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6&rec=13&run=13

【概况】 2007-2009年,市委、市政府立足文登实际,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局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发展工业为根本,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培植集群式的产业、支撑型的龙头、创新型的体系、规范化的环境,加快工业调整振兴,新型工业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加快骨干企业膨胀升级】 为推动骨干企业膨胀升级,2007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工业发展促进骨干膨胀动员大会,确立重点突破东安黑豹股份有限公司、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艺达有限公司、森鹿制革有限公司、山东威达股份有限公司、宏安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骨干企业,三、五年打造起2家销售收入过百亿、5家销售收入过50亿、5家销售收入过30亿的“二五五”规划,并给予3年系列优惠政策,促进骨干企业全面加快膨胀步伐。2008年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工业科学发展暨总结表彰大会上,授予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邢运波、森鹿制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锦卫、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性江、电业总公司总经理吴学忠“文登市工业发展领军人物”称号,授予天润曲轴、森鹿制革、威力工具等10家企业“文登市工业发展第一至第十强”称号,授予宏安集团等10家企业“文登市工业发展20强”称号,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贡献突出的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关心企业家、支持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2008年12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扶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的暂行意见》,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扶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自主创新,建立政企银对接机制,引导企业视危机为机遇,实施逆风起飞、弯道超越、抄底发展策略,推动企业在困境中逆势而上。2009年5月,市政府制定《文登市企业临时还贷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企业临时还贷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2009年8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工业调整振兴的意见(2009-2011)》,明确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确定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落实中央、省和威海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持续不断出台的鼓励发展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极大促进全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30强骨干企业普遍实施两轮膨胀升级项目,呈现出裂变式扩张、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带动全市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东安黑豹实施总投资13亿元的扩建项目,一期2007年末完工投产,二期生产线扩建及物流配送、研发中心项目全面推进。全部投产后,将形成单班年产汽车10万辆的生产能力,跻身全国小型卡车行业前四强。天润曲轴实施的重卡、轻卡曲轴和胀断连杆项目建成投产,2009年8月在深圳中小板成功上市,利用募集的8.4亿元资金,又启动康明斯重卡、潍柴重卡、锻造毛坯等5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0万支曲轴、500万支连杆的生产能力。威力工具在实施高档套筒扳手、两手扳手、射频打印机等项目的同时,与世界最大的五金工具制造商美国史丹利公司合资1.1亿美元新上高档工具项目,实现产品向高质高效加速升级。奥文电机与香港宝时得公司、青岛小龙公司合资建设的工业集尘器和电动工具项目区已经投产,2009年又新上台式电动抛光工具项目,实现由生产低效普通电机向生产高效电机、专用电机、电动工具转型升级。森鹿制革实施生产线搬迁改造项目部分投产,全部投产后年可加工牛皮革100万张、猪皮革400万张。山东艺达在加快完善开发区工业园的同时,针对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实际,积极实施营销战略调整,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国内专卖店已发展到400余家,内销比重提高到30%,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至2009年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59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9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3家。

【发展产业集群】 2007年1月,中共文登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发展产业集群是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按照‘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植产业集群’的思路,着力培植家纺制革、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电子通信、食品医药五大产业,突出发展家纺制革、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三大产业集群。”3年间,市委、市政府立足文登的产业优势和特色,加快骨干企业发展,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促进产业快速集聚,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群体。家纺制革产业:充分发挥有传统、有基础、有龙头、有品牌的优势,把家纺产业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突破口和情系万家的富民工程来抓,在加快山东艺达、芸祥绣品、山东万得、云龙绣品、森鹿制革等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植家纺重点镇、重点村、重点企业和加工点。成立全省首家家纺产业公共服务中心,开展6省30城市展销和“家纺下乡”活动,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品牌打造和国内市场开拓,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贴牌向创牌、外销向内外销并重的转型升级。至2009年末,家纺企业(业户)总数发展到4100家,跻身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和全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行列,获山东省优质工艺家纺产品生产基地称号。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围绕提升整车和零部件生产装备水平,加快东安黑豹、天润曲轴等龙头企业膨胀,引进喜特恩特电动车、大世汽车高档座椅、东洋活塞等项目,企业总数发展到140余家,实现整车向轻型货车和乘用车、零部件向“高新精专”的升级,成为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机电工具产业:立足打造中国机电工具生产基地,推动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史丹利公司合资合作、恒大电机集团有限公司与哈尔滨泰富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挂靠重组,加快奥文电机、宏安集团等骨干企业的膨胀,企业总数发展到570余家,实现由低效向高效、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型升级,形成以手动工具、电动工具、机床工具为主导的系列化发展格局,跻身全省十大影响力产业集群和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行列。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08年5月,市政府制定《文登市鼓励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创建名牌、自主创新。全市共建起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年间,共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330个,完成技改投入130亿元,65个项目列入省以上技术创新计划,申请专利2321件、授权1178件,开发新产品720余个。其中,天润曲轴开发的重卡曲轴替代进口,胀断连杆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开发的以铁代钢新材料为国内首创,被中国机械工业管理协会评为中国机械500强;威力工具新开发的射频打印机,被列入山东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华塔机械开发的电动旋挖钻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企业研发水平和产品档次全面提升,文登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全市共创建了4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25个“山东省名牌产品”、2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国家出口名牌”、5个“山东省出口名牌”,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市委、市政府制定《文登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规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3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成功推荐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威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3万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5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2.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3万人,23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被聘为企业技术顾问,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全市重点工业企业60%以上建立信息管理系统,40%以上开展电子商务,7家企业达到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标准,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

【推进节能减排】 市政府设立500万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引导企业淘汰10余项落后工艺,关停拆除6条立窑水泥、链条锅炉等落后生产线,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10.8%,万元GDP水耗量下降6%,万元GDP电耗下降16.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水耗、能耗分别下降6.6%和10.7%,有10家企业通过省和威海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天润曲轴通过变频调速、智能控制等节能技术创新,取消钢轴毛坯回火,对铸造车间实施无钼球铁曲轴制造等工艺创新,年可节能标煤5000吨;奥文电机投资5000余万元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组建科研队伍、构建自己的设计平台和模型库,新开发的节能产品比传统电机省电率提高5%;西郊热电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企业一次水耗量由原来的每天1500立方米降到600立方米,年可节约一次水32万立方米,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5%;市热电厂等3家热电企业对每年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和炉渣进行回收利用,年可生产新型建材30万立方米、粉磨水泥100万吨,创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完成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污水日处理能力由4万吨提高到8万吨,对重点污染企业污水排放实行在线自动监测,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在全省率先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森鹿制革对含铬废水采取优势菌群、加碱沉淀等工艺处理,年削减化学需氧量604吨,在浸灰和鞣制工段进行废水循环利用,年可节水23万吨,减少化学需氧量256吨、氨氮排放量14.4吨;万得集团建立检验检测中心,新上污水处理系统,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1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26吨;双力板簧新上煤气炉节能技术改造,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128吨。在推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新引进大唐风电、华硅新能源、金太阳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侯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