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参军 支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rec=506&run=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文登地方组织把带领和动员群众支援革命战争
当作中心任务,为解放家乡和全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是中共文登地方
组织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参军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中共文登地方组织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及时把
抗日救亡作为中心任务, 号召优秀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参加游击队去”,“有人出
人, 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有枪出枪”。1937年12月24日,境内的天福山起义与
1940年3月的“东海二次起义”, 都由中共党员带头参军,创建了人民抗日武装。日
本侵略军的野蛮“扫荡”,国民党地方游击队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八路军和地方人
民武装英勇抗日和爱护群众的事实,使群众看清只在跟共产党走才有希望,纷纷把
亲人送上抗日前线。 抗战8年,有9000多名文登人民的优秀子弟参加八路军和地方
人民武装,奔赴抗日前线。1946年,党及时将农村“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政策转
变为“土地改革”运动, 使大多数贫苦农民有了土地,翻身解放,衷心响应党的“反
蒋保田”、 “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3年间,共有1.2万多农民子弟
奔赴前线,昆嵛县参军的人多于此数。
1937~1940年间, 动员参军多秘密进行,青年在当地或绕道去蓬、黄、掖参加
三军。1940年以后,有了民主政权,党组织处于半公开状态,县抗日大队(简称县
大队)及各区中队普遍建立。参军工作通过政权及各界救国会公开发动宣传,经自
愿报名、支部定名、区委批准、花名登记、欢送入伍等步骤。各党支部保证入伍青
年必须身体健康, 入伍者家庭喜、父母喜、对象喜、个人喜。1947年8月,各区均
成立招待所、办理参军手续。新战士一般先入区中队,经短时间的训练,转入县大
队,县大队再分批转送正规军;兵源急需时,仍有直接加入正规军的。党在境内办
的文荣威联中、师范学校等,大量吸收培训知识青年。这些人大多成为军政骨干。
由于宣传工作细致,党员干部带头,参军热潮一浪高一浪。儿子牺牲,又送侄
子参军;一门三烈士的革命家庭并不罕见。抗日和解放战争中,6571名文登优秀儿
女血洒沙场,其中43%的烈士是中共党员(历次参军情况详见第十五编)。
(附图:父送子、妻送郎参军)
支前
各级党组织以党员为骨干,通过各救亡团体组成战地救护队和担架队,随军行
动。民兵基干团直接参加境内的战斗。文西子弟兵团参加了解放烟台战斗。党还广
泛建立情报站、运输站、担架站,为抗日部队送情报,运粮草,转送伤员。
1946年9月,中共文、昆两县县委,分别成立战时指挥部,领导参军支前工作。
12月,两县成立县粮库、区粮站,负责粮秣的征收、保管和调度。1947年,国民党
军队重点进攻山东。4月,两县成立支前指挥部,各设中心民站1处,下设民运站,
负责修复道路、维修支前工具、治疗民工疾病、安排民工食宿等工作。民站附近设
粮站、饭店,由民户储常备粮,随时供民站调用。1947年7月,文登军医院在汤西、
侯家设收容所,医治抢救转送来的伤员。为及时支援前方,两县均设立常备担架队、
骡子队、小车队、大车队、挑担队,随调随走。两县民工先后参加鲁南、莱芜、孟
良崮、胶东、济南、淮南、渡江等战役的支援工作,担负抢送伤员、运送粮食武器
弹药、押解俘虏、铺路修桥、装卸火车等任务。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文、昆两县
青壮年参军支前,后方生产由妇女、老人和儿童承担。共出支前担架2701副,大车
1274辆,小车2022辆,民工1.5万余人次,其中70%的民工立功受奖(参见第十七编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