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0&rec=208&run=13

[图书与今日文登学] 古往今来,图书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已成为文化的一种象征,人们往往用著书、藏书、读书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一个社会的文化繁荣程度。带着这种观念,本人通读了《文登市志》及《文登年鉴》中的文化篇,对我市图书的著作、发行、收藏、阅读、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发现改革开放20年来,我市图书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对两个文明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都是往昔所不可比拟的,从中足以看出今日文登学风之昌盛。
志鉴记载,自北宋吕亢著《蟹谱》至今,文登学人著书近600部,其中北宋至民国的近千年里著书不足290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前共著书50余部,改革开放20年间著书350多部,超出改革开放前1000多年的著书总和。在著作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著作涉及的知识领域也在迅速扩展,几乎包罗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大门类;涌现出赛时礼、王润滋、丁宁、肖玉、张海迪等许多享誉国内外的作家;诞生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艺术价值,在全国、全省屡屡获奖的优秀作品。1996年出版的《文登市志》,全书184万字,是文登有史以来第一个卷帙浩繁的文化建设工程,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地方志优秀志书一等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志书。目前能够著书立说的文登学人有成百上千人,这些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文登学人,通过自己的著述使文登学日益光大。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登的图书发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到1998年末,全市己建立起以新华书店为中心,3个城区门市部、2处图书音像批发公司、11处基层门市部、16处图书发行网点为龙头,100多个农村文化大院、200多个图书发行专业户为辐射点的四级图书发行网络。1998年市新华书店存图书音像品种达1.3万种,全年售书量达500万册,是改革开放前的3倍,是建国初期的10倍。全市人均年购书42.56元,列全省同级店之首,成为山东第一强店。图书发行的兴盛,也可看出文登学风之浓厚。
文登学人自古就有藏书的习俗,黄庆兄弟“龙石晒字”的传说至今流传,明代的万卷楼,清代的听雨楼和文山书院各藏书万册,在当时是远近闻名。如今文登藏书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古人可望而不可及的。1998年,全市拥有各种公共图书馆586处,藏书512.6万册,人均藏书近8册。市政府于1993年投资350万元建起市图书馆大楼后,年均新购图书在6000册以上,并先后投资近40万元购买了《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1997年又投资10多万元购置微机,在全省率先实行现代化管理。1999年,馆藏图书总量达22.6万册,是1956年建馆时的5倍,成为山东省唯一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一级图书馆”和“文明图书馆”两项殊荣的县级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馆藏量大增的同时,私人藏书也形成热潮,家庭藏书过千册者不胜枚举;在1996年威海市举办的首届“威海十大藏书家”评选活动中,我市有5人入选;泽库中学退休教师王相田,个人藏书达12120册,荣登“十大藏书家”榜首;晒字镇农民藏书家丛万滋个人藏书2900册,是“十大藏书家”中唯一的农民藏书家。藏书风的兴盛也是今日文登学风昌盛的一个标志。
苏轼“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读书声”的诗句,用在改革开放后的文登更加贴切。现在文登读书之人已不限于知识分子和学生,许多渔民、农民、工人,也成了读书之人。靠读书获取科学知识发家致富,提高文化层次,已成为时尚;把图书作为礼物送人已不罕见;教育、文化等部门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新华书店、市图书馆频繁地送书下乡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公共图书馆、私人图书馆纷纷对外开放,满足借阅者的需要,读书人次、图书流通量一年高过一年,读书、用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文登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风盛,事业兴。文登的综合经济实力荣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国的典型。古老文登学今日正放射着前所未有的灿烂光辉,推动着我市两个文明建设迅速发展。
(于安考)
[休闲渔业大有作为] 休闲渔业是集渔业与游钓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在国内外渔业发达的一些地区早已兴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细读《文登市志》和3部《文登年鉴》,我们兴奋地看到,文登发展这一产业,实在是资源充足,大有可为。
1999年,为扭转捕捞强度失控局面,农业部下达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计划指标,其宗旨是裁船减员。如何安排众多的渔船、渔民转产转业,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严重现实问题。《文登市志》水产篇记载:由于捕捞强度迅速增加,近海鱼资源严重恶化。70年代以后,带鱼、鲐鱼……等原来高产的鱼种已不能形成渔场。至1990年,全市机动渔船1032艘、38067马力,海洋捕捞产量42719吨,渔民人数2287人。《文登年鉴》(1998)海洋与水产业中记载:至1998年,全市100~320马力渔船总数达到1042艘,海洋捕捞产量23.08万吨,渔民人数9810人。
从志、鉴中不难看出,以往的捕捞业发展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劳力投入、渔船增加,走的是强化开发之路,使渔业生物资源衰退加速。因此,要实现我市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制约因素多,调整改革难度大。转向发展养殖业和水产加工业固然是门路之一,但容量有限。需要放开视野,寻找振兴渔区经济的新举措、新出路。我们不妨借鉴国外和国内部分地区的经验:在美国游钓已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内容。1998年,美国游钓爱好者达到6000万人,拥有游钓船(艇)1500万艘,钓鱼区域的旅馆、餐饮、渔具商场、娱乐场所及各种服务设施,十分齐全。游钓业的社会经济收入达300亿美元,成为美国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内陆的北京市怀柔县一些城郊养鱼场,过去多年经营单一,长期亏损,发展游钓业之后带动了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一根钓竿救活了一个渔场”;沿海的大连市长海县以“钓鱼搭台,经贸唱戏”,连续举办3届钓鱼节,吸引国内外来宾到海岛参加钓鱼比赛、旅游观光、经贸洽谈和各种娱乐活动,品尝“海味美食一条街”的各种风味海鲜,仅第三届就签订经贸合作项目40个,意向投资1.95亿元,合同投资1.24亿元,成为海岛经济的发展动力;邻近的荣成市举办“渔民节”,以渔业为龙头,集旅游观光与经贸洽谈为一体,借此提高渔业县市的知名度,推动渔区经济发展。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发展休闲渔业投入少,见效快,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由此可见,发展休闲渔业是实现我市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是渔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市不仅有丰富的陆上旅游资源,还有丰富的水上、海洋旅游资源。志、鉴中记载:文登海岸线长155.88公里,海淡水养殖面积1万多公顷,有里岛、二岛、牛心岛等3个岛屿,有埠口湾、五垒岛湾、靖海湾等3处港湾。南海有小观10余公里浅海沙滩“黄金海岸”, 埠口港已成为国家二级开放港口;内陆水资源丰富,有水域面积3.3万亩的米山水库、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的坤龙水库等6座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库,有母猪河、青龙河等4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利用众多风景秀丽的河流水库,漫长的黄金海岸和海洋奇观,尽快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渔业,吸引游客,使文登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和休闲圣地。兴办各具特色适应游客需求的旅游观光和垂钓娱乐项目:发展城镇郊区的垂钓娱乐项目,利用现有的河流、水产养殖场所,合理布局,完善各项服务配套设施,为钓鱼爱好者创造优雅的垂钓环境;创办一批海钓基地,除建设与网箱养殖结合的钓鱼码头外,还可利用裁减下来的废旧渔船与建造“游钓鱼礁”结合起来,既使废旧渔船得到利用,又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增殖,并为海钓旅游业创造多种多样的垂钓场所,吸引海内外游客和钓鱼爱好者前来开展钓鱼活动;积极发展沿海渔区旅游业。志、鉴记载:文登素有蜢子虾酱、贡品姚米、大对虾、速食海蜇等海鲜土特名产。近年来沿海渔区经济发展迅速,交通方便,渔村面貌大有改观,出现以泽库镇为代表的一批全国小城镇建设明星镇和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应把经济发达的渔区发展成重点旅游区,常年对外开放,办出特色,把旅游观光、享受垂钓乐趣、品尝渔家海鲜结合起来,开办渔家旅馆,吃住在渔家,价廉物美,以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水平和爱好需求;开发海上旅游观光项目,包括海上游览、海上捕鱼观赏、海底观鱼及海岛旅游等;制定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选择一些重点港口和旅游区,调动社会力量,出台优惠政策,筹集资金,试办鱼货直销的休闲市场,合理安排渔区劳动力。
发展休闲渔业,是我市渔业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新出路,是实现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有效途径。
(黄道毅)
[文登教育“三个到位”] 翻开《文登市志》和《文登年鉴》有关教育的篇章,可以看到建国后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间,文登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已跻身于全国先进市行列。1997年初,文登市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首批“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市),并先后获得山东省教育、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素质教育、学前教育先进市等十多项荣誉称号。同年6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葛志成率团来文登考察教育,以学者的睿智目光,高屋建瓴地对文登教育大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在《光明日报》上著文,盛赞文登教育是“三个到位”,即对优先发展教育的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重读志与鉴中翔实的教育史料,文登教育的光辉历程,辉煌业绩,确实得益于“三个到位”。
50年来,全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是1988年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科教兴文”的方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把培养人才视为振兴文登的根本。基于这种认识,市委、市政府每年财政预算注重向教育倾斜,大幅度增加教育投资。志书记载,近10年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平均年递增25%,高于地方财政增长比例。1999年市财政为教育拨款8962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19.3%,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此外,市委、市政府为加强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1995年制订《文登市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08年,用14年的时间,实现全市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1996年3月又把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规定,列入《文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保证各阶段教育目标的完成,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每年至少有45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把发展教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之中,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市人大加强对市政府依法治教的监督力度,市政府定期向市人大汇报教育工作情况。
全市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全市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为加速发展基础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中小学统一规划,调整布局,坚持高标准,加强校舍改造。1981年即成立以县委书记为领导的校舍改造领导小组,结合创建示范镇等项工作,把任务分到乡镇、定到专人。投入大量资金,至1998年全市已完成第三轮校舍改造任务。仅最近3年,用于校舍改造的资金达1.5亿多元。全市校舍焕然一新,昔日破旧低矮的危房全部被宽敞明亮的新式楼房取代。中小学校舍全部达到省定6级配套标准,现代化教学设施日臻完善。
文登素有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特别是近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教师,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成为受人尊敬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对教师的表彰奖励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在教师节召开一次全市总结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1993年以来,有3000多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市级先进工作者,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发扬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保证教师工资待遇逐年提高。1995~1997年,全市省注册的1755名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地方公办教师,工资待遇同时兑现。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全面解决教师住房问题。1994年以来,全市投入4800多万元,新建改建教师住房9.5万平方米,为1391户教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建房规划提前3年完成。
循着文登教育发展的轨迹来看,文登确实是做到了“三个到位”。而“三个到位”促进了教育的大发展,其中凝聚着领导干部的智慧,广大群众的心血。志与鉴是经验的宝库,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以往教育的大发展,为文登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相信今后只要继续坚持“科教兴文”的方针,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不断增长人才优势,必将为2005年实现文登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王裕民)
[读志鉴 话交通] “荣兰线横跨东西,东进西出交通便利;初张线纵连南北,南来北往经济繁荣。”这是邑人描写文登交通现状的获奖楹联,其中荣兰线指309国道。的确,建国50年,文登变化之大,给人印象之深,莫过于交通事业发展之迅速。人们在《文登市志》《文登年鉴》的地图上看到文登公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海、陆、空齐备。谁都为之精神振奋,感到自豪。
读志鉴,追溯百年交通史,文登公路建设的辉煌业绩和风雨历程,似乎就在眼前。建国之初,境内最好的公路是抗战前修建的青威公路,文登过境段路仅47公里,路面宽不过4米,砂石土路,凹凸不平,汽车一过,黄沙扑面,烟尘滚滚。从50年代起,文登人民为建设家乡,发展经济,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叩石垦壤,修路不止。到1990年,文登公路初具规模,据《市志》记载已达到1100多里。1998年文登建市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1994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奋战3年,改变文登公路现状,建设“三纵三横”的骨架工程。公路建设,由行业行为转变为全社会行为,千军万马齐上阵,共同构筑金光大道。1994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亿多元,到1999年8月,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328里,是建国初期的14倍多。其中高等级公路达到312.4公里。如今文登已构筑起以309线、青威线、初张线、上泽线、威石线、寺五线、南七线等为主动脉的对外大通道,乡镇间实现以二级以上的公路连接,形成了严密的交通网络。张家埠港口晋升二类标准,为我市的海上运输揭开了新篇章。90年代,桃威铁路贯穿文登境内,开通客货运输,文登成为桃威铁路最大的货运集散地。位于大水泊镇的威海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等6条航线,大大缩短了人们“走南闯北”的时间。全市已形成现代化、立体化的交通大格局,海、陆、空比翼齐飞。
公路通,百业兴。由于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文登经济的腾飞。90年代贯穿文登境内的青威汽车专用线建成后,有力地带动沿线乡镇经济的迅猛发展。苘山、宋村、泽头等镇,依路生财,靠路致富,外向型经济迈上了新台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据《文登市志》记载,60年代以前,文登境内主要运输工具是手推车和马拉车,1956年,货运量仅2.8万吨。从80年代起,公路运输业蓬勃发展,大中小型汽车、农用车、特种运输车奔驰在城镇公路上,手推车、马车已成为历史。1999年全市营运货车达8700多辆,年货运量482万吨,货运量是建国初期的30多倍。进入90年代,铁路、航空、海上运输业齐头并进。1999年完成铁路货运量59.6万吨,航空货邮吞吐量480吨,海上运输货运量21.6万吨。与此同时,客运业也飞速发展,全市所有的村庄都通上了客车,全市有公路营运客车194辆,营运路线125条,日发班车504个班次,客运年周转量88万人次;铁路客运开通了日发列车4个班次,年客运量11万人次;航空旅客年吞吐量3.67万人次。客运业的发展,“出门上公路,抬脚上汽车”,给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交通运输业不仅拉动了工农业经济的增长,同时成为展示文登形象的良好窗口,改善了投资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众多的外商纷纷来投资兴业、观光旅游,为文登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交通发达,信息传递加快,人们更多、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转变观念,加速了两个文明建设,为文登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 (市)和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市提供了重要条件。
(王秀明)
[读志鉴 话林业] 我是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退休后,拜读《文登市志》和《文登年鉴》,结合自己近40年从事林业工作的实际,对文登林业发展的曲折历史,感触颇深。
文登林业历史悠久,发展曲折。据市志记载:明代,境内林木茂密,“苍髯黛色,弥满山冈”。清代,“人烟既密,剪伐斯频,山林半成荒野”。民国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伐多植少,林木锐减。到1949年,全县有林地面积27.4万亩,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2%,林木覆盖率仅为14.7%。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林业生产,颁布鼓励植树造林政策。在沿海分滩划界,确定经营权,组织沿海农民开展海滩造林;在山区则以封山护林为主,组织群众造林护林。1958年成立了文登第一个社队联办林场天福山林场。至1960年,全县办起社队林场146处,形成了史无前例的绿化高潮。1962年底,全县林地面积达到40.2万亩,是1949年的1.48倍。“文化大革命”期间,林业政策被歪曲,护林法规被践踏;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出现毁林种粮倾向。林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5万亩赤松林因管理不善,被松毛虫、松干蚧危害致死;毁林开荒近万亩,滥砍乱伐树木20余万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全面推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相继两次开展林木确权活动,落实植树造林政策。全市林业生产出现大片林木由林场经营管理、小片林木由农民承包经营管理、荒山秃岭确权给农民家庭经营、房前屋后及闲散空地的零星树木归个人所有等多种形式的经营体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自1979年以来,每年全民义务植树节期间,党、政、军、民、学等各界人民踊跃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进入90年代,调整林业结构,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加快了山区绿化步伐。1999年全市林地面积增至85.2万亩,是1949年的3.1倍;林木覆盖率达到34.5%,是1949年的2.4倍。文登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森林保护先进单位等称号。
读志鉴,深思考。我认为发展全市林业生产有5条经验教训:一要高度重视林业生产,搞好规划,加大投入。二要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根据我市的自然条件,山区宜发展水源涵养林、干果林、水果林、经济林和用材林;丘陵宜发展水果林、用材林和经济林;农田林网宜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沿海宜发展防护林。三要实行“封、育、造、管”并举的方针,强化封山育林制度,落实植树任务和管护责任,防止“年年植树不见林”的现象发生。四要落实造林政策,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鼓励工商企业、城镇居民参与山区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加大山区开发力度。落实“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的政策。五要依法治林,及时查处滥砍乱伐、毁林种粮、引发森林火灾等破坏森林资源案件。
富有光荣传统和现代文明的文登人民,一定能把文登大地绿化成无山不绿、有水必清、生态优越、环境宜人的美好家园。(丛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