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异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rec=877&run=13

大力士邵连兴(1880~1964年) 宋村人。长得虎背熊腰,身高1.80米,臂力
过人。18岁时,在宁海州扛活,年末连双鞋未挣上。一气之下,闯了渗参崴,在42
号码头做搬运工。 铁轨8人抬1根,邵连兴自扛1根。俄国人看他力气大,便不用他
干一般的活,专干别人不能干的活。20岁,返回老家结婚,以外出“推脚”(搞运输)
维持生活。
有一次,他用二把手小车推4麻袋大米,约400公斤,行至侯家大街,巧遇对面
走来万家庄梁家一乘骡轿,因街窄错不开车,双方互不相让。后,轿主好话求他让
路,邵遂用手抓起小车连同大米一起提到拐街里。轿主惊呆了,连忙下轿拜见。
一年冬天, 邵连兴推车往文城送木头。走到城西河时,看桥人拦住说:“此桥
只许人行, 不准车过,以免压断桥板。”“只要让人过就行。”邵连兴说着,将绑着
木头的手推车抓到肩上,扛着过桥,踩断两根石条,看桥人无可奈何。
回龙山庙大殿前有只大香炉, 系生铁所铸,重约3吨,倾斜多年,无法扶正,
人们把邵连兴请上山。他蹲下身来,双手一掀,香炉撬起,众人迅速加垫,香炉扶
正。夏夜,人们在谷场上乘凉,邵连兴乘兴,两手平端起轧场的光砘(约50公斤)
绕场数周,博得众人喝彩。
邵连兴力大超群, 饭量过人。冬天搂草,带5个粑粑(玉米饼子),作午间干
粮,仍不饱。人们问他能吃多少饭,他只是说,从海参崴回来,没吃过一顿饱饭。
“龙兵过” “龙兵过”是乡人指回游南部海域的虎鲸群。 南海村民发现,每次“
龙兵过”, 都是从荣成沙窝海口而来,通过张家埠海口,游到前岛村南的里岛、廒
子岛等周围海域,作短暂停留后,又沿原航线东游而去。1959年以前,每年初秋季
节必游一次。
1959年初秋的“龙兵过”,是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长长的鱼队整整经过3天3
夜。 鱼队前头是由形似海豚的鱼组成,一对一对,一会跳出水面3米高,一会又潜
入水底不见踪迹,动作一致,与后面的大鱼群隔一段距离;中间全由大鱼组成,成
对排列,行进速度缓慢,游动时齐头并进;最后由小鱼群组成,队列不甚整齐划一,
倒也规规矩矩。鱼群浩大壮观,发出一片奇怪的声音。若遇上渔船,会主动躲让,
躲不及时,便沉下去,从船底潜游过去;若遇上鱼网阻碍,便用身躯将鱼网压下去。
渔民称之为“神鱼”。
巨鲸搁浅 1937年5月10日(古历四月初一日) ,花岛村于树田同一伙友,自
花岛盐场装运食盐,经龙门港运往港南仁记鱼行。卸载后,因骤起风暴,当日不曾
返航。 翌日风停后,于树田伙友2人方启锚回返。船至孤石南,突然发现龟岛子附
近从海面上喷起一股10多米高的水柱。2人莫名其妙,将船划过去,在离船约200米
的海面上, 看到一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眨眼间那庞然大物又喷起一股水柱。2人
心里胆怯, 忙掉转船头往回划,可那庞然大物竟尾随船后,跟踪而来。2人惊慌,
将橹摇得飞快。当船绕过一处沙冈时,那庞然大物随潮水戗上沙冈搁浅了。它只挣
扎了一会,便不动了。
原来这是一只受伤的巨鲸,瞎了一只眼睛,测其身长为16步(约27米),主体
高约3米。 当地渔民对鲸奉若神明,有的敲锣打鼓,有的烧香焚纸,还有的向它磕
头,祈求它重归大海,可巨鲸仍然不动。后被附近村民宰割瓜分。
中指认字 侯家镇小洛村民刘玉泉,1942年生,小学文化,系村农业技术员。
他年轻时,自觉中指特别灵活敏感。70年代中期,在练拳点手指时,偶然发现中指
肚能够认字。开始,人们不相信。一次在村小学校里,众人不信,与邵明德打赌。
人们先背着刘写一个“寅”字,然后用麻袋把他的右手盖起来,把写好字的纸放在他
手指肚上。由于刘玉泉不识这个字,便用笔写出“寅”字,人们无不称奇。他先后与
人打赌几十次,他赢的次数居多,但也有不准确的时候。如“太”字认作“大”,“小”
字认作“山”。
甲鱼预报天气 1984年, (正文第1113页)山镇道北店村周梓桐,在水库里
捉了只重1公斤的甲鱼,其背甲呈黑色,前后两端各有长6毫米的硬刺。每逢下雨的
头一天,便开始戏水,发出哗哗的响声。预兆非常准确,是别的甲鱼所不能及的。
双头蛇 1984年11月3日上午, 汪疃镇北大英村青年邹本平,在村中捉到一条
双头蛇。蛇身呈棕色,长30厘米,有筷子粗。放在暖和的地方,不停地摇头摆尾。
当地人从未见过这种蛇。邹本平当玩物养在家中。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方圆几十里
的群众。 人们好奇地喂它东西,它不吃。3个月后死去。后被制作成标本,由文山
公园管理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