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登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1&rec=4&run=13

一、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势头。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2%,完成计划的10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4亿元,下降4.8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87.6亿元,增长15.0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3亿元,增长12%。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在适度压缩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集中发展了以高档水果、干杂果、药材、蔬菜、牧草及林业苗木等为重点的特色种植业;以奶牛、奶山羊、特种动物等为重点的特色畜牧业;名优水产品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上经济作物10万亩,其中药材2万亩,优质果品3.4万亩,蔬菜1.2万亩,经济用材林1万亩,林业育苗8000亩,牧草1.54万亩,粮经比例由7:3调整到6:4。新增奶牛3200头,奶山羊1万只,特种动物21万只。新增澎泽鲫鱼养殖面积1000亩,对虾精养1000亩,梭子蟹、缢蛏、滩贝、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20元,增长6.6%。
工业生产持续强劲发展。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38.3亿元,增长18.4%;实现利税28.78亿元,增长18.2%;实现利润20.67亿元,增长18%。全市共完成技改投入15.6亿元,其中“三园一区一基地”等重点工程完成投入6.72亿元,已有13项竣工投产。
经济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以加工贸易为重点的进出口增势迅猛。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达到2.46亿美元,增长27.4%,完成计划的102.5%。其中,出口1.7亿美元,增长37.1%,完成计划的104.9%。全市加工贸易项目达到590个,创汇1.15亿美元,工缴费收入达到1800万美元,增长22.7%。利用外资方面,通过全市上下的广泛发动,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全市合同利用外资达到6595万美元,增长80%;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100万美元,增长28.1%,完成计划的106.8%。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完成计划的10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5亿元,增长10.2%;国合商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9.15亿元,增长17.3%;新建扩建各类专业市场、商业街48处,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0.4亿元,增长33.6%。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14亿元,分别增长17%和12%。
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23437户,注册资金2.7亿元,从业人员3.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12%和12%;私营企业达到596户,注册资金1.7亿元,从业人员6282人,分别增长25%、42%和29%。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9.93%,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6469万元,增长13.7%。
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亿元,增长10.6%,完成计划的97%。城市污水处理厂、市区污水管网、坤龙水库调水工程和西母猪河应急供水工程等建成使用。房地产业发展加快,完成旧城改造拆迁8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35万平方米。完成了市区东、西、北三大出入口绿化美化。对市区米山路、昆嵛路、豹山路等城市主干道实施拓宽改造,完成了309国道城区过境段、青威线泽头段、威石路南北两段的路面硬化工程和309线东段、石泽线、文朱线的路基、桥涵建设工程;改造镇村路路基20公里,硬化路面30万平方米,全市公路通行能力大大提高。
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32亿元,增长19%,完成计划的104.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1.6亿元,增长11.8%,其中居民储蓄余额达到59.6亿元,增长7.8%;贷款余额为44.8亿元,增长12.3%。
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62项,推广重点新技术、新成果28项,申请专利80件,专利实施150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得到加强,以加强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改工作全面展开。全市计划生育率达到99.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1.79‰。土地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考核验收。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福利、外事侨务、老龄、史志、气象、残联、民兵预备役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市上下保持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
总之,过去的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农业基础还不稳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企业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规范,监督约束机制需要加强;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企业效益平淡;招商引资的层次偏低,缺少高科技含量和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社会难点热点问题仍然很多等等。上述问题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1年计划调控预期目标
按照省和威海市经济工作会议和计划会议的部署,今年我市计划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200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工业二次创业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振兴第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要调控预期目标为:
1、经济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13%。
2、工业效益。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11.1%,销售收入274亿元,增长15%,利税32.5亿元,增长13%,其中利润23.1亿元,增长12%。
3、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26.5亿元,增长15%。
4、地方财政收入。安排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达到6.12亿元。
5、外经外贸。外贸进出口总值3.69亿美元,增长50%。其中,外贸出口总值2.55亿美元,增长50%;合同利用外资9233万美元,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5740万美元,增长40%。
6、其它主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亿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三、2001年计划安排的重点
今年是新世纪的开端,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尤其是年内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我市经济的发展提供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为我市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机遇。我们必须站在直接参与国际分工的角度,切实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全面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认真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计划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万吨,增长9.2%;花生总产量8万吨,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6元,比上年增加306元。要按照“七调并举”的思路,对我市的奶畜、蔬菜、药材、毛皮动物、优质干杂果等特色种养业加大投入,力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尽快培植起具有区域特色、优势明显、优质高效的产业群。重点抓好22个千亩以上种植结构调整方、6000亩药材种子和生产基地、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国家奶山羊良种繁育基地、10万只种貂繁育基地、千头奶牛胚胎移植工程、100万尾工厂化养鱼、6000亩围网缢蛏高产养殖等项目。全市新增优质果品4万亩,药材2.2万亩,优质牧草1.5万亩,大棚蔬菜800亩;奶牛存养量达到1.8万头,奶山羊10万只,特种皮毛动物120万只;新增海水养殖面积1万平方米。
要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来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现有的乳品、花生、果蔬、水产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规模膨胀,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围绕药材、牧草、特种养殖等新兴产业,抓紧组织论证、规划和兴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拉动区域特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搞好“种子工程”建设,通过地膜周年覆盖、作物提纯复壮、生物脱毒、无公害生产等实用先进技术,抓好新品种培育,并面向国内外市场抓好“名优新特稀”品种引进、繁育和推广。要加大农业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充分发挥社会投入主渠道作用,积极扩大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要切实抓好已列入国家、省和威海市的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全国秸秆饲养奶畜示范县项目、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6万亩沿海防护林补植改造项目、威海市高产奶牛繁育基地项目、16个村的人畜吃水工程、埠口沿海防潮堤工程、米山水库西干渠节水改造等八大重点工程项目的运作,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二)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大投入,调强产业,调大规模,调足后劲,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一是强化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产业产品优化升级。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强化银企联手、合资合作等措施,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业产品改造步伐,确保完成技改投入16亿元,重点项目投资5.8亿元。要重点抓好曲轴总厂投资6000万元发展15万支轿车曲轴,宏安集团投资7800万元发展ADSS光缆和铝合金导线,威力工具投资5000万元发展高档套筒扳手和电机,加力集团投资3000万元发展系列农业机械和出口微电机,绣品集团投资3000万元发展三防面料和艺利达集团投资9500万元发展高档机绣等项目,推动“三园一区一基地”尽快膨胀。同时要抓好黑豹集团投资9500万元新上电动车,电业总公司投资4500万元新上二号机组,昆嵛啤酒投资3600万元新上3万吨生啤,文隆电池投资4000万元新上胶体电池和汽车刹车片,化肥厂新上2万吨纯碱,恒大电机新上特微电机、双力板簧新上连轧线等项目,促其全面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科技含量,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推进管理、技术和营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要引入“以人为本”“倒逼成本”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加强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要大力实施“百家企业联百校”“百家企业联百所”工程,实现产学研全面结合,提高产品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要抓好品牌经营,争取更多的品牌进入“山东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行列,依靠名牌效应抢占市场,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力促第三产业跃上新台阶。三产发展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市城市化进程,今年作为“十五”的开局年,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旅游业具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带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要以去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以发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为目标,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为原则,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广泛吸引外资、大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旅游业。要依据规划确定的“山、海、城”三条风景带,扎扎实实抓好景点建设。要加大促销力度,尽快融入山东乃至全国大旅游圈。房地产业对推动城市化至关重要,要继续抓好龙河花园小区、龙山花园小区、南山小区、香水小区等一批居民住宅的建设配套及河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中贸易市场等一批商贸小区的开发建设。要努力搞好物业管理,积极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开展住房信贷、分期付款等业务,建立完善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要按照改革创新的思路,盘活闲置资产,开创全新营销方式,拓展经营领域,提高流通业的经营质量和效益。通信、信息、社区服务、托老康复等新兴三产发展空间巨大,要更新观念,加大投入,促进发展,带动全市第三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
(四)以大搞加工贸易为突破口,努力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一是努力推动加工贸易蓬勃发展。要紧紧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面向韩、日、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加工贸易,把文登建成他们的加工基地、装配基地。努力扩大加工贸易规模,把加工贸易向“三资”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各类园区延伸。二是加快外贸出口结构调整步伐。在继续扩大云龙绣品、艺利达、刺绣、艺源集团的服装绣品出口的同时,大力发展威力集团的工具、曲轴的轿车曲轴、加力的农机、威达的钻夹头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增加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要加快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努力把我市建成国际市场的“菜篮子”“果园子”。并以外贸公司为龙头,发挥冷藏厂、气调库和加工企业优势,强化农工贸联合,带动并扩大果品、花生、蔬菜、水产品、中药材的出口。三是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入世后跨国公司必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资本投入,这将为我们扩大利用外资,加速国际化进程提供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采取全民招商、以商招商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招商方式,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力求招商引资有新的突破。今年,要通过出让产权、股权的方式,重点抓好威达、威力、黑豹、鹏程、文隆等企业的对外合作项目,争取在与“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取得新进展。
(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发展民营经济创造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的良好环境。要结合企业改制,鼓励个体私营业主收购、兼并国有集体企业,或通过承包、控股、参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经营。积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创办个体私营企业,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着重抓好市场和园区建设,为民营经济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继续抓好文朱线、俚李线及连村路等公路建设外,重点抓好峰山风景区、环岛和仙山公园开发建设,抱龙、柳林、九里河三河整治,一中分校和整骨医院病房楼建设,龙山路、米山路等城市主干道改造,新垃圾处理厂建设,旧城改造,汽车站搬迁,坤龙水库调水二期等“十大工程”规划建设。同时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抓好苘山、宋村、泽库、葛家4个中心镇和大水、泽头、汪疃3个重点镇建设,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膨胀规模,发挥好带头辐射作用。要不断深化户籍管理、土地利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让更多农民到城市或小城镇定居创业,推动城市化进程。
(七)加快发展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和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要加快“科教兴文”步伐,抓好科研与科技开发项目的实施,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各级火炬、科技攻关、星火计划。要抓好已引进的自控温加热电缆、氯化聚乙烯生产技术应用等10大工业新技术和中药材、牧草、小麦新品种等8大农业科技项目的推广、转化和应用。要切实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工作,逐步建立一支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搞好中小学布局调整,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和竞争聘任、优胜劣汰制。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进行私人、公办民助、股份制办学试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教育。
要全面落实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以流动人口的管理为重点,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增强国土观念,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依法加强对土地、矿产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源企业和水源地进行重点监控管理,搞好污染综合整治,建设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快文化、体育、卫生、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民政双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 连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