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海雾海冰海发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8&rec=55&run=13

海雾 据1960~1979年19年观测,乳山口海面年平均雾日24天,年雾日多于30天
的6年,其中1969年最多,为39天;年雾日少于20天的4年,其中1961年最少,仅8天。
出现雾日的月份以4~7月份最多, 月平均3.5~4天,4个月有雾日数占全年有雾日数的
61%, 最多的月份是1964年4月,出现13天。11月~次年1月海雾较少,月平均0.6~
0.9天,3个月雾日仅占全年有雾日数的9%,其中11月份最少,20年内仅6年出现雾日。
8~10月平均雾日1.2天,占全年有雾日数的15%。2~3月份的雾日分别为1.3和2.4天,
占全年雾日的15%。
海冰 据乳山口测点1960~1979年观测,一般在12月中、下旬可见到初冰,次年
2月下旬海冰消失,冰期平均65天。个别年度初冰日可提前在12月上旬,或延至次年1
月上旬;终冰日早的在2月上旬,晚至3月中旬。年冰期短的46天,长的87天。
乳山沿海未出现过固定冰,多为流冰。流冰量(流冰覆盖能见海面的成数)2~3成,
最小的年度小于1成,最多的年度可达6成,各级流冰量出现的频率是0~3成占55%,
4~7成占27%,8~10成占18%。流冰密集度(流冰群中,冰的总面积覆盖流冰分布海
面的成数)出现的频率是:稀疏(0~3成)占40%,密集(8~10成)占32%,其余(4~7成)
占28%。流冰方向除少数受大风影响外,主要随潮流流动,最大流冰速度可达80厘米
/秒,多出现在半潮期,流速慢的小于10厘米/秒,主要出现在高低潮前后,或冰量较大
的时候。 流冰厚度,盛水冰期3~20厘米,约占总量的80%。融冰期多出现少量堆积
状流冰,厚度在20~40厘米。
海发光 渔民称为海火。分火花型、弥漫型和内光型3种,每类又以发光的强弱分
为5级。 乳山口海洋站观测到的海发光主要是火花型,系海水中发光的细菌或微生物
在外界的刺激下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其年变化最小频率出现在7月, 其次是2月,最大
频率出现在9~10月。发光强度绝大多数为一级,最大出现过三级,但次数很少,多在
4~5月及9月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