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1&A=1&rec=5&run=13


——在威海市环翠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14 年 2 月 17 日)
环翠区代区长 常红军

一、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稳增长提效益,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促进了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攀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67.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8.4亿元,增长2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8亿元,增长13.7%;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9.2亿美元,其中出口21.3亿美元,分别增长13.8%和6.4%。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6亿元,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四税”收入比重分别达到85.2%和63.9%;全区纳税过千万的企业达到81家,比上年增加13家;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分别增长9.8%和11.1%。
——坚持转方式调结构,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出台了《关于实施“13585”工程推进产业转型跨越的意见》,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8.14∶40.43∶51.43。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实施技改项目50个,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5项,培植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1家,创建了全区首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区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达到54.7%,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推进了5家企业上市步伐,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家,培植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0.3%、12.3%和21.7%。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大力培植楼宇经济,盘活闲置楼宇20.7万平方米,21座楼宇税收过千万元;新引进青岛银行等金融机构7家,总数达到66家;威高购物中心、“侨乡号”游轮等24个商贸旅游项目相继投入运营,雨润北海湾、华夏神游海洋文化馆等30个项目加紧建设;建成了创新创业孵化器,阿里巴巴、电子科大等14家企业相继入驻;“12349”居家服务呼叫平台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引进了全市首个高端IT服务外包项目艾瑞信息技术,全区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达到63.7%,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城区。城郊农业高效发展。规划建设了5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产品8个,农业标准化面积达到566.67公顷、超市直供基地达到353.33公顷,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渔业)质量安全示范区;完成了15个村(居)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28个村土地确权登记,流转土地191.33余公顷。
——坚持建平台上项目,科学发展增添新动力。积极优化空间布局,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蓄足了经济发展后劲。区域开发全面推进。西城科技产业园新拓展10平方公里,拉开了“五横三纵”路网大框架,成功入驻14个高端项目;高水平编制了里口山风景名胜区概念性规划,同步推进了7个产业项目和10项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发展新空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镇(街)和部门全员参与招商,31个部门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全区成功引进外资过千万美元、内资过亿元的大项目16个,实际到账外资、利用内资分别突破1亿美元和100亿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强化服务调度,106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7.9亿元,家家悦物流中心、广泰研发中心等40个产业项目投入运营或竣工投产。
——坚持抓建管提品质,全域城市化迈出新步伐。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塑造了整洁优美的城市形象。基础配套更加完善。投入33.7亿元,实施了5项市级城建重点工程和13项区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了301省道、羊汪线、海峰路等道路改造建设,理顺了张村、羊亭区域供热管理体制,硬化路面80余万平方米,铺设各类管线20公里。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投资1002万元,安装高清数字探头1509个,实现城乡监控全覆盖;理顺规范城市管理体制,狠抓城市环境整治和市政园林管护,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升级改造羊亭、温泉滨河公园景观10公里,完工了14个旧生活区和9个村环境综合整治,改造进村路7条、加固塘坝14座;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新增和升级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张村镇、温泉镇分别获评全国首批美丽宜居小镇和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镇。
——坚持惠民生增福祉,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完成民生支出12.4亿元,10件、70项为民实事全面落实,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强化创业就业服务,免费开展就业培训5005人,新增城镇就业51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和每人每年2600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500元和270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30元/年,累计发放医疗、教育、计生、残疾人等救助金1470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扩建了河北学校、戚家庄幼儿园等8所学校和幼儿园,对19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进行了升级改造,市级示范幼儿园比例达到86%;更新计算机552台,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236间,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评估验收。积极改善医疗条件,新建了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将农村卫生服务半径缩小到1公里;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了群众健康水平。加快发展养老事业,新建了5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5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区60周岁以上老人“12349”居家服务全覆盖,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社区养老工作试点区。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1092套,销售经济适用住房233套,改造农村危房21户,10个村、4124户居民完成回迁。
——坚持抓管理促和谐,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围绕群众需求,协调发展各项事业,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新改建社区服务中心13处,推行了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建成了全市首个社会组织孵化园,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举办5·23歌咏会、全民健身月等各类文体活动1275场,免费放映电影2076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加强社会治理,建成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推进了平安环翠建设,加大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检查力度,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强了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广播电视、档案、史志、民族宗教、老龄等事业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坚持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得到新加强。以“争创一流”为主题,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激发了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主动联系服务群众,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包百村(居)连万户”活动,整合便民服务电话,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积极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融资35.6亿元,解决用工2200余人,争取无偿资金7亿多元,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改扩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立了168个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优化了重点项目审批流程,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的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7件;严格落实廉政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庸懒散”治理活动,设立了行政效能监督电话,理顺了督查考核机制,维护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2014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域城市化为引领,深入实施“园区、景区、城区”共融发展战略,着力抓好产业培植、企业膨胀和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品质,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利用内资增长22%,利用外资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
上述目标的确定,既考虑了当前形势的复杂性和我区发展基础,更着眼长远,兼顾了质量效益和发展速度。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始终把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转型发展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决胜未来的战略之举。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牢固树立质量效益优先意识,千方百计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做优总量,主动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努力让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足、步伐更加坚实。
二是始终把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作为内生动力。攻坚突破靠改革发力、转型跨越需创新制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放大对外开放优势,释放科技创新潜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是始终把生态优先、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群众福祉、关乎环翠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全域城市化步伐,推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全力打造美丽环翠。
四是始终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发展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服务水平,在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上取得新进展,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群众。
五是始终把勇争一流、创新实干作为根本保证。困难任何时候都存在,遇难不破难才是真困难。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在解放思想中迸发加快发展的热情,在创新创业中释放敢闯敢干的活力,在勇争一流中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努力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三、2014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一)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主动顺应转型发展大趋势,遵循产业升级规律,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发展后劲同步提升。
一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突出高端高质高效,积极搭建平台、拉伸链条、培育集群、壮大骨干,提升工业竞争力,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2%、14%和15%。加快西城科技产业园建设。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开发,进一步细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规划,推进道路及配套管网建设,争取硬化道路11万平方米、铺设各类管线10公里以上;建立项目准入机制,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推进现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高端产业板块。培植壮大优势产业。以拉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为着力点,依托优势企业和项目,引进培育上下游产业,推动新材料及其制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尽快释放潜力、形成规模;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装备,推动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加速企业膨胀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开展好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鼓励骨干企业通过扩大产能、技术改造、产品转型、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全力抢占和巩固行业领军地位;引导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开展好“一企一技术”等活动,快速壮大规模实力,争取全年完成技改投入41亿元以上、10家以上小微企业迈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强化上市指导服务和后备资源培植,鼓励震宇科技、新元化工等企业开展股权融资,推进三角股份、金富电子、双轮股份上市进程,实现上市融资新突破。
二是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放大区位优势,科学编制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发挥好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作用,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增量扩容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推进里口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按照城市大中央公园的定位,坚持保护性开发,编制好景区近期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大景区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搞好华夏城、仙姑顶、广福寺等景点串联成线、组团式发展,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以新威路、青岛北路为轴线,搞好楼宇规划建设,推进现有楼宇改造升级和腾笼换鸟,为未来服务业发展留足空间。进一步加大金融产业招商力度,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创新金融产品,放大金融聚集效应,力争新引进金融机构5家以上。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品牌营销、服务外包、物流配送等业态,稳步壮大信息消费产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实行二、三产分离,培植壮大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态。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坚持做活中心商圈、壮大镇域商圈,抓好金桥国际商业广场等19个商贸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现有商贸企业错位经营和电商营销,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推进一产向三产转化延伸,抓好里口山采摘园等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设,培育发展城市型现代农业和休闲渔业;大力发展海上观光游及特色文化游,推进温泉风情小镇等7个旅游项目建设,搞好精品线路包装和营销策划,树好滨海休闲旅游品牌。借助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进一步提高“12349”居家呼叫服务全区覆盖率,带动社区养老、电子购物等业态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生养老、医疗保健、健身休闲等行业,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
三是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项目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膨胀升级。紧盯政策谋划储备一批。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引进储备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优质大项目,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素质。突破制约开工建设一批。坚持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想方设法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好资金、用地、规划、环评等问题,快速推进138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强化调度竣工投产一批。落实好区级领导分包、镇(街)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制度,加大对项目开工率、实物工作量、完工投产比的考核力度,确保48个以上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运营。
(二)以更宽的视野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全面落实上级深化改革各项部署,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蓄足经济持续发展后劲。
一是以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力。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政策扶持向创新倾斜,加快构筑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争取全区高新技术比重再提高1个百分点。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应用。鼓励企业加快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8家以上;积极整合现有创新平台,开展好委托研发、技术咨询、智力支持等服务,提高平台利用率。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对接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引进与落地转化,争取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0项、开发新产品110项以上,真正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植。强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筛选部分小微企业进入培育计划,争取新认定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0家以上;发挥好区创新创业孵化器作用,搞好创新成果引进孵化和培育,全力将其打造成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平台。狠抓高端人才引进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行业领军人物的引进力度,争取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发展。
二是以扩大开放增创发展新优势。借助威海成为中欧城镇化合作城市和中韩自贸区推进的机遇,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招商选资成效。继续实行专业招商和全员招商相结合,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紧盯国内外500强、大型央企民企、上市公司和知名科研院校,引进一批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以及新兴业态项目,确保全年到账外资1.3亿美元、利用内资122亿元以上。提高对外合作水平。鼓励企业放眼全球谋发展,立足市场找定位,靠大联强抱团发展,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工艺、资本人才、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借势借力转型发展。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继续实施品牌和展会补助政策,鼓励企业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创新营销方式,依托各类国内外展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品牌和商标4个。
三是以深化改革增添发展新活力。加强对上级各项改革意见、政策措施的解读和研究,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围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理顺工商管理体制,改革企业年检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努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搞好国有资产清查摸底,加强绩效管理,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围绕深化财政金融改革,重点调整理顺镇(街)财税体制和税收征管机制,扩大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范围,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扎实推进城投债工作,防控地方性债务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围绕推进城镇化改革,重点落实好上级户籍制度改革有关要求,推进城乡一体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居民向市民转变;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完成15个村(居)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8个村土地确权登记。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理顺食品安全、技术监督和疾病防控等体制,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将可由社会承担的事项逐步交由社会承担;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透明度,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
(三)以更高的标准加快全域城市化步伐,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以人为本、产城互动,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展现中心城区新形象。
一是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开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开发,严把城镇规划关,站在中心城区高度,有效衔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完善张村、羊亭、温泉三镇及嵩山街道总体规划;利用市区城乡建设用地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调整的机会,为未来发展拓展和预留好空间。严把开发建设关,积极引进综合实力强、开发理念新、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参与中心城区和镇驻地重点区域开发;在城区商业价值较高的地块,多建商务楼宇、不建或少建住宅楼,为产业后续发展搭建载体平台。严把工程设计关,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和现代建筑元素,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重点抓好33个高档商住项目,打造一批精品商务楼宇。
二是以高水平配套增强载体功能。立足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产业承载和人口集聚能力。在中心城区,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本着科学安排、方便群众的原则,实施好15个旧生活区整治工程;采取划方分片、梯次推进的方式,抓好8条市政道路及6项园林绿化工程,确保整治一方、靓丽一片。在各镇驻地,高标准实施好张村、羊亭、温泉滨河公园景观改造工程,推进张村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和温泉省级示范镇建设,实施好301省道等道路工程,铺设各类管线78公里,推动各镇道路和给排水、供热、供气等管网与城区大网全面对接。在农村社区,完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好农村规模化供水和道路改造工程,实现城乡一元制公交全覆盖,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三是以高效能管理优化环境面貌。按照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要求,提高城市长效管理水平,打造最干净、最整洁城区。强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细化完善城市管理制度、运转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开展好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推动城市管理再上新台阶。强化信息化管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整合监控资源,新建区级智能化指挥中心,发挥好高清数字监控系统作用,打造智慧城管。强化规范化管理,扎实开展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创优年活动,强化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农民工工资监管,确保建筑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四是以高标准保护打造宜居城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走集约节约、绿色发展的路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海域养殖清理和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开展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搬迁关停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超标排放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把土地投入强度关和供应关,加大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原则上不再审批两层以下厂房;保护性开发好山体、岸线、沙滩、湿地等自然资源,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四)以更大的决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抓好投资11.6亿元的9件、55项为民实事,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过上更好生活。
一是着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积极扩大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开展好就业培训活动,确保全年完成各类培训4000人,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开展好社会救助活动,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和每人每年2800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5000元和3200元,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推进各类养老设施建设,引进社会专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提高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全面落实廉租房货币补贴政策,建设保障性住房1073套,改造农村危房36户,完成3个村、1494户回迁任务,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二是着力提升群众满意指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续建河北学校、黄家皂幼儿园等6所学校及幼儿园,狠抓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改造多媒体教室80间、更新计算机590台,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群众满意教育。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推进威海市儿童医院与区妇幼保健院合建、威海卫人民医院教学科研楼及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镇(街)全覆盖;继续实施好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年活动,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抓好区图书馆建设和文化大院、社区图书室改造升级,向社会开放部分学校体育设施,组织好5·23歌咏会等各类文体活动,切实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好普法宣传活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搞好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帮扶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统筹做好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广播电视、档案、史志、民族宗教、老龄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是着力提升社会和谐指数。创新社区服务。以社区网格化建设为抓手,发挥好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作用,依托区、镇(街)、社区、网格“四级”服务体系,实现重心下沉、服务延伸、提速增效;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功能设置,增加便民利民服务项目,提高利用率;抓好社会组织孵化园运营,加大社会公益组织培育力度,提高社区整体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好乡村文明行动,提高“四德”工程建设水平,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深化平安环翠建设,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大社会矛盾化解力度,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狠抓安全监管。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深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加强应急教育培训和预案演练,狠抓防火防汛、渔业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安保等工作,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四、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政府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牢记宗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机关服务提升年活动,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坚持科学施政,努力打造学习型政府。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解读上级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研判形势、把握政策的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常规做法,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使各项决策部署符合上级政策、符合区情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坚持善谋敢为,努力打造责任型政府。坚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切实把政府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把该做该管的事情做好管好;坚持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机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切实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真抓实干,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始终把群众和企业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扎实开展“包百村(居)连万户”和企业分包走访活动,千方百计地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深入推进“庸懒散”治理行动,强化行政效能监察,着力解决好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提速增效、优化服务。
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打造法治型政府。严格依法履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全面落实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认真执行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招拍挂、政府采购等程序,促进行政行为规范有序。
坚持厉行节俭,努力打造集约型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从简开展公务活动,节约集约办事办会,严格控制机构规模和人员编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的资金用在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