓项目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重点项目、高端产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培育特色鲜明、体系完善、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要鼓励有条件的镇积极兴办产业小区,抓好海阳所海产品精深加工区、南黄制造加工区、冯家温泉养生度假区、下初精细化工区、午极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崖子果品集散储运区、诸往金属冶炼铸造区、乳山寨旅游商品物流区等8个镇级园区建设,明确园区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专业招商,吸引特色产业聚集,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二)突出项目建设,实施增量拉动。要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好项目就是抓科学发展”的理念,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考核,加大奖惩,努力形成“以项目评政绩、以项目论英雄”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增量带存量、扩总量。要坚持招商选资,进一步调整招商重点产业和区域,充分发挥产业招商办公室和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大的产业项目,争取在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上级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超前制定项目投资计划,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每年争取实施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落实一批事关民生福祉的社会事业项目。要坚持领导精力、优惠政策、土地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从市级领导带头,加大重点项目包扶力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引导各相关部门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服务职能,保证重点项目快落实、快建设、早投产。要建立以效益为中心、以税收为目标的项目引进评估机制,对招商引资项目要科学测算评估产出效益,根据贡献份额、效益大小确定优惠政策,根据能耗多少、质量高低决定项目取舍,形成投入与产出相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项目建设格局。要认真研究土地等资源配置方式,严格控制容积率和投资密度,保证高科技、税源型项目建设用地,促进项目集中投资、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聚集发展。
(三)突出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效益推动。要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抢抓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链条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构筑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一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企业运用先进技术、管理和装备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狠抓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培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金属冶炼铸造、纺织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机械汽车配件、化工建材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终端产品,引进发展汽车制造、大型装备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终端企业,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力争到2016年底,全市销售收入过5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5家、过10亿元的6家、过20亿元的3家、过50亿元的1家。二要引进培育新兴产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要求,大力发展以风机、船舶、游艇制造等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保健品、营养品、生物药品等为重点的海产品精深加工业,以耐磨材料、环保材料、催化材料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LED应用为重点的新光源产业,推动产业层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三要繁荣发展服务业。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养生养老等服务业,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要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巩固壮大以银滩、大乳山为重点的生态度假旅游,加快培育以福如东海文化园、多福山、圣水宫、冯家温泉等为重点的文化养生旅游,探索发展以马石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加快提升以海阳所南泓、大乳山周边为重点的“渔家乐”旅游,积极发展以金牛谷和各镇高效生态农业为依托的观光采摘旅游,构建龙头突出、城乡一体、南北呼应、功能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要配套完善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设施,增强旅游服务功能,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加快打造“养生福地、宜居乳山”的旅游品牌和“母爱圣地、幸福乳山”的城市名片。要规范发展房地产业,适度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提高开发层次和档次,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逐步由房产经济向楼宇经济转变。四要加快培育文化产业。要把文化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休闲养生、工艺美术、影视服务、体育运动、创意动漫等文化产业,加快培育带动能力强的文化龙头企业,尽快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单位改革转型,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投资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五要做强做优现代农业。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积极引进培育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食品,争创国家地理商标,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四)突出发展模式转型,实施创新驱动。要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举措,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内涵式增长、高端化提升。一要自主创新,蓄力发展。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自主创新体系,重视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重点园区和企业建设技术中心、研发平台,设立科学家工作站和高新技术实验室,努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企业,争创一批自主创新品牌,研发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实施一批科技转化项目,推动科技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完善人才政策,搭建人才引进培养的平台,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二要与外合作,借力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战略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采取技术入股、联合开发、成果转让等形式,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和高端人才,推动企业发展壮大。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稳妥地开拓境外市场。三要融资上市,突破发展。要加快推进企业制度改革,积极培植上市资源,鼓励发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基金公司,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银企合作力度,引进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要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方法,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融资模式,采取BOT、BT、TOT等形式建设管理城市,多渠道扩大城市建设投入。四要重组兼并,整合发展。要加大对小微亏企业的破产重组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兼并、租赁、重组、联合、置换等形式,完善产业链条,做大主导产业,形成大企业领军、中小企业配套的发展格局。要盘活园区低效闲置资产,实行资源整合,整体对外招商,解决园区土地制约,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五要规划引领,创新发展。要坚持先规划后招商、先配套后出让,对城市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规划、概念招商、市场运作的形式,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变建设园区为经营园区,变政府配套为市场配套,促进土地增值,增加政府收益。
(五)突出一体发展,实施城乡联动。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由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向城乡统筹转变,着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一要城乡一体规划。要按照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管理一体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提升海湾新区、经济开发区等控制性规划,加快制定镇村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建设和各项专业规划全覆盖。要切实抓好中心城区、中心镇和重点村的规划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居住分散、规模较小的村庄,加快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和部分镇驻地村改造,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民向居民转变。二要基础设施一体配套。要切实抓好对乳山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路、电、气、暖、排污等配套工程,规划建设乳山口跨海大桥、文莱高速等重点工程,提高承载能力。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投入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道路、集中供水、电力能源等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三要公共服务一体优化。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成夏村和白沙滩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鼓励引进高等院校,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医疗卫生设施,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加大城乡文化服务设施投入力度,抓好综合性文化场馆建设,配套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建立长效管护使用机制,发挥公共设施的服务作用。四要生态环境一体改善。要坚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积极实施绿山、绿路、绿城、绿村“四绿”工程,加大镇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力度,抓好乳山河、黄垒河等重点河流治理改造,加强岸线、滩涂、港湾、矿产资源的保护和海洋环境监测治理,积极推进宫家岛、塔岛湾、潮汐湖、大乳山海洋公园等区域的保护性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强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发展低碳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开展资源共享共用、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六)突出民生改善,实施和谐互动。要进一步完善幸福乳山建设指标体系,用幸福标准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共建共享、和谐幸福的社会发展新格局。一要建立稳步提升的收入保障体系。要把富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搞好农产品流通增加基础性收入;优化政策环境,鼓励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增加转移性收入;推进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努力拓宽产业增收、创业增收、投资增收、帮扶增收“四条渠道”,力争农村居民、企业职工收入增幅不低于经济发展增幅,确保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质量。二要建立稳固的就业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劳动力培训转移,规范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完善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帮扶“4050”人员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动者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三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水平,完善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要积极发展养老、残疾人康复、社区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统筹抓好计划生育、科普、妇女儿童等工作,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四要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多形式的救助机制,加大慈善救助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水平。要完善社会救助信息化平台,规范救助对象申报、公示、审核程序,确保各项救助公平公正公开。五要建立安全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要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问责机制,抓好化学投入品、生产基地管理,健全农资直供、产品检测、农超对接网络,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要进一步健全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和网络监管体系,实现区域内药品监管全覆盖,规范药品市场秩序,降低群众医药费用,保证群众用药安全。六要建立创新的社会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社会管理综治网络,积极推行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加大群防群治工作力度,形成社会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排查和预警机制,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开展好市长热线、领导接访、行风热线、民情走访和“听民声”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民主法制和平安乳山建设,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四、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思想引领。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教育,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先进。要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市委常委集体学习和机关集中学习制度,开展“讲学、送学、践学、考学”等系列学习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更新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定期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注重深入实际调研,引导各级干部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更好地驾驭经济社会发展。
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深化党内民主,充分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不断扩大选人民主,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择优、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做到以岗选人、以绩用人。要建立健全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坚持显绩与潜绩相结合、量化与定性相结合、民主评议与群众公认相结合,客观反映各级干部的工作实绩,作为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基础。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述职、民主评议、考核评价等制度,调动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的积极性。要突出抓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镇党委的主体作用,选好配强农村班子,强化农村干部教育培训,严格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农村干部行为。要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以服务群众、改进群众工作为核心,拓宽基层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渠道,提高带领致富、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要统筹抓好城乡党建工作,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创新组织设置,落实保障待遇,推进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
四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大力倡树勤思善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规范有序、以民为本、廉洁自律、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良好作风,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和问责力度,提高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执行力。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深入群众帮解难题,深入基层问计问策,确保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实际、体现民意,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升、联系群众向下扎根。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要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严格落实诫勉谈话制度,加大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时代,宏伟的目标等待我们实现,崇高的使命激励我们前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共同开创乳山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幸福乳山建设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