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营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9&rec=20&run=13

镇党委书记 曲 山(1996.12~今)
镇 长 邓树科(1996.12~今)
文登营镇位于市区东郊,镇政府驻教场东村。辖43个行政村,6008户,17800人。总面积7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45公顷,苹果园660公顷,干鲜杂果园300公顷。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27亿元,财政收入1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14.7%、1倍和14.2%。境内多丘陵,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桃威铁路、青威汽车专用线、309国道、初张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已形成林果、畜牧、桑蚕、蔬菜、药材、淡水养殖六大生产基地。农业总收入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工业形成了建材、机械、纺织、电子、食品等支柱产业,镇办工业企业3家,外资企业5家,村办工业企业51家,私营企业30家,个体工商户1800户。全年完成工业产值5.1亿元,销售收入4.8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6%、18.3%和16.4%。中学1处,完小5处,在校学生2300人,儿童入学率达100%。镇文化站、电影队、图书馆、体育场各1处,镇医院已建成威海市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全镇计划生育率达9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3‰,银行储蓄余额8100万元,人均4700元。43个村全部进入小康行列,41个村实行农民退休养老保险。镇机关干部创办了四大服务示范基地,分流干部19名,创收30多万元。为镇机构改革探索了经验,其做法和经验在威海市推广。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又上新台阶,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推向全国。1998年评为文登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土地管理、综合治理等工作先进单位,评为山东省山区科技开发致富示范镇。
【省级山区科技开发致富示范镇】 文登营镇地处山区,共有山岚1800公顷,为把山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镇党委、政府坚持开发利用与生态互补的原则,按照“四统一、一分头”(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时间,分头实施)的办法,在1 997年山区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效益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开发规模和深度。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定成片开发荒山1~5公顷的,每公顷补助600元;6~7公顷,每公顷补助750元;7公顷以上的,每公顷补助900元。外地单位和个人前来合资、合作开发荒山,除享受以上优惠待遇外,还将提供一切方便,并确保谁开发、谁管护、谁受益。每新上1只奶山羊补助50元,每新上1头奶牛提供无息贷款1000元,每新上0.l公顷西洋参等高档药材,提供低息贷款5000元。全镇形成了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多形式,集体、个体、联合体多成份,合资、独资、股份多渠道的开发格局。到1 998年底,共培植各种经济专业户280个,联合体67个,开发荒山220公顷,新上中华圣桃等鲜杂果200公顷,老劣果园改造1 00公顷,奶山羊1 000县,梅花鹿1 00只,奶牛1 60头,长毛兔5万只,套袋苹果1 000万只,增加直接经济收入1100万元。山区综合开发工程通过了威海市科委第二阶段验收,1 998年底被评为山东省山区科技开发致富示范镇。
【水利建设成绩斐然】文登营镇共有耕地2445公顷,果园960公顷,全镇有小(1)型水库1座,塘坝1 07处,平塘37处,扬水站5座。1998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600公顷。1998年镇党委、政府本照以水为主,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把搞好水利建设作为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采取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和开发受益者出资为主,镇政府补贴为副等办法,发动集体、个体、联合体全社会力量一齐动手,兴修水利,取得显著成效。全镇新上水利项目4 5个,新建塘坝1 5处,平塘28处,总投资达80万元,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200公顷。在鼓励全社会兴修水利的同时,镇政府对杜营河进行了彻底治理改造。杜营河是该镇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流经该镇6公里,担负着两岸340公顷农田、果园的灌溉和镇驻地工业及生活用水。因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到1997年末,河床下降2米,不仅使两岸1 4处平塘、养鱼池干枯,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而且给两岸群众的交通带来极大不便。1998年镇党委、政府在威海市交通委的帮助下,采取“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的方法,投资269万元,出工20万个,机械5000多台次,修漫水桥5座,拦沙坝3座,蓄水坝1座,石砌护坝坡1 500米,修建上宽4米,底宽8米的两条护河大坝1 0公里,提高河床水位1.2米,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50公顷。1998年度威海市水利建设现场会在此召开。
【果业生产标兵村】 李家夼村,位于镇区东北8公里处,党支部书记张洪斋。1998年底全村有60户,1 70人,耕地22公顷,果园1 2公顷0 1 990年,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把山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按照“山顶绿化林、山腰经济林、山下粮油田”的整体规划,建造了1 2公顷优质高效果园。针对果品市场逐渐疲软的实际,从1 995年开始发展高档果生产,1998年全村苹果套袋达1 00万个,总产达20万公斤。为满足群众对生产、技术和销售的需要,村里成立了果业物资供应、技术指导、果品销售三大服务组织,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果品销售,仅苹果一项,全村户均收入1.5万元。1998年被文登市委、市政府授予果业生产标兵村称号。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