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头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7&rec=22&run=13

镇党委书记于水先(1990·7~1992·12)
刘玉岐(1992·12~今)
镇 长王祖珠(1990·7~1992·8)
孙举林(1992·8~1992·12)
于宏川(1992·12~1993·11)
梁建军(1993·11~今)

泽头镇地处文登市西南部,北与铺集镇接壤,西南与小观镇毗邻,东隔母猪河与宋村镇相望,东南临黄海。1984年撤泽头公社置泽头镇,镇驻地距文登市区25公里。辖48个行政村,15078户,44385人,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79·7公顷。境内平原居多,西部西南部为丘陵。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被誉为“文登粮仓”。海岸线长27·65公里,滩涂面积1334公顷,沿海渔场滩涂养殖对虾、贝类、藻类、经济鱼类等200多种海产品。“八五”期间,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1994年跨入“山东省经济综合实力前200名乡镇”行列。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07亿元,财政收入622万元,人均生活水平2336元,分别是“七五”末的8·3倍、2·6倍和2·7倍;粮食总产32142吨,花生7978吨,果品1·8万吨,蚕茧320吨,水产品13619吨,畜牧业发达,被评为“山东省畜牧强乡”。工业总产值8·85亿元,实现利税6212万元,年出口交货值达1·3亿元,年利税过千万的企业和村各1个,过百万的企业和村分别达到5个和4个,已形成高档装饰布、塑料、标准件、水暖管件、铸造、化工、微型螺丝等十几个行业。交通、通讯便利,青威汽车专用线横穿境内,镇区形成“三纵四横”的交通格局,连村路长55公里,宽均在10米以上。全镇拥有2所邮电局,直拨电话装机1400多部。4个建筑公司,170辆货运汽车,吨位464吨,161辆大中型拖拉机,农机总动力4·2万千瓦。全镇有20处中小学,在校学生6700名,教师417名。有医院2所,卫生室46处,医务人员124人,病床63张。全镇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2‰。百人拥有彩电43台,电冰箱21台,摩托车18辆。“八五”末,有46个村达到小康标准,占村总数的95·8%,全镇储蓄余额1·92亿元,户均存款余额12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6元。先后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文化先进乡镇”、“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山东省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二五普法先进单位”、“山东省畜牧业强乡”、“威海市模范镇”、“威海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小城镇建设已具规模] “八五”期间,泽头镇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本着“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完善,分步实施”的原则,投资1500多万元,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1991年镇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投资30万元硬化了镇交通路。1992年被评为山东省城镇建设“十百千”活动新型乡镇,并有林村、泽头、许家埠3村跨入省级明星村行列。1993~1994年,先后投资420万元,开通长1242米,宽30米的镇驻地3村交界路和5975米环镇路;投资380万元,拓宽全镇55公里的连村路,路面最宽达18米,最窄在10米以上;投资26万元,拓宽硬化1条长223米、宽28米的农副产品一条街;投资12·5万元,全面拓宽石泽线泽头段;投资135万元,建起日供水1200吨的自来水工程。1994年底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镇区重新规划,新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设有工业区、商贸区和生活小区。1995年,全镇路面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整平,镇区形成“三纵四横”的交通格局,新修建文明街80条,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新建医院门诊大楼、综合治理办公大楼、校舍4203平方米和教师住房720平方米,总投资515万元。镇区建筑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1座新型的小城镇格局基本形成。
[塑料大棚综合利用技术获重大突破] “八五”末,泽头镇桑园面积达到252·1公顷,蚕茧总产达320吨,收入500万元,分别是1992年的2·1倍、3·7倍和5·3倍。1995年11月30日,“塑料大棚综合利用”新技术,通过专家技术鉴定,结论为:“国内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作重大科技成果上报,建议在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实现了蚕茧生产和塑料大棚综合利用新技术两项重大突破。
1992年,在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传统的养蚕业出现严重滑坡,全镇弃、刨桑园面积53·4公顷。1993年镇领导在调查中发现,里岛村邢叙广因房屋不足,将1·5张蚕临时放养在门前塑料棚内,由室内到室外这一微小变化,引起镇领导的极大关注,于是便大胆设计,构思了塑料大棚综合利用的新思路。镇政府先后投资310多万元,与蚕茧部门合作,经3年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塑料大棚养蚕新技术逐步完善,实现了养蚕业“四大”革新,并由单一养蚕发展到蚕菜、蚕鸡、蚕菇等综合利用,综合效益提高8~10倍,规模养蚕户年收入达8000~12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两年内全镇新建养蚕大棚650个,规模养蚕大户发展到1500个,创出一条振兴蚕茧业的有效途径,成为全镇发展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同时,这一项新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3年累计接待参观学习人员5万人次以上。1994年,威海市丝绸公司,文登市政府先后3次在泽头镇召开大棚养蚕及综合利用生产现场会;1995年,中国进出口公司、省丝绸公司领导和日本客商来镇考察蚕茧生产,均给予高度评价。
[村办企业蓬勃发展] 1995年,泽头镇村办工业完成产值5·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9亿元,利税3559万元,分别比“七五”末增长9·3倍、8·1倍和5·5倍,其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46%,成为支撑全镇经济的半壁江山。“八五”期间,在“无工不富”的思想指导下,镇党委、政府结合镇情,制定了“因村制宜,逐步消灭工业空白村”的长远规划和《关于加快镇村工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村办工业作为壮大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加强领导,多方扶持。一是实行“一把手”抓工业,把村办工业发展状况作为村支部书记千分考核的重点,占总分数的40%。二是坚持“分类指导,滚动发展,多种成份,齐头并进”的原则,对工业势力强的村,引导其实行资金集约化投入,开发和培植“高、新、尖”拳头产品;对具有一定经济势力的村,引导其瞄准市场,上“短、平、快”的项目,重点引导其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个体、联合体、参股经营等形式兴办工业。三是实施“能人治厂”战略,镇政府先后从镇办企业下派企业骨干9名,技术人员17名,从农村招聘有经济头脑、会管理的个体经营者21名,充实到村办企业,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1995年末,全镇村办企业发展到84个,其中三资企业3家,有工业n目的村达到25个,形成机械加工、化工涂料、散热器材、塑料、印刷、建筑、铸造、粮食加工等15大行业。虎口窑化工厂、林村工程钻机厂、散热暖器片厂、泽头铝桶厂等一批企业成为文登市村办企业中的佼佼者。1995年林村村办企业完成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1300万元,北庄、泽头、虎口窑3村村办企业分别实现利税102万元、187万元和430万元,实现经济主体工业化。全镇村办工业呈现出大规模、大气势蓬勃发展的局面。
[利税超百万元企业]
文登市装饰布厂 见《明星企业》栏。
文登市工程钻机厂 始建于1993年,是泽头镇林村村办骨干企业。厂长林占伟,该厂现有职工120人,厂区面积1·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8万元。主要生产GJ━150A和GJ━150S全液压、全自动轻便型工程钻机。钻机主要部件均采用美国先进工艺生产、技术性能接近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94年该厂被列入文登市村办企业“十大工程”。1995年完成产值1500万元,实现利税148·3万元。
文登市宏达衬布有限公司 位于镇政府驻地。1993年由原镇办丝织厂与香港客商合资兴建。经理孙建文。该公司现有职工88人,技术人员11人。厂区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302万元。主要生产印花装饰布,产品有3大系列、40多个品种。1995年完成产值83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14万元,利税101万元。
文登市虎口窑化工厂 始建于1985年,厂长曲丽皓。该厂现有职工300人,技术人员24人,厂区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90万元,是山东省最大的村办涂料生产企业。主要产品4大类:内外墙装饰涂料、醋酸乙烯乳胶漆、醋酸丙烯乳胶漆、多彩涂料。醋酸乙烯、丙烯乳胶漆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彩涂料获山东省科委“星火计划”三等奖。1995年完成产值1760万元,实现利税310万元。
文登市制钉厂 位于泽头镇驻地交通路13号,始建于1988年,厂长孙宗建。现有职工210人,技术人员19人,厂区面积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600万元,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花兰螺丝、子巩螺丝和镀锌圆钉,是威海市生产微型螺丝和圆$的骨干企业。1995年,完成产值1353万元,实现利税118万元。
[村镇建设明星村] 林村,位于泽头镇驻地北4公里处,距市区25公里,总面积7·86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80%。全村1736户,5000人,耕地320·2公顷。1993年,成立明星实业总公司,总经理林明生,下辖工、农、果、建筑4个公司,对村级经济实行企业化管理。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5亿元,固定资产、集体积累分别为4000万元和4200万元,人均生活水平3500元。村办企业22个,形成建筑、安装、机械制造、采暖器材、建材、汽车维修、绣品等10大系列,1995年完成产值1·5亿元,利税1300万元,实现经济主体工业化。村建筑公司达国家三级建筑企业标准。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水利化、机械化。“八五”期间,新上果园40公顷,桑园66·7公顷,淡水养鱼13·3公顷,新上153·4公顷良田微灌节水工程,已形成优质高效的农业格局。公益事业,村先后建起高标准幼儿园、农民医院、敬老院、图书馆、灯光球场、卡拉OK舞厅,并建起威海市第一家村办邮电局。村养老保险率、家庭财产保险率、自来水和闭路电视入户率均达100%,硬化美化主要街道7条,生活环境基本实现城市化。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农业先进单位”、“先进妇女之家”、“先进青年之家”、“村镇建设明星村”、“模范村民委员会”等称号;被威海市委、市府授予“党建工作红旗单位”、“威海市乡镇企业百强村”等称号;被文登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经济工作标兵━━经济强村”称号。(张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