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居工程”让文登村民感受“超幸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6&rec=218&run=13

尹明波 王汝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这个28年来最冷的寒冬,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走进山东省文登市泽头镇北庄村农民姚迎春家。一进门,眼镜上迅速蒙上一层白雾,擦清后,映入眼内的是装修一新的新居:崭新的原木色组合家具,客厅墙上挂着大大的十字绣“福”字,42英寸的液晶数字电视正播放着《宰相刘罗锅》……处处透着时尚、温馨,再看看墙上的温度计,21℃。“我们用的是地源热采暖,还是地暖好,高的时候能达到25℃。”姚迎春直爽的话语里洋溢着幸福。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散乱杂居的平房,住着600来户人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曾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合广很是头痛。随着农居工程的实施,一座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拔地而起,2012年9月,首批300多户农民喜迁新居。为了解除上楼农民的后顾之忧,北庄村在盖楼时便规划建设了一排排彩钢附属房,每间30平方米分给村民免费使用,不仅能存放农具和粮食,拖拉机也能开进去,不要附属房的村民每户还发6000元补贴。“没上楼时,心里有‘三怕’,一怕供不了暖,二怕农具没地方放,三怕住楼的费用高。”快人快语的姚迎春一边领着我们参观她的新家,一边笑呵呵地说。拆迁前,她家刚花了5万多块钱装修了房子,对旧村改造心里多少有些抵触。没想到搬进楼后,这“三怕”变成了“三喜”:家里暖和了、干净了、也更省钱了。姚迎春说,住平房时,家里使用的是土暖气,每年光买煤就得2000多元,温度不高,既不安全又不卫生。现在用上了地源热供暖,交940元取暖费,就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姚迎春家有两亩多地,搬新居前,一直担心粮食和农具没地方放,当她看了与小区只隔200多米的农机大院时,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姚迎春说,原来一直担心住楼费用高,现在看已不成问题。村里把厨房、卫生间的瓷砖都给贴好了,还安装了坐便器、洗手盆和太阳能热水器,甚至连天然气入户的2800元接头费也给交了。
让姚迎春高兴的可不止这些,小区还建起了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用来洗菜、洗衣服,还可以用来浇地,养鱼;开春后,小区还要建幼儿园、健身广场和图书室,“城里有的,村里也都有。”
地源热供暖、管道天然气、污水集中处理,这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为了保障困难户也住得起楼,村“两委”与开发商协商后,采取产权置换、拆迁补偿、按原住房面积分配楼房和多退少补等方式给予补贴。
“做梦也没想到还能住上楼房,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在另一幢楼202室于进池老人家里,76岁的他激动地告诉记者:“住楼没花1分钱,还找回6万多块钱。”说到动情处,老人的眼里涌出了泪花,声音也几度哽咽。老人的大儿子也住在北庄村,这次置换了两套房,一套自己住,另一套登记在了17岁还在上学的孙子名下。“以前的几间旧房子都70多年了,还是用石头、泥土砌起来的,条件差,孩子都不愿意回来过年,现在好了,仅向阳间就有3间,还有一铺炕,今年我准备了3张床,他们都回来也能住得下,大家一起欢欢喜喜过个年。”老人喜滋滋地说。
从散乱杂居的农村到水、电、暖、气一应俱全的现代化社区,从平房到楼房,这一字之差,曾经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今,住上楼房的北庄人,不但“无忧无愁无烦恼”,还享受到了地源热供暖、管道天然气等设施带来的便利与舒适,过上了“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日子。“圆群众梦想不妨多些问题意识”,要把好事办好,群众想到的首先要想到,群众想不到的也要超前谋划到,不但要让农民上楼无烦恼,还要感受到“超幸福”。
(《中国经济导报》1月19日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