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灌溉渠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rec=190&run=13

建国前,民间有自发开挖小型土渠,引河水和泉水灌溉农田的传统。建国初期,
开渠引水成为水利建设的重要项目。至1959年,全县共开挖土渠720余条,全长185
公里。60年代初,重点围绕水利枢纽工程,修建渠道、隧洞、倒虹吸和渡槽等配套
工程。大、中、小型工程分别由县、公社和大队组织施工。至70年代中期,水利枢
纽配套工程基本结束,灌溉网络初步形成。此后,新建水利工程多与配套工程同步
进行。 1990年,全市共有输水工程3031项,固定排灌机械7663台、74786千瓦,各
类灌渠全长1770公里, 控制灌溉面积8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3.15万亩。为减少水
渗漏,提高利用率,自70年代始,进行渠道“两改”,即土渠改石渠,明渠改暗渠。
至1990年,全市共完成“两改”350公里,占渠道总长的19.8%,使灌溉水的有效利用
率提高20%。
米山水库灌区配套工程是境内最大的比较完善的灌溉渠系, 2条主干渠,全长
100公里,支渠21条,长114公里,斗渠131条,长87公里,扬水站169处,装机容量
5680千瓦。 全部工程完成土石194万立方米,投工573.3万个,国家投资765万元。
网系覆盖米山、 葛家、铺集、泽头、小观、宋村、侯家、泽库等8处镇乡,设计灌
溉面积21万亩,占全市全部水利工程设计灌溉面积的26.3%;有效灌溉面积13.81万
亩, 占全市有效灌渠面积的21.87%。西灌区,1965年冬开始施工,1966年5月基本
竣工。 东灌区,地形复杂,干渠工程艰难,先后有4名民工献身。1973年冬,受益
单位开始施工,1974年全县各公社基建队参加施工,1977年春首次开灌,1978年工
程全部竣工。干渠长47.5公里,支渠5条,长42公里;斗渠16条,长6公里。干渠穿
越9处隧洞和地下渠,跨过母猪河、昌阳河,建筑物全长11公里。其中横口村东的“
风雷洞”长1326米, 是境内最长的隧洞;寺前村南的“缚龙地下渠”长1679米,是境
内最长的暗渠;跨越昌阳河的“雄关渡槽”长1050米,是境内最长的渡槽。渠系覆盖
5处镇乡,设计灌溉面积10.9万亩。
(附图:雄关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