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尽天职 示范又服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9&rec=5&run=13

——山东省文登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纪实之二
新华社记者 李斌 张松青 郭修生
精神文明劲风吹,山东文登美名扬。山东省文登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数千名干部功不可没。从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到铺路架桥,从捐款设立温暖工程基金到扶贫济困,文登市各级干部都在为民示范、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服务做文章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最讲实际,他们最盼望的是脱贫致富,最害怕的是增加负担,最厌烦的是空洞说教,最需要的是提供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登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先从干部为农民服务上抓起,围绕服务做文章。
1993年,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想干不敢干,敢于不会干,进入市场难”的问题,汪瞳镇的36名机关干部勇敢地走出机关,创办了水利、果业、农机管理等9个示范服务基地。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基地为农民提供试验示范、科技培训和系列服务,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实验田和推广站。群众想学什么,就到基地免费学习,学成之后自己干。到去年,汪瞳镇养鸡总量突破300万只大关,年可增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多元。1997年,九大基地自身也实现产值2100万元,利税110万元。
第一批走出机关的副镇长王华明说,过去的汪疃镇,党群关系矛盾的确比较突出,上访群众多,经济也落后。这几年,机关干部创办示范基地,切切实实为农民服务,带动农民形成了一些产业,致富一方。更重要的是,过去群众说的那种“上午吹,中午醉,下午睡,晚上汇报连说累”的干部已经不见了,党群、干群关系大为改善。
在汪疃经济的启发下,文登市各乡镇因地制宜创造了不同的服务形式:口子镇30多名机关干部和村干部一起自筹资金,创办或领办经济实体,既为农民闯市场、奔小康做示范引导,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减轻了农民负担,目前这个镇80%的干部不再吃群众的提留,靠自己养活自己;北郊镇领导干部包片驻村现场办公,面对面解决群众困难;高村镇机关干部拿出工资入股和群众联合兴办股份合作社,利益共享,给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谱写奉献新歌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文登,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社会活动,无论是农忙季节,还是节假日,各级干部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67万文登人。
在米山镇,连村路硬化工程成为党和群众的“心连心”工程。前几年,距离文登城仅数公里的米山,通往城区的连村路是条土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群众渴望修一条好路。去年,米山镇下决心投入600万元建设这条“大动脉”。资金到位后,正值农忙时节,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不耽误农时,经过反复权衡,近百名镇机关干部毅然包下全部工程,连续奋战3个多月,铺设水泥4000吨、砾土5万多立方米,硬化路面14万多平方米。
米山镇的干部仅是一个缩影。1994年以来,文登市机关干部共出工45万个,人均240个,是农民人均出工的3倍多,修建了200多公里的高等级公路,新建、改建610多公里的镇村路。细微处见精神。每年农忙季节,文登市还统一组织干部到生产第一线,和群众一起劳动。从去年初开始,星期六义务劳动成为一项风雨无阻的制度,市区主要街道被分片包干到130多个市直属部门。
干部就是榜样,形象就是力量。正是靠干部的这种为民服务的实干精神,影响和带动着广大群众。创业、无私奉献、崇尚精神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在文登形成。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从小在农村长大、当过养猪管理员和生产队长的文登市委书记刘玉党说,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困难作为自己的困难。为此,文登开展了以扶贫解困献爱心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1994年下半年,文登市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常委民主生活会,会场设在偏僻的文登营镇五岔口村。在这个仅有34户人家的小山村,市委常委们惊讶地目睹:新中国成立40多年,竟然还有人穿不起新衣,住不上新房,个别农户全部财产加起来不到200元。
文登市就是通过这种现实教育,使干部们增加了责任感和紧迫感。上至市里的领导班子,下到村里的干部,群众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大为增强。如今,机关干部每年分期分批走访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换位思考”,在文登已经成为一项不成文的制度。1994年以来,从六大班子到一般党员干部,先后对45个人均年收入不足1200元的特困村,70个经济欠发达村进行结对帮贫,其中11个最落后的村由市委11位常委负责。对这些贫困村、贫困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术帮技术。现在这些村绝大多数已经脱贫。
(新华社济南11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