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计划生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2&rec=149&run=13

【概述】 2001年,全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实现人口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二次创业活动。按照“基层管理抓规范,责任目标抓落实,队伍素质抓提高,整体工作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又取得新成绩,获威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人口连续第五年负增长,全市共出生2798人,出生率为4.65‰,自然增长率为-2.67‰。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36%,女性初婚晚婚率、晚育率分别为98.20%、97.82%,妇女总和生育率为0.56。有11131个农村独女户家庭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占农村独女户总数的53.34%。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病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控制在1‰以内。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6.79(女为100),独生子女领证率达到83.1%。
计划生育二次创业活动 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召开了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二次创业动员大会,明确了二次创业的总目标和具体指标,采取逐级签订《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职责责任书》的方式,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基层。对15个镇(街道办事处)、601个行政村全部进行考核评估,奖惩兑现,实行一票否决、位次管理制度。市委、市政府在5月召开的全市人口资源工作奖惩表彰大会上,对71个先进单位、76个计划生育模范村和266个计划生育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对获得考核一等奖的15个单位各颁发奖金1.2万元。同时加大投入,全市人均计划生育经费由2000年的4元增加到5.2元,流动人口管理费拨付到计生部门的比例达到20%,二孩社会抚养费按规定征收,专款专用并按比例逐级上缴。保证人员编制到位,在年内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做到镇级计划生育机构不撤,人员不减,均设置了计划生育办公室、技术服务站,计划生育队伍达到98人。
部门齐抓共管 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修改完善了《市直有关部门计划生育职责分工及考评办法》,把履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列入各职能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之中,形成了宣传教育、优质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三大体系。市委宣传部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活动之中;新闻媒体开设了《人口与计划生育》、《计生视线》、《人口与健康》等宣传栏目;工商、公安、劳动、城建、房管等部门严把流动人口证照发放关,强化市场管理和租赁住房管理,使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建档率、审验证率均达到98%以上;民政部门加强婚姻登记管理,严把晚婚关、收养子女关,全市晚婚率明显提高,非法婚姻、非法生育、非法抱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卫生部门认真贯彻《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使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一是抓教育,强化干部群众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以各级党校、人口学校为阵地,搞好对党员干部、已婚育龄人群的计生政策、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全年各级共组织集中学习教育300多期(次)。二是抓制度,强化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性。以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为依据,制定《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规范》,建立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过错追究制度,实行了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群众评议、有奖举报制度。三是抓实施,强化计生执法工作的实效性。通过考核管理,保证了各项计生执法工作的落实和卓有成效。对群众上访或举报的问题,不推诿、不拖延,立即查处。全年共受理群众涉及计划生育的来信来访11件、举报案例5件,审结率达100%。
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 一是抓好村民自治,完善村级计生管理体系。结合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建立健全了村党支部领导、村民委员会负责、计划生育协会等群团组织实施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组织网络,健全依法建章立制、依章管理服务、依靠民主监督的运作机制。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公约》,提高了群众自觉参与计生管理的自觉性。二是抓居民自治,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街道办事处强化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将流动人口、下岗职工等特殊人群纳入社区综合管理,将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落实了各类所有制单位和各种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制定了计划生育特殊人群管理规范,完善了相应管理交接制度。年内对城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信息进行了4次调查复核,保证不留死角,不漏一人。
优质服务进村入户到人 一是深化宣传服务。在宣传形式上,结合“宣传月”活动的开展,发放宣传材料5万多份,出动宣传车45辆次,播放录像680多场次,组织群众自编自演计生文艺节目110多个,演出480多场次。在宣传载体上,争取金洲集团等企业单位赞助,在胜利街、青山路建立了计生宣传灯箱“一条街”。在宣传内容上,制定下发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实施意见》,引导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人人有责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在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徐家、海阳所两镇被评为先进单位。二是深化科技服务。在积极搞好服务阵地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做到门诊服务与进村进点服务相结合,孕情检查与疾病检查相结合,诊治疾病与预防指导相结合,积极开展生殖保健系列化服务,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了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三大工程”,解除了群众疾苦,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高了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全市技术服务总量达到17万人次,节育手术3000多例,优质服务近5000例,定期接受妇女病查治的已婚育龄妇女达到9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深化“三结合”服务。采取重点投入的方式,加大镇、村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基地建设,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致富。全市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基地达到20多个、项目605个。
帮促薄弱村活动 按照省及威海市《关于对计划生育薄弱村开展帮促活动的实施意见》,市成立了薄弱村帮促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建立了市、镇(街道办事处)领导和计生干部联系村制度,把薄弱村帮促工作列入镇级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内容。全年先后组织4次检查督导,抽调样点120多个,走访群众3500多人,收集有关资料650条,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20多条。市镇两级有80余名干部帮促28个后进村,有效地促进了后进村的转变。同时,结合农村“两委”班子换届、基层班子改选,配齐了专职计生主任、“三大员”和育龄小组长,增强了薄弱村的自治、自管、自控能力,较好的改变了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推动了全市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鲁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