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乳山市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3&rec=11&run=13

【综述】 2002年,在党的建设方面,乳山市委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三大建设”,有力地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思想建设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在市、镇两级深入开展了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特别是积极引导全市上下尤其是干部队伍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先后组织有关人员赴长江三角洲考察,到韩国招商引资,去城阳、胶州等地学习园区经济,使全市上下思想得以更大解放、观念得以更大更新。在组织建设上,坚持“扩大民主、定位直推”,在选拔干部前将相关岗位向社会公开,由广大干部直接推荐,增加了干部工作的民主性、透明度。先后4次采取这种形式在全市干部队伍中推荐选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76人,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实行跨村、跨镇按行业设置党支部的新办法,建立沙梨种植业、海参养殖业等各类行业党支部35个;狠抓非公有制领域党组织建设,先后在民营、外资企业建立党支部12个,建立个体私营企业联合支部7个,全市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100%,为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创造了条件。在作风建设上,大力倡树“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认真落实市里公开承诺的10件大事、10件实事,扎实开展市级领导干部包镇、市直部门包村、科级干部包扶贫困户和困难职工“三包”工程,深入推行记“民情日记”活动,积极开展“扶困助学”等送温暖活动,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围绕以廉政促勤政、以勤政促发展,从领导干部带头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以警示教育为主,强化打击查处力度,并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督查月、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强化监督检查,促进了全市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
在领导经济建设方面,中共乳山市委全面实施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两轮齐驱”,加快调整增应对力、加大投入增后续力、优化环境增吸引力“三力共促”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稳中快进、后劲趋强的良好态势。全年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6.8亿元,增长14.2%;完成财政总收入5.38亿元,增长12.59%;地方财政收入按新口径完成3.73亿元,增长23%,在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100强中位居第62位。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攀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增长53%,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利用外资首次实现“双翻番”,合同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80万美元,分别增长123%和11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横四纵一环”高等级公路框架全面完成,实现了区域公路网络与309国道、青威高速公路的融汇贯通。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顺利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验收,银滩旅游度假区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区”,岠嵎山晋升“国家森林公园”。社会热点问题得到妥处,积极稳妥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将926名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一次性转公办,解除了民办教师的后顾之忧,强化了再就业工程,再就业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进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实现到2020年“翻三番”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委办公室工作】 2002年,市委办公室围绕市委的总体工作部署,以开展“职能转变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办公室室风,以“提高素质、树好形象、追求高效、奋勇争先”为目标,以“当好参谋助手、搞好协调服务、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决策落实”为重点职责,整体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年共拟写领导讲话及各类汇报材料260多篇;拟写各类调研材料78篇,被威海市以上党委内部刊物采用50篇,其中被《内参选编》《领导决策信息》《学习与研究》《机要工作》等国家级刊物采用10篇,被省级刊物采用12篇,无论发稿数量还是刊用层次都创历史新高;信息工作获得了威海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机要工作继续在威海市保持领先地位,在威海市组织的业务竞赛中名列前茅;保密工作未发生任何失泄密案件,获“山东省保密系统先进单位”称号;行政接待工作优质高效开展,为市委工作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可靠保证。特别是把创新作为办公室工作的突出主题,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求实效、争一流,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创新机制,建立完善了程序机制、运行机制和目标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创新内容,建立完善了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和工作预案、全市工作情况定期发布制度等,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三是创新方法,创新实施委托调研、联合调研、专题调研及联合督查、协同督查等方式方法,强化了参谋性、务实性、协调性,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四是创新环境,着力抓了用人环境、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三大环境”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重要会议】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2002年1月29日召开,市五大班子全体领导成员,各镇、各部门、各直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参加。会议回顾了2001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总结了工作经验:一是创新思路求发展,抓住重点搞突破;二是招商引资借外力,跑部进厅争支持;三是成绩面前不停步,再造优势创一流;四是不甘落后争主动,加压奋进求发展;五是心系乳山做贡献,不论属性论作为;六是立足大局尽职责,营造合力促发展。会议指出,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02年,各级要坚持四个“正确对待”,即: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自我加压,加快发展;正确对待基础和条件,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勇于创新,开拓奋进;正确对待各类经济成份,一视同仁,扶持促上。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开拓创新,加压奋进,努力开创乳山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会上,隆重表彰了2001年度全市经济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全市机关履行岗位责任制总结表彰暨动员实施会议 2002年2月21日召开,市五大班子全体领导成员,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在回顾总结2001年市镇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履行情况的基础上指出,2002年是中国入世的第一年,也是实现乳山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关键年,要把2002年作为“职能转变年”,引导各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服务本领,全面实施好2002年全市机关岗位责任制。具体要做到“五转变、五强化”,即:转变方式,强化服务职能;转变观念,强化创新职能;转变作风,强化落实职能;转变角色,强化为民职能;转变认识,强化协作职能,以此促进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的更好落实,再掀“学南方、促发展”新高潮,为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建设“小而特、富而美”的新乳山努力奋斗。会议表彰了2001年度履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全市党风廉政建设暨反腐败工作会议 2002年3月19日召开,市五大班子全体领导成员,市纪委委员,各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各直属企业、威海市以上驻乳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在回顾总结2001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的基础上,要求全市各级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抓紧、抓牢、抓出成效。会议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抓关键、抓根本,总的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打教并举、以教为主,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违法违纪案件查处、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重点工作,教育和引导全市各级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使党风更好、民风更正、干群关系更密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乳山风正心齐劲足的大好局面,更快更好地推进乳山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会议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六不要”的要求,即:不要心存侥幸,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心态不静,不要做“两面人”,不要当“老好人”,不要交谄友。
全市园区建设观摩会议 2002年4月30日召开,市五大班子全体领导成员,各镇(街道)、有关市直部门、驻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在现场观摩了夏村镇金三角民营工业园、大孤山镇城东工业园等镇(街道)办园区建设情况及市经济开发区、银滩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情况后,对全市各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指出,全市园区建设时间虽短,但起步快、方法新、项目多、后劲足,表明市委确定的“以园区促招商、以招商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符合实际、十分可行的。会议就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提出了四条要求,即:园区规划要更高,基础设施要更优,项目意识要更浓,兴区合力要更强。
市委第86次常委(扩大)会议 2002年5月31日,市委书记赵熙殿主持召开十届市委第86次常委(扩大)会议,市委各常委出席会议,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各副市长、市长助理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市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乳山市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的汇报,研究并原则通过了这个实施方案。会议强调,农村税费改革涉及农村分配关系、利益关系的再理顺、再调整,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各级关注、群众关心,全市各级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本着积极运行、稳妥操作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争取6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从7月1日夏粮征购开始执行新的农业税收政策。会议还听取了市委组织部关于推荐省、威海市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意见的汇报,并就做好当前工作及半年工作总结有关事宜进行了研究部署。
市委十届六次全委会议 2003年1月9日召开,中共乳山市十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会议,市纪委委员列席会议。会议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省委八届二次全委会及威海市委十一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进行认真研究,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乳山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决定》和《中共乳山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议》,研究讨论了十届市委、市纪委工作报告(讨论稿)、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工作方案(讨论稿)及《中国共产党乳山市代表大会制度(草案)》。

【中共乳山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003年1月12~13日举行,出席代表380名。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委书记赵熙殿代表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届委员会所作的题为《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全面建设“小而特富而美”新乳山》的工作报告、中共乳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及中国共产党乳山市代表大会制度。会议对十届市委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认为,五年来,十届市委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全力推进乳山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胜利实现了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走过了乳山发展史上成就辉煌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乳山人民在各级党委正确领导下跨越世纪、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五年,是经受严峻挑战、克服各种困难、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五年,是全市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信心倍增的五年,是全市社会安定和谐、文明向上、风正心齐劲足的五年,也是乳山对外良好形象大展树的五年。会议指出,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五年,是抢抓本世纪初发展机遇、加快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翻三番”目标、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五年。会议确定,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为目标,狠抓投入不放松,强化对外开放、民营经济两大动力,构筑优化“三区兴城、四带兴经”(“三区兴城”:加速城区、开发区、度假区的膨胀发展和对接融汇,以城带区,以区促城,加快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松散状滨海新城。“四带兴经”:培育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融城区街道、金三角、城东、乳山口等工业园为一体的环城工业隆起带;以银滩旅游度假区为龙头,融岠嵎山、大乳山、东部海湾等旅游景点为一体的环海旅游经济带;以省海水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融沿海各镇水产养殖为一体的沿海渔业产业带;以通化东宝葡萄酒厂等农字号加工企业为龙头,融309国道两侧的下初葡萄、育黎萝卜、崖子苹果等为一体的沿路高效特色农业带。)的经济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人民富裕,全面建设“小而特、富而美”新乳山。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始终唱响喊硬“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主旋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思想观念、创新经济结构、创新发展动力、创新环境载体、创新政治优势,努力开创乳山经济社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新局面。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乳山市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共35人(按姓氏笔画为序):丁立平、丁国勇、于开禄、马泽、王祥芹、王崇振、王富林、尹玉翠(女)、左守金、兰胜强、刘航周、刘新波、杨万友、李世秀、李学考、李洪义、李振江、李德忠、宋英(女)、宋修骞、张红卫、张进玉、邵春光、胡文明、赵维和、赵熙殿、侯世超、宫华国、姜乃玖、姜林凯、姜翠萍(女)、勇仁福、高飞、高书良、温训昌。
中共乳山市十一届一次全委会议 2003年1月13日举行,中共乳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出席会议,市纪委委员列席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市委书记、副书记,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的选举结果。
中共乳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赵熙殿、李洪义、刘新波、高书良、于开禄、兰胜强、张红卫、侯世超、李德忠、杨万友、尹玉翠(女),赵熙殿当选中共乳山市委书记,李洪义、刘新波、高书良、于开禄当选中共乳山市委副书记。
中共乳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高书良、仇保纲、高书明、于绍芳、刘玉敏(女)、唐镜朋、王文涛、万宏、倪哲平,高书良当选中共乳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仇保纲、高书明、于绍芳当选中共乳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会议客观公正评价了十届市委的工作,要求新一届市委常委一班人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树立“七种形象”,即: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立顾全大局的良好形象;解放思想促创新,树立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老老实实多学习,树立勤奋上进的良好形象;相互支持聚合力,树立精诚团结的良好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树立勤政爱民的良好形象;转变作风抓落实,树立真抓实干的良好形象;以身作则拒腐蚀,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勤奋工作,胜利完成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不辜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信任,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不辜负上级党委的期望。
·文献资料·
历任中共牟海县及乳山市(县)委书记一览表
┏━━━━━━━━━┯━━━━━━━━━━━━┯━━━━━━━━━━━━━━━┓
┃姓名 │任职时间 │ 籍贯 ┃
┠─────────┼────────────┼───────────────┨
┃孔广弘 │1941.2~1941.6 │乳山市湘沟村 ┃
┠─────────┼────────────┼───────────────┨
┃杨希萍 │1941.9~1943.3 │乳山市西凤凰崖村 ┃
┠─────────┼────────────┼───────────────┨
┃孙家诺 │1943.3~1947.9 │乳山市东凤凰崖村 ┃
┠─────────┼────────────┼───────────────┨
┃宋星路 │1947.9~1949.3 │乳山市桥东庄村 ┃
┠─────────┼────────────┼───────────────┨
┃于立民 │1949.3~1949.10 │栖霞县上艾口村 ┃
┠─────────┼────────────┼───────────────┨
┃王 浩 │1949.10~1951.9 │荣成市北岭长村 ┃
┠─────────┼────────────┼───────────────┨
┃于福泉 │1951.9~1952.7 │文登市前土埠岭村 ┃
┠─────────┼────────────┼───────────────┨
┃姜吉成 │1952.7~1954.6 │乳山市山北头村 ┃
┠─────────┼────────────┼───────────────┨
┃高文修 │1954.6~1958.1 │乳山市葛格庄村 ┃
┠─────────┼────────────┼───────────────┨
┃满玉成 │1958.1~1958.10 │平度市满家村 ┃
┠─────────┼────────────┼───────────────┨
┃高彬亭 │1961.12~1964.5 │乳山市南吉子园村 ┃
┠─────────┼────────────┼───────────────┨
┃王进义 │1964.5~1965.9 │栖霞县前寨村 ┃
┠─────────┼────────────┼───────────────┨
┃刘光荣 │1965.9~1967.2 │招远市秦家沟村 ┃
┠─────────┼────────────┼───────────────┨
┃孙树琦 │1970.11~1973.7 │河南省武陟县 ┃
┠─────────┼────────────┼───────────────┨
┃于 忠 │1973.7~1976.9 │文登市西楼村 ┃
┠─────────┼────────────┼───────────────┨
┃曲元显 │1976.9~1979.12 │文登市石羊口村 ┃
┠─────────┼────────────┼───────────────┨
┃刘明祖 │1979.12~1982.10 │环翠区王家疃村 ┃
┠─────────┼────────────┼───────────────┨
┃张仁家 │1982.10~1984.2 │乳山市张家屯村 ┃
┠─────────┼────────────┼───────────────┨
┃王志远 │1984.2~1986.6 │牟平区唐家夼村 ┃
┠─────────┼────────────┼───────────────┨
┃由学志 │1986.7~1989.9 │海阳县大阎家村 ┃
┠─────────┼────────────┼───────────────┨
┃薛洪振 │1989.9~1991.11 │牟平区薛家村 ┃
┠─────────┼────────────┼───────────────┨
┃王建智 │1991.11~1993.9 │文登市南岭村 ┃
┠─────────┼────────────┼───────────────┨
┃于建成 │1993.9~1997.12 │文登市徐埠头村 ┃
┠─────────┼────────────┼───────────────┨
┃于永吉 │1997.12~2001.1 │文登市石灰窑村 ┃
┠─────────┼────────────┼───────────────┨
┃赵熙殿 │2001.1至今 │荣成市罕山村 ┃
┗━━━━━━━━━┷━━━━━━━━━━━━┷━━━━━━━━━━━━━━━┛

·文献资料·
历任中共牟海县及乳山市(县)委书记一览表
┏━━━━━━━━━┯━━━━━━━━━━━━┯━━━━━━━━━━━━━━━┓
┃姓名 │任职时间 │ 籍贯 ┃
┠─────────┼────────────┼───────────────┨
┃孔广弘 │1941.2~1941.6 │乳山市湘沟村 ┃
┠─────────┼────────────┼───────────────┨
┃杨希萍 │1941.9~1943.3 │乳山市西凤凰崖村 ┃
┠─────────┼────────────┼───────────────┨
┃孙家诺 │1943.3~1947.9 │乳山市东凤凰崖村 ┃
┠─────────┼────────────┼───────────────┨
┃宋星路 │1947.9~1949.3 │乳山市桥东庄村 ┃
┠─────────┼────────────┼───────────────┨
┃于立民 │1949.3~1949.10 │栖霞县上艾口村 ┃
┠─────────┼────────────┼───────────────┨
┃王 浩 │1949.10~1951.9 │荣成市北岭长村 ┃
┠─────────┼────────────┼───────────────┨
┃于福泉 │1951.9~1952.7 │文登市前土埠岭村 ┃
┠─────────┼────────────┼───────────────┨
┃姜吉成 │1952.7~1954.6 │乳山市山北头村 ┃
┠─────────┼────────────┼───────────────┨
┃高文修 │1954.6~1958.1 │乳山市葛格庄村 ┃
┠─────────┼────────────┼───────────────┨
┃满玉成 │1958.1~1958.10 │平度市满家村 ┃
┠─────────┼────────────┼───────────────┨
┃高彬亭 │1961.12~1964.5 │乳山市南吉子园村 ┃
┠─────────┼────────────┼───────────────┨
┃王进义 │1964.5~1965.9 │栖霞县前寨村 ┃
┠─────────┼────────────┼───────────────┨
┃刘光荣 │1965.9~1967.2 │招远市秦家沟村 ┃
┠─────────┼────────────┼───────────────┨
┃孙树琦 │1970.11~1973.7 │河南省武陟县 ┃
┠─────────┼────────────┼───────────────┨
┃于 忠 │1973.7~1976.9 │文登市西楼村 ┃
┠─────────┼────────────┼───────────────┨
┃曲元显 │1976.9~1979.12 │文登市石羊口村 ┃
┠─────────┼────────────┼───────────────┨
┃刘明祖 │1979.12~1982.10 │环翠区王家疃村 ┃
┠─────────┼────────────┼───────────────┨
┃张仁家 │1982.10~1984.2 │乳山市张家屯村 ┃
┠─────────┼────────────┼───────────────┨
┃王志远 │1984.2~1986.6 │牟平区唐家夼村 ┃
┠─────────┼────────────┼───────────────┨
┃由学志 │1986.7~1989.9 │海阳县大阎家村 ┃
┠─────────┼────────────┼───────────────┨
┃薛洪振 │1989.9~1991.11 │牟平区薛家村 ┃
┠─────────┼────────────┼───────────────┨
┃王建智 │1991.11~1993.9 │文登市南岭村 ┃
┠─────────┼────────────┼───────────────┨
┃于建成 │1993.9~1997.12 │文登市徐埠头村 ┃
┠─────────┼────────────┼───────────────┨
┃于永吉 │1997.12~2001.1 │文登市石灰窑村 ┃
┠─────────┼────────────┼───────────────┨
┃赵熙殿 │2001.1至今 │荣成市罕山村 ┃
┗━━━━━━━━━┷━━━━━━━━━━━━┷━━━━━━━━━━━━━━━┛
注:1941年2月置牟海县,1945年1月改称乳山县,1958年10月撤销乳山县,1961年10月恢复乳山县,1993年7月撤乳山县设乳山市。

【重要决策与工作部署】
2002年3月18日,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反腐败工作,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按照中纪委七次全会、省纪委七次全会和威海市纪委六次全会的部署,市委出台《关于2002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各级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特别是加强监督检查,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对中央关于领导干部不准收受现金证券和支付凭证、配偶子女从业“五不准”及市委关于领导干部“三不准”“约法三章”、刹“三股歪风”等规定进行了严格落实,使全市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2002年5月7日至17日,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韩国的经贸关系,实现对韩经贸合作新突破,推动“以项目促园区、以园区促招商、以招商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学南方,促发展”活动深入开展,加快区域经济国际化进程,市委、市政府组团赴韩国大邱、安山、城南、清州等地举行系列招商活动,并参加“(釜山)威海投资环境说明会”及“2002(汉城)威海投资贸易洽谈会”。共有36个单位和企业参加招商活动,达成项目意向或协议18个。
2002年6月11日,为积极稳妥地搞好全市的农村税费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威海市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按照“全面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乳山实际,市委、市政府出台《乳山市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确定全市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为“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即:取消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产业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围绕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纪律的基础上,将具体工作分为三个步骤:动员发动阶段,召开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动员大会,加强舆论宣传;全面组织实施阶段,完善土地承包合同,核定计税土地面积;检查验收和总结阶段,对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行及时督导和全面检查验收。至2002年底,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2002年11月26日,市委下发《中共乳山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实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在认真学习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开拓创新,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全市广大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凝聚到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要求上来。
2003年1月13日,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乳山市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任期为5年,任期内至少召开两次年会;二是建立代表团(组)制度,将每个团划分为代表小组,由代表小组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三是建立联系制度,设立代表联络办公室,召开代表座谈会,开展代表专题调研活动。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实行,必将对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内民主,提高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建立并实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市委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倪志军)

【组织工作】
基层党组织建设 2002年,全市各级党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拓创新,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的建设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至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委70个(其中二级党委16个)、党总支61个、党支部1445个。
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2002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打破过去按地域设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单一模式,成立行业党支部,对农村党员实施了实际、实用、实效的管理。至年底,成立跨行业党支部35个,所辖党员800多人。创新农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冯家、南黄、徐家、海阳所、育黎5个镇进行了以“身份职业化、工资结构化、管理星级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试点,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试点的191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有138名被评为星级支部书记,发放星级补贴7.38万元。根据“三级联创”的工作要求,围绕班子、队伍、路子、制度、机制等方面,对全市601个村进行全面排查,调整农村党支部班子34个、支部书记 27人、支部委员41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农村会计考选制和聘任制,全市579名会计经考试考核上岗,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狠抓“四民主、两公开”制度的落实,改造镇级公开栏2个,村级公开栏56个,建成综合典型村108个,并随机抽查了225个村的照章理事和财务政务公开情况,促进了农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的不断完善。继续在镇机关干部中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并在乳山市报开设专栏,开展“民情日记”选登展评活动。年内,各镇机关干部共记“民情日记”4万多篇,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3400多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2300多个。
在企业党的建设方面,年内,开展了2 次大范围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情况调查,建立了相应的党建数据库,录入信息6万多条。在民营、外资企业建立党支部12个,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党支部62个,使222名企业流动党员转移了组织关系,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从在职机关事业单位和近年来离岗的党员领导干部中,选派了61名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科级党员干部,到新型经济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党员队伍建设 市委组织部继续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两推一公示”、党委派员列席支部党员大会、双重审批、双重谈话、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工作失误追究等制度,较好地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年内,民主推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831名,民主测评确定发展对象 789名,预批新党员726名,并全部进行了公示,101个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有了新党员。至年底,全市党员总数达到42962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14.1%,35岁以下的占12.7%,女党员占12%。
为了强化党员管理与教育工作,市委组织部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方式,在5个村进行了农村无职党员定岗定责工作试点 。集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竞赛活动,全市3万多名党员参加。为庆祝建党81周年,在市报、电视台开辟专栏,集中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自制或联合拍摄反映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先进事迹的专题片8部。分期分批组织县(处)级离退休老干部、在城区居住的离休党员干部、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代表、科教文卫战线的退休老党员共1000多人,参观考察城区建设、园区建设和部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筹集资金近30万元,向403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261名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发放了生活补贴。出资20多万元,为2824名离退休老党员统一订阅了党报党刊及有关学习资料。全面推行党员信息微机化管理,各镇及城区街道全部配备了专用微机,实现了对党员的动态化、网络化管理。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费收缴、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核算出了全市4万多名党员的党费交纳基数、应交数额,并采取以查促缴、以奖促缴、以用促缴等方法,使全市的党费收缴数额较往年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年采取各种形式,共培训党员3.6万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700多人次。
市直部门包村工作 围绕全市农村工作大局,按照包村工作责任状确定的三年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建设、办好事实事、提高干群素质”四个重点,加大市直部门包村工作落实力度。市包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采取抽查与自查、实地查看与听取汇报等形式,督导检查全市各镇、街道及106个市直部门的包村工作进展情况。2002年,全市包村单位累计投入资金285.94万元,物资1400多吨,办实事430多件。
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市委组织部指导镇、村进行了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回访复查,上报了20多篇先进典型材料,并以《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功能》为题,在全省“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上发言交流。崖子镇东井口村支部委员会被中共山东省委表彰为全省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集体,冯家镇委员会、城区街道办事处夏东村委员会、夏村镇庄上村委员会、海阳所镇海阳所村委员会、白沙滩镇曹家庄村支部委员会、诸往镇绕涧村支部委员会、下初镇下初村支部委员会被中共威海市委表彰为全市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集体,刘航周、王建安、夏孟勇、于云叁、宋世谦、姜振明、隋培山、杨洪刚、孙延彬被中共威海市委表彰为全市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
干部管理 为了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的试行意见》,发放了《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报告表》,及时掌握了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对全市科级领导干部居住地和配偶、子女的从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数据库,奠定了干部监督工作基础。组织召开了由组织、人事、审计、财政等部门参加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研究出台了《领导干部及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推行教育谈话、任前公示、任职试用等制度,对89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谈话教育,对33名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对3名领导干部实行了任职试用,对85名试用期满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考核。
创新干部培养方式,年内从经贸局、外经贸局、水利局、林业局、交通局等市直综合部门中选拔了15名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家部委及省对口部门挂职锻炼。结合市镇机构改革,对全市股级干部进行了全面竞争上岗,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用人机制。扩大民主,采取“定位直推”的方式,在市直部门配备了14名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
申报干部档案管理一级标准工作有序开展,顺利通过了省委组织部检查组的初验。牵头组织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对13600多份学历、学位材料进行了审核认定。
加强企业干部管理,对市直属18家企业领导班子和10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考察,并取消新任企业领导干部行政级别。年内,新考察提拔的市属骨干企业的14名领导干部,全部实行了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程度和透明度。
干部培训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法,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方法,全面推行课题招标制度,整合了社会干部培训资源,提高了干部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全市市镇两级共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21期,培训干部3630多人次。
知识分子工作 按照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突出抓好知识分子的管理和服务,协助威海市委组织部,对2001年申报的威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优秀乡村科技人才人选进行了考察。经过终评,全市有8人获威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获威海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4人获威海市优秀乡村科技人才称号。同时,市委组织部还走访慰问各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发放了技术津贴。
调研信息工作 认真贯彻江泽民“5·31”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健全全员调研制度,围绕新形势下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探索新途径,拓展新思路,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既为上级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又提高了全市党建和组织工作的水平。《乳山市定位推荐部门“一把手”》《乳山市探索按行业设置基层党组织》《徐家镇实行农村支部书记试用期制》《应对入世积极推进领导方式转变》等调研信息成果先后在中央组织部及省委组织部的内刊采用。2002年,市委组织部共被威海市以上组织系统内刊采用调研信息材料40多篇,其中,中央组织部采用6篇,省委组织部采用14篇。在威海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70多篇。
(谭伟伟)
【宣传工作】
理论教育工作 2002年,通过进一步规范理论学习的保障机制,强化运行机制,使全市各级理论学习规范有序,效果明显。市委宣传部制定了《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科级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重点突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先后在市内新闻媒体开设了“‘三个代表’在基层”“实践‘三个代表’,加快乳山发展”“迎接十六大,展示新成就”“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等栏目,组织召开市直机关和宣传文化系统等有关部门大型学习座谈会9次,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知识答卷活动2次,举办全市镇和市直部门政工负责人、组宣委员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130多人。同时,还注重抓好干部的日常理论学习。县处级领导干部重点学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国际金融知识读本》等书,其他干部重点学习《中国加入WTO知识读本》《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读本》等书,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学教讨论和办班培训相结合,媒体宣传和理论宣讲、座谈、研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完善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日和机关理论学习日制度,建立了科级干部、青年干部、镇村干部和政工干部等全方位、立体化的理论培训机制,使全市理论教育工作不断拓展。市委宣传部还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的督导机制,经常组织实地检查和理论考试、知识答卷活动,参加理论抽考的机关干部达1200多人次,130多名正科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笔记、理论文章及调查报告参加了展评,其中40篇优秀的理论文章和调查报告被汇编成册。年内,市委宣传部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理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强化公民道德教育。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了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在市内新闻媒体开设了“公民道德建设在乳山”栏目,共办专栏、专题80多期,宣传推广各行各业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30多个,组织社会答卷5000余份,在全市倡导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二是强化公民道德实践。积极引导全市广大群众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广泛开展了“青年志愿者”“送温暖、献爱心”“扶困助学”“社会妈妈”等活动。仅通过市文明办组织的“扶困助学”活动得到救助的特困大学生就达70名,年发放救助资金25万多元。三是强化行业道德建设。在农村开展了“美在家庭”活动;在企业开展了“在社会做好公民、在企业做好职工、在家庭做好成员”的职工道德修养知识竞赛活动;在机关事业单位认真抓好“职能转变年”活动的舆论引导,组织市内新闻单位开设了“转变职能,跳跃发展”栏目,集中推出了一大批好的典型,与市文化局、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了“转变工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征文比赛。在学校开展了以“走向世界的中国”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市委宣传部还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民营企业调查活动,调查民营企业近200家,从企业发展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等不同角度,撰写出9篇调查报告,并汇编成册,印发全市各级各部门,对引导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新闻外宣工作 一是大台大报上稿多。全市全年共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稿8000多篇,其中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新华社等电台、电视台、报纸发稿160多篇,超过1500字的新闻消息和通讯24篇;在《大众日报》发稿78篇,居山东省各县(市、区)之首,市委宣传部被大众日报社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集体,市广播电台获省广播电台集体记者一等奖“十五连冠”称号。二是中心工作跟得紧。年初,为了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超常规、跳跃式大发展的战略决策及时宣传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市委宣传部组织市内各新闻媒体统一开设了“充满发展机遇的2002年经济”专栏,通过发表评论员文章、经济述评、工作访谈和典型报道等宣传形式,在全市形成了人人谈发展、议发展的浓厚氛围。为配合园区招商,精心制作了四集电视片《今日乳山》,省电视台于黄金时段播放。长篇通讯《乳山园区建设巧解“三难”》在《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大众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发表。为推动“机关职能转变年”活动的深入开展,组织新闻单位开设了“转变职能,跳跃发展”专栏,开展了专题报道月活动,市工商局推行的AB角工作制、市建设局推行的工程招标公示制、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推行的劳动保障基金缴纳公示制等经验做法得到了宣传推广,长篇通讯《政府提速看乳山》在《科技日报》《经济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对市委在全市推行的“扩大民主、定位直推”选拔任用干部制度进行了集中报道,邀请《经济日报》《大众日报》《经济参考报》和新华社的记者来乳山实地采访,齐鲁电视台《心连心,面对面》栏目组来乳山录制了《定位直推选干部》的电视专辑,中宣部组织的“‘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团对乳山市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行了采访报道,《大众日报》也在头版头条介绍了这一经验做法。在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滨海旅游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中,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挥舆论监督,强化对外宣传等工作,有效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治理整顿和达标升级。三是新闻管理机制活。建立新闻例会和重大宣传活动通气会制度,形成了工作超前、策划严密、形式灵活、效果明显的新闻工作机制。通过印发新闻剪报和季度通报、兑现奖励政策、强化基层通讯报道员的培训,调动了各镇基层通讯员的工作积极性。
群众文化工作 市委宣传部组织全市22个涉农和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联系紧密的执法部门,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集21场次,组织包村部门为所包村赠送了价值1.4 万余元的文化、科技、卫生书籍。同时,开展“文企联姻”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 全年送戏下乡120多场次,与青岛海信集团、乳山电业总公司、市移动通信公司、市医院等部门联袂,义务为农村送电影700多场,市委宣传部被评为全省“三下乡”工作先进集体。正月十五,组织夏村、乳山寨、育黎、大孤山等镇及城区街道、旅游局等单位,举办了市区大型秧歌汇演。为期3个月的消夏文化夜市期间,共举办文艺晚会、电影晚会32场,并邀请威海市老年体协艺术团、刘公岛艺术团来乳山演出两场,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和建党81周年,组织开展了群众声乐器乐、曲艺、鼓乐和舞蹈比赛,并选拔优秀节目参加了省市比赛,有30个节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孙运河)
【统一战线工作】 2002年,市委统战部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全方位做好统战工作。一是发挥党外人士作用。通过召开党外人士专题座谈会,向他们通报全市两个文明建设进展情况,集思广益,征求意见。统战部把党外人士围绕乳山的建设与发展提出的10多条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在年初的政协六届五次会议期间,采取提前发动、知情通报等形式,积极与各界政协委员进行联络沟通,使他们在上知市情、下解民意的基础上,围绕全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认真书写提案,共收到有参考价值的提案45份,立案45份,全部递交有关部门办理结案。
二是做好市工商联的换届工作。为确保乳山市工商联合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工作圆满成功,市委统战部牢牢抓住“人选”这个关键,在新一届副会长、执委的人选考察上,严格掌握政治标准,保证其代表性和先进性。本次换届共选出会长、副会长15人,工商联执委36人。
三是做好市政协七届委员会委员的人选工作。8月,根据上级要求,市委统战部开始对全市各部门、各界别的先进代表人士进行全面摸底了解。11月,又对省八届、威海市九届、乳山市六届政协委员共计231人进行认真考察,会同市委组织部对三级政协委员提出了留退意见,把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热爱政协工作的委员作为继续提名的考察对象,同时,把各部门、各界别的先进代表人士一并作为考察对象提出。在考察过程中,认真听取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同事和社会各界的评价意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确保把政治素质好的社会各界能人、名人选进政协组织,为2003年初政协乳山市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于长产)

【党校工作】 2002年,中共乳山市委党校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年内新购进12台电脑,并实现了宽带上网,使党校工作再创佳绩。学历班次在校学员540人,举办各类主体班次7个,共10期,培训学员777人。在全省业余函授教学质量评估中,被省委党校授予“2002年教学检查先进学区”称号。
根据全市“职能转变年”活动的要求,市委党校以提高培训效果为目标,搞好主体班次的培训。一是根据市委工作需要设置主体班次。针对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市镇机构改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实际,及时举办了新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中层干部培训班、政工干部培训班、副科级干部进修班、青年干部培训班,集中培训了年内新任的各类干部(副科级以下),为全市经济建设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二是落实教学新布局,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加强了新理论、新政策、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培训,在要精、要管用上下功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开设“三个代表”、“七一”讲话、“公务员业务知识”及“公文写作”等20多个教学专题及部分应用型课程,受到领导和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三是改革教学方法,求新求活。在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启发、研讨式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外聘教师数量,先后邀请29个部门的37名市内外知名人士、领导干部、先进典型、行业专家来校讲课54人次,增强了培训效果,受到学员们的欢迎。还实施了“课题招标制度”。通过《乳山市报》《乳山政府网站》向社会发布“课题招标公告”,为科级干部进修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聘课题教师。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45岁以下的教师都会使用笔记本电脑,进行课件教学。四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完善班主任跟班考勤等规章制度,对主体班次学员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所有班次全部实行闭卷考试,考试成绩、考勤情况公开通报。全年所有参训学员考试合格率达100%。
在业余教育工作方面,按“从严治考,从严办学”的办学方针,2002年招收学员340人,录取246人,超计划100人。其中法律本科班68人,经济管理本科班74人,经济管理专科班104人。为强化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新制定了《业教班次班主任任课教师奖惩责任制》等规章制度。通过对教师、学员的严格考核,确保了党校函授教育的质量,提高了办学声誉,拓展了办学空间。年内完成了1999级专科班学员、2000级本科班学员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172名学员毕业。
2002年,党校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发表论文21篇,其中国家级1篇,省级7篇。写出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3篇,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全年组织理论学习40多次,举办了“WTO与乳山发展研讨会”“学习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同时,选派5名教师参加“东北亚经济论坛”国际性学术会议,选送6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上级党校进修,利用党校远程教学网,组织教师学习较深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专家学者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授课艺术。
(郑玉臣 冷伟)

【机关党务工作】
机关党组织建设 2002年,市直机关工委以“三个代表”教育为主线,抓好各党支部换届、补选和支部成员培训工作,共充实理顺党总支班子1个、换届改选党支部24个,调整充实党支部班子34个,新增党支部5个,举办党支部组织委员培训班1期,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和发展新党员工作。举办有62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培训班,重点从“三个代表”内涵、党史知识及党章等内容上进行培训。组织41名新党员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全年共发展新党员56名。加强机关党支部、党员的考核评优工作。根据年初制定下发的《市直机关党支部考核细则》,共评选出优秀党支部16个、优秀党务工作者30人、优秀党员120人。至2002年底,机关工委下属党总支2个,党支部86个,党小组239个,党员2235名。
机关作风建设 机关工委将开展好“职能转变年”活动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职能转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重点跟踪督导30多个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行政执法、窗口服务单位和经济职能部门,通过召开的3次交流汇报会和调查研究,编写并下发《关于市直机关开展“职能转变年”活动的情况调查》,推动了“职能转变年”活动的健康发展。同时,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有利于机关行政职能转变的良好氛围。先后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报社联合开展了“转变工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征文活动,组织市直机关干部进行了WTO知识闭卷考试和 WTO知识竞赛,在市电视台开办了“转变职能,优化环境”专栏,专题报道了建设局、环保局等12个单位的先进事迹,组织了以“欢庆十六大、展示新形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唱响了市直机关优化发展环境的主旋律。“职能转变年”活动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组织人员对市直37个部门的“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一站式服务和内外部监督”等内容进行检查督促,召开座谈会,征求各镇领导、村党支部书记和群众对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的意见,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意见。9月上旬,在全市市属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进行了一次机关作风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反映的问题与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解决。
机关思想政治建设 认真抓好机关理论学习活动,引导机关干部努力提高理论素质。对每周五机关学习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不定期抽查,保证了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全年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5次,参加人员4000余人次,学习内容有《入世与中国法制建设》《入世后怎样当干部》及法制教育等。召开由30多名市直机关党支部负责人参加的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座谈会,对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进行专题部署和督导,并会同电视台做了系列专题报道。同时,组织系列文体活动,展现市直机关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与市体育局联合组织了市直机关干部环城跑比赛、“职能杯”篮球赛和篮球友谊邀请赛等体育活动,丰富了市直机关文体生活。
机关群团及武装工作 机关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通过组织参加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广大职工的素质教育,有16位先进个人、5个先进集体受到上级工会表彰。机关团委组织团支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共创“青年文明号”8个,其中威海市级“青年文明号”4个;推广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注册志愿者29人;有2人被评为乳山市“十大杰出青年”,2人被评为“威海市新长征突击手”,1个团支部被评为威海市“红旗团支部”。机关妇委会在市直机关妇女中开展“争当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竞赛”和家庭文化建设等活动,创乳山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1处、“巾帼建功能手”2人、获“先进集体”称号1个。机关武装部按要求完成了民兵的整组工作,在编民兵172人,民兵对口专业分队2支60人;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和民兵活动阵地建设,其中山东华冠丝绸有限公司民兵连被山东省军区评为“双十佳”民兵连;加强民兵的国防政治教育,成立了营、连两级民兵国防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和政治教员队伍,全年共对民兵进行了“认清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抓住机遇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等四课教育,受教育面达100%,4月,在山东华冠丝绸有限公司民兵连召开了民兵国防政治教育改革试点现场会,其经验被威海军分区推广;加强营、连两级民兵动员的资料建设,对整组、政治工作等八项动员资料和民兵连四种民兵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对市直机关35名适龄青年进行了兵役登记,共输送新兵16人。
(王雪光)

【对台工作】 2002年,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以对台经济和交往交流作为工作重点,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借助威海市在深圳举办加工贸易洽谈会的机会,结识了一批海内外客商,积极邀请有投资意向的台商朋友来乳考察,全年共接待台商团组5个23人。在深圳展洽会上,由威海市台办领导帮助介绍海外大的商会4个,提高了结识的台商档次。全年经市台办牵线搭桥,签订了江苏省常州新区戈顿表面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出资200万元人民币与乳山市午极镇政府合作从事果品加工销售的合同项目,韩国金起永先生出资10万美元与乳山市雪丽绣品有限公司合作从事抽纱、刺绣及时装加工、销售的合同项目,江苏常州市恒鑫彩印厂投资300万元人民币与白沙滩镇政府合作,从事各类包装箱生产加工销售的协议项目。市台办还对全市八大工业园区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和整理归类,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引导客商集中到各类园区投资兴业,以形成客商投资的聚集效应。
在对台交往交流工作方面,全年接触台胞300多人,其中市台办接待40多人次,90%的来乳台胞中是来乳考察洽谈投资的工商界人士。市台办为台商提供优质的服务,从参观考察、业务洽谈、到住宿、交通、购票服务,每个环节都给台胞朋友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方面,为配合山东省台办主编的在台湾岛内发行的《黄金海岸游》一书早日出版,市台办积极联络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文化局等有关单位,广泛搜集整理介绍乳山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地理物产的资料,及时上报省台办。利用与台胞接触的机会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全年共向台胞赠送光盘、画册等宣传物品200多件。在涉台教育工作中,市台办向全市有关单位赠阅《山东涉台工作》80套,使干部群众及时掌握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了解台湾形势,为做好对台工作打下基础。全年有5篇稿件被《山东涉台工作》采用。年内,市台办被省台办评为“全省涉台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鞠红燕)
【信访工作】 2002年,市委、市政府信访局(以下简称信访局)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全面构筑社会大信访格局,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70件(起),比上年增长2.78%,其中来信133件,来访237起, 处结362件(起),处结率为98.1%,全市有13个镇(街道)、596个村和98%的市直单位达到“三无”(无越级上访、无重复上访、无上访老户)标准,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以抓好四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抓好建章立制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逐级签订责任状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矛盾排查、工作例会、联席会议、检查考核、信访情况通报、办信接访、回访及督查督办制度, 提高了初信初访处结率,确保案件处结率达到98%以上。二是抓好重点工作,提高处置能力。主要是抓好群众集体访的稳控化解,通过超前预测,超前防范,做到对各类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准备,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凡是发生到市以上的集体来访, 所在单位负责人都立即赶赴现场做疏导化解工作,动员群众回本部门处理问题,并于7日内处结完毕,及时向市委和信访局报送处理报告。同时抓好对信访老户的结服,逐一落实领导包案责任,每名信访老户还由1~2名干部靠上去做思想和法制教育工作,彻底结服了8名信访老户。对重大敏感时期的信访工作,坚持早安排,勤调度,抓包案,定责任,确保了在中央、省重大活动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期间全市没有出现到省进京的上访。三是覆盖全局,深入基层抓好排查工作,主要做到规律性问题超前抓,苗头性问题及时抓,难点问题集中抓。全市信访部门共向各级政府提供信息1017条,被中央、省、威海市有关部门采用5条。四是抓好依法信访工作,利用会议、电视广播、接访及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宣传《信访条例》《山东省信访规定》,建立《信访行为双向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信访受理机关和上访人的行为。同时,建立依法分流信访案件制度, 把涉法案件分流到司法部门解决,有效地维护了信访秩序,提高了案件处结效率。
以落实三个转变构筑大信访格局 一是由信访部门独立抓信访向社会各级整体联动抓信访转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每月坚持亲自处理一件信访问题,分管领导真抓实干,指导支持信访部门开展工作。各级各部门自我加压,坚持“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在全市各镇(街道),各村及各企业配备专(兼)职信访干部2413人,为全市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工作基础。二是由注重接访向注重落实转变。加快了工作节奏,缩短办案周期,加大案件督查督办力度,对重点信访案件,信访局填发《督办单》,督导承办单位限期查办,对市级领导接访、批办的集体访案件,市委、市政府督查办责成涉案单位主要领导组成专案组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案情通报,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稳妥处理信访案件。三是基层信访工作由常规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做到了工作制度、办案程序、簿册档案、责任目标、考核评比规范化,信访行为规范化,信访任务目标化,人员培训系统化,有力地提高了基层处结案件、化解矛盾的能力,全市信访案件的一半以上由镇、村两级顺利处结,为保持全市的社会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
(于丹)

【党史市志工作】 2002年,市党史市志办公室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了《中共山东年鉴》《山东年鉴》《威海年鉴》《威海市志》乳山部分的供稿及上级党史、史志部门部署的其它工作任务;举行了《血染马石山》一书首发式并做好其宣传发行工作;完成了《中共乳山地方史(建国前)》一书的资料搜集和框架设计及《中共山东党史人物词典》乳山入典人物词条的审定工作。年内,《关于地方年鉴框架设计的几点看法》论文获全省优秀年鉴论著特等奖,还有两篇论文入选华东七省市党史学会研讨会论文选集。
“乳山市情网”建设经验被推广全省 “乳山市情网”自2001年底建成运行后,受到市内外各界人士的欢迎和好评,成为对外宣传乳山的一个载体和国内外了解乳山的一个“窗口”。年内,市党史市志办公室进一步充实完善内容,新制作网页720个,将164万字的《乳山市志》资料搬上了网站,大大丰富了“乳山市情网”的内容。由于是在全省县级首家建成运行这样的市情网站,5月23日,市党史市志办公室主任在全省县级地情资料库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重点交流发言,并向与会者演示了“乳山市情网”运行情况,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在会上推广了乳山市党史市志办公室自力更生建设网站的经验。会后,先后有胶南、莱阳等地的史志同行前来交流学习。至2002年底,国内外访问“乳山市情网”的达2万多人次。
《乳山年鉴》(2002年卷)获全国优秀奖 由市党史市志办公室精心编纂的《乳山年鉴》(2002年卷)于年内出版发行,共设29个栏目,61.5万字,在内容、形式、信息量等方面较往年又有新的创新和提高。在首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中,《乳山年鉴》(2002年卷)被评为优秀,为山东省获此殊荣的四部年鉴之一(其它三部是《山东年鉴》《威海年鉴》《淄博年鉴》)。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鉴研究会举办的全国年鉴质量评比每年举行一次,共分优秀、良好、合格三个层次,此次被评为优秀奖的全国各种各类年鉴共53部。
《乳山年鉴》1999年创刊以来,市党史市志办公室一直坚持以“存史资政、服务社会”为办鉴宗旨,以“改革创新、勇争一流”为办鉴目标,精心编纂,使《乳山年鉴》越办越好,为对外宣传乳山和全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已出版的年鉴先后在山东省年鉴评比中获过多项奖励,其中《乳山年鉴》(2000年卷)被评为山东省县级年鉴第一名,获综合特等奖。《乳山年鉴》(2001年卷)获第六届全国年鉴校对质量评比优秀奖。
(孙同海)

【老干部工作】 2002年,市委老干部局在落实离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发挥政治优势及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 一是组织老干部学习十六大精神。及时组织老干部集中收看十六大实况转播和召开学习座谈会,举行老干部庆十六大文艺会演,专门为全市老干部发放了十六大报告单行本和新《党章》。二是坚持定期通报情况、传达文件。全年共向老干部传达文件、组织学习300多场次,通报情况50多场次,利用学习日组织老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结合形势发展、组织收看时事政治、WTO知识等录像片,把老干部学习引向深入。三是组织参观考察。全年组织老干部就地参观工农业生产26次。其中4月组织城区230名老干部到青岛参观考察,6月,市委分别组织40多名县(处)级离退休干部、城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和200多名城区离休干部参观考察了全市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市教育局和乳山寨、徐家镇也都组织老干部开展参观考察活动。四是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通过调查研究,重新制定和完善了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了老干部党支部达标活动,以此促使老干部党支部充分发挥其组织、教育、管理老干部的作用。五是成立了夕阳红老年大学并举行了首届学员开学典礼,首期有70名学员参加,受到老干部们的好评。
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一是切实落实离休干部医疗待遇。为继续贯彻落实中办厅字[2000]61号和省厅字[2001]30号文件精神,将《乳山市离休干部医疗保障试行办法》落到实处,老干部局通过有关文件和会议,积极协调督导和催缴,使老干部医保金收缴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老干部正常的就医用药。并及时走访老干部及召开老干部座谈会了解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困难企业无力交纳医保金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对少数特困企业的离休干部医保金,经有关部门审核,由市财政统一缴纳,有效地保证了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落实。乳山市离休干部医疗待遇落实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上级的肯定,省委老干部局专门派员前来调研,并在全省推广乳山经验。二是广泛开展“一助一”活动。全市90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老干部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定期上门服务,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全年共为老干部办各种好事2000多件。市委老干部局为全市老干部配制了《老干部联系卡》,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三是积极为老干部办实事。向全市老干部发放了慰问品和春节慰问信,为居住在城区的400名老干部组织了春节物资供应,走访看望了省外安置的离休干部,联系有关部门为20名离休干部的配偶、子女办理了户口“农转非”手续,由市财政出资23万元为全市离休干部进行了一次健康检查,落实了13名军队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为城区60户生活有困难的老干部提供定期打粮、换液化气等义务服务。四是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全年先后举办了老干部跳棋比赛、第十二届老干部运动会、庆“七一”联欢和庆党的十六大文艺演出活动,组队参加并承办了威海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的威海市老干部门球赛,10月,组队参加了威海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的庆十六大文艺会演,并获得优秀组织奖。这些文体活动,展示了老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老干部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 按照市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职能转变年”工作的要求,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肯定了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徐家镇37名离退休老干部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为镇“贫困学生助学基金”捐款2245元。午极镇老干部党支部开展了“颂家乡、感谢党、为家乡做贡献”的一封信活动,号召老干部向外地的亲属、朋友、同事介绍乳山的发展变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为乳山的招商引资做贡献。老干部们还积极开展包扶贫困户活动,全市有90名老干部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扶持了90个贫困户,并已初见成效。
至年底,全市有离休干部884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的367人,解放战争时期的517人;享受厅局级待遇的6人,县处级待遇的181人;行政机关310人,事业单位298人,企业单位276人。
(唐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