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3&rec=144&run=13

【概况】 市教育局内设办公室、政工科、普教科、职教科、财务科、信访科6个职能科室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教育工会、妇女委员会3个党群组织及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副科级),下辖会计核算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招生办公室、职工教育办公室、校办企业办公室、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办公室、档案室和信息中心8个事业单位。2005年,市教育局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全市教育事业走上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轨道。获文登市机关事业岗位责任制考核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机关、先进基层党支部,威海市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敬老爱老助老先进单位,山东省“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募捐工作先进集体、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民族精神代代传”读书教育活动特别奖、“建设和谐校园、提倡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200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7处,其中小学42处,初中19处,普通高中6处,职业学校5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社会力量办学4处。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83069人(社会力量办学3383人),在编教职工7639人,其中专任教师5488人。幼儿园82处,在园幼儿8486人,教职工641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巩固率、初中生入学率均达100%,初中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高考本科录取1882人,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自学考试和非学历证书考试开考110个专业,近1万人次参加考试。

【提升办学水平】
健全保障机制 2005年,全市教育投入稳步增长,全年教育财政拨款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8%。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初中、小学分别为城市120元、100元,农村70元、50元,超出威海市规定的初中60元、小学40元标准。“两免一补”救助体系初步建成,为3500多名贫困生减免杂费130多万元。“温暖工程”资助特困大学生56人、金额20万元。残疾儿童全部实行免费教育。统筹安排对义务教育学段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享受本地学生同等待遇。
加快设施建设 在2004年投入1400万元、改造9.2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基础上,2005年投入600万元充实现代化教学设施。新建多媒体教室22个,新增微机900台,添置显示终端设备500套;70处学校建有校园网,58处学校以宽带方式接入信息中心;全市92%的学校仪器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80%的学校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电化教育示范校标准。90%的学校校园网达到威海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二级以上标准,并与市教育城域网联通,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统筹学校布局 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原则,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年内撤并23所中小学,提前3年完成威海市规定的布局调整任务。根据学校布局调整需要,开通104辆学生班车,日运行300多班次,解决学生上学“行路难”问题。
优化教育结构 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并逐步规范,三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6%以上,地级以上示范园达到50%,居威海市领先水平。义务教育发展进一步巩固,全市小学6周岁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残疾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8%和100%。高中段规模不断扩大,初中升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涌现出办学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全市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德育工作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观念,紧贴学生实际,创立“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课外活动为载体,养成教育为主旋律”的德育新模式。开展主题活动,强化诚信、民族精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教育,丰富德育内容,充实德育内涵。协调社会共同参与,通过聘请公安、司法等部门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联合文化部门加大文化市场检查力度,组织学校开放日、成立家长协会、举行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形成立体教育网络,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改工作 市教育局本着“抓培训,促认识”原则,通过专题研讨、现场观摩和网上指导方式,组织900多人次高中课改培训和5000多人次初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为课改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开展以“三课”(说课、听课、评课)和“三优”(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优秀论文)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提高教师对新教材驾驭能力。年内12人次在省级以上优质课评选中获奖,20人次在威海市以上学科会议上执教公开课,45人次获省优秀论文奖。完善课改伙伴联谊校制度,全年组织课例研究、送课下乡、学术讲座等活动60余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解决课改中实际问题,确保课改成果巩固提高。各学校结合实际,将师生生活融入课程,开发90多门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对扩展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起到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 全市小学、初中各项指标均居威海市前列,成为威海市展示义务教育成果窗口。高考成绩取得重大突破,本科录取1882人,囊括威海市文科前三名,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再创历史新高,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教育”,加快发展短训专业,短训人数达学历教育人数的30%。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为全市培养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德建设 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师德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强化师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学习,开展“党员示范岗”“师德公开承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等主题实践活动,完善师德管理长效机制,狠抓“五不准”等师德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表彰416名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92名“文登市师德标兵”、举办全市师德建设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等措施,树立师德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干有目标,提高师德建设感染力和影响力。
教师素质 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与上海方略公司合作开展卫星远程教育培训,组织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以主动参与式教研、生成性教研和网络教研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成功举行全市“优秀教师授课示范暨事迹报告会”和“教学管理与创新”论坛会议,探索“课堂促教研,教研推教学,教学助成长”新路子。实施“名师工程”,开展名师“传帮带”,壮大优秀教师群体。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87%、80%、75%,其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5%,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40%,均高于威海市平均水平。11月,在威海市第二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文登市获50项荣誉奖励,居威海市首位。

【提升教育形象】
教育收费 围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落实义务教育“一费制”、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学校“收支两条线”等规定,实行“一证、一信、一卡、两公开、四统一”收费程序,完善全系统财务集中管理和教育教学用品集中采购制度,实行集中性和常规性检查,提高教育收费透明度和公信力,教育收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得到省“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检查组高度评价。
政务公开 市教育局对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公开政策依据,公开工作流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中小学招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严格“划片招生,就近入学”;高中严格按计划招生,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对教师进城,提前公布条件,严格审核报名,严密组织考选,当天公布成绩并确定结果。对录用毕业生,按照“公开考选、择优录用、按需安置”原则,通过“封闭管理,现场出题,限时备课,当天公布成绩及录用结果”的形式,认真做好考选工作;邀请人事局、监察局全程监督,全年录用60名优秀毕业生,基本满足全市普通高中教学需求。对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及时公开政策,严格审核资料,全部阳光操作,全市813名教师顺利通过职称评审。
安全工作 围绕建设“平安学校”目标,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多种形式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完善安全制度,健全预警应急和排查整治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联合公安、消防、卫生、工商等部门,开展校舍消防、班车交通、卫生饮食、整顿校园周边秩序等集中整治行动,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11月,市教育局在威海市“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作学校安全工作典型经验交流。
(孙胜军 李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