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选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6&rec=227&run=13

关于清代梁氏庄园遗址亟待保护与开发的调查报告

调查项目:清代民居梁氏庄园遗址调查
承办部门:国家统计局文登调查队
主要成员:于 浩、李 瑛 王 惠 史伦福

目录

一、精心组织遗址调查工作
二、摸清庄园的历史和现状
三、客观剖析庄园蕴含价值
(一)文化底蕴深厚
(二)历史沉淀厚重
(三)建筑风格独特
(四)文物价值较高
(五)经济潜质优良
四、阐明保护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有利于城市旅游大格局的构建
(三)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四)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
五、充分认识保护开发的困难
(一)保护不力,复原较难
(二)遗存不足,定位较难
(三)规模较大,筹资较难
六、几点建议
(一)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遗址
(二)重视遗址文学创作和文化遗产抢救工作
(三)高起点编制庄园遗址规划
(四)加强项目招商和工作监管
(五)做到开发利用和遗址保护相得益彰

关于清代梁氏庄园遗址亟待保护与开发的调查报告
文登市人民政府:
清代民居梁氏庄园遗址坐落在高村镇万家庄村南,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我市现存面积最大、遗存最丰富、文化价值最高的古建筑遗址。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梁氏庄园大部分宅院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遗址安全和保护现状十分严峻。若不能及时进行修缮和保护,对历史、对后世都是一个巨大损失。文登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更应该自觉保护和开发好梁氏庄园这一古建筑遗址。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遗址调查工作
自2012年底国家统计局文登调查队承担梁氏庄园遗址调查工作以来,队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指挥,组建了强有力的调查队伍,研究制定了总体调查方案,全程掌控推进调查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次专项调查,调查内容与其他统计调查不存在重复或交叉的问题,采用普查方式,对调查对象的整体规划、每个建筑、每个细节进行了详细调查。
具体调查中,队长先后10多次带领调查组主要成员,到高村镇政府、市博物馆等单位查阅资料、沟通信息,邀请建筑专家学者对遗址进行鉴定、科学论证;调查组成员采取问卷、文献、访问和观察等方法,详细查阅《古镇高村》等有关梁氏庄园的史料,每次携带详细的调查提纲以及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等设备,赴万家庄村对庄园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和拍摄,与村干部和年长的村民进行座谈了解情况,收集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和数据,逐渐理顺了梁氏家族在文登的兴衰过程,得到了庄园遗址比较完备的一手资料。
二、实地普查,摸清庄园的历史和现状
梁氏庄园属官僚背景的地主庄园,因梁萼涵而起。梁萼涵(约1798-1858),字心芳,号棣轩、君蘅,原籍山东荣成孟家庄,著有《伯孟书斋稿》。道光期间,梁萼涵曾任山西巡抚、云南巡抚等职;清咸丰元年(1851年),看中文登万家村这块风水宝地,买下徐士林故宅并定居,1853年又在村南修建庄园。经其子孙三代营建,至民国14年(1925年),历时73年梁氏家族达到了鼎盛时期,庄园各类设施齐全完备(牟氏庄园到1935年才形成至今规模),梁家成为当时文登、荣成、威海卫、牟平4县最大的官僚地主。
据史料和史志记载,梁氏庄园占地100多亩,是一座规模壮观、风格迥异、典雅厚重的豪宅,有楼房、佃户房、仓库房、牲畜房等1000余间,属清式木、砖、石结构群体建筑。由于梁萼涵曾在云南、山西等地为官,因此庄园建筑集中了滇西、晋中、胶东三地建筑风格,并兼收北方四合院、军事堡垒等建筑特点。房屋整体坚固、典雅、大气、厚重,门窗、门楣都有木雕石刻图案,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做工细腻,手法多样,雕刻精湛,栩栩如生。庄内有3条块石铺设的东西大街,有鱼塘、花亭、菜园、猪圈,庄外修建了高3米、宽1.2米的石砌围墙,围墙四角与东西两侧筑有炮楼6座,东西墙外有挖砌等深、等宽、等长的小河各1条,称为“轿杆河”。
调查发现,庄园遗址虽有残缺破坏,但原貌核心轮廓没有很大变动。以梁萼涵时期房屋为中心,后代进行南北扩建的大体建筑轮廓尚存;除围墙、炮楼、祠堂等建筑被拆除外,梁萼涵最先建造的以及子孙后续修建的房屋都基本保留。原先垒筑的长1米半、宽约30公分的基石依然可见,有两处尚能连成一片,为三进式院落。部分古宅保存相对完好,四合院样式、窗户、木门等尚能保持原样。应该说,虽然大部分屋顶砖瓦被重新修整,或是使用原来的黑瓦片,或是使用现代红瓦,但是山墙头依然保持了原状。
据调查,现存的梁氏庄园遗址共剩余古宅419间,其中黑瓦房209间,红瓦房184间,草房16间,海草房10间,且原有的“三进式”宅院总体保存较为完整,归村集体所有的仅剩一处,剩余的均为个人所有。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影响,梁氏庄园大部分古宅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抗日期间梁氏庄园文昌阁、魁星楼及部分房屋被日军毁坏;土改时,梁氏家族搬离庄园后,房屋分给了农户居住;后来部分房子也被村民扒开盖了新房,原本四合院建筑结构被拆掉了东西厢房,中间砌墙分割,独门独户,有的尚有村民居住,有的被闲置废弃,废弃古宅大多墙倒屋漏,破坏较为严重。
三、深度挖掘,客观剖析庄园蕴含的价值
梁氏庄园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建筑、文物等方面价值,散发着深厚投资潜质的气息和光芒。
(一)文化底蕴深厚
1.庄园是封建时期儒学文化的缩影。儒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学而优则仕”,梁氏家族世代沿袭着仕途发迹的传统。据史志记载,梁氏从一至十六代中,考取拔贡的有5人、贡生3人、附贡生7人、举人3人、进士1人,任同知5人、州通判4人、四品衔1人,至于其他由捐纳而取得的贡生、增生、监生、禀贡生等达5人以上。1911年,梁家办私塾性质的“义学”,农家子弟可以半天劳动,半天去“义学”免费读书;20年代末,又成立只收富家子弟的“博爱”小学。梁氏家族通过举办学堂私塾,普及知识教育,为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庄园是封建时期礼学文化的缩影。梁氏庄园中不少生活习俗延续着王朝贵族的特权和礼仪,是现实版的文登红楼梦。据史料记载,梁氏族人住房居庄园之中,按照辈分大小依次排列,十分讲究,家规严格,生活奢侈,无论是房屋“堂号”、长晚辈称呼还是生活面貌都与《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基本相似。“老爷”外出坐官轿,四人抬轿,四人骑马保卫,路人碰到要站一边俯首弯腰,待轿马过后为止。家中来客,设宴席,上等客人一般设“八大碗八小碗”;一般客人一律设“四盘八碗”;特殊客人使用特殊餐具,山珍海味质量精细上乘,客道考究。
3.庄园是近现代胶东地方文化的缩影。梁氏庄园文化蕴涵丰富,是晚清至民国时期胶东文化的典型代表。庄园引领的殡葬嫁娶、红白礼仪等风俗世代相传,至今留有遗风,代表着中国北方农业生产、商业经营、家族理念、衣食住行、人生礼仪等古老的民俗事象,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开发旅游事业、发展地方经济将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二)历史沉淀厚重
1.庄园是甲午战争以来胶东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整个胶东地区被分割为英德两国的殖民地,其中威海卫沦为英国殖民地,随后文登相继被国民党统治和日本殖民统治。梁氏庄园经历了殖民统治时期的风吹雨打,不仅筑牢了堡垒般的庄园核心区域,还拥有着管理严密的护院队伍。据史料记载,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庄内养兵150人守护庄园。1937年,尚有20多名壮丁守夜,有钢枪32支、短枪9支、抬杆11支、土枪50余支、大刀20余把。若对梁氏庄园包括周边文昌阁、魁星楼、祠堂等建筑进行复原建设,将丰富胶东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
2.庄园是胶东封建官僚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代表。梁氏家族属于官僚地主,“儒、官、商”结合,验证了封建社会中“升官发财”的古语,梁氏的发迹和族业的繁盛是封建官僚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梁氏家族采取征购兼并土地、再收取地租的经营模式,是封建地主发家的典型表现;后期开设钱庄、放高利贷,利用金融手段收取高额利息;设号经商,油坊、药房、货栈、航运、赌场等达30多处,遍布石岛、青岛、旅顺、上海等地。发财的同时,梁氏家族代代为宦作官,家族势力逐渐在文登、荣成、威海卫、牟平等地称雄。
(三)建筑风格独特
建筑文化遗产是人类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教科书,它们是历史信息的物化载体,蕴含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宗教、伦理、习俗等信息。梁氏庄园为清朝木砖石结构、合院式群体建筑,其主宅式样与荣成孟家庄旧居相似,体现了胶东风格;其它住宅有的山墙头呈圆弧“谷”字形,有晋中民居的风格;有的山墙头呈现“凸”字状,类似岭南、滇西的建筑式样;同时又吸收了北方四合院和军事堡垒建筑特点,这种糅合了多地区建筑风格的宅府在胶东实属罕见,成为当时胶东地区富裕人家新建府邸时争相效仿的建筑样式。庄园历经1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相对较好,堪称“百年古宅群活化石”。从全国来看,梁氏庄园也是比较典型的民居建筑,对胶东地区民居建筑史、清末民初中国民居建筑和现代建筑风格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文物价值较高
古宅也属于文物,具有收藏价值。虽然由于历史、人为等因素,梁氏庄园的很多地上地下文物被毁被盗,但整个庄园核心民居建筑保存尚好。大面积现存古宅遗址,为研究文登近现代社会、经济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目前,中国有不少富商、企业家购买收藏和修葺复原古宅,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梁氏庄园古宅属晚清民居,外观典雅大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五)经济潜质优良
以历史钩沉塑造人文感召,以人文感召树立旅游典范。梁氏庄园具有较高的旅游文化潜质,位置恰处高村镇中心区域范围,镇内有呼雷汤温泉、徐士林古宅、脉田遗址、西山张家古文化遗址等资源,周边大水泊镇古建筑也较多,具有旅游资源集聚优势,也能展现“文登学”优良传统和品牌效应。开发利用梁氏庄园,可与温泉度假区等景点形成相对完备的旅游链条,观古宅泡温泉,打造特色人文旅游项目,定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着眼长远,阐明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品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文化的含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品位”建设日益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而文化是城市生产、发展和品位提升的灵魂,城市内的每一处历史遗迹都折射着这座城市过去的荣耀,传承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信息。文登作为威海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县市,每一处遗址的保护和开发都应纳入城市整体历史文化构架中,发挥出其特有的品位和韵味,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文化兴市和文化强市的目标,助推富裕、文明、平安、宜居、和谐的幸福文登建设。
(二)有利于城市旅游大格局的构建。文登休闲资源充足,文化生态资源优质。近年来,山、海、泉等自然景观开发较好,但人文景观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不足。文登古迹较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以重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为核心、以发展壮大现代旅游业为主线、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为载体、以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为基础,逐步构建和完善“一心一线一体一基”的旅游大格局,势在必行。梁氏庄园遗址和徐士林宅府都是文登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典型代表,若能成功开发,将大大丰富文登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历史人文内涵,形成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遥相呼应的旅游大格局,有利于文登旅游地位的提升。
(三)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可再,摧之不可生。历史文化是文登根之所系、脉之所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历史文化遗址进行有价值的开发,可以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改善社会和居住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若对梁氏庄园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既对遗产进行了保护,又对市民普及历史文化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能有效地营造“热爱文登、赞美文登、立足文登、建设文登、奉献文登”的浓厚氛围。
(四)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文登是一座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民俗文化的城市。在对外开放的浪潮中,历史文化名城是文登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的重要城市名片。乔家大院对宣传推介山西祁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知名度远超祁县,不少客商就因乔家大院选择到祁县投资,这就是历史文化的影响力。目前,我市第一产业相对稳定,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受人气所限相对滞后。如果把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影视文化等文化产业与地产、餐饮住宿、旅游等产业充分融合,绑定推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招商引资方式。如果能将古建筑、古遗址进行修缮和开发利用,逐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实物形式向八方来客展示文登文化精髓,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但能体现我市文化的软实力,还能有效地推动房产、文化、旅游、商贸、餐饮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五、立足现实,充分认识保护与开发的困难
梁氏庄园遗址拥有先天的开发优势和条件,但其开发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障碍。
(一)保护不力,复原较难。庄园遗址地表文物遗存极少,现场已经很难感受到昔日庄园的气势,要保护性建设,复原是较为便捷的思路之一。但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详备的历史资料,复原性开发很难保证原址性文化旅游产品所必须具有的真实性原则;另一方面,复原性开发势必带来大量建筑,以梁氏庄园的建筑风格和目前的技术条件,很难召集一批既懂胶东、岭南、滇西等地建筑风格又掌握清代建筑技能的巧匠。
(二)遗存不足,定位较难。遗址的文化感染力来源于它的真实性和原址性。但梁氏庄园遗址实有的地上遗存文物遭受破坏程度相对较大且不能充分体现庄园风貌。即使修整全部现有遗存,甚至复原庄园原貌,如果定位不好的话,就像现在的牟氏庄园一样,很难吸引外地游客。
(三)规模较大,筹资较难。居民搬迁是遗址保护开发的第一步。由于历史原因,梁氏庄园遗址绝大部分房屋已分给农户居住、为个人所有,部分农户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不注重对遗址的保护,私拆私建现象比较严重,加剧了对遗址的破坏。目前遗址内居民96户,建筑面积16000平米以上,搬迁安置费用估计在1500万元以上。若对庄园实施整体开发改造,总投资估计上亿元。如此投资规模,无论是政府还是旅游企业,无论作为城市文化投资还是作为旅游景点建设,承受压力都比较大。
六、几点建议
(一)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遗址
1.宣传保护。建议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平台,加大对梁氏庄园等历史文化遗址的宣传报道力度,增强市民特别是万家庄村民对保护梁氏庄园遗产的责任心、自觉性和荣誉感,让社会各界重视支持遗址保护工作,对庄园遗址现存建筑尽量减少或不允许改动破坏。
2.挂牌保护。与一般的旅游景区不同,历史文化遗存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破坏将永远无法弥补。梁氏庄园建筑风格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建议文物部门及早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文物保护级别,尽快实行挂牌保护,早一天挂牌,就早一天减少损失。
3.复原保护。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财政资金、民间资本)落实维修保护资金,对古宅进行修葺和复原保护。同时,可根据《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有关条款内容,地方政府适当划拨一部分补贴款,让村委及农户协助搞好古宅保护工作。
4.动态保护。组建市、镇、遗址所在村三级管理机制,配备相对稳定的专兼职人员,形成由专业文物保护人员组成的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对遗址保护工作进行宣传、监督、修缮、维护,及时掌握古民居各种动态,有效制止古居买卖,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
(二)重视遗址文学创作和文化遗产抢救工作
1.掀起文化遗产作品创作热潮。借助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契机,掀起全市文化遗产文学作品创作热潮,既要鼓励本地文学爱好者多创作与文化遗址有关的文学著作,也要邀请一些擅长书写历史文学的作家学者到我市采风,撰写有份量的文学作品,营造浓厚的文学创作氛围,使我市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得以宣扬传承。调研中了解到,梁萼涵一生极具传奇色彩,民间有很多有关梁氏家族的故事。宣传、文化等部门应组织文化名人、文学爱好者,深度收集整理梁氏家族兴衰史、民间流传下来的轶闻趣事等内容,创作系列文学作品。如果能将梁萼涵的传奇人生或其家族的兴衰历史,形成一部优秀的小说剧本,拍摄出影视作品(电视剧《乔家大院》即同类优秀作品),将会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其次,梁氏为书香门第世家,徐士林又曾经在万家村建过宅府,正切合“文登学”寓意,万家庄留存的不仅仅是古朴华丽的青砖瓦房,更有着百余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内涵丰富、开发价值很大的文化资源。
2.抢救挖掘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分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文物”,其价值往往是有形文化遗产不能替代的。单独的景点往往不足以留住游客,失去依托的历史文化遗存缺乏真实性,所以在保护好庄园遗址实物的同时,还要保护好与实物相配套的环境、生活、制度文化及相应的意识形态。相关部门要牵头聚拢民间艺人,抢救和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及民风习俗等无形遗产,抢救性挖掘保护好脉田糖瓜、锥子矛、老布鞋、酿酒等工艺以及“串黄河”等大型文艺表演遗存,让古老工艺、民俗表演、古老宅院交相辉映,让游客在整体环境中去理解和寻找当地历史及其变迁的线索。文化、旅游等部门应按照“以事业主导产业、以产业促进事业”的发展模式,研究制定“以文引游、以游兴商、以商促文”的发展思路,由点到片,逐步构筑全市历史文化旅游大网络,实现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三)高起点编制庄园遗址规划
建议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宣传、发改、财政、旅游、文化、城建、规划、国土、公安、民政、信访、高村等有关部门联动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一方面,经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等环节后,尽早编制梁氏庄园遗址规划,坚持高起点、科学合理原则,划定遗址建筑群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区域,杜绝村民私拆私建,减少旅游开发对遗址保护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乔家大院开发早、名气大、收益多,但是前期大院周边环境破坏也比较严重,在保护政策出台之前就建起了旅馆和小饭店,聚集在门口的小商贩、钢筋混凝土的现代住宅都严重破坏了乔家大院的生存环境,给后期整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另一方面,要搞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好项目资源,加强水、路等旅游产业发展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建设。三是做好居民安置工作。重点是对有人居住的古宅,要采取合理合情合法的方式方法,根据古宅位置、完好程度等情况分期分批动员村民进行搬迁安置;如果村民有强烈留住意愿,要引导村民按照清代庄园起居模式生活,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解决其后顾之忧,最终实现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与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双赢的目标。
(四)加强项目招商和工作监管
1.尽早确立招商项目。在编制规划的同时,有关部门要尽早做好项目的筹划、确立、论证和上报工作。项目可以定位在文化旅游和影视基地等方面。经过维修复原,古宅规模扩大后,除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以外,可向影视文化产业方向发展,与经济开发区国际影音创意基地、南海影视基地、呼雷汤影视温泉文化基地、文登营兵营及埠口老码头等影视基地遥相呼应,建立文登影视拍摄基地群,形成集聚效应,吸引全国影视剧组来文拍摄影片,促进全市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影视服务、文化创意等四大文化新兴产业的发展。
2.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招商方向,强化项目推介宣传,采取各种方法留住有投资意愿的客商,确保项目早日落地。梁氏后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据《古镇高村》记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为梁氏后人,祖籍威海。梁氏后人至今还经常回文登祭祖,若对古宅进行保护和开发,将极大提高他们对故乡的认同感和投资意向,有关单位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邀请他们参与古宅的保护与开发。如果梁氏庄园和徐士林官邸能够开发成为毓园之类的旅游项目,对地方经济将产生良好的拉动效应。
3.多举并措搞好项目监管工作。在有利于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合资、独资、合作、租赁、承包和出让开发权等多种方式,吸引投资,提高效益,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运作,必须加强项目监管工作。遗址开发利用的利益主体主要有当地政府、投资商、当地居民、承包商。政府需要发展地方经济,投资商需要收回成本,当地居民需要提高生活水平,承包商需要获得更大收益。所以在项目融资中政府资金投入应占适当比例,仅仅依靠投资商,容易导致盲目开发,商业气氛过于浓厚。通过合资或股份制等运营方式,加大政府投资比例,用于遗址维护、基础设施建设,将更有利于保护遗址和监管项目建设全程。
(五)做到开发利用与遗址保护相得益彰
历史遗存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保护是开发旅游的资源基础,开发旅游是展示历史文化获取社会综合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广泛宣传历史遗存。因此要坚持“保护为要、抢救第一、合理开发、加强管理”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整治,建立遗址保护区,强化后续管护措施,让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登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青山绿水、碧海温泉、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拥有“山、海、泉、城”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文登,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汇聚的中心,走出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休闲旅游、房产开发、住宿餐饮等服务业产业进行激情碰撞,形成核心竞争力较强的旅游产业链,梁氏庄园遗址的开发利用确是一个巧妙的结合和很好的选择,望各级领导早日纳入议事日程。

国家统计局文登调查队
2013年5月25日
(文登国调队)

文登丛氏宗祠重光碑记

伏闻:物本乎天地,天高地厚而万物生焉;人本乎祖先,品韶德馨而春秋叙焉。故设坛以敬天地,建祠以尊祖先,中华文明之纲纪也。考吾丛氏宗祠,文登城内原有三座,一曰优老堂、二曰锡羡堂,均肈构于明,历兵燹战乱至于当代而堕毁;硕果仅存之第三座宗祠,乃清同治年由族长、文登名绅北宫麟州公捐地,江西赣州知府占鳌公捐银二百两建造也,与明尚书兰祖之优老堂毗邻。历卅载,分二期宗祠乃成。其地居邑中,祠循古制,墙展八字,门列四柱,彰兰祖一品之官阶,殿列五楹,雕脊北望,龙盘兽跃,铜弓铁矢,志兰祖经边之武功。祠前旧有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之圣谕。路东西,左银台,右总制牌列两坊,殿祭兰祖上五代祖先,光绪间开祀,德佑祖下六大支脉轮番领祭。
奈何岁月多舛,风云诡谲,法变鼎革,兵连祸结,外寇入侵,内乱频仍。中华文化屡屡浩劫,祖茔家祠相继湮灭。吾宗祠先为日伪盘踞,又为官办图书馆、博物馆征用。改革后百废渐兴,炎黄子孙寻根问祖之渴求蔓延神州。丙子年,余联港台同宗成立丛氏研究会,先后上书三道,蒙市府恤情。庚辰初,准研究会入祠南厢办公;历十二载至寅辰末终得政府慨允,吾丛氏百年祠得以璧还。
然岁月沧桑,水火剥蚀,宗祠内外破损改建,早不复原貌矣。癸已春,值第三届世界丛氏恳亲大会将届之际,余邀聚文登宗亲诸贤,并与林滋族叔各率捐八万元,复得丛波、丛强、全新、宴滋、雁行、学军、树政、培文众贤契相继出银。闻讯而善举者,又非文登族众所专美,威海之丛明、鹏滋、永伦、永全、建波、海升,海内外之滋岗、英奇、吉昇、亚东、长林、丛林、丛富、培军、树界、武春、远东、宇峰、海峰、丛莉、培坚、长英诸宗长之善款亦不期而至,更有辽西占鳌公后裔培军兄二十万元之解囊。公元二零一三年三月七日,聚众贤契于宗祠,表告先祖,培鼎兄慨然义举,总揽工程人力,并即日动工。邀设计名师于福建,购雕梁画栋于浙江,黛瓦鳞而祥云起,雕栏砌而庄严生。方家挥毫,高手篆丹,门柱朱漆,斗旗高悬,兰祖塑像坐享高堂,先祖牌位供于正殿,半年余,竣其工。
嗟乎!伏思先祖,自西汉元朔,遭变入于中原,赐姓金;曹魏黄初,被迫东迁文登,易金为丛,斩掘榛莽,兆基立业,耕读传家,始得延续族脉,仰望宋大观年,丛永祖择正棋山建茔立祠,勒石犹在;辽金元,五十二祖名载登州方志,历历在目;明之中,丰山公官历两京,制三边,督漕运,玺封少保大司空,国史有传;清之季,十进士,百遗老,邑首望族;民国初,三兄弟、十英烈,气贯长虹,真可谓云蒸霞蔚,累世簪缨,垂千八百载形成山左世家文登望族之千古家风,故余十八年前,不吝微薄,振臂联谊寻根,且喜上承先祖恩德,下赖同宗精英,先有研究会《丛氏源谭》之付梓,后有世界丛氏宗亲联合会之成立;最难得,当代威海大宗祠巍然矗立;辛卯年,全世界三十六支系盛典祭祖!
呜呼!盛衰兴废,虽曰天演,亦是人为,吾丛氏百年宗祠经战火历运动而能巍然屹立,雄踞城中,岂不应祖培善因必结善果乎,如非何其有余十八年前发起宗亲会之艰辛,如非何其有永伦、永全兄及城子众宗长大宗祠之承建,如非又何其有二十八地宗亲联谊会之相继成立,举旗呼应,此皆历代先祖报本积德所致,今古祠重光,大典在即,余虽寡陋,亦不敢不爰笔勒石,记其事末,上慰祖恩,以承千古家风,下启来者,以期薪火百代也!

癸巳初秋,丛氏立谱二十八世孙
文登德佑祖二十二世孙松坡拜撰
(丛松坡)
责任编辑 鞠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