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乳山市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10&rec=10&run=13

【概述】 2004 年,市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树立新的机遇观、发展观和政绩观,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以提速求质为目标,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三大文明同步推进,成功跻身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行列,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成果。
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推进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5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财政总收入 7.6 亿元,增长 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5.5 亿元,增长 35.8% ,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增长42.5%和 41.7% ;国投中鲁和华隆公司相继在上海和新加坡成功上市,成为全省唯一年度在国内外同步上市两家公司的县级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2.13 亿美元,增长41.1% ;到位内资 31.4亿元,增长 67% ;新开工 200 万元以上项目 424个,总投资98.51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 21个,总投资 34.9 亿元,195个项目完工投产;蓝湖国际游艇度假中心、大乳山福地养生风景区、乳山水城等一批投资过 5 亿元的旅游大项目,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形成的强劲动力。同时,深入开展“优化服务年”活动,以行政服务中心规范运行为重点,扩大集中审批、一体化服务范围;以开展群众评选“不满意的单位”“不满意的工作人员”活动为抓手,加大服务问责力度;推行外来投资者持“绿卡”制度,向 60位来乳投资客商发放了“绿卡”。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了少地农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城市“三无”对象及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坚持“还账也是政绩”的观念,偿还历史欠账 3000 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在继续实行“公开民主、定位直推”选任领导干部的基础上,实行常委会票推、全委会票决制度,年内 3 次对15个职位进行了公推。创新干部监督方式,组织干部工作监督巡视员和信息员开展视察、参与干部推荐考察活动,对部分镇党委委员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党委主要领导差额选举,在村级探索实行以“试行直选、承诺兑现、启用双强、联建双赢”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在市直部门推行以用人逢进必考、社会监督等六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市镇村“三级相联”的监督体系。按照“重建重管更重用”的原则,积极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使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对此中央及省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强化“职务就是责任”意识,建立了发展问责、服务问责、安全问责、稳定问责、廉政问责、作风问责等六项问责制度,促使各级在岗履责、在职尽责,形成了奖惩分明的责任机制。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开展“三级联创”为抓手,强化基层组织建设,90% 以上的村党支部达到“五好”标准,80% 的镇党委达到“五好”标准。

【重要会议】
全市机关履行岗位责任制总结表彰暨实施动员会议 2004年 1月 30 日召开,市五大班子全体领导成员,各镇(街道)、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回顾 2003 年全市市镇机关履行岗位责任制情况,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制定 2004 年市镇机关岗位责任制目标和任务,动员市镇两级和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开展“优化服务年”活动,为实现更高水平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再立新功。为开展好“优化服务年”活动,会议要求做到“四创新一强化”。“四创新”,即:一是创新服务观念。树立“服务也是管理”的观念,加快从管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通过服务了解基层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服务的过程中帮助基层出主意、解难题。二是创新服务职能。正确处理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在服务基层和发展上当仁不让、勇当主角,在部门协同上不遗余力、甘当配角。三是创新服务作风。在坚持既有好作风的同时,切实做到“快捷、实效、文明”。四是创新服务形象。以民为本,依民意决策,按民需办事,对民难帮解,清正廉洁,素质优良。“一强化”,就是强化干事创业意识。
全市工业工作会议 3 月1日召开,市工业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分管工业的负责人,各经济主管部门、职能部门及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重点市属、镇办、民营、外地驻乳企业代表参加。会议简要分析了全市工业发展形势,就2004 年工业发展进行具体部署。会议强调,全市工业发展具体要做到“提升一个共识,抓好两大关键,落实三项措施,强化四个保障”。“一个共识”即“工业立市”共识。“两大关键”即投入、人才。“三项措施”一是资本运作,牢固树立“配角”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属但求所活,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的嫁接、重组、破产,促使企业实现新的发展;二是抓大促强。突出骨干大企业和支柱产业,在政策上向大企业倾斜,在服务上向大项目集中,在载体上向大企业优化,努力培育带动力大、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群;三是产业互促,以工业为主导,发挥资源优势,借助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在引进三产项目的同时带动新上工业项目,借助农业、水产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加工企业,实现引三产带二产、抓一产促二产的更大收效,走具有乳山特色的强工之路。“四个保障”即领导保障、政策保障、联动保障、机制保障。
庆祝建党83周年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6月30日召开,市五大班子全体领导成员,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经济开发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市直各部门、各驻乳机构及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应对宏观调控,是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对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的一次重大检验。会议强调,一是要观念先行,求思想解放之效。要顺应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立赶超大志,增竞争魄力,坚定信心,推进各项工作更大突破。二是要强基固本,求组织建设之力。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党的领导和执政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三是要加压奋进,求干事创业之绩。立足本职,创新方法,奋发有为,以扎实的作风加压奋进、促上发展,以优异的业绩体现价值、奉献社会,树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形象、执政为民的形象和勤政廉政的形象。四是要以民为本,求利民为民之实。摆正位置,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实意地办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会议对 2001年来在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8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80 名优秀共产党员、20 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分别授予“乳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乳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和“乳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全市经济工作调度会议 10 月 14 日召开,市五大班子全体领导成员,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经济开发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市直各部门、各驻乳机构及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强调,要以跻身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为新的动力,全力促上第四季度经济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要创新观念促发展。着力强化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乘势快上的进取意识、善拼敢抢的机遇意识,继续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事在人为的能动意识,把当前的外部机遇转化为实实在的发展动力。二要突破关键促发展。要靠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突破难点,克服薄弱点,坚定不移地完成各项硬性指标,切实履行好组织赋予的职责。三要完善机制促发展。在着力完善干部监督机制、业绩考核机制的同时,重点完成长效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发展问责、服务问责、安全问责、稳定问责、廉政问责等五个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引导各级切实履行好“为政一任、担责一方”的领导责任。四要抓早谋划促发展。各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及早谋划 2005 年的工作,以“新的跨越”为主线,以进入“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为动力,以实现“全国百强位次前移、全省强县跻身前列”为目标,再掀新一轮发展高潮。
中共乳山市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 11月12日召开,市委委员,市纪委委员和不是市委委员的市五大班子领导成员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八届八次全委会议和威海市十一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乳山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交流了市党政考察团赴省内学习考察体会。会议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扩大民主、延伸监督的方针,扩大事业选人的职位和层面。要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力倡树“少说多做、真抓实干”“严谨规范、遵规守纪”“以民为本、服务群众”“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发展问责、服务问责、安全问责、稳定问责、作风问责、廉政问责六项问责制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 12月30日召开,市五大班子全体领导成员,各镇(街道)、市直部门、驻乳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关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及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回顾总结了近几年全市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历程的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观念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决定发展,合力决定兴衰”。会议强调,要实现“全国百强位次前移、全省强县跻身前列”的目标,具体要着力打造四大对接板块:一是要突破工业,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对接板块。要抢抓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强化配角理念,加快主导产业集群化,努力培育金属冶炼、食品加工、染纺服装、机械配件四大产业链;加快骨干企业规模化,坚持市属、民营、外资齐头并进,努力培育一批规模型大企业;加快一二产业一体化,以培育农业龙头和渔业加工企业为抓手,加快建设309国道高效农业产业带和沿海渔业产业带,建设“小而特、特而专”的区域特色工业。二是要提升开放,打造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对接板块。抢抓日韩产业转移和国内大企业重组拓展的机遇,把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有机结合,既重外资更重内资,既重引资更重增资,既重引项更重选项,既重引资更重融资,既重社会更重企业,全方位加快开放步伐,提升开放层次。三是要上档城建,打造半岛城市群的对接板块。坚持“按照生态型花园式滨海旅游城市定位,一体规划、三区对接、六园并进、构筑新城”的思路,对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着重抓好外延对接、内改提质,逐步建立与青岛、烟台、威海三城市的“经济血缘”关系,由自然地理关系发展成为经济地理关系。四是要促上旅游,打造沿海旅游圈的对接板块。把旅游业作为实现新的跨越的重要战略,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大项带动,强化推介,特别要抓紧蓝湖国际游艇度假中心、大乳山福地养生风景区、南黄岛开发等一批旅游大项的开工建设,切实发挥旅游业的更大带动作用。

【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
2004年2月29日,为进一步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促进辖区内工业企业拓展空间、膨胀壮大,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市委、市政府对以前鼓励工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出台《乳山市鼓励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规定》,对企业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出口创汇、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扶持,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给予奖励。
7月15日,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实现更高水平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全面建设“小而特、富而美”的新乳山,市委下发《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要求全市各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速求质为目标,以投入为主线,强化开放、民营两大动力,实施借韩、借青、借旅三大战略,构筑优化三区兴城、四带兴经发展格局,奋力实现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更高水平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统筹协调进步。
10月11日,为扩大乳山市“生活乐园、创业乐园”城市品牌的对外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更高水平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市各级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乳山,让世界了解乳山,促进乳山走向世界,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更高水平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11月12日,市委下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进一步加深对当前形势的认识,加深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党执政主要经验的认识,加深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认识,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2月13日,市委下发《关于在全市城乡集中开展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教育活动的意见》,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充分认识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次集中教育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感情聚精会神地学习、贯彻好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

【市委办公室工作】 2004年,市委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以开展“优化服务年”活动为动力,大力弘扬“自我加压、奋发向上、开拓创新、高效服务”的工作作风,团结进取,勤奋工作,创新上新,求真务实,提高了办公室的整体服务水平,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开创了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在文字工作方面,共拟写领导讲话及各类汇报材料240篇,编发《乳办通报》《乳山调研》《乳办督查》《信息与参考》《乳山信息(下发)》等110期;拟写的各类调研材料被威海市以上党政系统刊物刊发60篇,其中被《内参选编》《学习与研究》《领导决策信息》等国家级刊物刊发17篇,被《山东内参》《调查与研究》《督查工作》等省级刊物刊发13篇,威海市级30篇。在行政文秘工作方面,筹备各类会议184次,处理各类文电8300份,打印各类材料300万字,接待来访人员1000人次,接待来乳客人2400人次,组织大规模外出学习考察活动3次。在机要保密工作方面,共收发、办理各类电报2000份,复印各类材料3万页,维修各类机器设备50台次,没有出现任何失密泄密事件。在督查考核工作方面,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两评”(评选最不满意单位、最不满意工作人员)活动,对镇(街道)和“两区”业务工作按季度进行了考核通报,对各部门、单位进行了半年和全年综合考核。年内,办公室被评为威海市督查工作先进单位、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保密工作先进单位、密码工作先进单位。
(马术朝)
【组织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 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委67个,党总支50个,党支部1389个。年内,全市各级党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的建设,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以组织健全、班子坚强、队伍过硬、作用明显为目标, 推动全市基层组织建设上档升级。全市90%的村党支部达到了“五好”标准,80%的镇党委达到了“五好” 标准,其中,乳山口镇党委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城区街道工委等20个党组织获“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制定下发《2004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并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联查”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深入实施“双强”工程。组织各镇(街道)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建立农村“双强”人才数据库,共确定“双强”人才800名,为村级班子建设储备人才。三是继续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管理。指导各镇(街道)完成年度支部书记星级考核调整工作,全市共有星级支部书记365人,共发放星级津贴24.88万元。四是转变镇党委工作方式。在镇机关干部中继续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共记“民情日记”4万多篇,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3200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2300件。并抓好镇干部住镇制度建设,解决镇干部的“走读”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统一印制簿册、随机调阅等方式,促进了农村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民主化。
在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上,作为威海市委确定的农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市,全市在工作上立足于试,着眼于创,落脚于实,换届选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601个村中有593个完成了党支部换届,占98.7%;有588个村完成了村委会换届,占97.8%。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委组织部和威海市委的充分肯定,“两推直选”的方法纳入省委、省政府文件,向全省推广,《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给予报道,济南、青岛、滨州等地21个县市来参观学习。工作中主要做到“五个创新”:一是创新选人方法,实行直选书记。在以往“两推一选”的基础上,全市120个村风正、村情稳、民主氛围浓的村,采取竞职演说、公开承诺、直接选举的办法,在党员大会上直接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试点的徐家镇直选比例达到52%,全市直选比例达到20%。二是创新用人标准,启用“双强”人才。大力提倡选用“双强”干部,使更多的“双强”人才进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试点镇“双强”党支部书记的比例达到52%,全市达到40%。三是创新竞职形式,强化目标管理。选举前,镇(街道)党(工)委向村“两委”提出任期要求,在“两推”之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两推”过程中,向村民发放征求意见票,进一步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竞职者根据政策法律规定的义务、镇(街道)党(工)委提出的基本要求、群众意愿和个人打算准备演讲稿,提出切合实际的任职设想、目标打算以及兑现承诺的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经党(工)委统一把关后,在党员大会上进行竞职演说,公开承诺。选举结束后,由村支部书记(主任)代表党支部和村委会与党(工)委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任期目标通过制板上墙、公开栏公示、明白纸入户等形式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由党(工)委进行统一管理和考核,实现了目标选人、目标管人、目标激励人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威海市委组织部专门在乳山市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四是创新减员办法,精简干部职数。规定每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职数配备原则不超过3职,党员人数较少或者100户以下的村,党支部只设一名书记;如果多数群众愿意,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村委会成员职数可以少于3人,或只设一名村干部。同时,要求所有当选的村党支部成员依法参选村民委员会,最大限度地实现 “一人兼”和交叉任职。换届结束后,全市农村“两委”干部2137职,比上届精简了240人。为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农民负担,对村会计也进行了压缩。在对全市农村会计进行统一考选后,规定500户以上的村或500户以下前三年平均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的村,设一名主管会计、一名出纳会计;200~500户的村,只设一名会计,提倡由“两委”成员兼任;200户以下的村,不设专职财务人员,由“两委”成员兼任;取消代账会计和物资保管员。全市共减少农村会计900人。五是创新组织体制,支部联建“双赢”。按照“双方自愿、有利双赢”的原则,积极实施村级组织联建工作,取得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双赢效果。全市有2个企业、16个村建立了村村、村企联合党支部。
在企业党的建设方面,本着“因企制宜,稳步推进,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将组建工作向新成立企业和新引进企业延伸。年内新组建12个民营企业党支部、1个工业园党支部和1个民营企业党委,全市企业党组织继续保持较高的组建水平。同时加强企业党建规范化建设,将抓规范树形象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突破口,按照“六个一”规范化要求,通过抓重点、抓大户、抓典型、抓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企业党建工作上水平。年内向上级党委推荐上报3个企业党建工作典型和金洲集团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工作典型,其中环建集团公司党支部在威海市新型经济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金洲集团公司典型经验予以印发。对全市18家市属企业和4家驻乳企业党委领导干部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摸底,基本信息录入微机,建立了全市企业领导干部数据库并汇编成册,为今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
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筹备召开了市十一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向全体党代表口头述职述廉,其他市委委员的书面述职述廉报告提前印发党代表审阅。在此基础上,组织党代表对市委、市纪委工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其他市委委员进行民主评议。积极探索闭会期间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组织220名基层党代表观摩园区建设、重点工程等,向党代表通报全市经济运行、招商引资、党的建设等方面情况;组织党代表参与全市“行风评”活动和群众“不满意的单位”“不满意的工作人员”等评选活动,拓宽了党代表知政议政的渠道,增强了党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徐家、冯家、乳山口3镇进行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一是改革代表产生方式。通过划小选举单位、压缩代表名额、规范选举程序、扩大差额比例、直接选举等途径,较好地保证了代表素质,提高了代表议事能力。二是代表差额直选镇党委书记。不提名候选人,只就职数配备、构成比例、任职资格等提出指导性意见,经过分团预选(公开报名)、竞职演说等规定程序后,由党代表在代表大会上直接选举产生书记,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三是增加不驻会委员。在每个试点镇党的委员会中增加2名不驻会党委委员,农村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各1名,其原身份、职级及工资开支渠道等不变。
党员队伍建设 在发展党员方面,进一步抓好“两推一公示”、发展党员“票决”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的落实。年内共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923名,民主推荐确定纳新对象675名,预批新党员639名,98个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村纳新了党员。
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 一是在各镇(街道)分别确立了一处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较好发挥了示范作用。其中崖子镇的苹果基地、白沙滩镇的大姜基地、诸往镇的长毛兔基地被确定为威海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示范基地。二是组织开展了建党83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本着“确保公平性、突出先进性、体现广泛性”的原则,市委组织部认真做好受各级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推荐工作,共确定出受表彰的先进集体101个、先进个人128名。组织全市1500名离退休党员、100名农村老党员观摩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及重点项目。三是加大党内救助工作力度。为2000名建国前入党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62万元,为500名生活困难党员发放慰问金20万元。四是加强离退休党员的管理。主要通过组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党员活动室、免费订阅学习资料、组织观摩等方式,丰富老党员的组织生活。全年共向市直离退休老党员赠阅《人民日报》《威海日报》《支部生活》《党员干部之友》等党报党刊4580份,使全市所有离退休党员人手一份学习资料。五是按规定做好党费的收缴工作。
市直部门包村工作 为进一步抓好包村工作任务的落实,市委组织部全年编发《包村工作简报》10期,对包村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年终组织人员对市直部门包村工作进行逐村实地检查验收。据统计,各包村部门共帮助所包村引进各类项目21个,无偿提供资金268.35万元,提供水泥、化肥等物资1450.2吨,提供各类树苗15.3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99件,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协调发展。
干部工作 在干部选拔培养方面,进一步扩大民主,创新方法,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标准条件,先后三次对部分镇及市直部门科级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共调整干部208名。其中,提拔68名,重用28名,交流60名,到龄离岗31名,免职2名,其他情况19名。坚持凭政绩用干部,对成绩突出的工业园区,定格设职,为4个工业园区镇各增配1名副书记,为1个镇配备正科级园区主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干部的培养锻炼,从市直部门选派14名干部到上级部厅业务部门“上派挂职”,选派3名干部到信访局“横向挂职”,选派15名市直部门干部和15名镇干部“双向挂职”。
在干部管理与监督方面,实行年终考察与日常考察相结合、考察与考核相结合、制度约束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切实加大干部监督力度。一是抓好干部经常性考察。市委组织部对各镇(街道)、年初调整主要负责人以及上年岗位责任制考核名次靠后的31个单位领导班子进行回访考察;对镇(街道)及市直部门96个单位科级班子和科级干部进行年度考察;对4批61名干部试用期间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考察,考察情况为市委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依据。二是进一步发挥干部工作监督信息员和巡视员的作用,及时向他们通报全市干部工作的有关情况,并组织视察市镇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参与干部推荐和年度考察,带队对基层贯彻执行《条例》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拓展了监督渠道,收到较好效果。三是抓好任前公示、谈话、诫勉及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的落实。年内共对21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53名拟提拔任职科级干部进行公示,对47名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对1名干部进行诫勉,对2名领导干部予以免职。四是规范制度,加强人事调配的监督。会同市人事局研究出台了包括逢进必考、用人申报、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公开通报、社会监督等六项制度的《关于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意见》,使监督工作实现由领导干部向一般干部延伸、由干部工作向人事工作延伸、由部分透明向全部公开延伸,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认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竞争上岗、表决办法、辞职及在企业兼职等六个法规文件,对照文件要求,全面梳理现有的制度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予以纠正。干部调整工作中,继续推行定位公推制度,先后3次对15个职位进行定位公推,其中,公推镇党委书记3名、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8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干部研究决定方式,对重要岗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实行常委会票推、全委会票决,增强了全委会的决策职能。年内,票推票决镇党政正职7名。会同人事局,面向社会公开考选35名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对镇、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股级以下干部全面实施新一轮竞争上岗,有115名一般干部竞为中层副职,34名一般干部竞为中层正职,69名中层副职竞为中层正职,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干部培训工作 以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要求为目标,全年共完成主体培训班30期,培训干部1979人;参加上级调训41期,参加培训221人。一是围绕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专题举办科级领导干部轮训班,对372名科级领导干部分五期进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二是围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致富带动能力,对全市601个村的644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集中轮训。三是围绕提高干部践岗履责能力,对全市39名职位发生变动的副科级干部及46名近五年未进党校培训的副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业务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培训;对全市新一轮竞聘上岗的135名股级干部进行了岗位知识培训;对62名省、市选调生进行了实践业务知识培训。四是围绕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连续举办9期计算机中级培训班,1399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了培训学习,其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650名,1259人取得中级合格证书,合格率达90%。同时抓好韩国语培训工作,从第一期韩语培训班中选派10名干部赴韩国著名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强化培训,9月又举办了第二期韩国语培训班,共31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
人才工作 一是采写了金洲集团公司、乳山一中两个单位及一名个人的典型事迹材料,作为威海市人才工作会议的书面材料予以印发,其中金洲集团作了典型发言。二是与市人事局联合开展全市人才工作情况调查。三是组织召开全市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走访慰问威海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发放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津贴1.32万元。五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下发《关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攻读研究生的意见》。
调研信息工作 召开全市组工调研信息工作会议,总结表彰先进。修订《全员调研信息制度的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组工调研信息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考核措施,形成了干部齐心协力搞调研的良好氛围,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组工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年内,市委组织部稿件被威海市以上组织部门内刊采用32篇,其中,中组部2篇,省委组织部4篇。《一封信 一条路 一个电话乳山市“树形象”从小事做起》稿件成为中组部领导批示信息。编发《乳山组织工作》11期,登载经验信息147条。另外,在威海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稿件46篇,对提高全市组织工作知名度,扩大对外影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远程教育工作 主要围绕“建、管、学、用”四个方面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在设备安装方面,按照“统一存放远程教育设备和出入库手续,统一制作卫星地面站天线支架,统一制作设备机柜,统一设备安装调试,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的要求,高标准完成了全市616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实现了远程教育节目终端到户,在威海各市区率先通过检查验收。在管理运用方面,探索总结的“三建六学工作法”(建好镇村管理员队伍、建好教学辅导队伍、建好设备维护队伍;精选内容指导学、区分受众分类学、典型引导示范学、延伸到户普遍学、组织活动推动学、落实制度规范学)被全国远教办推广。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伟,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等中央和省市的领导同志专程来到徐家镇吴家屯村检查指导,对全市的远程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党员电教工作 按照“多制片出精品”的原则,党员电教中心全年共拍摄制作电视专题片13部、专题新闻2条。其中10部被威海市委组织部《党建纵横》栏目采用,1部被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采用,3部被《山东党员电教》(城市版)采用,6部被省远程教育网台IP流媒体以及IP课件采用并播出。拍摄制作的反映徐家镇吴家屯村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电视专题片《田野吹来清爽的风》被省远程教育中心选定为远程教育工作片向中央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汇报。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兔王书记》获2003~2004年度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树组工干部形象”学教活动 一是组织了“学教活动应往哪里拓展、怎样拓展”专题讨论,理清了拓展的方向和思路。制定了学习、考勤、补课、考学、调阅笔记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学习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同时在电视台、市报、乳山网站开辟学习专栏,为学教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二是坚持多渠道开门纳谏、“盘点销号”整改、公开评估整改成效等三个环节,查摆整改影响践行公道正派的突出问题。全年共吸引1890名群众参与,收集意见和建议140条,全部分类进行整改,群众满意率达到98%。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学教活动效果。开展的“我心中的组工干部形象”主题演讲比赛获威海市一等奖;开展调研报告展评和“树形像、见实效”征文活动,总结宣传了7名组工干部的先进事迹。组织5157人参加全省“六比”(比学习、比质量、比效率、比规范、比服务、比纪律)活动知识竞赛。
(宋国华)

【宣传工作】
理论宣教工作 2004年,市委宣传部一是组织开展全市城乡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集中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分散自学、座谈讨论、巡回宣讲和理论考试等多种形式,确保教育活动深入扎实。活动期间,共确定宣讲课题17个,组织宣讲团到各镇(街道)宣讲60场,会同市直机关工委、市经贸局组织召开理论学习研讨会,组织学习考试,各镇(街道)、市直部门、市属企业、驻乳机构共110个单位、235人参加,平均成绩94.2分。二是组织开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更高水平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思路,组织召开“提速求质论坛座谈会”,整理汇编优秀调研文章16篇。同时,配合各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发放各类教材2600套;三是狠抓理论成果的推广。向省委宣传部和威海市委宣传部荐送优秀党课讲稿5篇、优秀理论文章15篇,其中,获威海市理论精品1篇,获威海市社科成果二、三等奖各1篇。市委宣传部被评为全省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个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4个单位、5名个人分别被评为威海市先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
新闻舆论工作 各镇各部门和新闻单位都表现出很强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紧贴全市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一次接一次、声势强劲的主题宣传活动。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大台大报稿件多。年内全市共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8400篇,其中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大台大报发稿343篇,省级1588篇。在《大众日报》发稿46篇,发稿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县级前列。二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跟得紧。实施了九大重点宣传战役,即:对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市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围绕实现乳山更高水平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乳山市跨入全国百强县;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乳山市偿还历史欠债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围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乳山市扩大民主、强化干部监督;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乳山市实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围绕优化服务年,乳山市推行外商服务“绿卡”制度;围绕做活房地产后续文章,乳山市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还围绕建设“平安乳山”,组织拍摄专题片三集,对公民上访这个社会敏感问题进行了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围绕借青兴乳,对青岛嘉宾周末乳山游园联谊活动,邀请青岛新闻媒体20名记者来乳实地采访报道。三是外宣工作搞得活。在请进来的同时,组织市内新闻访问团到韩国,对友好新闻媒体进行访问交流。四是精品力作成果丰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三个贴近”基本原则》《钢铁铸就英雄俊杰》《感谢您,汉族妈妈》等四部作品获威海市第七届“精品工程”奖,大型画册《生态型花园式滨海旅游城市乳山》、VCD光盘《金岭银滩乳山》、影视类作品《中国投资指南乳山篇》获威海市第八届对外传播优秀作品奖。这些作品品位高、影响大,极大地提高了乳山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思想政治工作 组织开展全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调查,围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社会稳定和群众文化工作,组织有关部门撰写调研文章,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开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结合调查情况,组织了全市农村优秀图书室和优秀图书管理员评比,评出农村优秀图书室30个、优秀图书管理员30人。以“重发展、重道德、重科技、重管理、重形象,创学习型企业”的“五重一创”活动为载体,组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评比活动,召开全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讨会。为响应 市委提出的“优化服务年”活动,在市直机关开展舆论宣传,为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以上活动,使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市交通局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市国泰城建开发公司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市邮政局被树为全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基地,金洲集团在全省企业文化建设形象展示活动中获企业形象宣传金奖。集中反映宣传思想动态的舆情信息工作,名列威海市第一名。
社会文化工作 一方面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华书店投资1亿元建设的昆仑大厦和金帝商都投入使用,投资8600万元建设的广电大厦即将建成,市吕剧团以土地开发的形式建起了新的办公楼和活动设施。全市文化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昆仑大厦、金帝商都和广电大厦成为乳山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另一方面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正月十五秧歌汇演、为期三个月的消夏文化夜市和长年不断线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成为乳山独具魅力、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乳山市被评为威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单位。在品牌文化的辐射带动下,节庆文化、广场文化、农村文化等大众文化生机蓬勃。庆祝国投中鲁果汁有限公司上市大型焰火文艺晚会、庆“五一”企业职工歌咏比赛、庆祝建国55周年暨乳山跨入全国百强县大型文艺晚会和庆国庆市直机关歌咏比赛等大型活动,规模宏大、形式新颖、主题鲜明,不仅体现了乳山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充分展示了乳山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在发展和繁荣市内文化的同时,市内部分书画家还多次自费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举办画展,极大地活跃了乳山的对外文化宣传和文化交流。
(孙运河)

【统一战线工作】 2004年,市委统战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取得了新的成绩。获威海市“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点对近三年考录的公务员和全市的党外知识分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起了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为18名处级、科级党外后备干部建立了档案,推荐提拔实职正科级党外干部1名。建立了市人民医院和市金岭中学2个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点,为200名中高级职称党外知识分子建立了名册档案。到金洲矿业集团、金华集团等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发挥智力优势,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年内还向威海市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推荐理事5名,完成了居住境内的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普查。
深入开展“光彩事业”助学活动,引导民营企业业主在帮困助学等方面更好地回报社会。年初,争取威海民营企业鑫通汽车贸易集团公司捐赠10万元救助因孤儿、单亲家庭、父母患有严重疾病而造成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中小学生17名,确保他们顺利地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
(于长产)

【党校工作】
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4年,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共举办各类主体班6个21期,培训学员1370人次。同时有关教师多次被聘请到机关工委、老干局、司法局、乳山口镇等单位作专题辅导。年内,党校业余函授班录取新生254人,圆满完成招生任务。完成2002级法律本科班、经济管理本科班及2001级经济管理专科班学员毕业论文指导工作,208名学员顺利毕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山东省委党校干部业余教育学院评为“2004年教学先进学区”。
在科研工作方面,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质量的意见》, 建立兼职教师制度、教学科研基地制度和联系领导干部制度。聘请33名领导干部担任党校兼职教师;校内教师分别与3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定期联系。设立40个教学科研基地,定期组织教师到基地调研,了解行业动态,挖掘典型案例,掌握第一手教学科研资料。参加威海市委党校、威海社科联组织的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研讨会,2篇论文获奖。全年在市地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8篇,其中国家级1篇、省级8篇。被市委转发和采用的调研报告5篇,得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科研工作考核获威海市第一名,被威海市委党校授予“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并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全年撰写通讯报道38篇,其中被山东省委党校通讯采用2篇,威海市委党校采用7篇,被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用17篇。
队伍建设 一是组织政治和业务学习及外出考察学习活动。组织教职工考察参观华隆食品工业公司、乳华纸业有限公司、马场村、高家屯村、下初村、龙角山水库管理处等教学科研基地和龙口市南山集团及乳山重点工业园区,进一步开阔了教职工的视野,了解了市情、省情、国情,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二是加大激励约束力度。年初对岗位责任制进行了完善修订,制定了《教职工勤绩考核规定》《教学科研工作考核规定》《行政后勤工作考核规定》等,实行工作量考核制,激励与约束并重。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选派4名骨干教师参加省委党校举办的科学发展观培训班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4名专职教师到威海市委党校听专题讲座;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到党校作专题报告。四是充分利用远程教学网培训教师。年内,党校支部委员会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郑玉臣 冷伟)

【机关党务工作】
机关党组织建设 2004年,市直机关工委继续完善市直机关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新增党支部4个,完成55个机关党支部换届和部分党支部成员补选工作。将“强化党建整体带动力”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始终。通过抓好选树先进典型、加强各种教育培训、强化对离岗离退休党员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抓了市法院、市审计局、市烟草公司、市委党校、市计生局和市地税局等6个党建工作典型的选树,强化其示范带头作用。举办党支部组织委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各1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87名,发展新党员52名。走访老党员120人次,发放调查问卷325份,组织老党员过集体组织生活9次,累计参加人数2700人次。根据《市直机关党支部考核细则》,共评选出先进党支部35个、优秀党务工作者20名、优秀共产党员126名。推荐上级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10个、优秀党务工作者6名、优秀共产党员21名。至年底,市直机关工委所辖党总支4个、党支部93个,共有党员2476名。
机关作风建设 以开展“优化服务年”活动为主线,加强跟踪督导与组织协调,推进机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优化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重点对市直机关30个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和强化督导。二是利用《机关信息》宣传12个单位优化服务的做法。三是抓纪律作风检查,为优化服务提供保障。联合市纪委、组织部和人事局发出《致各镇(街道)、“两区”、市直各单位主要领导同志的一封信》,督促严格机关纪律,树立良好机关形象。并进行系列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通过内外管理的强大合力,形成了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四是结合优化服务,促机关民主政治建设上水平,进一步深化“两公开”工作,重点抓好35个部门机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和提高,并延伸到基层。从创“群众满意的市直部门”中的19个重点单位中,选树7个机关规范化管理典型,总结形成经验性材料。积极配合“三优一创”活动,不断强化机关的规范化管理,推动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上水平。
机关思想政治建设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的,抓好机关日常学习,引导机关干部提高理论素质。组织市直机关干部集中学习6次,通过邀请爱卫会、专利局、党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就创建国家卫生城、专利知识、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作专题讲座,观看依法行政专题片,进行“学党章、学条例”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市体育局联合在市直机关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市直机关篮球友谊赛,组织参加第四届市运会,与市委宣传部、文化局等单位联合组织庆祝建国55周年市直机关歌咏比赛。
机关群团及武装工作 2004年,市直机关团工委组织市直机关团员青年开展“敬老献爱心,真情暖人间,保护环境,热心献社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人数120人次;组织进行“建设青年林,栽植青年树”捐款和植树活动,26个单位281名青年捐款6000元,栽植“市直机关青年林”3亩。机关团工委被评为威海市先进基层团组织,5人被评为威海市优秀共青团员。机关妇委会组织开展庆“三八”系列活动、“三项活动”进家庭活动、“社会妈妈虹桥拉手活动”和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推荐省、市、县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各1个,威海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乳山市“巾帼建功能手”各1名;为13名贫困儿童送去6380元现金和价值1800元的物品,帮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市直机关工会通过组织职工参加学习班、文艺演出、参观展览等方式提高职工素质;组织15个单位200名女职工进行体检;组织52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会进行换届选举,新成立工会组织3个;组织30幅作品参与庆祝建国55周年暨乳山跨入全国百强县书画摄影展;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看望慰问困难职工9人,送慰问金4500元。年内,机关工会被评为威海市优秀工会工作者和威海市《工会法》宣传先进个人各1名,1个基层工会组织被评为威海市《工会法》宣传先进单位。机关武装部按要求完成了民兵整组工作,共编民兵130人,建立一支100人的民兵与军队对口专业分队;对3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军事训练,提高参训民兵的军事素质;加强民兵的国防政治教育,健全营连两级民兵国防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和政治教员队伍,对民兵进行《国防法》和《兵役法》教育,组织500名基干民兵和机关干部进行“爱我中华”国防知识答题;加强民兵动员资料建设,对民兵整组、政治工作等八项动员资料和民兵连四种民兵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对市直机关适龄青年进行兵役登记,年内输送新兵11人。
(张新政)

【对台工作】
对台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 2004年,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借助威海市组团之机先后参加了三次大的招商引资洽谈会。5月,参加厦门“台交会”,结识了一批海内外客商,共与台商签订投资协议7个,协议投资额2800万美元。其中,台湾瑞蒋视迅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在金海湾工业园建厂生产光碟项目和美国熙可食品有限公司投资800万美元生产果蔬、罐头项目年内已开始土建工程。7月,参加昆山市“对台招商引资洽谈会”,徐家镇与台宁公司签订了合作搞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合同,合同投资额1500万美元,项目正在建设中。台湾史雱毓先生投资2000万美元建立“乳山欣业联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已注册500万美元,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生产。9月,参加第七届潍坊“鲁台经贸洽谈会”,结识了一批台湾中小企业业主,达成合作意向3个。另外,继续跟踪在谈的“黄金主题公园”项目落实及进展情况,年初,邀请台方曾定中先生一行13人来乳,对先期的规划论证做了部分修改和补充完善。年内,市台办引进烟台客商投资320万元在海阳所镇养殖医药用海藻项目已完成放苗;引进巴西客商投资50万美元在海阳所镇小石口村的海珍品养殖项目也已投产;引进文登客商投资560万元在海阳所镇芦头村南岛搞水产品项目,已完成项目工程量的五分之四。
交往交流和对台宣传工作 坚持“积极促进、加强管理、注意引导”的原则,努力促进对台交往交流向纵深发展。8月5日,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与中央台办常务副主任、海协会副会长李炳才由省台办主任杨庆文陪同来乳山市考察,陈云林主任一行在听取了市领导的情况介绍后,对乳山市坚持依城建园、以园促城、设施先行、强化配套、整合资源、一体规划,全面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强调要抓住当前台资北移、台商开始聚集北方的有利时机,加大对台招商力度,使对台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9月3日,台商理事长协会一行41人应邀来乳考察。10月2~3日,昆山市台商协会考察团一行9人应邀来乳考察。至年底,市台办共接待、接触台商450人,帮助在乳台商调处企业纠纷3起,向台商赠送介绍乳山市的光盘、画册150份。在对台宣传方面,利用接待台胞和走访台属的机会,向他们宣传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乳山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建设发展新成就。并在乳山台属中开展给台湾亲人“常发信函、勤打电话、多办实事”三项活动,许多台属、台胞来电询问情况,索要介绍乳山市投资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另外,台办每月还向有关部门单位赠阅《海峡时空》月刊50份,对提高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的涉台知识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刘霞)

【信访工作】 2004年,市委、市政府信访局牢固树立“抓信访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思想,强化工作措施,使信访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与社会进步协调发展。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08件(起),其中,受理人民来信128件,接待群众来访580起,信访案件处结率为98.3%。全市14个镇(街道)、600个村和98.4%的市直单位达到“三无”(无越级上访、无重复上访、无上访老户)标准,有效地促进了全市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市信访局被威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表彰为“平安威海建设先进单位”。
强化五项制度 一是领导包案制度。对已经发生的到市集体访、上级交办案件和信访老户等40起重点信访案件,实行市级领导包案制度,落实责任,限期处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包案工作,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信访问题“一把手”工程,消除了一批信访难点问题。二是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每月15日,全市上下联动,分三个层次进行领导公开接访,对接访案件实行“四定四包”(定任务、定包案领导、定具体承包人、定结案时间,包调查、包处理、包疏导教育、包息诉罢访),增强公开接访工作的实效性。全年各级领导干部公开接访2218人次,其中市级领导公开接访并批示案件50起、826人次,处结率为100%。三是信访督查制度。对省、市领导批示交办案件、到省进京上访案件和到威海集体上访案件,由市委、市政府“两办”和信访局联合督办,并在全市通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解决信访问题的主动性和办案效率。四是逐级上访制度。严格执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规定,严格落实信访问题逐级负责制度,既向上访人出具《上访答复意见书》,也同上访人签订《双向承诺书》,有效地减少了越级上访。五是来信“三见面”(与承办单位领导见面、与承办人见面、与信访人见面)和回访制度。以初信见面为重点,切实解决初信人反映的问题,防止小事拖大,初信变重信,“三见面”率达到100%。同时,对处结案件进行回访,落实解决措施,建立回访登记卡,控制和减少重复上访。
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抓好集体访的稳控化解。凡是发生到市以上的群众集体访,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到现场做疏导化解工作,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并于7日内处结完毕,向市委、市政府和信访局报告处结情况。对重要案件,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办公,集体研究,建立了妥处群众集体访的长效机制。二是抓好信访老户的结服。采取领导包案和司法听证等方式,按照“变通解决一部分,教育稳定一部分,依法处理一部分,稳控看防一部分”的原则,全年结服12名信访老户。三是抓好重点敏感时期的信访工作。坚持早安排、勤调度、抓包案、定责任,确保在各个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
推进两个下移 按照信访工作“重心下移、责任下移”的要求,建立基层单位矛盾纠纷自我调处机制,规定发生信访问题的镇、村(企)等部门负责人是处理该信访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坚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把矛盾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进一步完善信访网络,全市各镇(街道)、市直各部门、企业、农村配备专、兼职信访干部1865人,形成了“上下对口、专兼结合、业务熟练、公道正派”的市、镇(部门)、村(企)三级信访网络,基层处结案件、化解矛盾的能力明显提高。年内,全市三级信访机构受理各类信访案件1769件(起),初信初访处结率达到98%,为维护全市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于丹)

【党史市志工作】 2004年,党史市志办公室继续坚持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党史市志工作的“存史资政、服务社会”作用,自我加压,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乳山年鉴》(2004年卷)在第三届全国年鉴奖评比中,获“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3个二等奖,为山东省5部获奖年鉴中唯一的县级年鉴。党史市志办公室被省政府办公厅、省人事厅表彰为“山东省史志系统先进集体”。年内,按时全面完成了2004年卷的《中共山东年鉴》《山东年鉴》《威海年鉴》的文字、图片供稿任务,共计4万余字。完成了对《中共威海地方史》编写提纲和《于洲在胶东》书稿的意见反馈及资料补充任务。《中共乳山地方史》(第一卷)初稿完成。
《乳山年鉴百姓手册》出版发行 该书于2月出版发行,是根据百姓所关心的日常现实生活问题和乳山的地域实际而编纂的,全书设“市情概览”等20个类目,29.3万字,信息量大,便于携带,查阅方便,为乳山市民和来乳投资经商办事的客人提供了一本实用性强、方便快捷的办事指南和生活手册。
《乳山年鉴》(2004年卷)出版发行 该年鉴10月出版发行,全书59.2万字,入选“中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核心年鉴”。与往年相比,在质量和内容上都有创新,前有时政图片、单位风采等彩页,正文新增《乳山建市十周年专记》栏目和“2003年乳山十大新闻”“社会风尚”等分目。该书的出版发行,为对外宣传乳山和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级领导部门、国内外各界人士提供了最新的乳山市情资料。
“乳山市情”网站全面改版 更新后的网站以全新的面孔展现在世人面前,域名为:www.rushan.net.cn。设有乳山概况、乳山市志、乳山年鉴、乳山党史、乳山人物、乳山影像、史志动态、热线链接等10个栏目,其中将《乳山市志》和历年的《乳山年鉴》全部网上发布,新增市级领导人、政区图、视频专题片、乳山剪影等内容,总字数700万字,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搜索更便捷,更好地展现了乳山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情况,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乳山的“窗口”。乳山市情网是山东省县级首家建成运行的地情资料库网站, 2001年11月开通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其经验做法被省史志办推广全省。至2004年底,点击访问达7.4万次。
(孙同海)

【老干部工作】
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 2004年,市委老干部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创建“先进老干部党支部”活动, 进一步增强了老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丰硕成果。6月,在威海市委召开的全市老干部党支部工作表彰大会上,乳山寨镇等6个老干部党支部受到表彰,徐家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于树河做了典型发言。在庆祝建党83周年之际,乳山寨镇老干部党支部被威海市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南黄镇老干部党支部被乳山市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10月,在中组部召开的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表彰大会上,徐家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于树河被表彰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11月,乳山寨镇老干部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授予“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称号。市委老干部局还依托全市老干部党支部,通过座谈会、播放电教片及印发简报等形式,组织老干部学习领会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及曾庆红同志在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使全市老干部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十六大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上来。同时继续坚持定期通报情况,传阅文件,座谈讨论,沟通思想。全年共传阅文件、组织学习200场次,通报情况30场次。
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一是建立健全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落实中央、省委和威海市委文件精神保障离休干部医药费用的意见》。市老干部局与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对申报减免离休干部医保金的企业进行核查,将确实因经营困难无力交纳医保金的企业离休干部纳入市级财政管理,确保他们的医药费按规定据实报销。全市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工作受到上级好评,并顺利通过中组部的检查验收,其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及全国推广。二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采纳了市老干局为企业离休干部增加有关待遇的建议,自11月1日起,企业离休干部人均增加有关生活待遇597元。同时,认真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35件(次),处结率100%,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20件(次)。三是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参观考察活动,丰富老干部精神生活。每月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一项适合老同志特点的文体比赛活动。组织全市老干部参加省委老干部局组织的健康和保健知识大赛,寄出答卷400份,并组队参加威海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举办的老干部保健知识大赛,获得第二名。9月,组织县处级离退休老干部和居住在城区的离休干部、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干部工作监督员共200多人,参观了全市的重点工程和城市建设。其它活动还有与市老年体协和京剧票友协会一起举办消夏京剧晚会,组队参加了威海市老干部书画展、老干部门球赛和乳山市老年人运动会等。
引导老干部发挥余热 一是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组织座谈等形式,引导老干部参与全市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教兴乳等工作,并继续组织老干部开展包扶农村贫困户、包扶下岗职工、包教青少年等活动,取得较好成绩。乳山市老干部联系群众的做法,得到了中组部、省委老干部局领导的肯定。二是组织老干部开展“我为加快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全年老干部共提合理化建议60条、有价值的民情信息70条,不少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在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活动中,有156名老干部共捐款1.42万元,向社会奉献一片爱心,受到广泛好评。
加强老年教育工作 市夕阳红大学克服人手少、资金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困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首届16名学员于7月结业。为给更多的老年人接受再教育提供机会,年内又增加2个教学班,使在校学员达到100人。全市15处镇(街道)也成立了老年学校,扩大了老年教育的覆盖面。
至年底,全市有离休干部823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343人,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480人;享受厅局级待遇的6人,县处级待遇的160人;行政机关288人,事业单位282人,企业单位253人。
(唐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