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表演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rec=717&run=13

抗战话剧社 1938年8月, 经文登中心县委决定,于大水泊镇西南台村成立文
登抗战文化供应社, 于梦尤为社长,成员7人。编印小学教材,出版歌集,办不定
期小报和新文字周刊,翻印《大众哲学》、《通俗社会科学》。年底改为抗战话剧
社, 于梦尤任社长兼政治指导员,有演职员16人。1939年5月,抗战话剧社迁到郝
格庄,并改称大众剧团,11月撤销。
民间戏班 明末清初,境内出现民间戏班。至咸丰年间,全县民间戏班约30个。
多数为京剧爱好者自发联络组织起来的子弟班,属业余和半职业性,少数为职业性
戏班。 1940年日军侵占文城后,戏班相继解散。1944年8月文城解放后,文城的生
产、河北等村部分子弟班恢复。
农村业余剧团 始于40年代。1941年全县建立起90个农村业余剧团。1949年,
增加到200个, 1957年为315个,1963年为512个。1967年,业余剧团改称业余文艺
宣传队,有400多个,1973年增加到703个。进入80年代,电视逐渐普及,多数业余
文艺宣传队相继解散,至1985年,全县农村业余宣传队30个。1990年仅9个。
文登京剧团 1951年10月,在文城生产村与河北村两个子弟班基础上,建立文
登专区人民剧团,属民间职业性质。内有团长、政治指导员、党务、总务、导演和
演职人员50余人。1952年,威海威声京剧团并入。1956年,改称文登京剧团,副团
长4人,演职人员48人。1984年9月停办。
文登吕剧团 1956年4月,县京剧团附设吕剧组;7月扩编为吕剧队。1958年11
月, 吕剧队从京剧团析出, 成立文登县吕剧团,设团长、副团长,演职员56人。
1960年整编后为45人。 1970年12月30日,根据省革命委员会关于“一个县不能设两
个剧团”的精神, 解散吕剧团。1984年10月,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文化部门的提议
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重建县吕剧团。1986年11月26日正式建团,设党支部书记、
团长各1人,副团长2人,演职人员53人,分演员队、乐队和总务股。
文登县盲人曲艺队 由民间盲艺人组成。民国时期称三皇会,有会员60余人。
1940年, 改称盲人抗日救国会。1957年4月,有40多人获得省曲艺艺人登记证书。
同年, 县盲人曲艺协会成立。1963年,盲艺人由县文化馆负责管理,分9个组,分
散到村演出,由村安排食宿,并补助每人每天伙食费5角。1964年6月,经省文化局
审查,全县52名盲艺人获得曲艺演员证书。1966年,改称盲人文艺宣传队,有盲艺
人53人。后,全县盲艺人不断减少,1990年仅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