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6&rec=81&run=13

【概况】 乳山市农业委员会是市政府管理全市农业经济的综合协调机构,内设办公室、区划科、调研科,工作人员10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其合署。乳山市农业局内设办公室、财审科、政工科、综合科,工作人员13人。下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果树工作站、经营管理指导站、畜牧兽医工作站、农业环境保护站、农村能源管理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植物保护站、土壤肥料工作站、植物检疫站、动物检疫站、蔬菜技术服务站、种子工作站、示范繁殖农场及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乳山分校15个事业机构,共有职工141人。
1996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农业富民工程,加大农业投入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以科技兴农、市场带动、龙头带动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呈现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1997年5月,经山东省小康县(市、区)验收小组验收,认定乳山市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定标准。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 自1996年起,全市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已从林果、畜牧、蔬菜、水产等传统产业,拓展到运输、贮藏、水利建设、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加工等各个方面。至1998年底,全市已建立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600多个,其中,镇政府领办6个,基层供销社领办17个,村委会领办8个,各镇涉农站、所领办50个,龙头企业领办20个,农户自办2500多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专业户,使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经济增长点,也把分散的农民有序地带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轨道,从而推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

【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199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组织实施龙头带动、市场带动和科技兴农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点来抓,全市按产业化的要求组织农业生产,使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是充分发挥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至1998年底,全市共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7家,带动基地50万亩,农户15万户,专业村发展到389个,专业户达到12.6万户。其中山东中鲁果汁集团公司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全省共50家)。二是建设各类专业农贸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全市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起了占地16万平方米的大型农贸市场和南黄镇湾头粮油批发市场、诸往镇兔毛交易市场、乳山口镇水产品市场等7处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了以这些批发市场为主体、以农村大集为补充的市场体系。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产业化的保证作用,通过对农业高新技术推广、高效农业示范等措施,促进了农副产品的优质优化,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1996年以来,全市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仅1998年就开工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55平方公里,实施中低产田改造2.8万亩,完成节水工程面积4800亩,大大改善了全市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1997年,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首次批准在乳山市建立农业综合开发区。乳山市承担的白沙滩、乳山口国家级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取得了可喜成绩。至1998年底,该项目区已达到了“农田园林化、耕作机械化、作物种植区域化、生产服务系列化、种植技术现代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出优质高效化”的标准,成为乳山市现代化农业的示范区,农民致富的先行区。项目区内,玉米和花生平均亩产比开发前的最好年份分别增加160公斤和50公斤,比区外土地分别增加248公斤和76公斤。

【外向型农业蓬勃发展】 1996年以来,乳山市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加工能力和加工深度为环节,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逐步建立了花生烤果、对虾贝类、肉食鸡、阳梨罐头、盐渍萝卜、浓缩果汁、石材、桑柞丝、羊毛地毯、地瓜淀粉、手工艺品十一大类拳头产品,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的创汇农业格局。全市外向型经济有了突破性发展,创汇产品初步实现了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1998年,全市涉农实际利用外资280万美元,农副产品出口创汇总值0.887亿美元,全市15大类84种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占9大类40个品种,分别占60%和47%。

【实施发展专业村战略】 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实施了发展专业村战略。专业村标准是:一业收入占全村收入60%以上、从业人员占全村劳动力总数60%以上。在实施中,以市场为导向,对有主导产业的村促其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使其再上新台阶;对无主导产业的村,选择市场生命力强、市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培养经济生长点,使其形成规模;有针对性地树立一批典型户,推广学习其先进经验,启迪和开阔群众思路,使广大群众干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出现不少大户带动几十户、甚至大半个村的局面,使“点”的优势逐步扩展为专业村。同时,根据各镇区域经济状况,重点抓好具有代表意义的村,以此为典型,带动其它村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小诸侯”经济。由于全市上下的通力合作,截止1998年底,全市已发展蔬菜、果业、渔业等不同类型的专业村389个,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行村企一体化管理】 随着村办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村党支部、村委会对企业行使领导的模式,已逐渐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弊端。针对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市推行了村企一体化管理,对集体经济发展好、产业化水平高的强村,积极鼓励其以村为单位成建制地成立经济实体公司,发展水平高的村可以设立二级党委。夏东村组建了“东风实业集团公司”,在全市率先实行村企一体化管理,促进了集体经济的腾飞。至1998年底,全市实行村企一体化管理的经济强村达到67个,其中7个村设立二级党委。
(刘玉金 刘书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