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2&rec=9&run=13

【地质】 文登市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的东部,文、荣凸起的中心部位。由于长期隆起,缺失中元古——中生界侏罗纪地层。总的特点是:地质简单,岩浆岩分布广泛,构造不太发育。地层以下元古界胶东岩群第二岩组变质岩系为主,第四纪堆积物遍布全境,有冲积、洪积、残坡积和海积等类型。褶皱简单,北部汪疃地区为一倒转复背斜,属乳山至环翠区倒转复背斜中段,轴向45°左右,轴面倾向南东。由于昆嵛山岩体的影响,向斜轴发生弯曲,中部向北西凸出。南部高村、侯家一带为单斜构造。由于伟德山、紫金山等岩体侵入,不仅与北部的地层断开,而且产状也不协调,形成一向南倾斜并凸出的宽缓单斜构造。境内断裂不多,较大的有4条:母猪河断裂,南北向展布,长40公里,宽50~100米;小洛至花岛断裂,长10公里,宽10~20米;泽库断裂,与小洛至花岛断裂平行,长4.5公里,宽数米;西字城至章子山断裂,延入荣成市境,全长14公里,宽数米。历史上破坏性地震的震中都不在文登境。

【地形】 境内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平原沿河谷两岸及滨海地区呈带状展布。山地占总面积的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西部昆嵛山脉是胶东屋脊,为西部南北向分水岭,主峰泰礴顶高923米;东部有凤台顶、老驴山、邹山、老青山等丘陵,为东界分水岭。全境两侧高,中间低,北部高,南部低,像一簸箕,口向南,伸向黄海。

【气候】 文登市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2℃,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5.5℃;年均日照时数2469.5小时,无霜期191天;降水量812.1mm,降水分布不均,夏季降水较为集中,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春秋季降水偏少,常发生干旱。冬季漫长,盛行从大陆北部吹来的干冷冬季风,气温偏低,是胶东地区一低温点;夏季最短,盛行从海洋吹来的暖湿夏季风;春秋两季属冬夏季风转换期。
2001年,全市平均气温为12.4℃,较常年偏高1.2℃,连续第五年平均气温超过12℃,气候明显变暖。全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5.4℃,出现在6月3日;最低气温-18.2℃,出现在1月16日,是近10年气温最低值。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5月份偏高2.9℃,6月份偏高2.5℃。
2001年,全市共降水685.3mm,较常年偏少126.8mm。降水分布不均,春季降水偏少,2~5月降水量仅58.3mm,较常年同期偏少50%以上,其中5月降水仅为6.2mm,较常年偏少48.6mm,干旱严重;夏季降水多,6~8月降水485.7mm,占全年降水量71%,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7月下旬出现较大过程降水;9~12月降水较常年偏少,又出现秋旱。全年出现连续无降水日数大于10天6次,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31天(3月28日~4月27日);出现大于25mm降水日数6天,大于50mm降水日数3天;全年1、2、6、7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它月份降水量皆比常年偏少。2001年,地面最深积雪22cm,出现在1月15日。
2001年,出现大风日数22天,多出现在春季,仅3月就有10天;出现扬沙天气2天,都出现在3月;另外出现大雾28天,轻雾101天,露124天,霜83天,雷暴23天,最深冻土地10cm。
2001年,日照时数2465.2小时,较常年少4.3小时。
2001年重大气候事件:⑴春季干旱。春季,全市降水较常严重偏少,发生严重干旱,由于春旱连接着1999年和2000年大旱,全市水资源匮乏,城镇居民用水定量供应,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⑵7月下旬至8月1日降水和8月1日大风。自7月21日至8月1日,连续12天出现降雨,其中日降水量大于50mm两天,大于30mm4天,共降水283.9mm;至8月1日,受8号台风影响,全市出现大风天气,风力达8级以上,高杆农作物基本倒伏,损失严重,另外还造成果园、鱼池、道路等损坏;但这次大范围降雨过程,也带来了大量降水,缓和了用水紧张状况。
综合2001年气象资料分析,全年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干旱严重,气候年景属较差的一年。

【水文】 境内西、北、东三面有分水岭,成为单独的水系。第一大河为母猪河,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1278平方公里,多年年均径流深297.4毫米。青龙河,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235.8平方公里,多年径流深273毫米。昌阳河,全长23.5公里,流域面积11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284毫米。黄垒河,有17公里为文登与乳山的界河,多年年均径流深283毫米。已开发利用温泉4处:城区的七里汤、城南13公里的汤村汤、城东南16公里的呼雷汤、城西南22公里的大英汤,水温39~77℃。大型水库米山水库,总库容为2.8亿立方米,最大坝高21.1米,是威海市最大淡水水源。全市有浅海面积3万公顷,淡水水面3067公顷。

【土壤】 根据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市土壤有6个土类,10个亚类,14个土属,97个土种,179个变种。
棕壤 是在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由非钙质岩类,发育形成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以棕色或棕褐色为主,淋溶淀积作用明显,心土层较粘重,无石灰反应,土壤呈微酸酸性反应,PH值6左右,是全市主要土壤类型,分布于全市各地。可利用面积13.15万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83.59%。棕壤按其剖面发育性态和潜水状况,可分为棕壤性土(俗称石碴土、岭砂土等)、棕壤亚类(俗称黄土、黄堰土)、白浆化棕壤(俗称白浆土、包浆土)和潮棕壤(俗称潮黄土、黑黄土、黑土)四个亚类。其分布与地形地貌关系密切,山丘中上部为棕壤性土,土体厚度一般小于60厘米,土壤疏松,结构较差;中下部为棕壤亚类,土体厚度在1米以上,心土层(即淀积层)较粘重,持水力强,生产能力中等;白浆化棕壤主要分布在缓坡地带,泽库北部和泽头上泊子等地较多,表土下有一含大量铁锰结构的白色土层,底部粘重紧实,极难透水,汛期易泡浆,滞水解涝,理化性能差;潮棕壤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泊区,潜水位2~3米,土层深厚,水分状况较好,生产性能在棕壤土类中居首位。
潮土 是发育在河流冲积及海相沉积物上,是受潜水作用形成的一类土壤。分布在沿河两岸及近海地带,土层深厚,质地层次明显,地下水位1~2米,土壤反应近中性。全市可利用面积2.19万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13.9%。按潜水水质等状况可分为潮土(俗称河淤土、淤土)和盐化潮土(俗称盐化土)2个亚类。
潮土亚类分布在河流两岸和近沿海处,除部分质地适中外,大部分属砂性土,易耕作,通透性强,漏水漏肥严重。
盐化潮土亚类,主要分布在小观、泽头、宋村、侯家、泽库等沿海地带,表层为砂壤或壤质土,潜水位1米左右,地表有不同程度的返盐现象,影响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
水稻土 是盐化潮土经人为淹水耕作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昌阳农场和侯家西廒西部、南部。土层深厚,有返盐现象,呈中性至碱性反应,PH值7.5左右,可利用面积980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0.62%。
盐土 由海相沉积而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土壤层全盐含量1.19~4.67%,土壤含盐量大,农作物难以生长,多生长芦苇、碱蓬、海角菜、盐蒿等耐盐植物,有的则为光板地或人工盐田。全市总面积4233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1673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1.07%。
风砂土 是河流冲积和风积共同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母猪河东岸,呈沙丘状,通体松砂,现多营造林木,春季仍有不同程度的风蚀现象,为半固定风砂土,可利用面积420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0.27%。
山地草甸型土 分布在昆嵛山海拔700米左右的山体上,可利用面积866.7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0.55%。因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大,风力强,乔木树种稀少,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土壤积累较厚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达6%以上。(曹福林)

【海域】 文登市海岸线东起与荣成市为界的靳家店村南蔡官河口(37°02′00″N,122°12′00″E),曲折西去,到黄垒河口(36°54′48″N,121°51′20″E)与乳山市相接,全长155.88公里。拥有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292.7平方公里。岛屿面积0.05平方公里。沿海有埠口湾、靖海湾、五垒岛湾3处海湾。近海中有二岛(面积0.03平方公里)、牛心岛(面积0.01平方公里)、里岛(面积0.006平方公里)3个小岛屿。有明礁1处、暗礁5处、低潮露出礁4处,最大者面积不足0.01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