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0&rec=35&run=13

【概述】 2004年,市统计局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思想,发挥统计工作反映发展、服务决策的作用。在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履行机关岗位责任制先进单位”,业务工作评比获得威海市各市区第一名。
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及时对经济运行态势进行汇总、预测,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建立了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月报制度。及时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统计调研分析,发挥决策参谋作用。及时汇总整理全市阶段性发展情况,充分发挥信息咨询作用,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做好《乳山统计年鉴》编写的同时,整理汇编了《1978~2003年乳山市国民经济历史统计资料》,为市领导及各级各部门社会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的中心,最大限度杜绝数据失真。一是完善数据统计操作制度。加大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力度,建成了局域网,开通了DDN专线,接入省、威海市网,实现了上下信息的贯通与共享,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制度。通过落实逻辑审核、重点抽查、落实责任制等措施,减少各统计环节的差错。三是实行质量评估制度。对不符合逻辑的数据不予认可,防止统计数据出现非正常的大起大落。四是建立统计工作检查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GDP核算、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质量等项目,避免出现虚报、瞒报、拒报统计资料的情况。
统计方法改革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变化,原有的统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实工作的需求,既造成了资料搜集困难、数据失真,又影响了统计工作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各级领导、真实再现经济运行轨迹,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市统计局对统计方法进行了改革。一是改进科技统计手段,推进统计工作科学化。建立了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反映全市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态。二是改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手段,推进统计工作规范化。明确部门分工,规范数据来源,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有效。三是改进和完善抽样调查手段,推进统计调查系统化。对不同行业专业、不同经济成分、不同规模的调查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在农村经济方面,采取多目标抽样调查方法,拓展抽样调查领域,强化农村抽样调查网点管理,增强了统计数据的代表性和可信度;在城市经济方面,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调查,提高了数据质量。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加大《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对300名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法制观念和统计职业道德。二是年内引进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两名,通过全市公务员招考充实公务员两名,使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优化,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部署进行新一轮中层职位竞争上岗,使局机关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成立乳山市普查办公室,为更好地开展各种统计调查和大型普查工作提供了人员和机构保障。
经济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年内,全市进行第一次经济普查,共建立镇级普查机构15个、村居级普查小组601个、市属部门普查机构46个,全部落实了普查经费和办公场所。全市各级共选调普查员、普查指导员2000人,是继人口普查之后调动普查力量最多的一次。根据普查登记结果,全市共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4100个,其中法人单位2403个,产业活动单位1697个,比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结果分别增加409个、277个和132个。城镇个体工商业户17800个,比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增加8803个。
(赵桂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