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rec=904&run=13

经山东省与威海市史志办公室和文登市地方史志编委会审查批准,《文登市志》
终于定稿付梓,感慨系之。从1980年设编委会算起,已历15年;即使从1987年本志
试写算起,也已8年多了。
纂修《文登市志》有三难。一是工程太浩繁。文登是胶东设置早而一直未曾撤
销的少数县(市)之一。登州、东海专署、文登专署先后设治于此。1941~1956年,
又分为文登(文东)、文西(昆嵛)两县。中日甲午战争后,文登沦为半封建半殖
民地。经过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人民终于主宰了这片土
地;又经历艰难曲折的探索,树起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丰碑。这一个半世纪,是
文登历史上最辉煌、最惊心动魄的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均发生急剧变革的时
期。二是史料难寻。民国时期,文登未修志。清末与民国期间有关文登的档案,几
经战火,损失殆尽;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档案文献也严重缺损,特别是1947年秋国
民党还乡团压境,不少档案为保密而毁于一夜之间。三是人才难得。史志办公室几
代人踏上修志岗位以前,都不是研究历史的,更未接触过地方志,只能一边学一边
干。
当然,有利条件也不少。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克服了多年来“左” 的指导思想;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又通过《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就为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记载历史提供了可
能。文登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各届各级党政领导均重视修志事业,为这一工程提供
了根本保证。经市(县)委、政府几次发动,80多个部门、22处乡镇均组织专门班
子,编修部门志、乡镇志,为《文登市志》总纂打下基础。市委、市政府将史志办
公室调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配备轿车、微机,在财政开支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
计为修志事业筹措经费,改善办公条件,多次为修志人员记功晋级,这在省内各县
(市)中是仅有的。全体修志人员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埋头苦干精神和一丝不苟
的工作态度,也是至为重要的。
编修《文登市志》,继承历代《文登县志》贵翔实、重人物、求实用的传统,
冲破旧志某些体例的局限,努力体现文登的自然与人文特色。一是求实。自然资源
多寡,人物善恶,风气演变,均不图虚名而溢美,不避嫌疑而讳饰。查阅各级档案
馆、博物馆,甚至台湾、加拿大等地有关资料,广征博采。其间多赖老同志、老干
部奔走搜求。为落实烈士姓名,为弄清一古迹现状,或爬山涉水,或串村访贤,不
辞辛苦。 二是求详。志书容量有限,力求以较少文字,载较多信息。全市952个村
庄简史,占《建置》编大部分篇幅,取舍再三,还是保留了;7000余烈士,既要分
清牺牲时期,又想存其原籍村庄,还要节省篇幅,最终用村庄编号办法得以成全。
三是重记人物。这方土地上一幕幕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活剧,是这里英雄的人民
创造和演出的。全志除以事系人,还以巨幅广记古今人物,再现文登历史全貌;借
此, 告慰于前人,示范于来者。四是破旧创新。虑及30~40年代投身革命,今仍健
在者,如循“生不立传”之例,则将来修志时,这些人的资料恐难寻觅,故增《在
世名人简记》一章,记述虽简,但档案已存,以便未来作传。旧志“横分竖写”,
已成定例。但横分过细碎,则难以显现全貌。特设“中国共产党文登地方组织重大
活动纪略”和“抗日战争纪略”,用史法体现老区特点。
搁笔之际,不能忘怀境内外关心、支持修志事业的老前辈及学界精英。北京林
一山、张怀忠(已故)、张修竹、赵青山、张少虹、林干、丛子明;青岛刘中华;
烟台王浩、刘力生(已故);南京张玉华、于云彬;广州王家明等老一辈及上海华
师大教授李玲璞、北师大讲师王培华,均多方提供或查找资料,纠正谬误。特别是
原中央军事博物馆馆长刘汉将军,将讨论稿和送审稿一一审改,从观点、体例、史
料考证等多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原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韩力,核查搜集
大量资料,对部分编章提出宝贵意见;老英雄赛时礼多次提供回忆录,当面答疑;
原《威海市志》主编宋协生、副主编刘德煜,对送审稿逐编提出修改意见;省志办
主任李化诚、席星加、副主任史学通,烟台史志办主任赵修基,副主任慕香有、尚
庆元,科长宫栾鼎、吕福堂、张振宝,威海史志办主任苗丰麟,数次来文登指导勉
励;同行诸位,长岛包福华、龙口曲长征、牟平王本实、荣成吴德永、诸城邹金祥、
桓台刘宗泽(已故)、青州张景孔、高密杜曰莲、成武卞文成、乳山杨洪勤,均有
指导帮助;市水利局原副局长罗兆宁撰《水利》稿,市教委史志组王毓民撰《教育》
编、市环保局科长夏明俊撰《环境保护》编;山东矿产局第三地质队高级工程师李
殿河、王德东撰写地质地形矿产文稿,烟台师院陈洪昕教授撰写《方言》编;旅居
台湾的李荫亭先生(已故),淄博的林治文先生和青岛的洪岳先生均年近九旬,关
心家乡修志,多有贡献。市内各部门、各镇乡修志人员,特别是档案馆同志以及毕
西田、毕庶金、丛术乐、丛龙海等热心人,主动提供资料,功不可没。修志过程本
身,就是市内外文登人的一次大发动、大联络、大团结。在此,对所有关心、支持
文登修志事业的人们,表示衷心感谢。
志书虽已成帙,但历史仍在前行。期望来者能续修辉煌的篇章,并补正本志的
缺误。
编者
199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