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6&rec=18&run=13

【概况】 市委组织部内设办公室、干部科、企业干部科、组织科、干训科、调研科以及副科级事业单位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2人。1996~1998年,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三年间,分别获省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党员干部之友》学刊用刊先进单位、全国学习十五大文件知识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997年初,在学习借鉴外地做法,并在乳山口镇进行工作试点的基础上,在威海市率先开展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至当年底,全市16个镇全部实行了村帐双管,601个村全部建起了财务政务公开栏,成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共设立村民管理小区3243个。通过实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政务财务公开,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把工作向上延伸。1998年上半年,率先在威海市推行镇级机关规范化管理工作,促进了镇机关作风的转变。下半年,把这项工作再继续向上延伸,在市直机关中推行机关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通过在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施行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和亮牌办公制度,采取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公开栏和聘请义务监督员等方法,加强了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干部的监督管理,受到群众的欢迎。这一做法受到中组部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好评,威海市委在乳山召开了专题现场会。
创办示范基地和服务实体 落实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努力实现向“小政府、大服务”目标的转轨。1996年以来,通过全面开展学汪疃活动,全市各镇共建立“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基地64个,创办经济实体75个,并以此为依托,向群众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通过创办示范基地和服务实体,分流镇机关干部200多人,年创收120多万元,为镇级财政节省开支40多万元。此外,1998年初开始,为完成威海市提出的三年内实现镇级财政收支平衡的任务要求,召开了有关镇党委书记和市直包扶部门负责人会议,指导制定计划,并签订了《实现镇级财政收支平衡目标责任书》,采取不定期检查与会诊的办法及时督导,当年底,有3个经济薄弱镇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 在深入调查、广泛探讨的基础上,1996年11月,市委下发了《关于创建“五好村”活动的意见》,大力培植和宣传农村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使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三年间,全市共调整农村党支部班子267个,党支部书记174人。至1998年底,全市农村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298人,高中以上学历的325人,比1995年底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同时,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效解决部分村后继乏人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选派市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基层任职的意见》,鼓励干部职工到基层发挥才干,建功立业。三年间,全市共有74名干部职工到农村任职,其中任党支部书记的72人。在1998年全市农村村委换届直选工作中,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人兼的达363人,占60.4%。
后进村改造转化工作 自199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指示精神,全力抓好后进村改造转化工作,对全市调查摸底排查出的43个后进村,逐个落实到镇党委领导成员,签订工作责任状,其中最差的村落实给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同时指导有关镇成立党建工作队,对部分“老大难”村进行重点整治,突出党支部班子建设。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全市后进村如塔庄、邓家、沟东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村风民风得到根本好转。至1998年上半年,提前完成了党中央提出的“用三年时间集中整顿好后进村”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又在全市排查出35个相对落后的村作为后进村改造工作目标,至当年底,大部分村由三类村转化为一类、二类村。在抓好改造后进村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经济强村,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按照1995年市委《关于激励经济强村和骨干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东耿家、夏东村等7个村设立了二级党委。
企业党建工作 1997年,在全市镇办以上企业开展了创建“五好企业”活动,对全市企业领导班子集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思想、作风、组织整顿,组织企业干部、党员系统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企业党建工作有关文件,并组织企业领导班子和主管部门中层干部进行了集中考试。之后,在企业中开展了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的大讨论活动,围绕政治素质、群众路线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查问题,找不足,定措施。全市市属企业共制定整改措施1379条,出台和完善各项规章300多项。面对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的新形势,1998年制定了《乳山市企业党建工作三年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试行意见》,就企业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意见,保证企业改制后,党的建设不松劲、不弱化。此外,加大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党建的工作力度。至1998年底,已在8个私营企业和11个外商投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
1996~1998年全市党组织基本情况统计表
单位:个
┏━━━━━━━━━━━━━━━━━━━━━┯━━━━━━┯━━━━━━┯━━━━━━━┓
┃ 项 目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
┃ 党 委 │ 60 │ 61 │ 60 ┃
┠─────────────────────┼──────┼──────┼───────┨
┃ 总 支 │ 54 │ 54 │ 51 ┃
┠─────────────────────┼──────┼──────┼───────┨
┃ 支 部 │ 1669 │ 1667 │ 1539 ┃
┠──────┬───────┬──────┼──────┼──────┼───────┨
┃ 行业分布 │党政机关 │ 党委 │ 27 │ 27 │ 27 ┃
┃ │ ├──────┼──────┼──────┼───────┨
┃ │ │ 总支 │ 1 │ 1 │ 1 ┃
┠──────┼───────┼──────┼──────┼──────┼───────┨
┃ │ │ 支部 │ 102 │ 113 │ 120 ┃
┠──────┼───────┼──────┼──────┼──────┼───────┨
┃ │工基交 │ 党委 │ 14 │ 14 │ 7 ┃
┃ │ ├──────┼──────┼──────┼───────┨
┃ │ │ 总支 │ 19 │ 19 │ 25 ┃
┠──────┼───────┼──────┼──────┼──────┼───────┨
┃ │ │ 支部 │ 180 │ 183 │ 210 ┃
┠──────┼───────┼──────┼──────┼──────┼───────┨
┃ │农林水 │ 党委 │ 6 │ 6 │ 6 ┃
┃ │ ├──────┼──────┼──────┼───────┨
┃ │ │ 总支 │ 2 │ 2 │ 2 ┃
┠──────┼───────┼──────┼──────┼──────┼───────┨
┃ │ │ 支部 │ 680 │ 683 │ 685 ┃
┠──────┼───────┼──────┼──────┼──────┼───────┨
┃ │商业饮食 业物 │ 党委 │ 5 │ 4 │ 4 ┃
┃ │资供销仓 储 业├──────┼──────┼──────┼───────┨
┃ │ │ 总支 │ 6 │ 6 │ 2 ┃
┠──────┼───────┼──────┼──────┼──────┼───────┨
┃ │ │ 支部 │ 166 │ 164 │ 105 ┃
┠──────┼───────┼──────┼──────┼──────┼───────┨
┃ │金融保险 │ 党委 │ - │ - │ - ┃
┃ │ ├──────┼──────┼──────┼───────┨
┃ │ │ 总支 │ - │ - │ - ┃
┠──────┼───────┼──────┼──────┼──────┼───────┨
┃ │ │ 支部 │ 41 │ 42 │ 7 ┃
┠──────┼───────┼──────┼──────┼──────┼───────┨
┃ │文教科卫体育广│ 党委 │ 4 │ 4 │ 4 ┃
┃ │ 播 ├──────┼──────┼──────┼───────┨
┃ │ │ 总支 │ 17 │ 17 │ 17 ┃
┠──────┼───────┼──────┼──────┼──────┼───────┨
┃ │ │ 支部 │ 232 │ 236 │ 173 ┃
┠──────┼───────┼──────┼──────┼──────┼───────┨
┃ │其他系统 │ 党委 │ 4 │ 6 │ 2 ┃
┃ │ ├──────┼──────┼──────┼───────┨
┃ │ │ 总支 │ 9 │ 9 │ 4 ┃
┠──────┼───────┼──────┼──────┼──────┼───────┨
┃ │ │ 支部 │ 267 │ 246 │ 239 ┃
┗━━━━━━┷━━━━━━━┷━━━━━━┷━━━━━━┷━━━━━━┷━━━━━━━┛
【党员队伍建设】 把好“入口”,疏通“出口”,保证党员队伍质量。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对所有要求入党的对象,都派专人逐个进行谈话考察,保证了新党员的整体素质。三年中,全市共发展新党员2882名,其中妇女党员574名,占20.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117名,占74.4%;35岁以下的1676名,占58.9%;生产、教学、科研一线的2305人,占81%。与此同时,狠抓了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工作,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先后对61名不合格党员给予限期改正、劝退和除名等组织处置,进一步纯洁了党员队伍。
开展“双学”活动,全面促进党员队伍素质提高。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在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1997年,在全市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了声势较大的“学习十五大文件知识竞赛”活动,全市12500名党员参加了竞赛,推动了“双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农村党员中,围绕实施“富民工程”,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和领办党群经济联合体、发展股份合作经济活动,至1998年底,全市90%以上的农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致富技术,10户以上的党群经济联合体达到800多个,参加联户活动的党员达16781人,联系农户达81549户;在企业党员中开展“做主人翁、创全优岗”活动,激励党员在二次创业中再立新功。至1998年底,共接收党员建议3213条,获得有价值的经济信息987条,使职工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大为增强;在机关,围绕开展争创三个“十佳”(十佳堡垒、十佳先锋、十佳党务工作者)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996~1998年全市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
┏━━━━━━━━━━━━━━━━━━━━━┯━━━━━━┯━━━━━━┯━━━━━━━┓
┃ 项 目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
┃合 计 │ 41978│ 42107│ 42098┃
┠──────┬──────────────┼──────┼──────┼───────┨
┃ 性别 │男 │ 36611│ 36625│ 36732┃
┃ ├──────────────┼──────┼──────┼───────┨
┃ │女 │ 5367│ 5482│ 5366┃
┠──────┼──────────────┼──────┼──────┼───────┨
┃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 │ 2735│ 3480│ 3891┃
┃ ├──────────────┼──────┼──────┼───────┨
┃ │中专 │ 4129│ 4517│ 4569┃
┠──────┼──────────────┼──────┼──────┼───────┨
┃ │高中 │ 7810│ 7795│ 7856┃
┠──────┼──────────────┼──────┼──────┼───────┨
┃ │初中 │ 11472│ 12228│ 12438┃
┠──────┼──────────────┼──────┼──────┼───────┨
┃ │小学 │ 13846│ 12446│ 11934┃
┠──────┼──────────────┼──────┼──────┼───────┨
┃ │文盲 │ 1986│ 1641│ 1410┃
┠──────┼──────────────┼──────┼──────┼───────┨
┃ 年龄结构 │25岁以下 │ 992│ 1141│ 1219┃
┃ ├──────────────┼──────┼──────┼───────┨
┃ │26岁至35岁 │ 7466│ 6763│ 6897┃
┠──────┼──────────────┼──────┼──────┼───────┨
┃ │36岁至45岁 │ 12857│ 12222│ 12434┃
┠──────┼──────────────┼──────┼──────┼───────┨
┃ │56岁至60岁 │ 8467│ 8284│ 8373┃
┠──────┼──────────────┼──────┼──────┼───────┨
┃ │61岁以上 │ 8183│ 8792│ 8609┃
┠──────┼──────────────┼──────┼──────┼───────┨
┃入党时间 │1927.8~1937.7.6 │ 5│ 5│ 3┃
┃ ├──────────────┼──────┼──────┼───────┨
┃ │1937.7.7.7~1945.9.2 │ 1384│ 1291│ 1581┃
┠──────┼──────────────┼──────┼──────┼───────┨
┃ │1945.9.3~1949.9 │ 5064│ 4932│ 4492┃
┠──────┼──────────────┼──────┼──────┼───────┨
┃ │1949.10~1966.4 │ 5931│ 5979│ 5845┃
┠──────┼──────────────┼──────┼──────┼───────┨
┃ │1966.5~1976.10 │ 11830│ 11520│ 10486┃
┠──────┼──────────────┼──────┼──────┼───────┨
┃ │1976.11以后 │ 17764│ 18380│ 19691┃
┠──────┴──────────────┼──────┼──────┼───────┨
┃ 当年新发展党员 │ 1132│ 827│ 923┃
┗━━━━━━━━━━━━━━━━━━━━━┷━━━━━━┷━━━━━━┷━━━━━━━┛
【干部管理】
干部任用 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正确把握德才兼备标准,严格按照党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办事,使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专业等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提高。至1998年末,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2.7岁,比1995年下降了4.2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4.2%,比1995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年轻干部选拔培养 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年轻干部和出现领导岗位空缺时首先考虑年轻干部的“两优先”原则。为开阔视野,增长才干,1997年,选派了14名市直机关干部到省直对口业务部门挂职学习锻炼。1998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从高校选调到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生管理的意见》,明确了管理责任、培养措施等,并组织力量对近几年的选调生进行了考察,帮助其改正缺点,促其尽快成长。同时,按照上级指示精神,通过考察了解、培训筛选等方法,确定出14名德才兼备、表现突出、年龄在25周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镇党委、政府班子,较好地改善了镇级领导班子结构。三年中,全市共提拔科级干部323名,其中35岁以下的142名,占提拔总数的44%。
企业干部管理 1997年,根据企业改革的形势要求,坚持党管干部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分级分类管理与实现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结合、管人和管事相统一、实现资产管理和人事管理相一致的原则,出台了企业改制后干部管理工作的规定,对改制后企业领导干部的产生及管理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对规范公司制企业管理机构,帮助股东选好配强企业领导班子,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干部监督 1996年,在继续坚持对领导干部定期民主评议、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领导干部谈话、函询、诫勉、辞退和降免职等制度的同时,建立了领导干部回复组织函询制度、科级干部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思想工作报告制度和企业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等,坚持了定期牵头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大了谈话、函询、诫勉三项制度的落实。三年间,共对184名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谈话,对39名领导干部实施了函询,有7名被劝诫,有16人被降免职。1998年,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情况报告制度》,有效地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在机关事业单位推行竞聘制 1996年,在推行公务员制度和参照管理工作的同时,遵循“以绩取人、群众公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通过年初在黄金集团、检察院、外经贸委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至此,以部门主要负责人聘任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聘用一般工作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竞聘制”在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1997年,在股级事业单位中全面实施“竞聘制”。1998年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实施了第二轮“竞聘制”。通过一、二轮竞聘,原中层干部有7人降职,170人落聘为一般工作人员;130名工作人员落聘,其中65人调离机关事业单位到企业工作,65人成为试聘人员;同时,有146名一般工作人员竞为中层干部,104名中层副职竞为中层正职。通过实施“竞聘制”,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增强了机关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极大地激发了机关的生机与活力,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竞聘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威海市委组织部于1996年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乳山市的经验。此外,借鉴“竞聘制”的成功经验,对市委党校新设置的4个副科级职位实行了竞争上岗。

【干部培训】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三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干部脱产培训班112期,15578人。其中,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举办的科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13期,960人;农村“两委”干部培训班62期,5800人。1997年,协调经贸委、职教办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工商管理培训班,全市172名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参加了培训。二是改革培训内容和形式。重点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市场经济、领导科学、法律法规、财税金融、外经外贸等方面的知识。在培训过程中,采取与干部自身建设相结合、与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教育培训贴近干部的工作实际。为强化培训效果,除制定严格的培训学习制度外,市委党校还从党政部门中聘请了34名理论功底深,业务水平高,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负责人为兼职教师,并建立了市委常委到市委党校讲课制度。在农村干部培训中,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到各镇巡回授课。同时,宣传部、团委、妇联、司法局、电大、职教办等部门举办有关干部脱产培训班109期,14418人。1997年,组织市委党校、政法委、经管站等单位有关人员,分专题对镇、村干部进行了农村规范化管理培训,推动了农村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加强干部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1997年以来,狠抓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截止1998年底,全市有6628人参加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其中5420人通过。

【知识分子工作】 认真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工作方针,按照上级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标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认真选拔、培养和推荐。1997年,制定了《乳山市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选拔培养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意见》。1998年,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了《乳山市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科技人才和乡村科技人才选拔工作方案》,不断强化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教育、培养和管理。三年间,全市新增威海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威海市青年科技人才1人,威海市乡村科技人才4人。

【调研信息工作】 三年来,市委组织部坚持“工作上水平,调研要先行”的指导思想,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调研信息工作评先选优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组织系统调研信息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将组工调研信息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稳定、充实、提高”的原则,建立了一支120多人的高素质信息员队伍。同时,通过强化以会代训和选人跟班学习相结合、定期通报与不定期督促检查相结合、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等办法,开创了组织系统调研信息工作的新局面,解决了一大批组织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起到了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三年间,全市共形成各类组工调研信息成果400余篇,被威海市以上组织部内刊采用240多篇。其中,中组部采用21篇,是前几年中组部用稿总数的3倍;另有近30篇调研成果直接进入领导决策或转化成各类文件,有210多篇调研成果被市以上报刊杂志采用。在威海市组织系统调研信息工作考核中,连续3年名列前茅,并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威海“三市一区”唯一一家省级组工信息直报点。

【党员电化教育】 投资40多万元,购置了专业摄编设备,具备了自制各类党员电教片的能力。同时,在市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分别开办了“党员电教”专栏,扩大了党员教育的覆盖面。连续三年在各镇及市直党委中开展了争创先进党员电教工作站活动,着重强化了网络阵地建设,灵活多样地开展了党员电教片的播放收看工作。至1998年底,全市党员电教站60个,引进、复制和发行电教片6800多盘,播放各类电教片15000多场次,受教育党员达31万多人次。

【市直部门包村包企业工作】 市委在市委组织部设立了包村包企业工作办公室,负责抓好全市包村包企业工作。1996年以来,组织协调全市100多个市直部门,分别包扶一个企业和一个村。为保证包村包企业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市委组织部通过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现场会及督导检查和发放《包村包企业工作情况简报》等形式,激发市直部门包村包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三年间,各部门共为所包企业协调引进资金1900多万元,帮助销售产品876万元,解决实际问题314个;为所包村投入扶持资金累计380多万元,帮助解决化肥、水泥、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达2100多吨,帮助整修街道、疏河架桥、安装电话及改善电视设施、建自来水工程等实事达760多件。为配合包村工作的健康发展,自1996年以来,全面实行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制度,共包扶贫困户827个,提供资金及物资折款达35万余元;此外,每年年底都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千名市镇机关干部驻村活动,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均在200人左右,所有驻村干部全部自带被褥,自起炉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拉近了同群众的思想感情,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倪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