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音乐 舞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rec=711&run=13

声乐 传统的声乐,主要是地方民歌,如民间小调、儿歌、劳动号子、叫卖歌
等。旧民歌以表现爱情、诉说妇女的不幸遭遇居多,也有以表现生活情趣、赞美大
自然为题材的。如《十二月小调》、《四季花小调》、《小媳妇想家》、《小白菜》、
《想情郎》 等。新民歌和近代歌曲盛行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938年6月,
中共文登中心县委指示民动会举办的“国难教育研究会”,由蔡宗宝教学员唱《义勇
军进行曲》、《毕业歌》、《开路先锋》、《大路歌》、《流亡三部曲》、《新女
性》和东北小调《高粱叶子青又青》,唱至激昂处,唱者听者痛哭失声。民歌多采
用旧调填新词,以控诉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反映人民群众跟着共产
党、八路军抗战到底及劳动大众庆祝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为主要内容。如《老乡上
战场》、《逃难歌》、《紧急动员歌》、《拆桥破路歌》、《鬼子宣抚班》、《参
加妇女识字班》、《青石岭战斗歌》、《小奴参战》、《昆嵛山好风光》、《组织
妇女团》 等。1961~1962年,县文化部门搜集境内流传民歌170多首,从中选出100
首油印成《文登民间歌曲选集》。
建国后,歌曲创作较活跃。1957年,于路丁作词作曲《叫老汉怎能不喜欢》,
先在《群众艺术》 上发表,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1959~1963年,县文化馆
干部丛培礼创作的歌曲, 被省以上刊物和广播采用的即达6首,其中1959年创作的
《王大发》(石祥词、丛培礼曲),载《山东十年歌曲选》;1961年创作的《永远
跟着共产党》 (庞惠农词, 丛培礼曲)获全国业余歌曲创作比赛三等奖,并收入
《得奖歌曲集》。1963年张辉城作词作曲的《俺村有个老模范》,先后在山东人民
广播电台演播、《群众文艺》上发表。1975年,县文化组举办两期歌曲创作学习班,
有24名业余作者参加。此后,地区以上报刊经常发表文登的音乐作品。到1990年,
新创作的歌曲100余首,其中有20首在省及全国刊物、电台发表或演播。1982~1990
年,于路丁、张辉城、张立东、于拥勋、孙启永、王春露、王积珍,被中国音乐家
协会山东分会吸收为会员。
器乐 有传统的打击乐、吹奏乐和丝竹乐。打击乐主要有鼓、锣、钹、铙等,
演奏人数不等,小型有三五人,多者上百人,场面壮观,气势磅礴。可单独演奏,
也可为舞龙、 舞狮、 串黄河及戏曲伴奏。其曲牌俗称“锣鼓经”,有《秧歌点》、
《长棰》、《四起头》、《流水》等多种。这种乐班,旧时称“吹鼓手”、“国乐队”,
旧时富裕人家婚娶葬丧时演奏。葬礼演奏,包括“吹堂棚”、路祭等。其曲牌有《百
鸟朝凤》、《罗江怨》、《梅花三弄》和戏曲、民歌小调等。丝竹乐器有筝、琵琶、
月琴、三弦、二胡、板琴、坠琴、京胡等。各剧团和“同乐处”,必备吹打乐和丝竹
乐器。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方乐器传入,县立高等小学备有军号、小号、单
双簧管、小鼓等。此后各学校有军乐队,节日、庆典集会时演奏。建国后,提琴、
扬琴、风琴、钢琴、吉他、电子琴逐步推广。
全市(县) 历届文艺会演,均有音乐节目。1956年3月,在全省农民音乐舞蹈
会演中,女声独唱《我的爱人整十八》,获音乐节目三等奖。1960年,在全省职工
会演中, 文登三中青年职工毕玉清演奏的《公社的早晨》 ,获笛子独奏二等奖。
1984年10月,在烟台市首届“金色胶东”音乐会上,文登代表队演唱创作歌曲11首,
演奏创作二胡、笛子独奏曲各1首,其中获二等奖2首,三等奖3首。1985年7月,在
烟台市创作音乐舞蹈调演中, 文登的舞蹈《织手巾》获优秀音乐奖。1986年8月,
在烟台市首届艺术节文艺会演中, 文登代表队演出音乐节目18个,其中6个获奖。
1989年1月, 在济南举行的“齐鲁风情”业余歌曲、歌手大赛中,张立东作曲的《诺
言》 获奖。同年9月,在威海市卫生系统文艺会演中,文登代表队演出大合唱、小
合唱、京剧清唱、京胡独奏、扬琴独奏5个节目,获团体一等奖。
民间舞蹈 文登民间传统舞蹈有秧歌、龙舞、狮舞、高跷、旱船、鹤蚌舞、耍
毛驴、大头和尚、串黄河等20余种。清及民国时,多在庙会、新年和祭祀时演出。
串黄河以坤龙邢家、林村、文登营、葛吕集等村庄盛行。40年代,根据地内秧歌队、
高跷队活动达到鼎盛,60年代后期中断。1979年春节,张家埠村秧歌队率先恢复演
出。此后,城乡秧歌队相继复出。1987年后,北邢家等村春节期间恢复串黄河。
现代舞 1952年,文、昆两县在机关、学校中推广“邀请舞”“交谊舞”。1954年
后, 历次会演,皆有舞蹈节目。1956年3月,县文化馆编排的《报喜队》、《农民
舞》 ,参加全省农民音乐舞蹈会演,分别获得舞蹈节目二等奖和三等奖。1958年8
月,县文化馆整理加工的米山镇西石硼村俱乐部创作的《抗旱舞》,代表莱阳专区
参加省“跃进歌舞会演”, 其剧照在《舞蹈》双月刊刊登。1985年7月,县文化馆编
排的《织手巾》 ,参加烟台市创作音乐舞蹈调演,获创作二等奖。1988年9月,在
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首次“青年舞星”大奖赛,有16个单位80人参加。1989年3月,
市直机关幼儿园创作演出的舞蹈《荷花子》,获得山东省创作、表演一等奖,又获
全国创作和表演奖。 同年8月,在威海市青年霹雳舞大奖赛中,文登6人参赛,5人
获奖,其中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1983年后,随着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迪斯科、
健身舞等在青年、老年中逐步传播开来。市文化馆多次举办舞蹈培训班。1988年春,
北宫村丛培信率先开办个体营业性舞厅;同年夏,电影公司开办营业性舞厅;次年
6月,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办简易灯光舞厅。1990年后,厂矿企业舞厅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