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4&rec=65&run=13

【概况】 2003年,全市实有常用耕地面积为5.2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8.22万公顷,复种指数达158.0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1万公顷,总产33.44万吨,比上年增长7.4%;平均每公顷5854公斤,比上年增产976公斤。夏粮播种面积达3.12万公顷,总产15.47万吨,比上年增长15.7%;平均每公顷单产4965公斤,比上年增产719公斤。秋粮播种面积2.6万公顷,总产17.97万吨,比上年增长1.2%;平均每公顷6922公斤,比上年增加270公斤。种植业总产值10.02亿元(现行价),比上年增加1.02亿元,其中粮油总产值达6.63亿元,比上年增加1.37亿元。年内,市农业局及下属各单位获文登市政府及以上各级授予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6次,获威海市以上科技成果奖3项,优秀学术成果奖3项。

【种植业结构调整】 通过基地示范、龙头带动和培训引导,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特色、高效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市新增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000公顷,其中新上优质果树2333公顷,总面积达到1.33万公顷,果品总产达25万吨,形成葛家镇466.7公顷红将军、大水泊和蔄山镇1333公顷砂梨、葛家和界石镇133公顷大樱桃、泽头镇133公顷葡萄等一批高档果基地;新种植优质蔬菜瓜果666.7公顷,总面积达到5666.7公顷,总产约22万吨,其中大棚蔬菜发展到2333公顷,形成宋村镇333公顷大棚菜、汪疃镇400公顷辣椒、蔄山镇800公顷西瓜白菜等一批特色菜基地;新上中药材666.7公顷,总面积达到2000公顷,形成张家产、侯家、文登营等一批中药材基地。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全市农作物品种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广泛,全市粮经比例达到1:1.3。

【蔬菜瓜类生产】 2003年,全市蔬菜瓜类总面积5666.7公顷,比上年增加570公顷,其中蔬菜面积5160公顷,瓜类(以西瓜、甜瓜为主)面积506公顷;保护地面积为2450公顷,其中冬暖棚、温室面积800多公顷。蔬菜、瓜类总产量22万吨,比上年减少7.3万吨;其中蔬菜19万余吨,瓜类2万余吨。
优化推广新品种,生产无公害蔬菜 全市共建立无公害蔬菜、芦荟生产基地650多公顷。宋村镇生产的黄瓜、西红柿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检测,注册为“昌阳”牌无公害蔬菜。全市共引进推广高抗病毒病的洛椒KDT1、高产优质的洛椒七号、津优三O黄瓜、高产优质耐贮运的佳源大粉西红柿等品种9个,引进推广新型无公害农药4种,特别是“海生素”叶面肥的引进和推广使用,效果明显。全市有1333.3公顷菜地喷施“海生素”,约增产20%,亩增效益200元。
蔬菜受涝灾严重 7~8月,境内连续降雨,越夏蔬菜受灾较重,面积约为1015公顷,减产在30%左右,重灾地块达95%,冬暖大棚倒塌近20%,其中宋村镇姚山头村的大棚几乎全部倒塌。全市蔬菜因涝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800多万元。灾情发生后,市镇蔬菜技术部门及时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露地菜改播品种,保护地及时快速育苗,受灾较轻的大白菜喷施叶面肥“海生素”,促进根系生长,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代永玲)

【药材生产】 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近2600公顷,主要品种有西洋参、黄芪、太子参、丹参等,大面积的种植品种为西洋参。6月,由省科技厅委托威海市科技局邀请国内专家鉴定委员会,对市药材站承担的《西洋参、龙胆草等优质药材的良种选育》《西洋参抗逆性育种研究》《西洋参抗逆性品种研究》三个课题进行验收、鉴定,认为有关课题研究主题正确,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的创新,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符合生产实际,能增加药农收入。
药材基地建设 5月,市农业局撤销蔄山药材基地,只保留3年生细辛30亩、其他用地4亩,其余120亩退还土地所在村。10月,根据药材站业务需要,在侯家镇上郭家村租用土地60多亩,进行黄芪及太子参育种研究、西洋参及细辛示范基地建设。西洋参育苗8亩、直播5亩;移栽细辛12亩、太子参2亩,栽植其它小品种15个。11月,铺集基地种植的西洋参收获后,该基地取消。(鞠在华)

【良种推广】
实施农业“跨越计划” 市种子站承担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农业“跨越计划”项目的“花生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大面积示范”项目,落实绿色食品花生高产试验田33.33公顷、高产攻关田6666.67公顷、高产示范田1.67万公顷。经省农业厅组织农业专家组测产验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计划目标,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良种选育和繁育 2003年,种子站种植玉米、花生选系材料400多个,鉴定品种200多个。通过海南岛冬季加代繁育,加快优良新品种的选育进程,选育出“文玉10号”玉米、“文91-18”花生等新品种。“高产优质出口大花生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和“专用玉米的推广与应用”项目,分别获威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新品种推广 为加快优良品种的更新速度,种子站同山东省农科院及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引进各类作物新品种(系)50多个,进行试验示范100多处,筛选推广适应境内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的新品种10个,其中与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玉米新品种鲁单981在威海市种植面积达4.33万公顷,占全市玉米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亩产最高900公斤,平均亩产达650公斤左右。经威海市科技局组织专家验收鉴定,该品种的产量水平、推广速度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良种基地建设与良种供应 2003年,市种子站良种繁育基地面积666.67公顷,其中玉米杂交制种面积200公顷,花生良繁面积200公顷,小麦良繁面积266.67公顷。经营农作物优良种子200万公斤,其中“嵛峰”牌玉米杂交种子畅销国内15个省、市、自治区,年经销量近120万公斤。(董 宏)

【土壤肥料】 为指导科学、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市土肥站先后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500多人;举办电视讲座4期,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为小观、大水泊、蔄山、葛家、宋村等镇的20多个村的土样进行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分别作出配方方案20多项,并及时将100多吨配方肥送到农民手中。为加快肥料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步伐,加强与肥料生产企业和销售网点的合作,根据山东省土肥总站《关于建立山东土肥网的通知》精神,发动全市肥料生产企业及销售单位进行入网申报。建立生产企业、经营网点、土肥推广系统及农户四位一体的肥料技术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全市有6个经营网点上网宣传。 (张思斌)

【农技推广】 一是引进花生转光膜、降解膜,在汪疃、蔄山、大水泊等镇多点次安排试验、示范,重点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高光能利用率。此项目已通过文登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二是针对出口花生所遭受的绿色壁垒,根据上年的试验、示范结果,大力推广使用新型无公害的花生控长剂壮保安1000公顷,解决以前因应用B9、多效唑等控长剂使花生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三是大力推广甘薯、马铃薯脱毒技术。为满足群众的需要,解决种子的质量和纯度问题,市农技站四赴济南等地,引进“两薯”脱毒种40多吨,供给广大农民。种植脱毒的甘薯和马铃薯品种,亩产量提高30~50%。同时结合“心连心”帮扶工程,在蔄山镇西刘章村发展出口创汇型甘薯(高系十四)新品种100亩,收获后又多方联系,将鲜甘薯以0.9元/公斤的价格出售,使帮扶户的出口甘薯亩收入达到1300多元,仅此一项可为该村增加收入13万元。 (崔 贤)

【植物保护】
测报工作 2003年,植物保护工作在抓好常规作物主要病虫害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经济作物病虫害测报,对果树的6种主要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对蔬菜和中药材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和规律进行观测与探索。11月22~23日,省植保总站对全省区域测报站组织检查评比,市植保站被评为一类区域测报站。
秋季灭鼠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植保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秋季统一灭鼠工作。9月,由市农业局牵头,在全市核准的16个定点鼠药经营单位,有效规范鼠药经营市场。11月,省植保总站在文登市召开全省农村秋季统一灭鼠工作现场会,与会人员实地观摩灭鼠示范点界石镇,对文登市的秋季灭鼠示范工作给予好评。
危险化学药品管理 为加强全市危险化学品(农药)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4月3日、8日和12月22日,共举办3期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培训班,有298个单位参加培训,提高了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药害赔偿 2002年,葛家等镇66户果农由于使用劣质农药,223亩果园受到不同程度的药害。市农业局聘请专家对药害进行鉴定,经多次与经销商和生产单位协调,为果农挽回经济损失8万多元,使受害果农得到赔偿。(刘旬胜)

【植物检疫】
产地、调运检疫 2003年,市植检站对全市的种子田、苗木基地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共检疫检验各类种子160万公斤、苗木92万株,并对42万株苗木等繁殖材料和4000余批次应检物品签发调运检疫证书。
检疫对象的防治及研究 2003年,全市各类检疫对象发生6666.67公顷,控制危害5333公顷。由植检站主持研究的《美国白蛾除灭技术推广应用》获威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立项的《小麦腥黑穗防控技术》,2003年11月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
植物检疫登记管理 2003年,继续实施《山东省农业植物检疫办法》,认真实行申报检疫登记制度,全年共核发《植物检疫登记证》186份;举办两期植物检疫法规培训班,有200多个经营单位参加培训。(刘新堂 孙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