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自然灾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rec=80&run=13

自公元568年建县至1840年, 境内有记载的旱灾52次,水灾45次,其中一年内
旱灾、 水灾接连发生17次;虫灾和风灾各18次,雹灾15次,疫病流行10次,狼害4
次, 大雪与严寒成灾3次,地震灾2次,雷震灾1次,海溢成灾1次,霜害1次。因大
灾造成严重饥荒, 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情形5次(详见《大事记》)。上述记载
仅是境内自然灾害的一部分,实际上要多得多。
1841~1990年间,境内风调雨顺年景极少,旱灾、水灾、风灾、雹灾和虫灾屡
见不鲜。1953~1990年间,各种灾害性天气出现的规律,参见本编第三章第七节。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2月17日 大风雪,人畜冻死无数。
1843年8月 暴风大作,海溢伤庄稼。
1847年 旱灾引起饥荒。
1848年7月 蝗灾。
1852年(咸丰二年)3月 大风,白天昏暗。
1853年8月 大风雨,伤庄稼。
1856年夏 蝗灾。
1857年夏 又发生蝗灾。
1862年(同治元年) 8月 大雨连绵,河水泛涨,淹庄稼。秋,疠疫大发生,
死人多。
1866年7月 大风拔树毁屋,庄稼大面积受害。
1876年(光绪二年)夏 大旱,草木皆枯。秋,大雨,庄稼大部受害,饥荒严
重,延及翌年。
1879年6月 大雨40余日。
8月1日 大风,拔树毁屋,高秆作物倒伏。
1891年8月15日 大雨, 海溢,河水暴涨,毁房屋数千间,淹农田万余亩。自
1818年以来,为第二次特大水灾。
1892年 夏旱秋涝,饥荒延至翌年。
1910年(宣统二年) 鼠疫流行,死人多。除夕至元旦,大雨成河。
1914年 飓风将河格庄村南2米高石碑从根部刮折,庄稼、房屋受灾严重。
1916年夏 淫雨十余日,小麦严重减产。
1918年 大旱。冬,瘟疫流行,邹家床不足60户,死22人。
1919年 旱灾引起饥荒。
7月16日 大雨成灾。昌阳河、田滋河河水暴涨。石羊村70户被淹,50人讨饭。
1922年8月 冰雹袭击北部地区。
1931年8月 暴雨成灾,冲毁公路40公里,交通中断。
1932年8月27日 局部雹灾。
1935 春旱,秋涝;冬,大寒。
1938年4月 局部雹灾。
1939 春大旱,秋粮大减,饥荒严重,闯关东者众。
1940年5月21日13时 晒字、米山、界石等村宽15里、长25里地带遭冰雹袭击,
历半小时,平地积雹2~3寸。受灾最重的是崮头、于家产、西下庄等20村,小麦绝
产6785亩,地瓜、花生、玉米的叶子全部打烂。
1944年5月 蝗虫成灾。 文登县侯家区、汤村区,文西县套河区、山马区,灾
情特重。
1945年8月16日 连续两天普降大雨。仅昆嵛县赤金泊一村,淹农田2000余亩。
1947年6月25日 此日起, 淫雨47天,农田多草荒,严重减产,致翌年全境饥
荒。
1948年5月23日 威海西北海域发生六级地震, 昆嵛县北部村庄破墙倒塌,屋
瓦震落。
7月 西草场、 古场、胡家一带降雹,沟内积雹经2日才化尽,农作物严重受
害。
1949年7月30日下午 南部海域发生海啸, 声如雷鸣,暴雨如注。东南风十一
级,拔树毁屋,高秆作物尽伤。海潮倒灌农田,停在海口的渔船、商船,竟飘落到
五垒岛大街上。秋粮歉收,山区柞蚕损失殆尽。
1951年7月30日至8月4日 连降暴雨, 河水漫溢。昆嵛县第十、十一、十二、
十三、 十四、十五等6个区遭水灾,作物被淹1.83万亩,溺死4人,倒房161间。最
严重的西店子村共43户,有42户过水,倒房42间。
10月4日16时 文登县第十三区、 五区、十四区的郭家庄、蒋家庄、垛夼、兴
山等村, 东西5里、南北8里,遭冰雹袭击,鸡蛋大冰雹降4分钟,秋作物减产20~
70%。
1952年6月1日 昆嵛县十二区南半部降雹。东起陈家山,西至院下,作物减产
75%。最重处雹深2寸。
1953年8月4~10日 连绵大雨,山洪爆发,河水泛滥。昆嵛县以第八区和十区
最重; 文登县南部第一、八、九、十一、十二等5个区较严重。两县倒房2246间,
冲走牲畜44头、死亡41人,损坏渔船5艘、渔网514扣。
1954年6月5~6日 昆嵛县连降暴雨,大风9级,小麦严重倒伏,损失渔网1603
扣,损坏房屋435间。
9月1日8~24小时 文登县普降大雨,南境八、九、十二等3个区降雨130毫米,
受灾农田3245.9亩,倒房121间,溺死1人。
1955年6月17日15时 文登县第十、十一区共8个乡、33个村遭暴风、冰雹袭击,
风力9~10级,积雹最厚达1尺深。死亡2人,伤8人,毁坏作物1.57万亩。与此同时,
昆嵛县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等区19个乡受灾严重。
7月1日7~17时半 降雨92.3毫米,时风时雨,淹农田3660亩。
1956年9月4~5日 全县普降暴雨, 城南河北堤毕家林处决口。母猪河下游洪
峰流量每秒达2430立方米,为历史上罕见。
1957年 秋旱严重。 8月31日~11月30日,3个月内,仅在10月6日降雨22.9毫
米。
1958年夏 大旱,地龟裂,母猪河几乎断流,大部分春玉米绝产。
1960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 降暴雨、 大暴雨10次。6月26日至7月7日,降水总
量429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41%,造成严重涝灾。全县农业总产量较上年减少40%
以上,致翌年春饥荒严重。
1962年6月6日 雹灾,春柞蚕三分之一受害。
9月 降水267.2毫米。7~23日,17天降大雨、暴雨4次。秋作物减产。
1963年9~10月 大旱,两个月降水24.5毫米。秋作物减产。
秋 六度寺一带,首次发现松干蚧壳虫。
1964年2月9日 全县普遍出现雾凇,直径1~2厘米,最大直径3~4厘米。汪疃、
界石、晒字、葛家等4个公社最重。电话线被压断,影响通话6小时。
5月上旬 九里水头大队饲养室内5头牛遭雷击死亡。
1965年 春旱严重。
7月27~28日 全县普降大雨。初村等4处公社降雨400~487毫米,是境内有记
载的最大一次降雨。冲毁小型水库4座、塘坝139座,桥梁10座,淹没农田3.97万亩,
倒房738间。
8月4~5日 大雨成灾,日降水225.9毫米。城南河北堤决口,淹菜园、汽车站、
旅社,店内大缸食油随水漂去。
11月 阴雨13天, 是1949年以来,同期连续阴雨时间最长的一次。
1966年 农田受病虫害34万亩,风灾2万亩,减产粮食800万公斤。
1967年 全年受灾农田63.1万亩, 其中旱灾43.1万亩,风灾14万亩,病虫害6
万亩。减产粮食700万公斤,花生750公斤。
1969年 旱灾面积57.9万亩, 涉及631个生产大队, 减产粮730万公斤,花生
750万公斤;受雹灾的20个大队3.4万亩农田,减产粮食136万公斤。
1971年春 玉米普遍受粘虫危害,受灾严重的9万亩。
9月3日9时 五垒岛西硫球石处发生龙卷风, 上岸后由南辛庄村西南向东北方
向掠过,毁石墙6堵,房784间,死3人,伤4人,粮食减产245万公斤。
1972年 农田受涝灾及低温害57.8万亩, 虫灾144.3万亩,旱灾37.1万亩,风
灾14万亩,雹灾1万亩。
夏 松干蚧成灾。至1976年,毁松林15万亩。
1974年8月14日19时至次日8时半 全县普降暴雨, 降水166毫米。山洪暴发,
河堤决口196处,塘坝塌23个。西崔家口水库大坝溃决,冲毁房屋183间,死亡22人,
伤11人,淹死大牲畜16头,猪140头。
1976年6月8~12日 天福山、 文登营、大水泊、文城、黄岚、草庙子等6处公
社遭雹灾,打落苹果20~30%。
1978年8月12日 界石、 晒字、初村等3处公社暴雨成灾,冲毁小型水库2座、
塘坝20座,毁农作物1.78万亩,毁坏房屋883间。
1979年4月4日 南部沿海一带遭十级以上东南风袭击,海带绝产,网具损失严
重。
6月5日 南部沿海一带又遭东南大风袭击,损失海带1005亩,挂坛网156扣。
6月17~22日 粘虫大面积发生,每平方米160头,40万亩农作物受害。
6月25日至7月24日 连续阴雨。全县大部分已收和待收的小麦生芽、霉烂。
11月12~14日 全境突降大雪, 气温由1.5℃骤降到零下17℃,冻伤留枝上红
苹果635万公斤。
1980年 大旱。全年降水量仅541.2毫米,农作物减产。
1981年 继续大旱,平均全县降水量518.3毫米,比上年还少22.9毫米。
9月1日 县南部沿海一带遭大风和海潮袭击。
1982年 发生特大旱灾。年平均降水量418.1毫米,相当于常年的47%,大小河
道断流。农田全部受灾,300多个村庄人畜吃水困难。全县20万劳力投入抗旱斗争。
7月中旬至10月中旬 全县3次降雹, 积雹最厚达15厘米,最大冰雹直
径10厘米。14处公社受灾,173个大队灾情严重。
1983年3月16日18时~次日4时 界石、张家产、天福山、高村、黄岚、晒字、
葛家、汪疃、大水泊等9处公社147个大队遭8~12级大风袭击,损坏房屋12643间,
撞碎舢板12只,损失海带28万公斤,扇贝苗300亩。
4月25~26日 沿海6个公社22个大队,遭8~9级大风袭击,阵风10级,损失挂
网1210扣,渔船49马力的7只、20马力的6只、舢板21只,揭房125间。
8月29日22时 汪疃、 草庙子两处公社62个大队遭暴风雨及冰雹袭击,受灾玉
米1.6万亩,果园5800亩。
1985年6月9日10~13时30分 草庙子、文登营、口子等乡镇50万亩作物遭冰雹、
暴雨、大风袭击,累计经济损失167万元。
8月19日13~17时 九号台风袭击全境, 风力10级以上,阵风每秒36米,是境
内历史上的最强风力。 通讯线路和输电线路中断, 2人死亡,4人重伤,受灾作物
80.7万亩,经济损失累计1.1亿元。
9月5日 大暴雨持续15小时, 11处乡镇降雨180毫米以上,2处乡镇达
230毫米,初村镇朱家寨一带降雨508毫米。全县成灾农田16.8万亩。
1986年1~5月18日 全县平均降雨仅25.8毫米, 地下水位平原区下降2米多,
山区下降4米多,河道断流。小麦2万亩改种,8万亩绝产,30万亩减产5成。
7月30日17时30分 黄岚乡遭龙卷风袭击, 伴大雨冰雹,30个村庄受害,以丁
家洼、裴家埠、泊子、新白玉等4村较严重。
1987年4月21日8~12时 全境遭大风袭击。风力平均九级,阵风11级。伤30人,
损坏房屋3.7万间,31座高25米以上的烟囱被刮倒。
8月27日零时 西部与北部12处乡镇遭大暴雨袭击, 5小时平均雨量102毫米,
葛家等5处乡镇在200毫米以上。淹农田9万亩,冲毁虾池980亩,倒房91间。
1988年1~5月20日 全县共降雨28.8毫米, 是正常年景同期雨量的13%。地下
水位平原区下降1.5米, 山区下降2.2米,河道断流,138个村庄吃水困难。夏粮减
产5000万公斤。
1989年7月20日至8月18日 29天降雨7.9毫米, 是历史上罕见的伏旱。重灾面
积75万亩,秋粮减产50%,5万亩果园落果,减产5成以上。
8月31日18~19时 铺集镇杭格庄等10个村遭龙卷风袭击, 受灾群众3200户,
作物成灾面积3500亩,减产10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3500万元。
9月1日19时 晒字镇东南部10个村、米山镇西北部10个村遭暴雨和冰雹袭击,
阵风十级,成灾面积2400亩,绝产800亩。
1990年5月1日 暴雨、大风袭击全境,阵风11级,降雨67.5毫米,持续34小时。
渔业损失折款1460万元,农业损失914.7万元。
7月7日1~4时  (正文第99页)山等10处乡镇1小时降雨100毫米,阵风10级,
草庙子、  (同上)山2镇伴有冰雹。由于大汛潮沿母猪河上涌,使泽头、宋村、
铺集、米山、文城等5镇洪水3昼夜不能排泄,农田大面积被淹,房屋倒塌,输电、
通讯线路中断。
9月2日 受十五号台风影响,普降暴雨。3时起9级大风袭击11处乡镇,
阵风11级。草庙子、文登营、铺集、侯家等4处乡镇较重。
(附图:“九号”台风致小观镇民居倒塌)

#ca23
第三编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