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7&rec=85&run=13

【概况】 2014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5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1万公顷,总产量33.26万吨,粮油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文登大花生 种植历史悠久,清末,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英租威海卫后,花生大量出口,其种植面积扩大。1936年,全县种植面积11.09万公顷,经济作物占10.9%,其中花生占8%,此后经济作物特别是花生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成为境内主要经济作物。1986年,文登被农牧渔业部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被省计委确定为“山东省花生出口基地县”,1989年、199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夏季粮油生产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的嘉奖,有“大花生之乡”的美誉。由于土壤、光热气等自然资源和栽培管理等条件优越,文登大花生果大皮白、籽粒饱满、颜色鲜艳、味美可口,香、甜、脆而不腻,以品质优良闻名全国,出口量居全国县级首位。保护范围为文登区所辖地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21°43′00〞~122°19′00〞,北纬36°52′00〞~37°23′00〞。
【种植业奖励补助】
粮食直补 2014年, 区农业局按照上级粮食直补精神,加大小麦面积核定工作力度,通过“创新思路、加强宣传、落实责任、抓好村级、严格公示、加强督导”等措施,改变过去村民自报、村委会核实的传统模式,由村委会实地测量后得出数据,再由农民确认,保证小麦面积核实的真实、有效,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和国家补贴资金的安全。全区共核定小麦种植面积1.64万公顷,补贴资金3076万元。
种粮大户补贴 2014年,山东省继续实行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粮食种植面积20公顷及以上(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0公顷以上)的种粮大户,对其投资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晾晒、仓储及相关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及相关农业生产资料购置等,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可享受一定比例的补助,以贴息和以奖代补的方式发放。2014年,全区有16个种粮大户符合条件,共发放补贴资金16.07万元。
小麦、玉米、花生中央财政良种补贴项目 2014年,三项补贴项目共计资金925万元。小麦良种补贴面积1.69万公顷,中央财政项目资金补贴253万元,9月20日前全部发放给种植户。玉米良种补贴面积2.05万公顷,中央财政项目资金补贴308万元;花生原种繁育补贴面积1733公顷,中央财政项目资金补贴364万元;年末,已基本完成此两项资金补贴的申报工作。

【种植业新品种、新技术】 2014年,区农技部门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引进、示范、推广花生优质良种青花6号、青花7号,并建立相应的花生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在粮油高产项目实施中,通过现场观摩、电视讲座、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推广小麦、玉米、花生高产集成栽培技术、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晚收增产技术、夏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花生丘陵旱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花生单粒精播高产配套技术。同时,农技部门结合高产集成技术,做好小麦新品种试验、花生空壳试验等10余项。
农技指导、培训 做好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各生长时期的调查工作,及时拟定印发播种技术意见及田间管理技术意见100余份。组织召开各类技术培训10余场次,培训2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两千余份;通过电视台新闻频道、《百姓关注》栏目及农业科普栏目开展技术讲座及技术宣传10场次;在农作物生产关键技术环节,实地开展技术指导100余次。全年苗情调查、产量核查20余次,编写报告60余篇,通过威海晚报、文登农业信息网、大众日报等编发农业信息6份。
推广应用“一集双通”技术 2014年,在花生“一集双通”技术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农技部门结合粮油高产创建项目,逐步将这一技术模式从花生推广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上,将小麦宽幅精播、玉米一增四改、良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作业等先进适用技术加以整合集成,发挥其叠加效应,带动全区粮油增产,农民增收。全区初步建成区级试验示范中心、镇级区域示范站、村级科技示范点的三级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区级建立3.33公顷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中心基地1处,主要负责全区新品种引进、试验及新技术的示范,服务对象为农业科技人员、农民技术员。试验示范中心安排春玉米新品种试验9个、夏玉米新品种试验60个、花生新品种试验47个、小麦新品种试验27个。镇级建立1.33公顷以上区域示范站14处,主要负责区域内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工作,服务对象为农民技术员、种田大户,年内示范玉米新品种4个、花生新品种3个、小麦新品种2个;村级以科技示范户为主建立0.13公顷以上示范点400余个,服务对象为本村和周边村种植户。区级示范中心、镇级示范站均设置展示标示牌,村级示范点设置展示栏,在每个品种前设置品种标志牌,标识品种名称、种植密度等。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 继续推广施用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改变境内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造成的籽粒拥挤,争肥、争水问题,提高单株优势,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亩增产100~150公斤,增加农民收入200~300元,产量与效益均有显著提高。
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 引进推广小麦新品种有烟农999;玉米新品种有蠡玉16号、德利农10号、P型郑单958、伟科702、浚单29、迪卡517、金海13号、金阳光7号、登海618、宇玉30、黑马603;花生新品种有花育36号、山花15、青花7号等15个农作物新品种。
【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区农业局申报的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花生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已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进入实施阶段,旨在推广花生标准化技术,提高花生品质和产量。建设时间为2014年至2016年。2014年,示范区面积达1.2万公顷。

【种子市场执法活动】 2014年,区种子管理站开展种子打假护权专项活动,加大种子管理力度,先后出动执法车辆100余车次、执法人员221余人次,检查种子生产经营企业9家、种子经营门店255户,集市检查48次,现场纠正经营散装蔬菜种子、拆包销售、经营档案记录不全等轻微违法行为21起,发放法律法规及购种须知等宣传材料1万份;处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4起,组织田间鉴定2次,维护农民权益。

【农田肥料】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重点是配方肥推广和施肥方式转变,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深化技术,拓展实施范围和作物种类。12月17日,项目通过威海市初步验收,取得第一名。全年获得补贴资金35万元。
2014年,全区共采集样品520个,化验样品520个,检测项目3536个。安排试验示范12个,建设整建制推进镇12个、整建制推进村450个;建设万亩示范区3处,村级示范方30个;组织专家配方研讨1次,确定配方29个;编制8种主要作物栽培技术月历;发放施肥建议卡16.8万张,编制技术培训教材1册,邀请专家进行系统性培训1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160人次、肥料经销商200人次,举办农民培训班120期,培训农民5120人次;聘任技术指导员16名,组织田间示范观摩3次,入户面对面指导服务30次;张贴村级施肥方案684张;发放配方建议卡16.8万份,出动宣传车、科技赶集,巡回播放专题片120期;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开发测土配方专家系统,并整合配置触摸屏13台(套)。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9.73万公顷,配方肥施用量1.1万吨(折纯),应用配方肥面积达3万公顷,技术推广面积达6万公顷,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平均每亩节本增效30元。
墒情监测工作 巩固建设1个小型气象及墒情标准站、4个墒情定位自动采集点和 5个常规水分监测点,实现土壤墒情监测网络自动化。开展土壤墒情监测活动,每月10日、25日2次将土壤墒情简报上报威海土肥站,并及时在《文登农业信息网》、《山东省土壤肥料信息网》和《中国农业节水信息网》上发布。2014年2月,继续在《威海晚报(今日文登)》设立“记者帮你看农情”专栏,将每期的墒情信息(包括墒情评价和农事建议)发布在报纸上,墒情严重时将各镇的具体监测数据一并刊登,便于农民了解详细的墒情信息,适时进行田间科学管理,为指导农业生产和科学灌溉提供依据。至年末,共上报、发布墒情简报16期。
【千亿斤粮食项目】 完成文登区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12年度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所有建设任务,建设高产稳产粮田2133公顷,在项目区内实施灌溉配套与改造工程、地下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机耕路田间路建设工程,4月9日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同时,规划编写文登区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14年度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投资3750万元,规划建设高产稳产粮田1667公顷,在项目区内实施灌溉配套与改造工程、地下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机耕路田间路建设工程。在有滴灌、喷灌条件的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示范推广水溶肥料叶面喷施和水肥一体化等水肥耦合技术,防止养分挥发和流失,减少浪费。全区水肥一体化面积达133公顷。

【粮油高产创建项目】 2014年,农技站继续承担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共建立粮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6个,其中小麦3个、玉米2个、花生1个,涉及大水泊、侯家、张家产、埠口、米山、龙山6个镇(街道),示范面积达到4000公顷。通过集成推广粮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方实现“四个百分百”(良种覆盖率10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专业化病虫害防治100%、机械耕种100%)和“五统一”(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指导),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由片到面推广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等,带动提高全区的粮油良种覆盖率、技术推广率及机械作业率,增强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5月30日、9月16日、9月24日,高产创建万亩方小麦、花生、玉米项目分别通过省、市专家组的测产验收,万亩方小麦、花生、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07.4公斤、402.6公斤、623.2公斤,均超额完成项目指标,辐射带动全区粮油作物均衡增产。

【政策性农业保险】 为提高农业生产的风险防范和灾后恢复能力,2014年,文登区实施小麦、玉米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增花生保险险种。小麦保险期为小麦返青时起至成熟收获完毕;玉米保险期为玉米出苗时起至成熟收获完毕;花生保险期为花生苗齐至收获时。全区小麦参保面积1.22万公顷,参保农户69902户;玉米参保面积1.44万公顷,参保农户65189户;花生参保面积633公顷,参保农户4664户。保险期内,玉米、小麦遭受大风、强降雨以及冰雹等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农田及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灾害发生后,区农技站及时组织农技人员,会同人保财险文登支公司组成灾害损失勘查评估小组进行实地查勘,出具灾情鉴定报告,为保险公司理赔提供依据,并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人保财险文登支公司共为受灾农户发放农业保险金额230万元,最大程度减轻农民损失。

【农作物保护、检疫】
病虫害预测预报 区植物保护站(简称植保站)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全面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向业务上级、区政府提供病虫信息和防治建议,通过电视台等媒体发布病虫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使测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主要对小麦、玉米、果树、花生等作物上的15种主要病虫害进行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2014年共发布病虫情报28期,综合预报准确率92.89%,其中长期91.1%、中期92.6%、短期98.3%,完成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及省植保总站模式电报88期、重大病虫月报和周报90期、鼠害月报22期、病虫情报电视预报24期。
专业化统防统治 2014年,全区注册登记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到8个,建立村级服务站120处,机防队员1268人,固定办公、仓储场所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植保员37人,拥有大、中、小型施药机械1089台(套),其中大中型施药设备190台(套),日作业能力达3467公顷,全年专业化服务面积达1.98万公顷。
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借助现代苹果示范园项目和蔬菜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等,全区果园田已安装杀虫灯1000盏,防控面积达2000公顷;昆虫诱捕器3000套,防控面积达667公顷;粘虫板5万张,防控面积达133公顷,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作物面积6667公顷;蔬菜田安装杀虫灯200盏、粘虫板2万张,防控面积达67公顷,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作物面积333公顷。
试验示范研究 区植保站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先后完成暗黑鳃金龟缓释型引诱剂试验、夜蛾利它素饵剂试验、智能聪在花生上的应用等3项试验示范和2项蔬菜农药残留试验。重点推广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在小麦和花生种植方面的应用、果园风送机在苹果种植方面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克服大型植保机械作业容易损坏玉米等高杆作物、不易调头,小型背负式机动喷雾机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人员难找等困难,逐步实现“人背机械”到“机械背人”的转变。
植物检疫宣传 区植保站在果蔬批发市场、苹果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地区设立宣传点,巡回宣传,并借助区电视台、区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发放《植物检疫知识问答》《产地检疫办事指南》《调运检疫办事指南》《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危害与防控》《苹果蠹蛾的危害与防控》等资料,得到农民群众和经营业户的欢迎。

【中药材生产】 年内,制定《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苦参》《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天麻》《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第5部分:玉竹》等三项省级推荐性地方标准。至年末,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0公顷,西洋参种植面积达到3000公顷,其中绿色西洋参基地认证533公顷,西洋参已成为文登区中药材的主要种植品种,文登也成为国内西洋参农田栽培最大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高村镇、大水泊镇、侯家镇、张家产镇;黄芪种植面积333公顷,主要分布在泽头镇、张家产镇、大水泊镇;太子参种植面积133公顷,主要分布在张家产镇、小观镇、文登营镇;丹参种植面积400公顷,主要分布在侯家镇、张家产镇、高村镇、大水泊镇。全区共有西洋参种植面积超过3.33公顷的大户200户,种植面积在6.67公顷以上的有50户,种植面积13.33公顷以上的有10户,最大种植面积达33公顷。有张家产的北水道、口子李、登登口,侯家的山前、江山泊等西洋参种植专业村18个。
探索西洋参重茬种植技术 年内,在葛家镇姚家庄村开展试验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重茬种植西洋参。此项技术是由微生物菌种定向分解秸秆,增加CO2,提高地温,抗病微生物分解西洋参代谢自毒物质,抵抗有害微生物,增强植物抗病性,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秸秆生物反应堆中的淡紫拟青霉是重要的生防菌,可有效防治西洋参根结线虫,抑制导致西洋参病害的镰刀菌。试验田面积0.2公顷,已完成秸秆、菌种和疫苗投放工作,对土壤进行消毒和改酸(西洋参适宜生长的ph值为5.5-7.0),并进行翻耕。
机械化种植西洋参 西洋参种植一般都是靠人工播种的,人工16个人合作一天可播种0.13公顷,速度慢,效率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西洋参播种期为一个半月左右,大面积播种更容易延误墒情。年内,区药材站在已研发使用西洋参收获机的基础上,协助威海市科技惠农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传福研制西洋参播种机(此机械尚在试验阶段),一台一天可播种西洋参2公顷。投产使用后,能实现西洋参的抢墒播种、大面积播种,推动文登西洋参产业的发展。10月14日,副省长王随莲到文登调研西洋参产业发展情况,先后到金颐阳药业有限公司和高村镇西洋参种植基地,了解西洋参精深加工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产品研发以及栽培技术、机械化采收等情况。
四叶参种植 通过了解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及吉林安国中药材交易市场经营商,市场上的四叶参大多为野生种质,预计二至三年就会枯竭,而四叶参种植三年以上才会药用,发展四叶参正是时机。年内,在葛家镇西谭家口村进行四叶参参苗移栽选育,面积为2公顷,播种四叶参0.67公顷,种植总面积达2.67公顷。
西洋参文化馆 7月20日,文登西洋参文化馆开工建设,年内尚在筹备运作,未对社会公众开放。馆址在区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中心三层,总占地面积为1179.69平方米。馆内分为公共厅、历史厅、产业厅、养生厅和前景厅。历史厅主要是各种参的展示、介绍及古时野生参的采挖和西洋参引进中国的过程;产业厅主要是展示西洋参种植场景、文登西洋参的引进种植过程、对西洋参有重大历史贡献的人物及事件;养生厅主要展示西洋参的药用价值、养生方法及古时养生场景;前景厅主要展示西洋参的发展前景,包括产品展示及销售展示。
食用菌生产 境内自然气候适宜食用菌生长,食用菌产业由零星种植到区域发展,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形成以香菇为主,双孢菇、平菇、金针菇等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2014年,全区以香菇为重点的食用菌棚发展到1.2万个,基地面积160公顷,产量达到7万吨,示范基地10处,专业村5个,专业户2000余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
【蔬菜生产】 2014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03万公顷,实现总产值5.52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667公顷,主要为日光温室867公顷、大拱棚600公顷、中小拱棚1067公顷,实现总产值2.5亿元。
越夏蔬菜种植 越夏蔬菜生产技术是蔬菜站结合文登区域独特的气候特点着重推广的技术之一,越夏蔬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蔬菜种植品种和茬口安排合理,有效解决胶东半岛地区8-10月蔬菜供应断层的问题,且蔬菜价格高,经济效益可观,推广迅速,年内推广播种60余公顷,至年末,越夏蔬菜生产面积累计达1067公顷。
草莓水肥一体化立体无土栽培技术 2014年,区蔬菜站首次在山泰生态园试验草莓水肥一体化无土立体栽培技术,为威海市新型栽培模式,亩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是传统栽培模式的2.5倍、2倍,元旦期间可采摘上市。应用无土立体模式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草莓口感佳,采摘安全、卫生,更受消费者青睐。
哈密瓜栽培 2014年,区蔬菜站在山泰生态园和山东百岁谷基地共试种0.27公顷新疆哈密瓜,并栽培成功。亩产量达到3500余公斤,哈密瓜最大个可达5公斤,皮薄肉厚品质细腻,含糖量可达18-22度,成熟度大。
新品种引进、试验及推广 2014年,区蔬菜站共引进黄瓜、西红柿、甜瓜、草莓等蔬菜新品种30余个,主要有哈密瓜品种“西州蜜”、网纹甜瓜品种“天秀008”、西葫芦品种“碧秀”、西红柿品种“月光”、黄瓜新品种“硕丰9号”等。通过试验栽培,将对引进栽培成功且口感较好的“月光”西红柿、“硕丰9号”黄瓜、“大龙”茄子、“西州蜜”哈蜜瓜等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
项目实施 文登作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烟台试验站下设在威海市唯一一处的示范县,2014年,配合烟台试验站完成各项工作。承担的《2013年文登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年度项目》,完成项目设备财政统一招投标、绩效评价等相关工作,项目各示范区完成方案中制定的各项建设内容,11月末全部竣工。
新技术的宣传、培训、服务及推广 重点宣传、培训和推广不同季节蔬菜生产中各种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越夏蔬菜栽培技术、熊蜂授粉技术和绿色、有机蔬菜的栽培技术。年内,蔬菜站先后在区电视台举行讲座20余期,在界石、高村、宋村等镇举行技术培训30余期,培训菜农4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