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6&rec=200&run=13

【概况】 冯家镇位于乳山市东北端,镇政府驻冯家村。辖53个行政村,总人口3.79万人,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3627.9公顷。199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1亿元,农业总产值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9亿元,财政收入24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2元,比1995年增加1392元。有中学1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4900人。
该镇有中国金代三大道院之一的玉虚观遗址和热效应好、矿化度高的小汤温泉。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铜、锡等多种金属及大理石、花岗石、硫磺等非金属矿产。拥有高标准通讯设施35KV变电站,309国道、桃威铁路横穿镇区。主要特产有苹果、大花生、大棚葡萄、板栗、冬雪枣、大樱桃、中华大圣桃等。镇办企业12家,其中外向型企业4家,有3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主要产品有钓渔竿、铝合金门窗、皮鞋、花生制品等,有8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3种产品获省、部优称号。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利税2004万元。农业主要抓了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及309国道万亩高效农业经济带建设,全镇形成了万亩高效板栗基地、千亩蔬菜大棚基地、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有800公顷果园和170公顷蔬菜,粮食总产量2.53万吨,果品总产2.15万吨,农业总收入5.53亿元。
1996~1998年,该镇先后获威海市“计划生育先进镇”“农村养老保险先进单位”“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安全文明镇”“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山区经济蓬勃发展】 1996~1998年,冯家镇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本着“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原则,因地制宜,唱好“山”字歌,做好“山”字文章,大力发展山区经济,形成了以畜牧养殖业、林果业为主导产业的山区经济格局。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镇共有各类草场1334公顷,发展畜牧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镇党委、政府据此制定了“发展畜牧养殖业,龙头带动、启动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并采取统一提供优良品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及举办培训班传授养殖技术、设立养殖奖励基金等方式,促动、鼓励群众发展畜牧养殖业,同时还成立销售服务公司全面负责畜牧产品销售。这些措施有效地带动了全镇畜牧养殖业的发展。1998年,全镇共有奶牛1000多头,奶山羊4万多只,长毛兔10万多只,猪存栏量12000头,畜牧业年收入达8000多万元。为适应市场需求,该镇在引进新品种上狠下功夫,小尾寒羊、约克猪等牲畜优良品种已在该镇安家落户,发展势头良好。
林果业突飞猛进,龙头作用渐显。该镇共有山峦4000公顷,其中可开发2800公顷。随着形势的发展,该镇干部群众不满足于仅仅利用荒草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浅层开发上,而是进行山区开发,深度经营,以规模求发展,力促农村产业化经济。开发中,采取“五统一、一保护”的方法进行开发,“五统一”即统一山峦收回、统一规划、统一质量标准及完成时间、统一组织开发和承包、统一苗木和接穗供应,“一保护”即保护生态平衡。避免了单门独户开发难以成规模的问题,使开发做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立足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该镇建设了667公顷的高效生态园,并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立体式栽植,即山顶绿树戴帽,山腰干杂果成片,山坡果树环绕,山脚良田成方。至1998年,全镇已开发山峦2000公顷,栽植板栗1667公顷,其它经济作物334公顷。在山区开发的基础上,该镇本着“山水林田路草”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已开发山峦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路、水利设施的配套工作,已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2平方公里,整修山路30多公里,平整土地400公顷,修建闸坝、桥涵、跌水槽等水利设施280多处,山区开发收入已达4000多万元。

【双拥共建谱写新篇】 冯家镇是革命老区,电影《苦菜花》主人公原型娟子就是这个镇观上冯家村人。随着形势的发展,该镇干部群众与驻军又谱写了一曲曲新时期的双拥共建新篇章。在抗洪抢险、扑救山火、驻地经济建设中,驻地部队官兵都是主动请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几年来,部队官兵共扑灭山火20余起,抢收小麦1334公顷,修路15公里,山区开发中的军民万亩共建板栗园已建成。部队迁建营房需土地6.7公顷,驻地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一切工作开绿灯。军营建成后,部队没有训练场,没有菜园,驻地冯家村又拿出1.33公顷地给部队。部队子女上学难,镇上拨专款派教师成立了部队子弟小学。部队吃水难,镇投资10多万元专门为部队打了一口井;部队吃菜难,东吉子园村种菜能手曹积训帮助官兵建大棚,传授种菜技术,使官兵一年四季能吃上可口菜。逢年过节,驻地大嫂们送戏到军营,帮官兵洗衣服。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这个镇农技等部门主动到军营办班培训,几年来,共举办培训班500多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5000多人。该镇连续多年获威海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军地共建先进镇”等称号。
(姜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