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民”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6&rec=216&run=13

山东省文登市文化建设中的“群众意识”
王汝辉 王海政

现代化文化场馆免费向市民敞开大门,为群众“量身定做”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百姓身边故事被搬上舞台,一个个普通人成为文化名角……
走文登,看文化,让记者感受最强烈的是:群众已成为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受益者。
建文化中心 为民众让路
11月24日,家住文登天福街道峰南社区的市民孙晓磊,来到离家不远的市民文化中心图书馆借了两本书,在安静的阅览区看了起来。在她看来,双休日,没有比在宽敞温暖的图书馆里看书更让人惬意的事情了。
文登市民文化中心于2011年建成并向市民免费开放,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有文化馆、科技馆、艺术馆、音乐厅等各种文化场馆。
与堪称地标建筑的市民文化中心相比,文登市文广新局的办公楼显得十分“低调”,机关干部们挤在已有20多年历史的原市图书馆三楼办公,10间办公室总共才150平方米。
偌大的文化新馆腾点地方给文化干部们办公其实不成问题,对此,文广新局局长于军宁说:“文化活动需要大空间,办公在哪儿不行,何必跟群众去抢地方?”
为了给群众休闲娱乐留足空间,文登一些占据广场的“官办活动”也被叫停。占地26万平方米的文登学公园刚建成时冷冷清清,为了聚拢广场人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登宣传文化部门为其量身打造了“激情广场大家乐”活动,每年都要安排40多场大型文艺活动。然而,后来广场人气逐渐旺起来,新矛盾也凸显出来每逢政府组织广场演出,原先在广场健身休闲的市民就要“挪地方”。健身舞组织者吴增寿说:“今年政府不搞演出,把广场全让给我们,现在人气更旺了,原先百八十人的队伍一下子扩大到600多人。”
群众点什么 政府送什么
11月14日晚,“幸福文登”2013年送戏下乡演出队伍走进了大水泊镇瓦屋庄村,应村民要求,市艺术团的演职人员送来了专门准备的吕剧《马大宝喝醉了酒》、京歌《故乡是北京》等节目。在10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里,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瓦屋庄村支部书记毕可宝说:“个个都是老百姓爱看的节目,大冷天的一个走的都没有。”
浓浓的热情背后,是群众对文化的真切期盼。今年年初,文登通过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市长公开电话和民情热线等渠道,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征集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
“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我们迫切要做的。”文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毕庶杰说,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就抓住了文化民生的关键。
今年,市财政专门安排50多万元,组织市艺术团、供电公司艺术团和开发区艺术团等根据群众要求,提供文艺节目,全年演出140场,覆盖所有镇街。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还组织开展了京剧票友大赛、文登好声音选拔赛、快乐挑战赛、外来务工人员歌手大赛等文艺比赛,组织了面塑技艺展、鲁绣艺术展、摄影展、根雕展等多种艺术展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说百姓故事 推草根明星
“钱让人欢笑,钱惹人心焦,钱明人大小,钱辨人好孬……”在十艺节上,由文登市选送的吕剧《一个钱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个钱包》由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来。创作历时近一年。文登市艺术团副团长谭建明说:“我们的宗旨就是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弘扬社会新风尚,传递正能量。”
在推动群众文化繁荣过程中,文登始终注重鼓励将百姓故事搬上舞台,创作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在界石镇张格庄村,村民们把身边事编成现代吕剧《三个媳妇争婆婆》,颂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
与此同时,“草根明星”也成了文登文化活动的“主角”。已连续举办6年的“百姓放歌·唱响文登”文艺汇演每年采取不同形式,突出不同的比赛主题,至今已巡演100多场次,推出群众原创节目3000多个,登台群众演员达1万多人,造就了一大批“草根明星”。这一活动成了文登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获得省农村公共文化“优秀实践奖”。
(《半月谈》第24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