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3&rec=38&run=13

【概况】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劳动保障局)机关仍设5个科室,编制11人。下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劳动监察处、劳动就业办公室、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事业处、职工医疗保险事业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处、劳动就业培训中心8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和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1个股级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124人。2005年,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山东省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山东省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劳动保险处、医保处及机关保险处均获省社保局社会保险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职业介绍中心、机关保险处分别被省厅和威海市局授予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监察处和基金监管办公室分别被省厅授予劳动保障监察和基金监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劳动就业】 2005年,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基本完成各项就业调控目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537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821人,有178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60人,失业率始终控制在1.4%以内,实现了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针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从强化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入手,发挥人才劳务市场服务功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力度,拓展跨地区的劳务输入协作,做好劳动力资源储备和开发,全年共举办劳动力供需见面会42次,带领105家企业跨区域招工7次,提供就业岗位1.6万多个,引进劳动力1.34万余人,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同时,加强社区平台建设,龙山、天福、环山路街道办事处及经济开发区率先在20多个居委会中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完成城乡一体、贯通三级的就业服务网络,为开发本地劳动力就业,搭建坚实基础平台。
职工调动安置 全年共办理工人调动手续385名,安置军转干部家属6名、随军家属8名,为66名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发放基本生活补助金。

【再就业扶持】 紧密联系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加大再就业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开业指导和创业服务,鼓励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以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的形式吸纳大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年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761份,为再就业职工减免各种税费355万元,审核小额贷款126人,担保金额252万元,缓解了弱势群体的创业资金问题;各类企业吸收安置大龄失业职工“35·45”(女35周岁,男45周岁)人员645人,其中“40·50”(女40周岁,男50周岁)人员263人,大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再就业援助走上工作岗位,改善了生活。

【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在岗职工技能培训力度,90%以上市属骨干企业制定了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学习制度,全年累计培训在职职工1.6万人次;拓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新形式,在威海市率先开展随军家属免费培训活动,免费资助29名技能扶贫生就读各指定技工院校,实现培训就业与救助脱贫相结合;加强劳动保障与教育、交通、旅游等职能部门的合作,扩大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面,全年共组织开展技能鉴定3366人次,有2600多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合格率达到80%;创新工作载体,成功开展“天润曲轴杯”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激发企业内部动力,调动企业和职工强化人才培训、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威海市首席技师”评选及“金蓝领”培训活动,出台《文登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形成全社会“关爱技术人才,重视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8月,市技工学校划归市劳动保障局管理,并进行业务指导。

【劳动工资】 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最低工资保障线制度,提高企业工资分配自主权。 全市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以2004年威海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926元为基数,调整为13%,上线为17%,下线为8%;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以2004年233个工种(职位)的指导价位为参考,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530元。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7011元。同时针对企业在工资发放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公安、建设、工商、工会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欠薪报告制度和建筑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全年共清理拖欠职工工资80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务工环境。

【劳动关系调整】 健全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一是劳动合同基础管理再上新台阶。各镇、办事处针对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外来劳动力逐年增多的现实,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按行业和辖区管理建立详实的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坚决纠正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登记备案、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和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年底,全市共有491户企业建立劳动合同资料档案,涉及职工62366人,劳动合同签订率平均达到85%。二是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权力度。在做好日常巡视监察和举报专查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部署,市劳动保障局联合公安、工商、建委等部门先后开展取缔非法职介、规范砖瓦和家纺行业用工、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多次专项执法检查,全年检查企业900余家,涉及职工7万多人,受理举报案件683起,其中立案207起,结案203起,结案率达98%;共查处违规企业187家,仅为劳动者挽回工资就达800多万元。改善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维护了劳动用工市场的有序发展。三是提升劳动争议仲裁执法效能。仲裁办立足服务,坚持先调解,后仲裁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以全市经济发展为大局,积极稳妥处理社会影响大、涉案人员多的案件,特别是破产、改制企业中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维护了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19起,全部结案,处结率100%,成为2005年度全省唯一获得全国先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县级市。四是重视劳动保障信访工作。全年共受理举报信访1909起,涉及2857人,处结率96%。行风热线、市长电话和市长信箱共受理信访160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以上,信访工作在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