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1&rec=83&run=13

【概况】 2000年,在严重干旱的影响下,种植业仍取得较好的收成。全市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48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达9.46万公顷,复种指数达17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0万公顷,总产29.3万吨,比上年减产2.5万吨,减7.9%。其中小麦4.12万公顷,总产14.2万吨,比上年减少9.2万吨;玉米2.15万公顷,总产13.3万吨,比上年增产6.15万吨;花生2.17万公顷,总产7.28万吨,比上年增产3.06万吨。种植业总产值49072万元(1990年价),比上年减少1640万元。粮油产值25827万元。
2000年,市农业局获威海市农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文登市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考核先进集体称号,全局获科技成果奖6项,优秀学术成果奖3项,在地市级以上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篇。 (曹福林)

【农技推广】
引进小麦杂交种试验初获成效 1999年10月,通过威海市科委介绍,市农技站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引进高产优质杂交小麦新组合3883、3812、1612、1658四个品系,在泽头镇林村技术队进行对比试验,小区面积为10平方米,设三次重复,对照品种为鲁麦21,2000年6月16~19日收获。3383品种平均亩产486.7公斤,比对照增产46.7公斤,增10.6%;1612、1658、3812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7.6%、6.8%和0.76%。杂交小麦具有一定的增产优势,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
引进试验花生降解膜 市农技站为解决普通地膜覆盖花生引起的土壤、秸秆等污染,4月,从北京高登企业有限公司引进降解膜1号、2号覆盖花生试验,从青岛宏光塑料有限公司引进降解膜3号,普通膜(对照膜)由山东潍坊塑料总厂提供。规格为900×0.004毫米,花生品种为8130。试验结果,三种降解膜对花生的增产均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降解膜没有出现明显的裂解,达不到降解成碎片的效果。降解膜的制作降解效果尚需继续试验。 (崔贤)

【良种繁育推广】
联合选育开发玉米新品种 玉米新品种鲁单981是产量较高的接班良种,一般亩产600多公斤,最高亩产达800公斤以上。鲁单963,产量较高,品质很好。为加快玉米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市种子站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开发鲁单981、鲁单963等玉米新品种,制种面积200公顷,按制种程序要求,精细播种,适期间苗,追肥,严格去雄授粉,保证制种质量,繁育优质一代玉米杂交种100万公斤,可播种1.33万多公顷,约占全市玉米总面积的60%。
7月,省农业厅组织农业专家对文登市玉米制种进行田间质量检验。实地监测宋村镇周格庄、铺集镇于家口和米山镇玉米制种田,多地块、多点检验结果,文登市玉米杂交制种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国家质量标准,在全省被检验的20多个单位中,质量名列第一。
引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烟2801 烟2801是烟台市农科院最新育成的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中熟高产,亩产量400~500公斤。8月,市种子站引进烟2801良种1000公斤,在全市重点镇村繁育13.3公顷,为全市提供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创造条件。
文玉9号玉米新品种通过市级鉴定 文玉9号玉米新品种是市种子站选育的高产、中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杂交种。10月21日,威海市科委组织省内有关专家鉴定,此品种可在胶东半岛低温、高湿、风灾病害严重的地区推广种植,亩产量在700~800公斤。
为加快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进程,市种子站自1995年起,连续到南方加代繁育。10月25日,派出南繁工作组,对所选育的玉米骨干系和新组合进行加代繁育和鉴定,对加速推广应用新品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董 宏)

【土肥工作】 2000年,市土肥站为促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粮油作物产量,根据现有的化验仪器和技术条件,与威海比乐夫生物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年内,先后对苘山、汪疃、小观、文登营、大水泊等10个镇52个村245家农户服务到田间地块,取土化验。依据化验结果,提出全市的施肥方案,指导群众搞好测土平衡施肥。据统计,全市平衡施肥面积达到3.33万公顷,其中小麦1.73万公顷,玉米、花生各0.8万公顷。平均亩产小麦增加42.6公斤、玉米增加59.6公斤、花生增加34.5公斤,分别增产15.6%、17.2%和13.4%,每亩节约肥料投资17元。全市增加小麦1107.6万公斤、玉米715.2万公斤、花生414万公斤,增加社会效益3286万元,节约肥料投资850万元。此项工作,解决群众盲目购肥、施肥的弊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使全市科学施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增加了作物产量,改善了产品品质。 (耿新高)

【中药材生产】 发展中药材生产,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市场销售体系建设为保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名牌”的思路,全市中药材生产发展迅速。200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00公顷,比上年增加533公顷,增长80%,在大水泊、汪疃等7个镇,建立药材试验基地67公顷,为指导药农生产创造了条件。
良种引进 通过市场考察和专家论证,全市有发展中药材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2000年,先后从外地引进黄芩、细辛、丹参、徐长卿、龙胆草、百合等药材品种32个,种苗25吨,使全市药材种植品种达50多个。药材主栽品种为西洋参、黄芪、龙胆草、细辛、黄芩、丹参、徐长卿、天麻等,经济效益较好,年亩效益西洋参约8000元,黄芪约2000元,龙胆草约3000元,细辛约5000元。
抗毒一号太子参增产效果显著 张家产镇口子李村药农王继振经过有性杂交选育的抗毒一号太子参品种,1999年与玉米间作试验,亩产太子参干品212.5公斤,玉米亩产711公斤。2000年,又从安徽引进太子参种根,作对比试验,安徽太子参病毒病发病率达99%,亩产参147.5公斤,抗毒一号太子参病毒病发病率仅为2%,降低发病率97%,亩产参226.5公斤,增产79公斤,增53.6%。市农业局药材技术服务站对抗毒一号太子参进行提纯复壮,扩大繁育系数,已建立无病毒原始繁育圃10公顷。(于树增)

【植物保护】 2000年,全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重,市植保站及时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先后发布病虫情报15期,举办市、镇、村三级病虫防治技术培训班30余次,培训人员4000余人次,电视现场技术讲座20余期,指导群众进行适时防治病虫害、减轻危害程度。全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38.2万公顷,防治面积40.7万公顷次,其中,实行综合防治指导面积33.33万公顷次,挽回粮油损失10.98万吨,增加社会效益1500万元。
规范农药经营市场。市农药监督管理站(设植保站内),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利益,防止假、劣农药混入市场坑农害农,围绕农药生产、农药销售等,先后进行10余次农药经营市场大检查,检查40余个农药经营单位,共查处违法经营案件13起,不合格产品21种,没收假冒伪劣农药400多公斤,有力地打击违法经营活动,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周国虎)

【植物检疫】 市植物检疫站根据国家《植物检疫条例》要求,严肃执法,对全市玉米种子田、果树苗木和果园进行产地检疫,玉米制种田检疫率达100%、果园检疫率达85%以上;对调入、调出市境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和应检植物产品进行调运检疫,检疫率达85%以上;对全市生产经营种子、苗木和水果等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申报检疫登记制度,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
市种子站申请从匈牙利引进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3种牧草种子3500公斤,在界石镇园艺场等地种植,面积40公顷。经播种期、出苗期、收获期3次监测,未发现小麦腥黑穗病疫情和其他检疫对象。12月18日,向山东省植物检疫站、威海市植保站递交了引种牧草疫情监测书面报告,圆满完成监测任务。(孙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