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1&rec=66&run=13

【管理机构】 市政府设经济委员会和乡镇企业局,综合管理全市工业经济。
文登市经济委员会 机关增设安全监察科,共设9个职能科室,在编21人。下辖节能技术产品推广服务站、散装水泥办公室和工业展览馆3个事业单位,在编42人。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先进集体”称号。
文登市乡镇企业局 局机关设3个职能科室,在编14人。下辖市乡镇企业技术服务部、乡镇企业对外经济贸易部、乡镇企业经济技术协作部、地方工业服务中心和乡镇企业职工学校5个事业单位,编制34人。并辖文登市供销公司和文登市水带厂2家小型集体企业,职工160人。

【工业发展概况】 2000年,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产品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共有工业企业2038家(户)。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以下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260家,从业职工7.03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6.5亿元,净值47.9亿元。按隶属关系分,市属以上工业企业78家、镇属144家、村及以下38家;按企业规模分,大型企业11家、中型企业31家、小型企业218家。
200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33.85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新规定,下同)。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87.68亿元,增长13.4%;完成工业增加值75.4亿元,增长12.4%;工业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8.3%;实现销售收入242.2亿元,增长13.6%;实现利税28.79亿元,增长3.6%;实现利润20.66亿元,增长6.7%。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2%,比上年提高51.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5%,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9.3%,降低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07489元,增长13.5%;资本保值增值率100.3%,减少7.4个百分点;资产贡献率27.3%,提高3.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4.3次,比上年快0.3次。亏损企业6家,占工业企业的2.3%,亏损额373.1万元。

【“三园一区一基地”工程全面启动】 由市委、市政府规划全市8家工业支柱企业实施大投入、大改造、大重组的“三园一区一基地”工程全面启动,“三园”即曲轴工业园、威力工具工业园、宏安电缆工业园,“一区”即加力轻型农机加工区,“一基地”即中国出口抽纱基地。当年完成投资额2.7亿元。山东曲轴总厂实施“曲轴工业园”建设,完成投入5000万元,引进购置机加工设备并完成新厂区规划。文登威力工具集团公司实施“威力工具工业园”建设,当年投入3000多万元,引进先进设备40多台(套),建设车间1万平方米,完成了18.7公顷工业园区规划及部分基础工作。山东宏安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宏安电缆工业园”建设,投入资金1亿多元新上超五类数据缆,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实现利税4500万元。山东文登加力农用车有限公司实施“加力轻型农机加工区”建设,当年投入资金2700万元,建成6000多平方米的钢结构扣板式主车间和综合烤漆车间,使手扶拖拉机的生产能力提高1倍。山东云龙绣品工业公司、文登市艺利达抽纱制衣(集团)公司、威海艺源绣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文登市刺绣工业(集团)公司4家企业共建“中国出口抽纱基地”,其中山东云龙绣品工业公司投入资金3000万元,按进度完成了开发三防面料替代进口项目;文登市艺利达抽纱制衣(集团)公司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成了2万平方米车间建设,购置部分先进设备;威海艺源绣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文登市刺绣工业(集团)公司也多方筹集资金,充分利用闲置厂房扩规模、上能力,这4家集团仅抽纱产品年完成销售收入9.4亿元,实现利税9306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和32.6%。

【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2000年,全市工业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导向,突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全市在建技术改造项目231项,总投资20.4亿元,当年竣工项目219项,完成投资15.6亿元。筛选确定20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称“双十工程”,实行重点协调和调度,完成投资8.4亿元。重点技改项目中有20项开工建设,有12项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山东云龙绣品工业公司和文登威力工具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双高一优”项目计划,山东曲轴总厂被列入国家第四批国债专项,山东宏安集团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第三批技改贴息计划,文登电机厂等6个企业的技改项目被列入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共争取国家专项资金9548万元。为加快新产品开发生产,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已建成山东宏安集团公司、文登威力工具集团公司和山东曲轴总厂3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全市完成新产品开发150项,其中5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60个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成效】 企业管理全面开展理念、标准、制度和手段四个方面的创新活动,推动基础管理工作上新台阶。在管理理念上,引导企业引入“倒逼成本”“比价采购”“零库存”和“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全过程实施”的理念和经验,抛弃传统管理模式。在管理标准上,引导企业与国际标准接轨,参与国际竞争,重点推行国际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年内有4家企业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累计达到34家。在管理制度上,引导企业不断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岗位目标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技术装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各种制度日趋健全和完善。在管理手段上,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微机化管理,全市工业企业约有三分之一全程管理或单项管理使用微机,50余家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微机化管理,不少企业加盟国际互联网,提高经营运作的控制能力和信息采集效率。通过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树立一批管理样板企业,年内,市电业总公司和文登威力工具集团公司被威海市授予“管理示范企业”称号。

【安全文明生产水平提高】 10月,市政府调整管理职能,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担的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安全监察、矿山安全监察职能划归市经济委员会,成立安全监察科,同时调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年初,市政府与工业经济各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与各辖属企业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全生产实行岗位目标管理。企业普遍加强了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完善制度,落实措施。全年,先后进行4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查处385处事故隐患,下达事故隐患整改责任书145份,落实责任,限期整改,跟踪检查,不放过一项事故隐患。全市工业系统安全文明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年内,全市工业企业职工千人死亡率控制在0.02以内,千人重伤率控制在0.03以下,分别比省经贸委下达的控制指标低0.05和0.045,居威海市前茅。

【工业经济类型】 全市工业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3大类型。
内资企业 有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7种经济类型。限额以上企业203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0.31亿元,完成工业产值222.26亿元,实现利税22.34亿元,利润15.53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78%、90.6%、77.3%、77.5%和75.2%。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香港、澳门和台湾客商投资企业有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两种类型。限额以上企业9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7亿元,完成工业产值8.09亿元,实现利税0.88亿元,利润0.61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3.5%、3.2%、2.8%、3.1%和3%。
外商投资企业 国(境)外客商投资企业有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4种类型。限额以上企业48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15亿元,完成工业产值57.32亿元,实现利税5.59亿元,利润4.52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18.5%、6.2%、19.9%、19.4%和21.8%。

【工业产业结构】
轻重工业结构 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139家、重工业121家,分别占总量的53.5%和46.5%;轻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9.45亿元、重工业37.08亿元,分别占总量的44.3%和55.7%;轻工业完成产值140.16亿元、重工业147.52亿元,分别占总量的48.7%和51.3%;轻工业销售收入118.83亿元、重工业123.4亿元,分别占总量的49.1%和50.9%;轻工业实现利税14.25亿元、重工业14.54亿元,分别占总量的49.5%和50.5%;轻工业实现利润10.23亿元、重工业10.42亿元,分别占总量的49.5%和50.5%。
行业结构 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由31个门类构成。产值10亿元或利税1亿元以上共13个行业,分别是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及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纺织业。上述13个行业共有企业187家,完成产值227.95亿元,实现利税20.87亿元,分别占总量的71.9%、79.2%和72.5%,是全市工业的支柱行业。其中首位是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共有企业19家,产值42.51亿元,利税4.5亿元,分别占总量的7.3%、14.8%和15.6%。产值不足亿元或利税不足1千万元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印刷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其中规模最小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仅有企业1家,产值319.9万元,利税22.5万元。(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