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村庄规模与类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8&rec=15&run=13

秦、汉以后,中原人口东移,境内村庄渐增,但村庄规模较小,常随居民迁徙而
变动。直至北宋时期,境内村庄情况尚无史籍记载。金、元时期,境内村庄因战乱多
数遭毁或因居民避乱远徙他乡而湮没。 至元代末年,境内仅有100余村,其中延续至
今的仅37村,这些村庄多为居住历史很久的单一亲族的“坐地户”村落,如秦末所建
的峒岭村、唐代所建的汤泉村。明初,中原地区及山东西部大批居民移居境内,最初
为一家一户定居,后发展成大家族而形成单一家族村落,亦有由驻军的卫、所官兵落
籍发展成单一家族村落和多亲族联合村落。至明末,境内增至近400个村,其中有318
个村延续至今。
清时,境内人口迅速发展,较大的村庄因人口增加而耕地不足,部分居民到外地
购置田产或开荒而析居建村,形成新的单一家族村落。亦有因姻亲关系迁居到土地较
多的村庄居住,形成多家族合居一村的联合村落。夏村、乳山寨、南黄、西浪暖、六
村屯、陶家等村因土地等资源优势,于清末已发展成多亲族合居的大村。民国初年,
境内增至665个村。 此后,境内村庄相对稳定,村庄规模不断扩大,有些傍近城镇、
要道及谋生门路较多的村落发展成为无亲族关系的杂姓聚居大村,如育黎村居民姓氏
多达80余个。1941年建县时统计,全县共有668个村(自然村)。
建县后至50年代初,因行政管理的需要,把一些相互邻近的小自然村合并组建成
行政村,将夏村、乳山寨、西泓、南泓等大自然村分划为若干个行政村。1952年底统
计,全县共有行政村590个。50年代末,因修建水库,库区村庄移民析建行政村6个。
60~90年代初, 先后有5个自然村脱离原行政村而析建行政村。1995年底,全市共有
行政村601个。其中,1000户以上的6个 (西浪暖、兰家、六村屯、大陶家、东耿家、
井子),800~999户的16个(宫家、午极、官庄、海阳所、夏北、归仁、白沙滩、夏南、
下初、 南黄、夏东、育黎、汪水、河东、徐家、冯家) ,500~799户的79个,201~
499户的296个,200户以下的20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