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6&rec=83&run=13

【概况】 2013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69万公顷,粮食面积达到5.35万公顷,总产33.2万吨,粮油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文登大花生”和“文登西洋参”被评为100个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文登大花生”入选2013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8月21日,全国花生现代生产模式观摩交流会议在文登召开,市农业局创立的“一集双通”花生高产集成模式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一集就是优化集成先进技术,一揽子解决品种老化、农药残留超标、病虫难防治等突出问题;双通就是示范推广直通农户,技术服务直通农田,实现种植效益和农民收益倍增。

【种植业结构调整】 2013年,继续按照“区域调特、品种调优、品牌调响、市场调外、效益调高”的原则,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重点打造五大特色农产品区域,即:以葛家、大水泊、高村、文登营、侯家等镇为重点的“文登大花生”出口示范基地;以张家产、高村、侯家、大水泊等镇为重点的“文登西洋参”生产基地;以泽头、葛家、界石、文登营、大水泊、高村等镇为重点的“文登苹果”生产基地;以大水泊、泽头、高村、侯家等镇为重点的“文登花香菇”等食用菌生产基地;以界石、葛家镇为重点的“文登大樱桃”、“于家口葡萄”、“勾勾吉蟠桃”、草莓采摘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
【种植业奖励补助】
粮食直补 2013年,市农业局按照上级粮食直补精神,加大小麦面积核定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改变过去村民自报、村委会核实的传统模式,由村委会实地测量后得出数据,再由农民确认、公示,从源头把好关口,有效杜绝小麦种植面积的虚报现象,保证补助数据真实、有效,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和国家补贴资金的安全。2013年11月18日,威海市粮食直补面积核实现场会在文登召开,推广文登经验。全市共核定小麦种植面积2.16万公顷,补贴资金4045万元。
种粮大户补贴 2013年,山东省继续实行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粮食种植面积20公顷及以上(其中小麦或水稻种植面积10公顷以上)的种粮大户,对其投资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晾晒、仓储及相关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及相关农业生产资料购置等,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可享受一定比例的补助,以贴息和以奖代补的方式发放。2013年,全市有9个种粮大户符合条件,共发放补贴资金16.08万元。
小麦、玉米、花生中央财政良种补贴项目 小麦良种补贴面积1.846万公顷,中央财政项目资金补贴276.9万元,9月20日前发放。玉米良种补贴面积2.16万公顷,中央财政项目资金324万元, 11月全部发放。花生原种繁育补贴面积1733公顷,中央财政项目资金364万元,12月20日发放。三项累积项目资金964.9万元。

【种植业新品种、新技术】 2013年,农技部门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引进、示范、推广花生优质良种青花6号、青花7号,建立相应的花生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在粮油高产项目实施中,通过现场观摩、电视讲座、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推广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晚收增产技术、夏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花生“一集双通”技术、花生丘陵旱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花生单粒精播高产配套技术。同时,农技部门结合高产集成技术,做好花生控释肥试验、花生空壳试验等10余项。
农技指导、培训 农技部门做好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各时期的调查工作,根据作物生长时期及时提出播种技术意见及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全年苗情调查、产量核查15余次,编写报告50余篇,印发各类技术意见200余份。组织召开各类技术培训10余场次,培训2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两千余份;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下乡进田开展实地技术指导100余次;通过电视台新闻频道、百姓关注栏目及农业科普栏目,开展技术讲座及技术宣传10场次,通过威海晚报、文登农业信息网、大众日报等编发农业信息8份。
推广应用“一集双通”技术 2013年,农技部门继续加大花生“一集双通”技术推广力度,结合粮油高产创建项目,逐步将这一技术模式从花生推广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上,将小麦宽幅精播、玉米一增四改、良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作业等先进适用技术加以整合集成,发挥其叠加效应,带动全市粮油增产。建立市、镇、村三级花生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市级建立3.33公顷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中心基地1处,试验新品种45个,展示新品种15个,示范新技术3项;全市12个镇及埠口港建立0.67公顷以上区域示范站13处,示范新品种4个,示范新技术1项;村级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建立0.13公顷以上的示范点182处,示范新品种4个,示范新技术1项。在示范中心(站、点)设置展示标示牌、展示栏,在每个品种前设置品种标志牌,标识品种名称、种植密度等。编写花生高产集成技术系列材料,发放知识手册、明白纸7万份。
8月21-23日,全国花生现代生产模式观摩交流会议在文登召开,交流各地花生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进展情况,总结通过社会化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的经验,推动花生整建制高产创建工作的开展。与会人员现场观摩永丰农机合作社、高村镇辛店子村花生基地等。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 2013年,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经过推广示范,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亩增产100-150公斤,增加农民收入200-300元,产量与效益均有显著提高。6月21日,在大水泊镇章子山村召开农技站长现场观摩会,得到一致好评。农技部门通过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可逐步改变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造成的籽粒拥挤、争肥、争水的问题,提高单株优势,该技术的推广也实现农机农艺相结合,适宜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 引进推广小麦新品种:烟农999;玉米新品种:蠡玉16号、邦玉358、金诚508、伟科702、先玉688、浚单29、青农8号、德利农988、金丹3号、金阳光7号、登海618;花生新品种:花育36号、山花15、青花7号等15个农作物新品种。2013年3月,市种子管理站被山东省农业厅授予“全省农技推广先进集体”称号。
全市有2处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点,一处位于良种场,面积2.67公顷,负责夏播示范。一处位于高村镇沙柳村,面积1公顷,负责高产展示。同时12个镇及埠口港建立示范点13处。有山东省展示品种47个、国家展示品种12个、示范品种4个。
【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支持下,市农业局申报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花生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该项目已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确定,进入实施阶段,建设时间为2014-2016年,项目实施单位为市农业局。
【种子市场执法活动】 年内,市种子管理站开展种子打假护权专项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万份、执法人员检查种子集中交易市场300(个)次,其中对5起种子违法案件进行处罚,涉案种子达500余千克,涉案案值0.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处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5起,组织田间鉴定3次,维护农民权益。市种子管理站推行种子经营登记备案制度,从源头确保进入域内种子质量合格。备案种子批发单位8家,备案主要农作物品种53个,保障农民用种安全。
【农田肥料】 2013年,文登市被确定为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示范县,中央财政拨付资金45万元。通过精确采集化验、高标准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强化“整建制示范县”创建、完善施肥方案发布、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开展土壤酸化改良、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企合作完善供肥模式等手段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9月,与山东安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测土配方施肥小型智能配肥机,建立威海市首个智能配肥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土壤酸化调理剂改良技术,共推广土壤酸化调理剂近50吨。2013年,全市共推广配方肥26077.6吨(其中省级农企对接企业3200吨、县级供肥企业10047.4吨),全市推广配方施肥面积达9.73万公顷,配方肥施用面积达3.07万公顷,全市累计减少不合理用肥2413吨,总增产43323吨,总节本增效19126.51万元。10月,市土肥站的“氮磷钾与主要农作物产量线性关系及施肥模型研究”项目获得威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2月,市土肥站承担的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通过省验收专家组验收,获威海市第一名。3月31日 威海市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现场会在文登召开。
设置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18个,其中农田14个、果园2个、蔬菜2个。2006-2013年,分八次对肥效监测点进行调查采样化验,并根据每年的土壤化验结果对监测点土壤养分进行动态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每月10日、25日进行两次墒情监测工作,2013年共上报、发布墒情简报25期。
创新施肥方案 开展土壤酸化改良示范试验、花生微量元素肥料肥效试验、果树2+X试验等各种试验共18处,突出向园艺作物上拓展、向配肥施肥环节深化、向改进施肥方式延伸。在春播前邀请专家召开配方研讨会,完善主要作物施肥配方,确定发布玉米、花生、小麦、果树、蔬菜等配方20个。
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点 2013年,在全市巩固建设10个百亩示范方(大水泊镇泊岳家、高村镇沙柳、葛家镇王官屯、侯家镇西廒、界石镇大界石、米山镇西石硼、宋村镇集西、泽头镇泽头、张家产镇东水道、文登营镇马家岭),5个千亩示范片(葛家镇中旺疃村、大水泊镇章子山、文登营镇于冼庄、小观镇裴家岛、张家产镇汤村店子),3个万亩示范区(米山镇长山、泽头镇南桥、高村镇万家)。在全市选择28个整建制重点村建设1.33公顷以上的村级示范点,以辐射带动周边其他村。
土壤酸化改良 利用花生、玉米收获与小麦播种前的较短空闲期,有针对性地对出现花生空壳、玉米不长等现象的地块开展土壤采集测试工作。联系有关土壤酸化调理剂生产企业,使产品直供到村到农田,解决土壤酸化。3月20日,开展“威海市文登市进农田、走农户、手把手、面对面”活动,全面推广土壤酸化调理剂改良技术。共推广土壤酸化调理剂近50吨,酸化改良面积达2000公顷。
新技术示范推广 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市土肥站组织田间示范观摩3次,聘任技术指导员16名,进行入户田间指导11次。委托青岛农业大学共同研发文登市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6月底统一安装到各镇农技中心便民服务大厅的微机上,方便农民查询和选用配方肥。与威海市土肥站合作,在泽头镇建设一处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服务中心,通过测土配方专家系统,农民可制定适合自己地块的施肥方案,现场生产配方肥,实现“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10月,威海市市长张惠到智能配肥服务中心调研,给予肯定。
农企合作完善供肥模式 2013年,市土肥站继续与市邮政局合作,采用 “农邮联合、合力推进”的供肥模式,推广配方肥。建设专用配方肥配送中心1处,建立配方肥村级供应点200家。与山东安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威海传福肥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2处测土配方施肥一站式综合配套服务网点。选定山东安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烟台施百乐化肥有限公司、威海恒邦化工有限公司3家省级农企合作企业,山东乐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威海传福肥业有限公司2家县级供肥企业,共同合作推广配方肥。
调研成果 针对多年的测土配方施肥研究成果,市土肥站申报“氮磷钾与主要农作物产量线性关系及施肥模型研究”课题,2013年10月,获得威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对近几年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整理,2013年9月,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山东省文登市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一书;在《中国农技推广》、《山东农业科学》、《花生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
【千亿斤粮食项目】 文登市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12年度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规划建设高产稳产粮田2133公顷,涉及侯家和泽库两镇的34个行政村、2.27万人口。2013年3月末开工建设,时限为一年。通过与各部门的工作协调及对项目建设的监督,保质保量完成田间工程建设。在项目区内实施灌溉配套与改造工程、地下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机耕道路建设工程。主要工程量:新修机耕路8000米,改造机耕路3.4万米,新修田间路1万米,改造田间路4.3万米,新挖排涝沟3.6万米,疏挖排涝沟4.8万米,新建桥37座,管涵990座,漫水桥2座,大口井9眼,拦河坝4座,扬水站21座,埋设地下输水管道9.8万米,新建平塘5座,修复平塘56座,高位水池5座,植树1.5万株。
【粮油高产创建项目】 2013年,继续实施粮油高产创建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共建立粮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8个,其中小麦方4个、玉米方3个、花生方1个,涉及大水泊、张家产、高村、宋村、文登营、米山及龙山6个镇(街道)。通过为示范方农户免费提供物化补贴和社会化服务的形式,推广普及粮油高产集成技术,示范方实现“四个百分百”(良种覆盖率10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专业化病虫害防治100%、机械耕种100%)和“五个统一”(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指导),率先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把成熟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等由片到面推广,提高粮油良种覆盖率、技术推广率及机械作业率,增强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6月,市农技站承担的小麦高产创建项目进行实地测产验收,小麦万亩方亩产达600公斤以上,超额完成计划指标,通过验收。9月,花生高产项目通过省市专家组的测产验收,花生万亩方亩产达380公斤以上。10月,玉米万亩方亩产达6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全市粮油作物亩增产10%以上。
【政策性农业保险】 2013年,文登市继续实施小麦、玉米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过近年来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宣传发动,农户逐步认识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参保面积进一步增大,达到3.7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1万公顷。其中,小麦参保面积为1.9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067公顷,参保699个村,参保农户90909户;玉米参保面积为1.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万公顷,参保658个村,参保农户72284户。2013年,境内先后遭遇早春低温、强降雨、后期干旱等极端灾害天气,导致小麦倒伏、玉米受涝等严重灾害。灾害发生后,农技人员立即会同人保财险文登支公司组成灾害损失勘查评估小组,实地查勘,指导并出具灾情鉴定报告。保险公司共为受灾农户发放农业保险金额90多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损失。
【农作物保护】
病虫害预测预报 市植物保护站(简称植保站)共发布病虫情报17期,防治小麦条锈病、二代粘虫、三代粘虫紧急通知3期,完成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省植保总站重大病虫模式电报49期次,农技中心周报52期次,省植保总站旬报20期,威海市周报35期次,完成全国农业重大有害生物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历史资料网上填报任务。5月24日,市植保站在文登境域内发现小麦条锈病,迅速组织力量对发病中心和发病区域进行扑灭。2013年12月,市植保站获得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新技术研究与推广二等奖。同月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苹果病虫害安全防控药剂的研配与推广二等奖。
病虫害统防统治 全市注册成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7家,拥有小型机械800台、中型机械58台、大型机械27台,机防队员1180人、植保员11人,共开展专业化防治4.2万公顷次,实施小麦专业化统防统治1万公顷,在高村镇、宋村镇建立千亩以上示范方2个,宋村、高村、侯家、埠口等镇沿石泽线建立面积13.33公顷以上的示范村60个,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完成开花下针期、荚果膨大期病虫害统防统治5600公顷,为农户增收7600余万元。7月26日,威海市农业局在文登金岭山庄召开飞行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现场观摩会。
技术培训 市植保站共发放花生高产集成技术手册2000余份,进行电视现场技术讲座11期次,撰写小麦、花生、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3期。围绕小麦、玉米病虫害和花生产量提升项目,举办村级植保技术培训班60期,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
试验示范研究 市植保站先后承担并实施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病虫害防治、不同药剂套餐防治花生病虫害、玉米套餐药剂防治病虫试验、蔬菜药剂残留试验、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研究等试验示范11项。示范由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苹果桃小食心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
【植物检疫】 疫情普查 市植物检疫站组织检疫技术人员对镇及农贸市场、果品市场、果园、蔬菜基地等场所开展扶桑绵粉蚧、梨枯梢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等疫情的普查工作,均未发现上述疫情在境内发生;对全市1000公顷小麦制种田实施产地检疫,重点检查小麦腥黑穗等病害,按检疫要求进行登记,建立田间档案,符合检疫要求的,发给种子产地检疫合格证。
疫情监控 市植检站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指示精神和《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制订《文登市苹果蠹蛾监测防控实施方案》,在309国道、农贸市场、果园等场所悬挂苹果蠹蛾诱捕器220个,设立固定监测点14个,其它疫情监测点10个。安排专人定期观察疫情动态。在全市果品市场、公路、铁路沿线开展商品果、抛洒果、弃果调查,均未发现苹果蠹蛾成虫和疑似成虫。按照农业部《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向威海市植保站上报植物疫情月报24期,季报8期,确保植物疫情信息渠道畅通。
检疫监管、宣传 对全市果品交易市场、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种子经营单位等进行不定期检查,密切关注苹果蠹蛾、柑桔小实蝇等检疫对象的发生动态。共出动执法人员70余人次,对外地调入文登市的玉米种子进行复检,复检安全率达95%以上。2013年10月,市植检站开展“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通过发放明白纸、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现场咨询等,重点宣传《植物检疫条例》和实施细则内容,普及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及预防控制知识,让群众掌握疫情传播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法,逐步形成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植物检疫的良好局面。
【中药材生产】 2013年,制定《无公害芍药种植技术规程》、《无公害刺五加种植技术规程》、《无公害百合种植技术规程》三个省级推荐性地方标准。药材站自主研发的西洋参收获机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至2013年末,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666公顷,其中西洋参的种植面积2666公顷,绿色西洋参基地认证533公顷,主要分布在高村镇、大水泊镇、侯家镇、张家产镇,成为文登市中药材的主要种植品种,文登也成为国内西洋参栽培的主产区。太子参种植面积133公顷,主要分布在张家产镇、小观镇、文登营镇;丹参种植面积400公顷,主要分布在侯家镇、张家产镇、高村镇、大水泊镇。2013年,原产于境内昆嵛山区的四叶参,经过专家考察论证,已引入大田和林下栽培,成为又一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已种植1.33公顷。市药材技术服务站被评为2013年度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先进会员单位。被山东省科技厅授予“2013年度山东省星火培训基地先进单位”称号。
至2013年末,全市共有西洋参种植面积超过3.33公顷的大户190户,种植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有30户,最大种植面积达26.67公顷,形成张家产的口子李、登登口,侯家的山前、江山泊等18个西洋参种植专业村。
研发西洋参收获机 境内西洋参收获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参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极低,七八个人一天才能收获一亩。为解决西洋参收获费时费力的情况,市农业局技术人员与张家产镇水井村西洋参种植户丛栋滋组成研发团队,以韩国土豆收获机为原型,设计研制西洋参收获机。2013年5月1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机械采用传动机构和切割机构完成西洋参的机械化收获,每天可收获1.33公顷,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提高采摘效率,减少漏摘率和破损率,可以促进西洋参的大规模种植。
西洋参种植技术推广 高标准建设绿色西洋参示范基地23.33公顷,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在关键农时季节,拟定西洋参生产管理技术意见,下乡技术指导;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电视讲座8期、编印发放西洋参生产技术手册、明白纸5000余份。
西洋参不能重茬栽植的主因是西洋参生长过程中造成土壤养分的片面消耗、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植物毒素的累积及病原菌数量增加等,重茬会降低产量,发生严重病害。市药材站多年试验,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增加土壤肥力,或使用土壤熏蒸剂进行土壤消毒,均不能有效解决重茬减产的问题。为解决此难题,市药材站引进采用两种技术方案:在西洋参种植上示范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由微生物菌种定向分解秸秆,增加CO2,提高地温,抗病微生物分解西洋参代谢自毒物质,抵抗有害微生物,增强植物抗病性,培肥地力,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克服土壤连作障碍;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设计方案,应用秸秆肥、有机肥、土壤消毒或生物菌肥等进行生产种植,克服土壤连作障碍。
【食用菌生产】 境内自然气候适宜食用菌生长,食用菌产业由零星种植到区域发展,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形成以香菇为主,双孢菇、平菇、金针菇等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2013年,全市以香菇为重点的食用菌棚发展到1.2万个,基地面积160公顷,产量达到7万吨,示范基地10处,专业村5个,专业户2000余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
【蔬菜生产】 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02万公顷,实现总产值5.4亿元;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666公顷,其中日光温室866.67公顷、大拱棚600公顷、中小拱棚1067公顷,实现总产值2.5亿元。
越夏蔬菜种植 越夏蔬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有效解决8-10月市场缺菜现象,同时增加菜农收入,成为威海市蔬菜发展的特色产业。2013年,全市越夏蔬菜推广面积67公顷,亩收益均在1.5万元以上。
越冬茬蔬菜种植 2012年冬季,市蔬菜站引进的迅驰辣椒新品种通过栽培试验,打破威海地区越冬辣椒生产零纪录,亩效益达7万元。2013年,继续推广30余个大棚,亩产值均达到6万元以上,比栽培其他作物经济效益高。此外,通过栽培越冬辣椒,轮作换茬,有效预防根结线虫的发生,解决宋村镇姚山头冬暖大棚常年栽培黄瓜导致土传病害重的难题,既改善黄瓜品质又增加黄瓜产量,一举两得。
项目实施 文登作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烟台试验站下设在威海市的唯一一处示范县,2013年,配合烟台试验站,搞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市蔬菜站承担的《2012年文登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年度项目》,完成财政统一招投标、绩效评价等相关工作,各示范区完成项目方案的建设任务,年末通过上级农财部门验收。
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 2013年,市蔬菜站共引进西葫芦、冬瓜、黄瓜、西红柿、马铃薯、白菜等蔬菜新品种30余个,通过试验栽培,筛选出栽培产量高、口感好的西红柿品种3个、黄瓜品种2个,进行大面积推广。2012年冬季引进的迅驰辣椒品种,2013年推广30余个大棚。在对茄子新品种引进试验的基础上,实现茄子的单茬周年生产技术,单产(一个棚约2亩)达6万多斤,创威海地区茄子单茬产量新纪录。
新技术培训、服务及推广 年内,市蔬菜站围绕蔬菜生产中各种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越夏蔬菜栽培技术、熊蜂授粉技术和绿色、有机蔬菜的栽培技术进行重点宣传、培训,在市电视台举行讲座20多期,在开发区及界石、宋村等镇举行技术培训20余期,培训菜农4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