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饮食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rec=375&run=13

清末至民国时期,境内饮食业多为单一的小吃铺,专营火烧、包子、面条、熟
肉等,综合性饭菜馆为数很少。文城、宋村、高村、葛家、大水泊、汪疃、侯家、
泽头等八大集镇的饮食业兴盛, 文登包子、 葛家拉面,一向为人称道。民国21年
(1932年),全县有饮食业50家,年营业额10万元左右。1936年,文城有酒馆、饭
店19家。1940年,文城沦陷,饮食店大多关闭。抗战胜利后,文登、昆嵛两县饮食
业有过短暂的恢复。1946年,文城有三合馆、景新饭店、交通饭店、中兴楼等22家。
到1949年,仅有饮食业10余家。
建国后, 文、昆两县饮食业逐渐发展。1955年,两县饮食业672户,从业1285
人。是年,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两县饮食业成立合作饭店18处,供销社食堂
32处,合作小组46处,从业1062人。1957年7月至1958年5月,服务局下设饮食服务
经理部, 辖饮食业143户, 从业259人, 其中,集体办饮食业30家,从业137人。
1958年,饮食业归国营商业统管。1961年9月,饮食服务公司成立,根据中央“调整、
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恢复和增设15处饭店,14处露天饭棚。1963年,
对全县公社以下集体和私营工商业户进行整顿。 整顿前,全县共有饮食业312户,
从业313人。整顿后,国营饮食业4家,从业57人;供销合作社饮食业10家,从业36
人;个体饮食业25家,从业25人。
1978年后,饮食业发展加快。到1983年,全县有国营、集体、个体饮食业经营
机构226个, 从业859人。 1985年,全民饮食业7家,128人;供销社饮食业25家,
190人;其他集体饮食业84家,1112人,其中村办饮食业64家,881人,个体饮食业
229家,436人,年零售总额761万元。1981~1985年,平均每年递增19.3%。1986年
后, 饮食业发展很快。1990年达到645家,从业1925人,零售总额3065万元,占社
会商品零售额的3.3%; 5年中,年递增32.1%。个体饮食业的发展尤为迅速,共460
户862人,零售额935万元。
附 文登名吃
文登包子 民国年间,城内庆和栈的包子最负盛名。80年代,以文山路文登包
子铺较有名气。其做法: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用鸡汤作浆,精面粉作皮,不同季
节, 加不同调料;前日晚上拌馅,次日晨包成。包子形似菊花盛开,名曰“菊花平
顶包”。文登包子清香可口,满肉丸,多汁不外泄,香而不腻,时令变则味各异。
葛家拉面 已有上百年的历史。1936年以前,共有十多家主营拉面的饭馆,其
中以“增顺馆”于树滨的手艺最好。分和面、摔拉、做汤三道工序。和面是关键,春
夏秋冬温度变化,水、盐、碱的比例均有差异。摔拉时,两手用力均匀,可拉成扁
条、圆条、三棱条等。将陈面酱油炒,加入盐、水,锅开后放入韭菜、葱、香菜及
肉片,煮沸成汤。特点是面条细而韧,色味俱佳。
民国时,文城育生栈王双林的拉面柔软而中空,为城内第一。
杠子头火烧 传统面食,冷水面经反复压搓成硬面,制成边厚中薄的圆形饼,
中间隆起一凸头,边缘用刀背压痕,缓火慢烤而成。烤熟的火烧极硬,中间扎空穿
绳便于携带。建国前,以汪疃、高村集的杠子头名声最高。
家常饼 传统面食,又称千层饼或油饼。用冷水面、烫面各半混合揉匀,擀平
抹油盐葱花,再卷起压扁,擀成薄饼,用加油的平底锅或圆底锅烙熟即成。熟时略
摔几次,食用时提饼中间一抖,便层次分明。境内大部分居民至今保留着这一名吃。
喜饼 20世纪70年代以前,仅为女子出嫁“站九”时带给男方的特制小饼。用精
面粉加花生油、白糖、果子露等调匀,做成直径约8厘米、厚2厘米的圆饼,放平锅
慢火烤烙而成,色黄润,甜香爽口。1990年,文登面粉厂首先开发这一民间食品为
商品生产,销往威海、烟台、青岛,并在北京设厂。
脉田糖瓜(麦芽糖) 相传明朝崇祯年间,高村镇脉田村伯姓农民闯关东学得
技术,返里后,组织族人设作坊,每年冬闲制作麦芽糖。此后,殷姓、原姓也学会
制作。初用大麦、黍米,后改用玉米、高粱、地瓜或大米。脉田糖瓜甘甜脆酥,入
口即化。清嘉庆年间,就驰名胶东。1990年,该村制糖作坊9家,从业120多人,年
产糖瓜1.5万公斤,成为村民致富的重要副业。
蠓子虾酱 用太平洋磷虾(俗名蠓子虾) 加工发酵而成。每年7~10月,文登
市南海、北海盛产磷虾。磷虾上岸后去杂加5%的盐拌匀,暴晒搅动,呈桃红色,装
罐密封发酵。半年后食用,生食熟食皆可,营养丰富,鲜美可口,风味独特。封罐
时间越久,其香味越浓。初村镇北山村渔民谢国安制作的蠓子虾酱最有名。境内居
民或宾馆,向以蠓子虾酱配食豆面玉米面混合饼子或配食杂面条,用来招待阔别家
乡的亲人或来访客人。
锅塌蛎子 境内桑岛海蛎“味清而腴”, 早在宋代,就是给皇宫的贡品。“锅塌
蛎”为境内沿海居民的传统菜肴。 因“蛎”与“利”谐音,故为当地喜宴所必备。制作
时,用面粉、鲜蛋搅成薄糊,加入已浸好调料的海蛎拌匀。油涮锅后,将拌匀的蛎
糊入锅摊成薄饼,将两面煎至金黄,九成熟,再烹入兑好的汁水。此菜鲜美异常,
外表金黄,内里白嫩,油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