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改革开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rec=512&run=13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多年来的“左”的指导思想。中
共文登县委于1979年2月5日,召开三级干部会,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把党的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翻开文登
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调整社会关系
1980年1月, 遵照中央55号文件指示,县委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有步骤地处
理建国以来历史遗留问题, 包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冤假错案。经过4年的努力,
1983年12月底结束这一工作。 共复审历次政治运动各类案件8426件, 占总案件的
74.6%,纠正6626件,占复议案件的78.6%。其中“文化大革命”中3918件,纠正3209
件; “四清”3522件,纠正2466件;“双打”326件,纠正34件;“反右派”510件和“反
右倾”202件, 全部纠正;历史案件2813件,纠正205件。共有近万名干部群众的问
题得到解决,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数以万计的因与这些人有亲属关系或工作关系而
受到株连的干部群众自此得到解脱。被迫害致死的,也受到昭雪。
遵照中央指示,县委还采取措施,调整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以调动一切积极因
素,并尽可能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主要是:
1979年1月起,中央为地主、富农分子摘掉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待遇;
1980年,县委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57人落实政策;落实对居住在大陆的台湾同
胞及去台人员的亲属的政策,落实华侨政策;1979年11月起,开始把小商、小贩、
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从原工商业者区别出来;1981年,宣布原工商业者已经成
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其成分一律改为干部或工人;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与生活条件。1980年开始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培养、选拔和引
进专业人才。同年安置闲散在社会上的科技人员148名。1982年起,落实宗教政策,
清理宗教房产。
经过政策的调整和落实,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一系列矛盾,调动社会各阶层人
员的积极性,对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体制改革 1979年2月,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
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
行草案) 》,开始推行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至1980年,除“小段包工定额
计酬、 专业承包联产计酬、承包到组联产计酬”等形式外,张皮、双石、院东等40
个大队实行“联产到劳动力”的形式,开境内“包干到户责任制”之先河。对这一形式,
不少干部群众存有疑虑, 担心这样会背离社会主义原则。1980年9月,中央《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公布,后来,中央又进一步肯定双
包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是合作经济的一个经营层次。文登县委
负责人王树文、 姜成玺带头宣传“联产到劳”。1981年5月,县委在张皮大队召开抗
旱保苗现场会。与会的社、队干部亲眼看到联产到劳调动起该大队家家户户的生产
积极性, 大旱之年,苗全苗旺的事实,还听取李家夼、院东、南汤村3个大队的经
验介绍, 深受教育。8月,县委制定《关于粮油生产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到劳责
任制试行办法》,同月,开始第二次林木确权发证工作。11月底,实行“联产到劳“
的大队263个,占大队总数的27.7%。文登县委积极改革农业生产体制的做法,受到
当时烟台地委领导人的严厉批评,多次派调查组到文登调查制止。《人民日报》记
者将此事披露, 引起胡耀邦总书记的重视。1982年1月,原地委负责人调离,县内
农业体制改革得以迅速发展。1982年11月,县委颁发《关于完善专业分工联产包干
责任制的试行办法》,并组织县、公社大批干部,分赴各大队落实县委指示;迅速
在全县范围形成耕地分户承包、果园投标叫行、集体生产设备和工具大拍卖的热潮。
至1983年春耕前, 全县951个大队中,676个大队实行专业大包干,155个大队按全
部劳力包地, 113个大队按人口包地,6个大队按纯专业包干,1个大队仍实行联产
到劳。1982年12月24日,县委颁布《关于推行林业生产责任制和渔业生产责任制两
个试行办法》。林木、荒山、荒林和育苗等分类承包;海水捕捞、淡水养殖及滩涂
养殖等也分类承包。由于缺乏经验,过分强调“分“,不少大队大型农机具分光卖尽,
丧失集体服务能力,部分水利设施失效;渔业、果业承包积累比例过低,仅占纯收
入10%左右, 严重影响扩大再生产;承包期短,农民不愿对承包的粮田果园投资。
后一问题发现较早。 1984年初,县委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全县开展土地使用
和开发性性项目确权发证工作,本着”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搞好地块调整,签订15
年期合同。3月,政社分开,建立乡镇“责任山”确权发证,调整不合理的果业合同,
解决集体提留过低、掠夺性经营和林、地两层皮问题。同年,农业税由征实物改为
折征现金,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种植计划。农民完成合同定购的粮油任务后
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农村经济逐步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1987年以后,
县委制定科技兴农、发展村办工业、壮大集体经济、加强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深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9年,渔业改行“计划承包制”,调整分配比例,积累占纯收
入50%以上,加强统一领导和指挥,扭转了渔业后劲不足的状况。1990年8月25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农村工作座谈会,研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村户双层经营体
制。至1990年底,全市952个行政村,其中796个村按人口平均承包,称“一田制”;
143个村先按人口划分一定数量的口粮田, 再按劳力承包,称“二田制”;13个村由
专业队(组) 承包。共签订承包合同12.5万份。全市300户以上的村庄,普遍设立
农业机械、农业科技、农业生产资料和水利4大组织,实行专业对口服务。100~300
户的村庄,设综合专业服务队,实行一队多能,综合服务;百户以下的小村,由村
委领导分工负责,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承办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村、
户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
企业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的成功, 为企业的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1978~1984
年, 即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前,文登工业及商业企业改革,已有6年多的探索。
1978年下半年, 工业企业开始实行“定产值、定质量、定利润、定成本、经济奖励
和惩罚”,即“四定一奖惩”。1979~1982年,落实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
字方针,企业开始调整经营方向,由单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本地群众服务的狭小
范围,转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由单纯的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1
年,各企业开始重视市场信息和产品宣传,建立和加强销售队伍,争创名优产品;
工业企业由生产管理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 由过去的“计划靠下达、材料靠调拨、
产品靠包销”的“三靠”,转变为“三争”,即“以优质价廉争市场,以信守合同、服务
周到争用户, 以不厌批量少品种多争任务”。企业由原公司、局统负盈亏改为企业
自负盈亏,40%的企业实行厂、车间两级核算。1983年3月,县委、县政府以极大的
魄力,在轻工系统进行厂长投标承包试点工作,不久在全县推开。县经委代表政府
与工业各公司,各公司对所属企业层层签订经济承包合同,签订经理、厂长任期目
标责任书,各乡镇工业办公室代表乡镇政府与所属企业厂长签订承包合同与责任书,
一时轰动全县。但由于经验不足和上级政策改变等原因,到年底,这些合同大都未
能兑现。这一挫折给以后的改革提供了教训。1984年,县委企业政治部牵头贯彻国
务院《国营工业暂行条例》,企业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和职
工代表大会制,部分国营企业试行利改税制度,在部分集体企业,推行生产效益同
职工收入挂钩的承包合同制。
1985年,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文登县委作出《文登县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试行方案》,首先在布鞋厂、家具厂、
轻工机械厂和皮鞋厂试行厂长责任制。厂长为法人代表,有经营决策指挥权,有组
阁权,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有用工自主权,但奖罚规定仍不明确。1986年,27个
工交企业实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30个企业实行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
制。政府还制定企业党支部、厂长(经理)、职工代表三者工作细则,理顺三者关
系。为真正给企业放权,加强企业活力,同年7~8月,县委、县政府组织“放权大检
查”,解决某些单位“推、拖、卡、截”问题。1987年5月,县委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办
公室(年底,改为县政府序列),首先在轻工机械厂、塑料制品厂、建材厂试行资
产经营责任制,在商业包子铺、香山旅社、丰盛饭店、振华副食店、蔬菜第二门市
部等6个小型国营企业实行租凭制试点; 在糖厂、化工厂、面粉厂、服装厂、氧气
厂、 冷饮厂、印刷厂等7个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同年11月,在试点基础
上,县承包领导小组颁发《文登县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12月,县政府
设承包办公室, 在全县工业、流通、物资、农林水和文化系统共158个企业中全面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承包期为3年。承包形式:国营企业是“双包一挂三考核”,
即包上交国家利税、包技术改造任务,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考核产值、产品
创优、安全生产。集体企业是“双包一联三考核”,即包实现利润、包技术改造任务,
联系上交税金计酬, 考核产值、产品创优、安全生产。经过3个多月的准备发动、
审计清资、合理确定基数、实行公开招标、民主考评,顺利完成整个企业承包工作。
企业承包后,县委、县政府及时转向深化企业内部配套改革。为使全党解放思
想,县委于5月在全县开展生产力标准学习讨论的决定,对深化改革起了推动作用。
1988年8月, 县政府转发了体改委《关于加快企业内部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逐
个企业制定改革方案,在市属158个承包企业中,有148个企业依法建立健全了企业
管理委员会; 146个企业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 参加职工3.4万人,交纳风险金
2204万元,人均648元;63个企业实行优化劳动组合,115个企业实行中层干部竞争
上岗;30个企业建立了厂内银行;147个企业签订了党政工3份《责任书》,落实了
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和职代会的民主管理职能, 完善了厂长(经理) 负责制。
1989年9月, 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不变一不改”的指示,颁发
了《完善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对企业承包责任制起了稳定作用。
1990年9月, 市政府借鉴上轮承包经验,批转了《文登市新一轮企业承包若干问题
的具体规定》和《文登市新一轮企业承包确定经营者收入的实施细则》,健全承包
指标体系。体改委与各主管部门对企业逐个测算基数,清产核资,制定出新的承包
方案, 绝大部分承包企业由原经营者实行滚动连任,承包期一般为3年,少数骨干
企业为5年,承包形式与上轮基本相同,对经营者收入作出新规定。全市165个市属
企业均于1991年1月1日起稳步进入新一轮承包。同时,组建了丝绸、刺绣、味精、
制鞋、 工具5个企业集团公司,兼并了埠口冷藏厂、盐化工厂、淀粉厂、家具厂、
泽库陶瓷厂、 轻工机械厂6个严重亏损企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合理
流动。
12年改革,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
济得到充分发展, 改革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个体工商户从1978年的315户发展到
1990年的8737户11490人, 个体工业产值达17083万元,零售额11048万元。1989年
始有私营企业12家, 1990年发展到22家,工业产值449万元,商业零售额35万元。
1987年始建合资企业, 1990年共3家,工业产值2800万元。三者合计,占工业总产
值8.4%,占商业零售总额的12.1%。
12年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与方式得到调整与改进。1990年,全市钢材、
生铁、有色金属、木材、煤炭、水泥、轮胎、纯碱、橡胶等生产资料计划内指标仅
占全部用量的9.9%,其他物资全部放开经营;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
品市内只剩下1种。
1979~199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形成。
全面振兴国民经济
1979~1990年, 市(县)委坚决贯彻党中央改革开放政策,把党的中心工作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2年间,国民经济“六五”与“七五”计划均超额完成,
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按1980年不变价
计算, 1990年与1978年相比, 全市社会总产值增长4.1倍, 由52745万元增加到
322231万元,年递增16.3%;国民收入增长2.7倍,由25126万元增加到92847万元,
年递增11.5%;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7倍,由27715万元增加到103734万元,年递增
11.6%;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3倍,由46492万元,增加到291041万元,年递增16.5%。
农业 市(县)委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以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健全村户双层经营体制为动力,根据文登的实际情况,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保证粮油生产稳步增长;同时,加快水产业、果业、
桑蚕业、畜牧业和林业五大资源开发利用,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农、林、牧、副、
渔全面发展,农业商品率提高到67.3%。1990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总产41.7万吨,
增长20.6%,耕亩单产624公斤,增长34.2%;果品5.9万吨,增长7.7%;蚕茧1618吨,
增长10.5倍;水产品7.4万吨,增长2.5倍;生猪出肥20万头,持平;奶山羊存养量
7万只,增长16倍;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49980万元,增长1.18倍;12年年
递增6.7%;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产值比,1978年为74.5:25.5,1990年则为49.4:50.6;
农民人均口粮296.3公斤,增加42.8公斤,人均纯收入839元,去掉物价因素,增长
2.4倍。
工业 市(县)委根据文登工业基础差、企业规模小的实际,充分运用改革开
放的有利条件,确定了“外延扩大与内部挖潜并举,以外延扩大为主”的方针,制定
奖励政策,多方筹措资金,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上规模、上档次,增强竞争能力。
1987年以后, 企业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在1亿元以上。1986年以后,工业产值年
递增37.5%以上。大力发展乡镇村工业。1978年乡镇村工业仅135家,产值占全县工
业总产值的28.6%;1990年,乡镇村工业1314家,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3%,
成了文登工业的主力军。坚持以名优产品为龙头,发展骨干企业,形成食品、机械、
轻工三大支柱产业,建成丝绸、刺绣、味精、制鞋、工具五大工业集团。市政府自
1988年7月,先后在济南、北京、哈尔滨、上海、广州设办事处。1985~1990年,先
后与鞍山市铁东区、辽宁省辽中县、河北省沧州地区吴桥县、黑龙江省阿城县、哈
尔滨市南岗区、桓台县、淄川区、洛阳市 (正文第563页)河区等8个县区结成友
好城市;与19个省市100多个国营大中型企业和110多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攀亲联
姻,发展骨干项目,开发新产品。先后与哈尔滨、济南等地大厂名家联合开发的微
型车、改装车等项目,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已成为文登工业骨干项目。1990年,全
市又形成电力、 机械、电子、轻工、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等8大行业20多个门
类1596家企业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500多种,其中104种工业产品创省级和部级优
质产品, 5种产品获国家级优质产品称号。 1990年与1978年相比, 工业总产值
(1980年不变价)241061万元,增长9.2倍,12年年递增21.4%;乡镇办以上工业利
润总额12045万元,增长4.9倍,年递增15.9%。
第三产业 市(县)委从解放思想,克服干部群众忽视甚至鄙视第三产业的旧
观念入手,制定鼓励政策,使第三产业有了与改革开放形势相适应的发展。1990年
与1978年相比, 第三产业总值(1980年不变价, 下同) 达到1.96亿元, 年递增
16.47%, 仅次于第二产业递增速度;占国民生产总值18.94%,提高了7.57%。12年
间,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5.8倍,达到9.2亿元;城镇旅馆业发展到54家,其中涉外
宾馆5家。集贸市场54处。12年公路通车里程528公里,货运量222万吨,提高54%;
其中陆运210.2万吨, 海运11.8万吨。青威汽车专用线已基本建成,大水泊机场于
1988年7月1日开通北京、济南航线。桃(村)威(海)铁路文登段已划线定桩。邮
电已开通6000门程控电话,部分进入国际网,移动通讯开始兴起。初步开发圣经山、
天福山、南海、北海4个旅游风景区,修复和新建50多个景点;七里汤、呼雷汤等5
处温泉也初步开发利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5~10万人次。金融、保险业也有了较
大发展。
外向型经济 市(县)委积极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本地优势,加
快外向型经济建设步伐。1987年,县委充实了外经外贸部门的领导力量,在各镇乡
建立由镇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经贸领导小组。县委还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联系本
地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发展创汇农业、创汇工业的政策。明确规定,以出口创汇的
贡献大小作为奖励有关干部职工的主要依据。 1988年3月,文登被国务院列为沿海
经济开放区之一。县委坚持发挥本地优势,加快外资引进。发挥民间传统优势,组
织全县50%的妇女劳力, 加入以“两茧两绣”(柞茧、桑茧;手绣、机绣)为主体的
创汇大军,年出口额5000万元左右;发挥当地花生、港养虾、花岗岩等资源优势,
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搞深层开发;发挥老企业出口产品优势,引进外资,实
施“嫁接改造”,扩大规模,增加批量;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积极拓展与日本、韩国
的经济合作。1990年末,先后与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韩国、台湾、香港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签订利用外资合同30多项,合同利用外资2900万美元,建
合资企业3家。 已有520多个企业14大类190多种工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出口50多
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收购额2.5亿元,连续多年居全省各县(市)第二位。
精神文明建设 1981年12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召开的省、市、自治区书记会
议精神, 各级党组织开始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五讲四美三热爱”①活动。 1982年3月及1983年3月,连续两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
动,以治理“环境卫生脏、社会秩序乱、服务质量差”为突破口,广泛宣传,全面发
动, 初步收到成效。1983年3月,县委设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下设办
公室(简称543办公室),负责协调工作。县委、政府制定“文登县文明村试行标准”。
是年1月,县委与驻军54723部队党委共同作出关于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单位的决定,
在全国开创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先河。同年,省委、省政府和济南军区在文登
召开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现场会, 文登县与驻文部队同时获得“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
位”称号。
1986年末,贯彻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
方针的决议》,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
化,强调建设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县委设精神文明
建设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加强领导,并制定“七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强调“两
个文明一起抓 ”。 从此, 每年两个文明建设计划一起安排、成果一起考核总结。
1989年, 北京“六·四”政治风波之后,县委进一步强调“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
原则,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建立责任体系。广泛开展有益活动,举行革命
歌曲演唱会、演讲会、体育运动会、知识竞赛、事迹报告会、优秀服务竞赛等,吸
引广大群众参加。多层次树立典型,坚持创建文明单位活动。1990年,全市各类文
明单位535个,其中省级7个(林村、张家埠、物资总公司、布鞋厂、电业公司、丝
绸工业(集团)公司、乳品公司),地市级39个,市级489个。1981~1990年,文登
市(县)在计划生育、绿化、拥军优属、农村科普、电影发行放映等方面,获国家
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绿化、计划生育、农
村职业教育、福利生产、有线广播、信访工作等十几个方面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奖励。1990年,经全省检查评比,翌年3月,文登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
建设工作先进市”和“双拥模范市”称号。
注解:①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
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