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9&rec=7&run=13

2016年2月19日在乳山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乳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周兵

“十二五”时期是乳山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十分艰巨的发展任务,各级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现代化幸福乳山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十二五”
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十二五”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综合实力位居“2015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第81名。
“十二五”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实现突破的五年。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全面推进产业提升发展计划,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3∶47.5∶44.2。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累计完成农业结构调整13.8万亩,新增“三品一标”39个,培育威海市级以上农字号龙头企业22家,荣获“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工业支柱地位提升,深入实施“千百十”工程,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三区十园”产业平台,累计实施威海市级重点工业项目84个,完成技改财务支出14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2家。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在提升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壮大健康产业、电商经济等新兴业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长寿之乡”、“全省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和“全省农村电商试点市”等称号。
“十二五”是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开放层次不断提升的五年。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八个专项小组,推进以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组建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以及以公立医院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改革,为区域发展增添新动力。坚持把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面推进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大众创新,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引进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率先开展民间资本整合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6家企业实现资本市场挂牌,组建产业基金2支,股权融资、私募债融资实现新突破。开展“创业乳山·富民行动”,组建省级创新平台10家、产业孵化器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抢抓“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68个,完成企业与外合作37家,实际利用内资、实际到账外资、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分别增长15%、8.1%和7.6%。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累计到位无偿资金36.5亿元。
“十二五”是市域一体步伐加快、城乡统筹水平提升的五年。调整镇区主体功能区划,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4%。完成烟海高速、国省道改造等区域路网建设工程,启动乳山口大桥、文莱高速建设前期工作,改造农村道路278.9公里,推进乳山口港扩建工程,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区域交通条件全面改善。投资8亿元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完成城区和滨海新区天然气置换,建成北郊热电厂和新热源厂,新增供热面积161万平方米。新建银滩第二污水处理厂及14处镇级环卫处理设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荣获“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市”称号。改建新建金牛山公园、河滨公园、母爱文化广场等公共休闲场所,完成 40 条城市道路和背街小巷的改造升级,新增城市绿地35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7%。投资23.6亿元完成滨海新区道路桥涵、园林绿化等6大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新区大开发、大发展夯实基础。新增城市社区8个、农村新型社区152个,改造老旧小区7个、棚户区100万平方米、农村危房2121户,实施农村改厕8700户。启动“五城联创”工程,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暗访,获得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十二五”是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验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实施企业排污监管、环保设施改造、黄标车治理淘汰等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全面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建立石材矿山有序退出机制,累计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65亩,顺利完成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实施海岸带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拆除各类违规违章建筑5.6万平方米,大乳山景区作为生态修复的典型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向世界推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实施549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完成绿化造林16.3万亩,乳山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
“十二五”是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在广泛征求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完成高中教育布局调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一镇一校”和公办托幼教育“一镇一园”的规划目标,新建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2处,配置标准化校车149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施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完成147个重点村卫生室达标升级,率先实现全省县域数字化接种门诊“全覆盖”,创建全国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面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累计实现城镇就业5.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左右;完成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并轨整合,健全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等财政补助标准,各项社保待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设立市民服务中心,组建群众工作部,建立常态化走访群众机制,群众满意度连续5年居威海市各区市前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母爱文化、仁爱文化、红色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深化平安乳山建设,完善道路交通、森林防火、消防管理、应急避难等安全基础设施,加大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力度,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此外,信访维稳、人民武装、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广播电视、民族宗教事业稳步发展,粮食、物价、供销、外事、对台、防震、人防、气象、档案、史志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十二五”是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持续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在建设工程审批、市场主体设立等领域推行模块化审批、联审联批模式,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12项。坚持按程序议事、按制度办事,完善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理顺规范性文件“三统一”程序要求,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保障政务运行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坚决维护市委的权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21件,办结率达到100%。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乳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7.2亿元,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增长1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2亿元,增长11%;实际利用内资127.5亿元,增长15%;实际到账外资8706万美元,增长19.6%;外贸进出口总值8亿美元,增长12.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445元和13775元,分别增长8.4%和8.9%。在威海市2015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中,乳山有26项指标居各区市第一或并列第一,实现“十二五”的胜利收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深层次和结构性的矛盾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层次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外贸易增长趋缓,产业配套、招商环境、人力资源等存在一定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仍需完善;重点领域改革需要深化,瓶颈制约问题仍然较多;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资源利用效率仍然不高;群众生活水平尚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繁重;政府自身、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一定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乳山市人民的殷切期望。

“十三五”时期的总体要求
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强市,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速市域一体,优化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福祉,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形成与新常态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全面打造产业结构优、创新动力足、文化底蕴实、生态环境美、社会和谐好的现代化幸福新乳山,确保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一)坚持创新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创新创业。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培育产业新体系、拓展发展新空间,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6∶44∶50。打造“三轴三带三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业园区+休闲农业+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的产业链条,加大农业园区设施配套,鼓励创建地理标志商标认证,保护和推广优势农产品品牌。突出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培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与生物科技、新材料、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智能装备、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内涵式增长、集群化膨胀。加快提升文化休闲旅游、房地产、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向现代高端转变。发挥健康产业、蓝色经济、消费带动和新型商业模式的引领作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区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围绕产业链培育创新链,打造吸引各类人才的创新主体,组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创新平台15家以上,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0项以上,设立孵化器、众创空间15处以上,实现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创业平台“零”的突破。金融支撑体系更趋完善,调整优化融资结构,扩大社会融资总量,力争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5家,新增挂牌企业15家,实现创业板上市新突破,完成资本市场融资10亿元,设立股权投资基金5支以上,实现企业股权融资12亿元。改革创新活力全面释放,抓住结构性改革这个主要矛盾和供给侧改革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深入推进投融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更大程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潜力和活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市域一体。坚持“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城市化推进北部突破、中部崛起、南部提升。城市发展布局更加优化,完善“一轴两带、三区对接、多点组团、一体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成错位补位、对接融合的“品”状城市板块。加快乳山口镇、海阳所镇、白沙滩镇等重点镇和示范镇建设,积极推进 “撤村并点”和镇级区划调整。城镇化质量全面提高,坚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加快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和棚户区人口完全城市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银滩外地居民常住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幸福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稳妥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质量。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按照“适度超前、优化布局、完善网络”的原则,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积极推动城际铁路、疏港铁路、跨海大桥、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融入半岛城市群。完善市政基础、公园水系、公共交通、能源水利等设施网络,统筹推进岸线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城市大数据开发,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促进生产智能化、经济网络化、服务远程化,市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三)坚持绿色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生态建设。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体功能区功能更加完善,坚持“因地制宜、区域统筹、特色发展”的理念,有序推进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建设,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各类开发活动限定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环境保护措施更加有力,严格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推进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系统,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循环利用更加有效,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以技术创新推动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大力提倡绿色出行,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全面达到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标准。生态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实施环境保护战略区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
(四)坚持开放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与外合作。坚持内需外需协调、两个市场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全面融入开放战略布局,抢抓“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打通中韩海上交通“走廊”, 打造中韩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和中转枢纽中心,推进旅游和医疗领域全面合作。积极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积极发展多领域外包模式,大力发展跨境贸易与电子商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在“引进来”的同时,引导有条件、有市场、有潜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发好国外资源和市场,推动更多企业走向世界。加快提升特色园区开发水平,着力打造“三区十园”(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城区及临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新兴产业园、科技产业园、健康服务产业园、创新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等),积极推进下初化工建材、诸往铸造工业等小区建设,加快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产城融合的特色产业板块。
(五)坚持共享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民生改善。坚持共同发展、发展共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进一步推动充分就业,缩小收入差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基本公共服务稳步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格局加速形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攻坚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效应对,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出生人口性别比得到改善,妇幼保健水平不断提高,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安全发展观得到牢固树立,平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治理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安全防范体系和民生安全保障网络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切实增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乡村文明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新时代的乳山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凝聚起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鼓舞起奋发有为的创业激情,共同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全面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2016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左右,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左右,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主要任务是:
(一)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举全市之力推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加快构筑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构筑新型工业体系。抢抓“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重要机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提质提效、持续带动。实施产业转型工程,以链条延伸为方向,以技改扩规为抓手,引导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型。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方向,推进“机器换人”,建设“智能工厂”,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升级,提高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实施梯队培育工程,全面落实“小升规、普升高、个转企”政策,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5家。实施重组整合工程,鼓励现有企业通过战略投资、股权合作、重组改造等方式加强与外合作,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积极稳妥推进重组整合或市场退出。二是构筑现代农业体系。坚持以工业理念引领农业、以工业模式发展农业、以工业园区培育农业,重点发展苹果、葡萄、大姜、牡蛎等现代农业“12大链条”,培育壮大一批观光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园、科技农园、民俗农园,健全“农资+基地+市场”的可追溯体系,年内新增威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新增规模化专业合作组织20个、家庭农场150家,完成农业结构调整3万亩,积极争创“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三是构筑休闲旅游体系。按照“全域旅游化,旅游休闲化”要求,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培育“红色”文化旅游、“绿色”乡村旅游、“蓝色”滨海旅游、“金色”文明旅游等“多彩”旅游品牌,开发滨海度假、医疗养生、温泉体验、美食休闲等四大健康养生旅游产品,推出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好“旅游企业+项目”、“线上+线下”营销推介活动,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加快打造半岛城市群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四是构筑新兴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做大“海上粮仓”,做强“蓝色工业”,做活“临港产业”,完成乳山口港一类口岸开放,打造区域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培育以健康营养产品、健康生物医药、健康产品制造等为重点的健康制造产业,以养生养老、文化旅游、保健管理等为重点的健康服务产业,构建全链条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实施好电子商务启蒙计划、触网计划和惠民计划,搭建好区域性综合电商平台、现货交易平台、网上合作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引导更多企业拓展线上线下交易。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孵化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与历史建筑等资源,开发创意纪念品、农产品及数字产品,打造文创农业、文创旅游升级版。
(二)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增活力。一是推进规划谋划创新。遵循“尊重历史、继承发扬”的原则,高起点修编总体规划,高标准谋划产业规划,高质量实施专项规划,真正使规划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总纲”。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完善中期评估制度,加强规划实施跟踪问效,确保实现“多规合一、无缝衔接”。二是推进科技研发创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整合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构建创新链,引导企业独立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推广公共平台“使用券”制度,年内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以上,组建华信食品院士工作站等省级创新平台3家以上。三是推进融资模式创新。积极引进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运营好金融投资公司、柒零新材料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抓好企业规范化改制工作,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大力发展股权众筹等融资新模式,新增“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2家以上。四是推进大众创业创新。组建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载体4处以上,通过与外合作启用科技创业中心,开展好创业创新培训活动,新增省级和威海市级孵化器各1家,新入驻孵化企业50家以上。五是推进品牌建设创新。引导工业、农业、服务业企业通过自主培育、贴牌生产、境外收购等方式创建知名品牌,严格市场监管,完善追溯体系,提升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
(三)扩大对外开放优势。坚持精准定位,在抓好全面招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与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国企央企、民营强企等对接,推进主导产业补链式招商、新兴产业龙头式招商、传统产业提升式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优质高效产业项目。坚持精准对接,国内,重点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合作,充分挖掘各类招商资源,着力引进产业协作、链条延伸型项目;国外,以打造中韩健康产业示范区为方向,加强与韩国在健康产品制造、健康食品、美容养生、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对接,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坚持精准发力,充分利用好产业招商、委托招商、基金招商、路演招商、孵化器招商、闲置资源招商、总部经济招商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吸引项目落户。坚持精准管理,强化“一册一盘一码五库”建设,建立重点项目成长档案和招商引资行程档案,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快培育专业招商人才,促进招商选资工作开展。坚持精准布局,建立多元化融资模式,推进好工业污水处理厂提质以及园区自来水管网、燃气配套、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切实提高入园项目的技术、安全和环保门槛,坚决拒绝落后产能和“两高一资”项目落地。开展好化工企业摸底和打非治违工作,推进危化品企业 “进区入园”。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重点深化“五项改革”: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修订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抓好行政审批首席代表、书面凭证告知、办理时限承诺等制度落实,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事项信息数据库和网上办事大厅,推进市县镇三级网上联审联批,构建网上政务服务体系。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组建董事监事工作管理中心,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深化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15家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和5家中介机构行政脱钩,稳妥推进“事改企”工作。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起责任有主体、行为有规范、问责有对象的国资监管体系。三是深化农业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产权交易改革、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构建与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相适应的发展机制和服务平台。四是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抓好公车制度改革,确保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五是深化财税综合改革。做好“生财、聚财、理财、用财”文章,探索组建旅游开发、林业开发等国有公司,积极推进城投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和专项债券发行,编制完善三年滚动投资项目计划,加大争资立项力度,年内确保到位无偿资金7亿元以上。健全财政预算体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机制,提高财政绩效。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控制债务规模,确保把政府债务水平控制在威海市考核范围内。调整理顺市镇财政体制,加强镇级财政预算管理和农村财务管理,保障镇级运行。
(五)推进市域一体发展。以提高城镇化率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一是推进“三个市民化”。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统筹实施村改居、村集体资产改制等工作,着力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以及农村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二是统筹公共资源配置。统筹城乡交通公路建设,抓好乳山口大桥、文莱高速等重大交通以及省道升级、县乡道路改造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实现农村道路通行无障碍、安全无隐患。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变电站增容及中低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好龙角山水库上游人工湿地、乳山河地下水库等重大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农村水源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实现城乡生产生活现代化。统筹城乡服务设施建设,抓好城市社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及农厕无害化改造,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公益电影放映、戏剧下乡、养老服务等补助机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常态化。统筹城乡建管能力建设,推进“建管分开、管办分离”,抓好绿色建筑和地下综合管线建设,合理布局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等“城市病”问题。三是稳妥发展房地产业。把“去库存”作为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降价销售、取消过期限制措施、棚改回购安置等手段,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力争消化库存20%以上。抬高开发准入门槛,加强社区商业、休闲绿地、托幼机构等功能配备,打造一批标杆式小区,带动房地产业向高层化、电梯化、社区化升级;运用好省财政扶持政策,抓好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完善小区功能,提升宜居水平。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开展好企业安全生产、环保达标、庭院绿化综合检查活动,促进企业管理升级。抓好沿海防护林、欧投银行生态造林和森林抚育项目,年内确保完成绿化造林4万亩、中幼林抚育5.2万亩。整合林业、水利、环保等方面的湿地资源,对重点河道进行保护提升。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实施蓝色海岸保护行动,推进好海岸带综合整治与近海生态修复工程,统筹陆域污染治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环境污染源头控制。实施好乡村连片治理等项目,保护好 “乡村记忆”村落,打造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的乡村典型。
(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总投资47.2亿元、年度投资28.1亿元的10大类、289项便民利民实事,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建立脱贫工作责任制,精确配置帮扶资源,充分调动农村组织、农民群众的能动性,做好与农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农村加工贸易等结合文章,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格局,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抓好光明街小学、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公办幼儿园建设及学校塑胶操场改造、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等设施升级工程,化解好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论证组建医疗产业集团、优化医疗机构布局的基础上,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提高“医联体”服务实效性,构筑“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实施47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加大公共文化消费供给,满足群众文化需要。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抓好投资1.35亿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研究制定临时救助政策,解决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问题。持续推进“五城联创”,如期完成各项创建任务,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靓丽文明。
(八)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建立市场风险预警制度,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实时监测分析市场秩序,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按照“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的原则,对企业改革、项目建设、房地产开发、国有资产管理、专项基金发放、土地供给等领域的重点问题,逐一建立档案,实行销号管理,聘请律师团队、依靠部门联动依法依规加快解决。强化安全发展理念,严格依法治理,落实问责机制,持续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建立政府购买第三方安全生产服务机制,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筑牢安全生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