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5&rec=118&run=13

【概况】 2006年,市财政局机关内设办公室(政工科)、预算科、行政事业财务管理科、社会保障科、企业财务管理科、财政监督检查室(副科级)、国库科、农业财务管理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科。下属事业单位有:预算外资金征收管理处(副科级)、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处(副科级)、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副科级)、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副科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副科级)、信息中心、驻厂员管理所、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办公室。下辖3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市会计事务管理局和市财政投资公司。全系统工作人员192人,其中财政局及所属事业单位100人,18处财政所、开发区财税局共92人。2006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0%,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6%。完成财政总支出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9%,当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先后被省劳动厅、财政厅评为工伤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科协、省财政厅评为科普村村通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被威海市委、市政府评为提前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突出贡献奖”,被威海市财政局评为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债务金融工作先进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加资金投入,全年用于“三农”支出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扩大涉农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落实粮食、良种、农机和生产资料增支补贴政策,补贴金额3164万元。落实新型农民合作医疗资金817万元,惠及农民40.8万人。减免农村中小学杂费502万元。安排农村五保户供养资金464万元。安排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奖励、家庭扶助奖励资金143万元。落实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资金2000多万元。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党和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财政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2006年,进一步加强预算基础信息库和项目库建设,规范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编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启动,及时完成2006年新老口径数据转换工作,实现新旧科目双轨平稳运行。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采购范围扩大到镇、村。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监督机制,通过对215个工程的评审,共审减工程资金3446万元。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不断完善“票款分离”制度和非税收入征管机制,非税收入收支管理日趋规范化。

【财政监督管理】 加强对预算收入情况的监督检查。成立6个联合检查小组,对涉及房地产、建筑装潢、餐饮服务等领域117个单位的所得税和营业税进行深入检查,查补入库税费1830多万元。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综合检查。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33个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入库款900多万元。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建立会计人员管理信息平台,审验会计基础规范化达标,促进会计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认真做好全市行政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改制企业的产权转让、资产评估和资产处置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刘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