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文明新篇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9&rec=8&run=13

——文登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纪实(下)
《人民日报》记者刘磊 宋光茂 田序滋
在文登,我们上渔船,串农户,访企业,深深感到这里的每一块土地都洋溢着文明的气息。
让群众唱主角
70岁的孙玉英,是高村镇凤台村村民。我们见到她时,她正与其他50多位村民一起在村里的文化大院作健身操。她一边扭腰踢腿,一边告诉我们,自从作起健身操,感觉越活越年轻。
象凤台村这样的文化大院,在文登已有638个。这是文登市领导针对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的现象,从两年前开始推广的。过去农村打架斗殴,搓麻将赌博的多,封建迷信等现象屡禁不绝,每次治理往往是“摁下葫芦起来瓢”,效果不明显。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文登市的领导认识到,富裕的物质生活不能代替健康的文化生活,而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就要让群众唱主角,并给他们提供活动的舞台。于是,他们动员各村用闲置的公房开辟了图书室、娱乐室等,在原先杂草丛生的院子里,建起了乒乓球桌、篮球场。一种集文体游艺、图书电教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大院在高村镇应运而生。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村里的文化大院,吹拉弹唱,看书读报,扭秧歌,打篮球,看电教片。许多乡镇还在农户中开展家庭卡拉OK比赛、家庭手工艺品比赛等活动,用一系列健康的文化活动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
同时,文登市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镇情村情,分别制定出量化的十项标准,开展了创建“十星级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这些量化的标准覆盖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可操作性强,对广大农民起到了较好的规范、约束和激励作用。
北水道村是全市最早开展双。十星”创建活动的张家产镇的一个村,原先村里连一条象样的街道都没有。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村”活动之后,为达到“村内规划美”的标准,村里的领导发动大伙儿修了一条十几米宽的街道,把这个多少年想办而未办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为评上“十星级文明户”,各家各户也都铆足了劲。村民王玉珍家在去年评比中只得了8颗星,勤劳致富、邻里团结两条没得星,全家人心里都不是个滋味。今年,她家喂养了4只奶山羊,还干起了绣品加工的活计,又与过去有矛盾的邻居和好了。王玉珍对记者说:“今年我家一定要把丢掉的两颗星找回来,争取当上十星级文明户。”
广大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文登市的男女老少都能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子。这些活动陶冶塑造着新一代的文登农民。
用知识开启文明之窗
10月14日,在文登市泽库镇,我们登上刚刚出海归来的鲁文渔3077号渔船。在狭小的驾驶室里,我们惊奇地发现一个装着50多本书的书箱,放在最上面的是一份《人民日报》。“我们每次出海回来,除了补充食物,还要交换图书,带到海上去看”,船长王辉昌告诉我们:“我们一出海就是1个月,过去业余时间就是玩麻将打扑克。自从前年镇上建起了海上图书馆,我们有书看了,既充实了业余生活,又长知识,没有人玩麻将、打扑克了。”
在泽库镇长会口村规划整齐的渔民新村里,一幢幢别墅显示了渔民们的富裕,但更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家家户户都有书柜,许多人家还自费订阅了报纸。在西泊村科技文化大院的图书室里,每一张借书卡上都填了一长串书名。
读书活动,使摇惯了橹杆的渔民在劳作之余,捧起了书本,在字里行间寻致富路,在油墨书香中找乐趣。现在,文登建起了一个拥有22万册图书的图书馆。农村建起农民图书室460多个,总藏书量达220多万册。全市有160多家企业为职工建起了图书室,藏书量达180万册。一个覆盖全市城乡的图书网络在文登市已初具规模。许多村还实现了“村村建报栏,户户设书架”。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文登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市成立了782个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各镇都在有线电视站开办了自己的科教节目。现在,文登市80%以上的农民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8%,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了52%。
在全民读书和学科技活动中,一批高素质的知识型农民成长起来了。出现了被山东省委命名为“农民科技大王”的西洋参种植“土专家”王继振、“西瓜大王”于新民等农民科技能手,以及可以直接用外语同外商打交道,能把海产品直接送到国际市场的新型渔民。
史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此,召集文人登山赋诗吟诵,文登由此得名。历史上文登就有崇文尚学的传统.如今,文登人又在续写“文登学”的新篇章。
干部群众心连心
在文登采访期间,我们接触了数十位乡镇干部,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许多西装革履、朝气蓬勃的乡镇干部,手上都有着厚厚的老茧。这些老茧,凝结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在五岔口村,我们听到一个“连心路”的故事。这个村交通闭塞,一直是全市最穷的村子之一。去年春节刚过,市委领导就来到这里率领群众修公路。在工程进入到最紧张的时刻,市委书记来了,市直机关的500多名干部也来了,与村民们一起挥汗在工地上。一条高等级的柏油路终于修成了。竣工当天,全村老百姓涌到路口载歌载舞欢庆通车,他们把这条路命名为“连心路”。
在文登,这样的“连心路”何止一条!文登市自1994年以来修了2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新建、改建了610公里镇村公路。而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也是为了树立公仆形象,各级机关干部成了修路的主力军。全市干部人均出工240个,是农民人均出工的3倍多,其中镇村公路80%的工程量都是由机关干部完成的。
谈起干部作风,文登市委书记刘玉党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员干部不仅要起领导作用,更要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文登市委特别重视强化干部的爱民为民意识和实干奉献精神,注意用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公仆形象去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正是这样一个肯于为农民办实事的干部群体,带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崇尚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人民日报》1998.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