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4&rec=172&run=13

【概述】 至2000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7%,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3.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3.8%,是全国提前10年进入老龄化的地区之一。为解决老龄现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老龄工作。
加强老龄组织网络建设 调整充实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为主任,分管老龄工作的副市长及市委办公室主任、民政局局长为副主任,29个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老龄委办公室为市政府正科级事业单位。各镇都配备专职或兼职老龄工作干部,各行政村普遍建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为会长的老年协会,并有协会章程和活动场所。市委、市政府把老龄工作列入百分考核,并与各镇、各部门签订了责任状, 市人大和政协也对老龄工作进行视察,新闻媒体通过宣传推广各具特色的典型,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老龄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了市老龄委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制度,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镇和村老龄工作达标标准,推动了全市的老龄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加大老年法规的执法力度 在开展老年法规“宣传月”活动的基础上,市老龄办协调司法部门设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联络室及其咨询电话。司法部门对赡养纠纷案件,坚持“三优一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缓交诉讼费)的原则,全年处结涉老案件40起,调解涉老纠纷130起, 对个别不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当事人,公开审理,新闻曝光,收到了“曝光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为加大老年法规的实施力度,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贯彻实施《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通知,比省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条例》增加了两条优惠政策:一是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赞助为辅, 按每个老年人每年一元钱的标准,由市财政列入预算,积累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二是在农村由集体提供部分土地或山、滩、林地、果园等,作为农民养老基地,全市共建立不同形式养老基地2.3万亩。市老龄办还推广了徐家镇发展养老基地列村“两委” 政绩考核内容和两榜上墙( 即老年人老有所为收入情况张榜上墙、子女赡养老人的兑现情况张榜上墙) 的做法,促进了全市养老基地的发展。
强化养老保障服务工作 全市95%以上的村将敬老养老纳入村规民约,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有11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投保金额达4800万元,有2300余名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大力发展老年福利设施。 全市16处镇敬老院,有12处达到省、威海市规范化标准,1300名孤寡老人有680人实行集中入院供养。年内,新建立了3处老年活动中心。同时,由政府出政策,社会办事业,建起了一处私营老年公寓和一所老年大学及康乐中心。在减免老年人负担方面,全市8万名农村老人全部按省《条例》免除义务工和积累工,共免除各种集资260万元,为70岁以上老人免除“三提五统”款490万元。
开展健康有益的老年文体活动 全市共建立老年活动室960个、老年健身辅导站780个、老年艺术团2个。市老龄办通过对500名老年人抽样调查,发现常年坚持文体活动的老人,平均每人每年可节约医药费近百元,如果全市8.9万名老年人都能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不但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节支药费600余万元。这个调查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在城区建立一处可容纳上千名老年人的健身娱乐广场。全市城镇已建成较大规模的老年健身活动场所40余处。参加文体活动的老年人达3.8万人,占老年人数42%。同时,利用老年学校、老年活动室、站等场所, 采用多种形式,对老年人进行寓教于乐活动,共发放老年体育专刊2000余份,组织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3500多人次,使广大老年人成为崇尚科学,维护社会稳定和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力量。
启动“三个一千工程” 根据省、市老龄委的工作部署,协调有关部门,实施了“三个一千工程”。一是开展结对扶助千名特困老人活动。由民政、老龄、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部门联合组织志愿者扶助1290名特困老人。二是开展为千户老人送温暖活动。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粮、送货、送医上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还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走访慰问了4处敬老院、2个老年公寓、2个老干部休养所和11名百岁老人, 送去了慰问品和长寿补助金。三是发展千处老年健身娱乐场所。全市共建立老年健身活动场所1560处。“三个一千工程”推动了全市敬老助老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了一大批老年人投身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公益事业, 受到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肯定和表彰,退休干部、市老年体协秘书长许桂顺,被评为“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离休老干部邢玉钊为国家分忧,为后代解难,组织下岗子女建起千只规模的良种兔场。许桂顺、邢玉钊、胡翘然、王敬高4名老人被威海市人事局、老龄协会表彰为“模范老人”。
(宋礼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