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2&rec=150&run=13

【概况】 2001年,文登市教育委员会(简称市教委)仍设办公室、政工科、普教科、职教科、财务审计科、市人民政府督导室6个科室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教育工会、妇女委员会3个党群组织,编制18人。下辖教学研究室、招生办公室、校办企业办公室、托幼办公室、档案室、仪器站、离退休干部管理办公室、教育房地产开发公司等8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6人。
文登市有各类学校142处,其中小学98处,初中24处,普通高中6处,大学3处,职业学校10处(民办3处),聋哑学校1处,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05765人(民办529人),教职工8512人(民办44人),其中专任教师7204人(民办40人)。有幼儿园167所,幼儿园教职工681人,入园幼儿10606人。
2001年,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文登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第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深化改革,依法治教,强化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学前教育越办越好,九年义务教育扎扎实实,全市适龄幼儿入园率为98%;6周岁儿童入学率、小学生升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0%和99.8%。高考取得好成绩,报考3314人,录取2027人,录取率为61.16%,本科上线率为33.2%,并有1名考生获得全省文科总分第一名。大学教育不断调整专业设置,走联合办学之路,使生源不断扩大,水平提高。职业教育越办越好,全市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报考对口高等职业学校录取率达84.6%。成人教育不断加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到99%。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市共引进10余项教学改革实验,有9项实验获得成功,已在全省或全国推广。全市有4处学校7个学科分别被国家和省教育科研部门定为重点实验学校。全市有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处,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6处,地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15处;现有省级规范化学校8处,地级47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和95%。年内,文登市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市教委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祖国统一赞’读书教育活动”特别奖、“山东省重点科研项目‘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小学创造活动竞赛科技教育奖”“山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或奖励。

【改善办学条件】 2001年,全市用于校舍改造和内部设施总投资达3880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用于校舍改造3000多万元,用于内部设施8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25.7%。新建校舍6.6万平方米,新上微机室13个、微机467台,语音室8个、座位374个,新上多媒体教室15个。全市中小学普遍建立微机室,累计拥有微机3416台,多媒体教室53处,语音室75处、3400座,40%的学校实现“四机一幕”(电视机、影碟机、收录机、投影机、投影幕)进教室。为缓解城区校舍不足的矛盾,市政府投资820万元,在三里河中学和七里中学新建教学楼、实验楼3幢,共13700平方米。为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天福山中学投资250万元,新建4300平方米学生公寓;四中投资240万元,新建4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十一中投资200万元新建实验楼和学生餐厅;三中投资120万元,新建2000平方米学生餐厅。文登一中按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要求,全年累计投资560多万元,建起教师宿舍楼1栋,综合楼1栋,并完善地下电缆工程、供水工程、文化长廊工程、塑胶球场和跑道等。蔄山、葛家、张家产、宋村等镇用于校舍改造的投入都超过40万元。为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年内,先后撤消4处初中、25处小学,并将建筑技术学校并入二职专。至年底,全市有省级规范化学校8处,地级规范化学校47处;全市6处高中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文登一中、二中、文峰小学、二实小等6处学校通过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验收;文登高职、宋村中心完小等15处学校被批准为地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全市现拥有省级以上电化教育示范学校8处,地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42处,文登市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3处。

【学校管理】
落实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2001年2月,市教委制定《关于教育工作考核评估的意见》,对各类学校(教委办)教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案进行认真修订完善,注重考核过程管理。认真搞好全市性教育工作考核评估,做到公正公开,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使考核评估工作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年内评出一类学校55个,二类学校98个,三类学校18个。
调整充实镇教管队伍 以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镇属学校领导,撤消原镇教委办,设立15处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作为市教委的派出机构。重新核定教管办人员编制,定岗定员,城区教管办定为10人,各镇为6~8人。通过民主测评和周密考察,将105名政治思想好、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的教师调整充实到教管办中去,并重新任命教管办正副主任。
抓好干部考察和培训工作 上年,市教委曾对直属学校领导班子120多名成员,镇属50名初中正副校长、中心完小校长进行全面考察。通过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对学校班子进行适当调整,有14名骨干教师走上学校领导岗位,有21名同志不再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工作。2001年上半年,市教委继续狠抓干部培训工作,先后对持证上岗的44名小学校长进行提高培训,组织他们赴河南、陕西、烟台等地参观考察教育先进单位,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下半年又对小学教导主任进行任职资格培训,有32人取得合格证书。
加强校产维护管理 年内,在全市各校推行建档和固定资产建账设卡工作,全面实施校产微机管理,做到产权明晰,家底清楚,账、卡、簿等齐全,运转规范。还组织有关人员对校舍定期普查和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全年共勘查校舍60多万平方米,维修5.7万平方米。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年内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4次大检查,重点检查校舍、用电、消防、饮食卫生等,共查出隐患190多处,教委下达专项整改通知87份。各单位投入50多万元改造用电线路,消除隐患;投资973万元,对全市12所学校14985平方米危旧房进行彻底改造。同年8月,在威海“三市一区”率先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得到山东省及威海市“危改办”的好评,并获得奖金40万元。

【教研教改】
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市教委确定“抓组织、健全网络,抓管理、形成规范,抓课题、创出水平”的教研方针。下达《文登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市、镇、校三级教研领导小组和三级中心教研组。通过申报立项,承担地级以上教研课题21项,其中国家级教研课题4项,省级教研课题5项,地级教研课题12项。文登实验小学作为威海市唯一的一处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结题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同时又被评为全国“学具应用研究实验学校”“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科技实验基地”。文峰小学自1997年起,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和谐教育先进单位”;2001年3月,该校又承办全国和谐教育研讨会,并在会上做典型发言。至年底,全市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25篇,其中获一等奖12篇,二等奖38篇,三等奖35篇,优秀成果奖13个。
深化教学改革 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市加大学科课改革力度,积极构建“情境探索”教学模式。市教研室制定“各科教学意见”,组织各年级各学科示范课,强化集体备课,开展了“学标树标达标”活动,并根据各校实际和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深入到学校分层指导。在执行教学计划上,实现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手段上,尽力采用电化教学,积极推广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先进教学经验,逐步实施“情境探索”的教学模式。年内,全市性单元集体备课50余节,“树标课”67节,“达标”验收抽查649人,达标646人,达标率为99%。教研室还下达《活动课评价标准》,对活动课进行改革,每年定期进行抽查指导。各校逐步完善活动课教学,加强规范管理,做到有计划、有场地、有器材、有教师、有考核。通过活动课培养学生的特长和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广阔天地。
改革考试制度 对学科课,严格执行《初中、小学学科非笔试类考查方法》,实行笔试和非笔试相结合的考试形式,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成绩;对活动课,按照《文登市初中小学活动课考查评定办法》,采用教师自测,镇校抽查,市教委抽测评定的方法考评.并将考查结果列入各单位考核评估成绩中。

【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教育 2001年,市教委以“查不足,树形象”为主题,组织广大干部教师从全局观念、事业心、工作作风、依法治教、为人师表等5个方面查找影响工作、妨碍教育声誉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利用电视、报纸等传媒对典型学校、先进教职工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促进作风的转变。年内,涌现出县级教育先进单位26个、先进教育工作者422名,省级优秀教师4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一是强调教师参加学历达标和推行教师资格证制度。组织教师参加威海市教育学、心理学培训考试,有200多人取得合格证书。全市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和95%。二是实施名师工程。为壮大全市骨干教师队伍,市教委制定《评选学科骨干教师的规定》,开展培训各科名师活动,年终评出学科骨干教师298名,其中普通高中101名,职业学校37名,初中100名,小学60名。三是积极引进人才。为适应普通高中扩招的需要,2001年3月,市教委组织人员深入省内高等师范院校,通过试讲考查,引进急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34人,8月直接分配到高中任教。同时根据全市教育实际和编制要求,对应届师范院校毕业生,公开进行考试、试讲及档案审查,以聘任制形式择优分配本科生24人,专科生11人,中师生54人。并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基地作用,对新上岗的教师121人(高中53人,初中45人,小学23人)进行岗前培训,为他们干好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市教委根据全市各校之间师资力量不平衡的状况,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职工调配实行动态管理。年内合理调配教职工200多名,根据工作表现,按自由离职处理8人,辞退2人,清退不在编人员246人,使教育队伍不断优化。年内,还进一步修订完善教育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方法,在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中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竞争上岗,有150名教师在竞争中落聘,增强教职工的进取意识。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认真落实《教师资格条例》,对全市符合条件的3762名教师首次进行教师资格认定,为243名老教师颁发男30年、女25年教龄荣誉证书。为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月发放,市政府决定自2001年1月开始,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归市财政管理,彻底解决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

【勤工俭学】 全市有校办企业18个,其中工业企业11个,服务业7个;还有商业服务网点135个,从业人员275人,学校农业基地110公顷。2001年,完成勤工俭学总收入736万元,工业总产值1007万元,工业销售收入1002万元,工业利税152万元,其中工业利润84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191万元,农业销售收入71万元,农业纯收入57万元;第三产业营业额1852万元,利润265万元;其它勤工俭学收入330万元。
市教委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在大力发展校办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并提出走开发基地的路子,重点抓好“四个结合”,即发展校园经济与学生素质教育、劳动观念和技能教育相结合,与推广优质高产种植相结合,与当地农业的种养、加工、销售相结合,与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相结合,实现校园经济的育人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2001年4月26日,威海市教育实践基地现场会在文登第五职业高中召开,文登市教委在会上做典型发言,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年内,泽库一中、宋村中学、高村中学、汪疃中学、下徐家中心小学5处学校被威海市教委命名为“校园经济先进单位”。高村、大水泊、葛家3镇被命名为“威海市校园经济先进镇”;口子中学、第五职业高中等13处学校被命名为“威海市校园经济先进学校”;全市校园经济达标学校(市级以上)120处,占学校总处数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