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选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5&rec=218&run=13

中共文登市委 文登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南部沿海经济发展的意见
(2006年9月6日)
文发[2006]17号

为加快我市南部沿海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尽快实现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发展目标,推动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南部沿海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我市南部沿海拥有海岸线156公里,滩涂1万公顷,防护林5376公顷,沿海7镇总面积683.6平方公里,耕地2.17万公顷,土地资源、海域资源和风力资源丰富。拥有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张家埠港,荣乌高速公路、环海公路、威乳高速公路、初张公路等主干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便捷。沿海7镇拥有99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80多家水产加工及冷藏企业,加工制造业基础较好。拥有小观金滩、呼雷汤、回龙山李龙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2万多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以及年产特种动物毛皮400多万张的毛皮生产基地。南部沿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加快发展的潜在优势。海洋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产业。我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要实现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发展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南部沿海经济,形成南海经济与城区经济两翼齐飞、共同发展的格局。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南部沿海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南部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潜在优势,抢抓机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投入,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发展活力,着力培育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经济板块。
二、加快发展南部沿海经济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原则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紧紧依托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港口海运、船舶工业、临港物流、加工制造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洋化工、高新技术、特色种养等产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力推动沿海经济板块快速发展壮大。
(二)任务目标。南部沿海经济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南部沿海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攀升,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5%以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0家,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比2005年翻两番,财政收入比2005年翻两番,使之成为文登新一轮大发展的重大经济增长点。
到2015年,南部沿海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以上,建成设施配套、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农副产品加工聚集区、制造业聚集区、生态旅游度假区和港口物流基地,成为文登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
(三)指导原则。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原则,发挥沿海资源和产业优势,推动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
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开发的原则,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转移的机遇,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加快南部沿海经济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把发展南海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全局统筹考虑,做到陆海统筹,相互促进,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坚持科技兴海的原则,加快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依靠科技和人才,促进沿海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升沿海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努力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增强南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南部沿海经济发展的重点
(一)港口海运业。充分利用靖海湾、五垒岛湾等自然条件,广开融资渠道,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建设万吨级以上货用码头,积极申报张家埠港实行一类对外开放,增强我市港口综合竞争力。在加快港口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远洋运输,不断壮大远洋运输船队,近远洋结合、大中小配套,努力提升海上运输能力。要加快发展临港物流业,鼓励发展公路、铁路、海上等多式联运。
(二)船舶工业。依托现有的修船、造船企业,充分发挥区位、自然条件优势,抓住世界船舶工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加大资金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力度,尽快引进一批大的造修船项目,争取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建成2万吨以上级船舶修造基地。要着眼配套服务,积极参与大船厂的分段制造生产,大力发展船用产品配套企业,逐步形成以造船工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三)滨海度假旅游业。突出滨海特色,以养生健身、休闲度假为主题,加大滨海旅游资源招商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和旅游房地产业。重点是利用小观金滩、沿海防护林和沿海滩涂等资源,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南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旅游房地产业,力争三至五年的时间,把金滩建设成为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充分挖掘回龙山李龙文化的丰富内涵,搞好回龙山旅游综合开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龙文化旅游。利用呼雷汤的温泉资源,搞好温泉休闲度假区的规划、招商和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沿海特色的温泉休闲度假区。
(四)加工制造业。水产品加工,以埠口港、泽库等水产品加工区为依托,加快发展水产食品加工业,尽快扩大水产食品加工、出口规模。加快调整水产品加工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重点研究开发速冻、即食性水产食品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积极发展高营养、低脂肪、无公害、环保型的新型食品;扩大鱼类、藻类、贝类加工的广度和深度,尽快做大做强水产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依托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资源,发挥宋村家家悦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的龙头辐射作用,加快建设南海农副产品加工区,使其尽快发展成为区域性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中心。特种动物毛皮加工,依托全国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加快发展特种动物毛皮精深加工业,尽快实现特种动物毛皮加工业的新突破。制造业,要充分发挥沿海土地资源充足的优势,在招大引大上狠下功夫,集中突破,尽快引进一批投资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以上、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拉动沿海经济规模快速膨胀。要进一步加快现有骨干企业膨胀步伐,加大投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要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医药、海洋生物、海洋化工、高新技术等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种植养殖业。养殖业,重点是发展滩涂和特种动物养殖。利用丰富的浅海、滩涂,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发展海参、鱼、虾、蟹、贝类等海珍品养殖,加快开发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的45万亩海洋养殖;发挥靠海优势,大力发展水貂、狐狸等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使其成为沿海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种植业,重点是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提高蔬菜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发展南部沿海经济的保障措施
加快发展南部沿海经济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目标的如期实现。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紧紧围绕这项中心工作,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加快实施,推动南部沿海经济板块快速发展壮大。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发展南部沿海经济的领导,市里成立组织协调机构,全面负责沿海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项目招商、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各沿海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加快发展南部沿海经济的强大合力。
二是科学搞好发展规划。要把加快发展南部沿海经济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本着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的原则,聘请高水平的专业规划设计机构,高起点搞好南部沿海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使其与省、威海市和文登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各沿海镇要根据市里的总体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选准突破口,加快组织实施。
三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南部沿海经济,必须最大限度地借助外力,以招大引大促进南部沿海的大开发、大建设。要切实搞好资源招商。充分利用沿海的水产品、农产品、土地、滩涂、风力、潮汐、港口等资源,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利用好沿海风力资源和大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千方百计引进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加快推进产业招商。依托水产品加工、传统制造业等现有产业,围绕产业对接和产业链延伸,积极引进一批加工制造业的龙头,推进沿海经济的集聚发展。要切实抓好旅游招商。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加大南部沿海的对外宣传和招商力度,加快滨海旅游综合开发步伐,推动沿海经济实现三次产业快速协调发展。
四是努力打造良好环境。搞好威乳高速、荣乌高速、环海路改线和沿海区内主要路网的改造和建设,尽快启动港口新建、扩建工程,加快完善沿海道路交通设施,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交通保障;加快开发南部沿海风力、潮汐等生态能源产业,大力推进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南部沿海“风电走廊”,搞好沿海电网的规划、建设,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加快建设和完善南部沿海供排水管网,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水源保障;加大对母猪河、黄垒河的治理力度,加强对沿岸湿地和五垒岛湾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各金融机构要树立“服务经济、银企双赢”的理念,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的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办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要加大对南部沿海开发的宣传推介力度,按照南部沿海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精心策划宣传推介方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外宣传推介,为推动南部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中共文登市委 文登市人民政府
关于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实施意见
(2006年10月19日)
文发[2006]20号

为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努力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重要意义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扩大劳动就业的主要载体。加快县域工业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摆在全市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现阶段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县域工业既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是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解决产业层次低、结构调整速度慢、群山无高峰等问题,促进工业加速膨胀、升级,对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凝聚力量,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强力推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思路、目标和重点
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二一”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坚持全面推动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膨胀规模与调整结构并重,质量、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积极培植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00亿元,年均递增25%,实现利税185亿元,年均递增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0家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销售收入过50亿的企业达到4家以上,销售收入过30亿的企业达到3家以上,销售收入过20亿的企业达到8家以上。重点培植两大产业集群、三大优势产业:(1)以艺达集团、云龙绣品、万得集团、森鹿制革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家纺制革产业群,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培植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2)以东安黑豹、天润曲轴、中达轿车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培植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3)以威力工具、威达机械、恒大电机、奥文电机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工具产业,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培植5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4)以宏安集团、文隆电池、南阳电子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信产业,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实现利税28亿元,培植50亿元企业1家;(5)以铃兰味精、昆嵛啤酒、亚太药业、申威药业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医药产业,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
三、强化措施,全力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
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紧紧围绕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形成合力,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敢于打破制约发展的条框束缚,革除阻碍发展的体制弊端,努力破解当前工业发展中的难题,用超常规的思维、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要勇于攀高比强,抢前争先,确定高标准,树立大目标,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量质并重,快中求好,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骨干企业膨胀。对20家重点骨干企业,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力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到2010年,20家重点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利税75亿元。(1)东安黑豹重点实施轻卡车改造项目、年产10万辆乘用车项目、年产15万台发动机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1.6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2)艺达集团重点实施投资1.8亿元的分厂设备改造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1.6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8亿元。(3)天润曲轴重点实施总投资5.3亿元的福田康明斯曲轴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及以铁代钢项目、轿车曲轴生产线项目、树脂砂生产线项目、锻钢曲轴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4)威力工具重点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高档两用扳手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高档套筒扳手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蔄山项目区建设,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5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5)威达机械重点实施总投资4亿元的新上钻夹头生产线改造、锯片及粉末冶金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2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6)宏安集团重点实施总投资5.5亿元的电动工具、电视机和液晶显示器生产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7)森鹿制革重点实施总投资4亿元的生产线扩建改造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3亿元。(8)宝隆石油专材重点实施总投资8000万元的VOD氩氧精炼炉生产高质钢坯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5000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2亿元。(9)电业总公司重点实施总投资2.2亿元的玻璃钢生产项目、开发区热电厂项目和市热电厂2号机组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5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3亿元。(10)云龙绣品重点实施总投资2.56亿元的云龙工艺功能性家纺服装工业园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8000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1.6亿元。(11)万得集团重点实施总投资4亿元的年产亿米高档染织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8000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1.6亿元。(12)恒大电机重点实施总投资4000万元的恒大工业园建设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1.8亿元。(13)奥文电机重点实施总投资3800万元的NCR自动柜员机电机、花园粉碎机和建筑旋转筛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5000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1.8亿元。(14)铃兰味精重点实施投资2亿元的优质饲料生产、优质小麦粉加工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8000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15)南阳电子重点实施投资1000万美元的电脑硬盘驱动器扩产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8000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16)文隆电源重点实施投资8500万元的蓄电池配套产品生产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6000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17)双力板簧重点实施总投资1亿元新上重型板簧生产线项目,规划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6000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1.8亿元。其他企业也要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全力组织实施。对骨干企业膨胀,要认真落实领导领包和项目法人责任制,搞好调度和协调,集中精力,集中资金,全力推进,争取早日建成投产。
三是大力发展群体经济。要突破家纺产业,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完善产业链条,培植壮大家纺产业集群。到2010年全市家纺企业发展到2000家,家纺业户6000家以上。要以东安黑豹为龙头,围绕整车配套,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壮大汽车产业集群。到2010年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发展到250家以上。同时,要不断拉长电子通信、机械工具、食品医药三大优势产业链条,加快集群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到大企业的分工协作和生产配套体系,借助大企业的市场、技术和品牌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壮大一批专业配套企业,加快膨胀集群规模。支持企业和个人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专利权作为出资,兴办或参股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改组,加快民营企业向园区和小城镇转移,推动民营经济聚集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培植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重点抓好德正乳业、家家悦农产品交易中心、艺鑫包装等大项目,到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3000家以上。
四是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要高度重视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对节能降耗的综合管理,促进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努力做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约挖潜,提高效益,促进和带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到2007年,100%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到2010年,25%以上的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严格控制和减少化工、水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排放,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业发展路子。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要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抓紧做好艺达、威力、恒大、万得、制革等企业境内外上市的准备工作,争取尽快上市融资。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全力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要积极支持企业以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和外资,搞好资本运营和低成本扩张,快速壮大企业规模。
五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实现借助外力快速发展。到201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亿美元、内资250亿元。要紧紧依托旅游资源、企业资源、海洋资源、农业资源四大优势,重点面向韩国、日本、台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和地区,确定主攻重点,瞄准行业龙头,多渠道做活资源招商的文章。要充分利用现有驻文外商和客户资源,加强联系沟通,积极搞好服务,力求以情感商、以商招商实现新突破。要根据我市产业特点,着眼优势互补,瞄准产业发展的聚集区、行业发展的龙头,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招商、定点定向招商。重点抓好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威海巨创轴承、威龙刃具等内资项目,以及2万吨级船舶建造基地、岱韩金属、东亚活塞、韩国陶瓷等外资项目,到2010年全市外资企业发展到1000家以上。要加大挂优靠强力度,重点抓好云龙绣品、恒大电机、奥文电机、华阜风机、双力板簧、宏安集团、昆嵛啤酒等企业的挂优靠强工作,借助外力膨胀壮大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原则,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提高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加快产品生产向产业发展转变,产业发展向集群式、区域化发展转变,形成一批产业相对集中、规模效益突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聚区。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开发区、文登工业园、空港工业园三大园区的设施配套,搞好开发区与文登工业园的对接和米山、龙山、环山、天福、文登营、汪疃等项目聚集区的整合,抓好水、电、气、路、通信等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提升项目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六是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工业产品竞争力是发展工业产业的基础。要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要积极争取列入全省“十一五”100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利用好“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列入国家级重大创新计划的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扶持政策,尽快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研发)中心。到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市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30家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以上。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相关高校、研究所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真正研发一批能够加快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到2010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70个以上,其中国内外发明专利40件,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例430件以上;新争创中国名牌4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省级名牌12个以上,山东省著名商标12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要积极探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扶持面向为区域特色产业服务的行业技术中心,带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特色产业层次的提升。要大力发展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其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使之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是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企业家心理、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家队伍。加强对企业家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家的氛围。要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家,物质上给奖励,政治上给荣誉,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职业经理人才的培训、培育和认证,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培养、激励和使用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大力实施培训工程,加快培养专业对口、技术等级配置合理、企业生产第一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引导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基层领办企业、开展技术开发和经营活动。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八是加快突破沿海经济板块。沿海经济板块是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重要增长点,必须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全力突破。要把加快发展南部沿海经济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广开融资渠道,全力加快南部沿海地区的水、电、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打牢沿海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充分依托南部沿海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港口海运、船舶工业、临港物流、加工制造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洋化工等产业,努力把南部沿海建设成为设施完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农副产品加工聚集区、制造业聚集区、生态旅游度假区和港口物流基地。到“十一五”末,沿海镇、埠口港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0家,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2005年翻两番。
九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加快工业发展、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组织领导,市里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直有关部门和各镇(办)、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规划制定和实施、项目招商和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安排得力人员,组织好、协调好、服务好打造县域工业第一强的各项工作,形成强大合力。要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严格落实中共文登市委、文登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十条规定》(文发[2005]27号),切实转变作风和职能,加强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超常服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迅速行动,积极投身到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实践中。要建立工业考核和激励机制,健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发展速度快、效益好、贡献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中共文登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
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见
(2006年11月18日 中国共产党文登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文发[2006]23号

中国共产党文登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和威海市十二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结合文登实际,着重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学习领会,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着重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威海市十二届十一次全委会对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学习贯彻中央全会和省、威海市全委会议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不断深化对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要充分看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充分看到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充分看到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要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坚定地抓好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
深刻领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刻领会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坚持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刻领会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解决矛盾、促进和谐;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九大目标任务和“六个必须”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努力实现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深刻领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重点举措落到实处;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学,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组织学,充分运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轮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研讨,努力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水平。各级党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把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新闻媒体要深入宣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展示各级各部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新成效,努力营造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威海市十二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本镇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落实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坚定决心和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和谐文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落实到推动当前各项工作中,用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成果来检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
二、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好构建和谐社会重要问题
根据中央、省、威海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紧密联系文登实际,我市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认真贯彻省委“一二三四五六”和威海市委“一一六一”的目标要求,全面落实我市“三二一”的目标思路,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以公正维护和谐,以党的先进性引领和谐,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构建和谐文登,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富民强市步伐,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努力建设“富裕文登”。
坚持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活力、要生产力,以解放思想促改革、促开放、促创新,增强文登的创造力、吸纳力和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活力文登”。
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民福祉的不断提升,大兴为民办实事之风,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全民安居乐业,努力建设“幸福文登”。
坚持以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努力建设“平安文登”。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新时期“文登学”精神,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努力建设“文明文登”。
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大搞植树造林,美化城乡环境,实现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努力建设“生态文登”。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既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提出的“六个必须”的指导原则,在实践中科学把握好以下重要问题:第一,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第二,努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更加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民生、人与自然、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第三,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从当前应当办、也能够办的事情做起,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扎实有效地做好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第五,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第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社会力量,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生动局面。
三、坚持科学发展,夯实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扭住发展不放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努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做到超额完成本世纪头二十年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不动摇。要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转化为发展的具体思路、政策、措施,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在项目引进建设上,体现在发展的方方面面,切实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节能降耗、自主创新为重点,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由单纯注重扩大规模向提高综合实力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优化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加快培植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继续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骨干企业;加快膨胀家纺制革、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机械工具、电子通信、食品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增强工业竞争力。繁荣发展服务业。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产性、消费性服务业,完善商贸设施和物流体系,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依托“四山五泉一线”等资源优势,全面突破旅游业,加快建设以道教文化、温泉养生、生态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基地;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立足于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突破城区和南海两大经济板块。城区经济板块以八大特色项目区为主体,加快对接融合,加快项目引进和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板块;南海经济板块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开发力度,成为全市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提高质量效益。建立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借智引才、校企联合、资金扶持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到2010年,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8个,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达到80个。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两税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三是增强发展后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向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倾斜,向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节能降耗、高新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倾斜,向农业、社会事业、服务业等行业倾斜,不断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充足后劲。四是提升开放水平。促进利用外资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加强与世界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扶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纺织品、农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推动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积极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外派劳务,加快“走出去”步伐。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通过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安定农民、提升农民、服务农民等措施,推动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中药材、特种毛皮动物、奶畜、水产品精养、优质水果等特色产业,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协会组织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力。到2010年,粮经比例调整为40:60,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着力突破民营家纺业,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到2010年,全市家纺企业(业户)发展到8000家以上。加大对农村扶持力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比重,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支出重点用于农村。坚持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升级改造、电网改造、沼气建设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用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武装农民、提升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大力实施“促强扶弱带中间”工程,促进发达镇村率先发展,引导中等镇村加快发展,扶持欠发达镇村急起直追,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在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因村制宜、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快制定完善重点镇、示范村建设规划,积极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加大旧村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健全农村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和投融资体系,规范完善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
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目标,把为民办实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加快城区中小学的新建扩建步伐,切实解决城区中小学班额过大问题;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改善教育教学设施,健全校舍维护改造长效机制,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普通高中教育成果,高中段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进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专业化高技能人才。继续实施援教工程,重视残疾人特殊教育。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制度,确保所有贫困学生都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建立健全药品价格监管机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到2010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镇卫生院和农村中心卫生室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镇医疗机构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救治服务能力。到2010年,建设70个标准化农村中心卫生室、50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继续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和报销比例,全面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研究制定全市大病医疗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对城乡低保户和特困群体发生的大额医疗费用实施二次医疗救助。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应急处理和疾病防治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企业挖掘潜力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认真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残疾人就业工作,积极帮助支持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实施政府资助的就业再就业、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大培训工程,加快推进市人才交流中心及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支持和规范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力争每年培训各类城乡劳动力1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建立就业援助制度,优先帮助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十一五”期间,确保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三个月内至少一人实现稳定就业。抓好财政、信贷支持和税费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重点解决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严格落实企业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指导线制度,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扩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尽快覆盖城镇各类企业从业人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和预警制度,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办法,提高城镇职工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健全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抓紧出台适合我市实际、符合农民要求的多层次多形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充分调动适龄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完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制度,2010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愿进全进率保持100%。抓紧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发放问题。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做好城乡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工作,重点帮扶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和受灾群众,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和社会救助活动,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向纵深发展。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兼顾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利益,促进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十一五”期间,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8%。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文化大厦、文登学博物馆、文登学公园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业。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确保城市社区都有文化中心、镇级都有文化站、农村都有文化大院,努力争创特色文化市、特色文化镇、特色文化大院,培植一批特色文化团体、特色文化家庭,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鼓励群众开展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积极保护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和文化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探索文化产业化运作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实体。积极扶持艺术精品,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全面实施《文登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扎实推进生态市、环境优美镇等系列创建活动,“十一五”期间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围绕建设精品城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积极推进城区东扩北拓、对接威海,加快城市新中心区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加强饮用水源地、主要河流及近岸海域水质的保护和治理,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提高分类收集率,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网络;加强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的防治,空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于二级标准,工业固体废弃物实现零排放,城市环境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完善科学长效的环境管理机制。突出城市、道路、山头和镇村绿化,不断提升造林绿化品位和水平。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节约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水耗分别降低22%以上。
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证人民群众的愿望充分表达,保证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实现,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逐步形成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体系。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视察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质量,保障人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到2010年,全市省级村民自治先进镇(办)达到20%以上。积极探索地方、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的新形式,全方位、多层次提高依法治市工作水平。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等创建活动,到2010年,全市70%以上的村达到地级“民主法治村”标准。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促进仲裁事业健康发展,强化对行政、司法机关监督,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形成市镇村三级配套联动工作格局。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积极推进法律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和企业,确保“五五”普法期间普法对象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把平安文登建设作为促进全市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集中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强和深化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构筑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相配套、覆盖城乡的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提高控制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加强源头预防、信息预警、纠纷调处、综合治理等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做到矛盾不积累、不上交、不激化、不推向社会。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基础建设,改革和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平台。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部门执行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突出抓好消防、道路交通、海上运输、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十一五”末各项控制指标总体上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加强社会预警机制建设,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完善覆盖城乡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坚持便民利民原则,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建立完善群众来信“绿色通道”、信访阳光通道、市镇党政领导公开接访、信访集中调研四项制度,建设信访系统信息平台,不断拓宽信访渠道,完善反应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加大民主评议行风力度,充分发挥市长公开电话、市长电子信箱、行风热线以及电视台“连心桥”节目等媒体的作用,多形式、全方位拓宽群众诉求渠道,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高度重视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农民工工资发放和企业改制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过程,变成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六、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继承和发扬“文登学”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打牢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道德基础。
发挥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自强不息、和谐向上的新时期“文登学”精神,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同频共振、不畏艰难、创新创业、勇争一流。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管新闻媒体的原则,把握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宣传基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对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主导公众舆论。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办好中国文登、文登之窗等重点网站,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水平。坚持重点培植、打造品牌,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优秀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和谐社会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为和谐文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广泛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庄、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感。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促进建立公平合理、规范有序、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坚持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在机关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机关、文明公务员等活动,在企业和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争创“服务名牌”、“诚信企业”等活动,在学校深入开展争当“百佳青少年”、“新三好”等活动,在社会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活动,努力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的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七、推进社会建设管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按照新时期社会建设管理的特点规律,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团结和睦、充满活力的生动局面。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按照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和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原则,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责任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依法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对涉及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健全协商和协调机制;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健全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机制;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健全公示、听证制度,在更多的领域让群众参与决策。加快行政执法主体和依据清理工作,突出抓好行政执法职权分解、理顺执法程序、确定执法责任等关键环节,促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加强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为民便民服务网络。
健全社会服务组织网络。广泛深入开展和谐社会建设示范活动,切实加强城市和农村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民间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等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城市街道、居委会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络建设,在镇和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坚持培训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要求,尽快研究出台行业协会管理办法,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公益类民间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充分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激发调动一切活力因素。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宽容创新挫折,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不断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培养水平的基础上,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使一切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的聪明才智广泛汇聚、竞相迸发。坚定不移地深化各项改革,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使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激发。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支持人大、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作用,加强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搞好双拥共建,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八、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切实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本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作用,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深入学习和研究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力提高的正确导向,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改进能力提高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拓宽能力提高的实践途径,引导更多干部到基层进行实践锻炼,在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中、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在不断推进工作创新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拓展“三级联创”活动,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推行农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考核管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进一步做好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动员组织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强化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加大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投入,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和解决基层干部遇到的问题,做好关心照顾老劳模、老党员和帮扶困难党员工作,鼓励年轻干部和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不断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把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认真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说到做到,取信于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三个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工作分工,分解落实责任,加强综合协调,搞好督促检查,建立科学高效的和谐社会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领导和谐社会建设情况,作为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干部扎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
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继续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提高有效防治腐败的能力。深入开展党章和法纪学习、“勤政廉政、科学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落实监督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腐败易发多发部位和领域的监督。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加强行风建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反腐倡廉工作的合力。各级领导班子要作团结和谐的表率,以党内和谐促进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和谐,巩固和发展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局面。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和谐文登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