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9&rec=74&run=13

【概况】 中共肥城市委政法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委政法委)是中共肥城市委领导全市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办公室、调查研究科、政工科、执法督查科4个科室。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综治办)与其合署办公,为一级行政单位,下设综合指导科;市委610办公室为一级事业单位,隶属市委政法委领导,下设协调督查科、宣传调研科2个职能科室。2011年,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机关行政编制11人,机关工勤人员编制2人;市委610办公室事业编制5人。
2008年,围绕建设世上桃源、和谐肥城“这一目标”,践行和谐工作理念和新的司法理念“两个理念”,加强队伍、制度和执法规范化“三项建设”,实施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工程”,创新严打整治、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社会管理、应急处置“五项机制”,保持政治社会持续稳定,努力实现“泰安夺第一、全省创一流、全国有位次”的“三争先”政法综治工作目标和“三无两确保”社会稳定目标,为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制定下发《平安肥城建设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市综治委50个成员单位在平安肥城建设中的职责任务》等32个政法、综治文件,把平安建设的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分解为排查调处、预警控制、严打整治、治安防控、治安管理、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组织保障等8大类88项具体指标,逐一落实到镇街和市综治委各个成员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在农村推行治安防范承包、村居综治特派员、街道治安管理员、治保主任巡逻队等措施,全市40%的村建立专职治安巡逻队,50%的村实行干部带班、农户轮值、义务巡逻,有效控制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政法委与组织部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贤任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2009年,以做好庆祝建国60周年和“十一运”安保工作为主线,把政法工作作为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建设的大局中统筹安排,强力推进。确立“八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即树立以人为本、和谐至上、新的司法理念“三个理念”,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三项任务”,抓好严打整治、科技兴安、矛盾化解“三个重点”,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讨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项活动”,优化公平权威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三个环境”,推进政法队伍、和谐警民关系、政法信息化“三项建设”,实现确保全市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确保人民安全感明显增强、确保人民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和在泰安市争第一、在全省争一流、在全国争位次的“三确保”、“三争先”的目标。建成、运行《肥城市政法综治信息网》,促进政法综治工作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制定下发《平安肥城建设工作要点》、《关于明确2009年度平安肥城建设重点工作和责任部门的通知》等文件,把平安建设的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分解为排查调处、严打整治、治安防控、治安管理、法制宣传、组织保障等7大类94项具体指标,逐一落实到镇街和市综治委各个成员单位。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监外执行罪犯监督管理工作意见》,明确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健全完善监外执行罪犯监督管理机制。肥城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
2010年,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和谐、人民满意“这一目标”,突出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两大重点”,实施政法维稳工作由政府包揽向全民参与、由强制维稳向内部创稳、由被动处理向主动化解“三个转变”,强化队伍建设、效能建设、制度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四项建设”,提高服务加快发展、驾驭社会复杂局势、信息预警处置、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种能力”,构建“大综治、大调解、大维稳”工作新格局,保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在全市开展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印发〈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召开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动员会。全市14个镇街区建成综治工作中心,按照“8+x”的组织结构模式,优化整合综治办、信访办、610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平安协会、青少年事务室、维稳应急分队等相关部门力量,实行集中办公,公安、民政等部门参与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综治工作格局。市综治委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实施“天网工程”的意见》,实施以村居(社区)、内部单位、居民小区(宿舍区)、重点要害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天网工程”,构筑全方位、立体化技术防范体系。开展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景区等一系列行业平安创建活动。把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摆在突出位置,狠抓排查安全隐患、规范化管理校园、“四防”建设、法制宣传教育、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五个创建重点”确保校园安全。在全市607个村居分别设立1名社情民意联络员,负责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村情民意、民生工程等群众关心关注问题的信息搜集、报送工作。
2011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肥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实施《关于印发〈肥城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分工〉的通知》,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组成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委员会,组建创新办,各镇街区、各部门也组建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定重点任务,列出重点项目,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快速发展。至年底,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创新点168个,其中镇街区69个,市直部门99个。6月,应急指挥中心暨社情民意受理服务中心成立,制定实施《关于加强社情民意受理服务机制建设的意见》,把社情民意受理服务中心建成人民群众联系党和政府的“最重要、最畅通、最便捷、最信任”的渠道,让“5066666”成为政府服务新品牌、肥城形象新名片。探索形成“构建三大平台、创新社会管理”的格局。8月23日,泰安市委政法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在肥城召开,推广肥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和政法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肥城被泰安市委、泰安市政府评为“平安泰安建设先进县(市、区)”。

【政法队伍建设】 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和政法系统“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强化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时刻牢记“三个至上”,始终做到“四个忠于”,正确处理“五个关系”,积极争做“七个表率”。组织开展争创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和政法队伍“双满意”活动,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先后出动干警697人次,走访企业商户385家、村居社区660个、家庭和案件当事人3250户,共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59条,办理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90项,密切警民干群关系,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满意度。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讲传统、学英模、读经典、唱红歌、观好片、瞻旧址、温誓词、大讨论”等形式,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引导政法干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捍卫者。推进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规模培训干部,宣传推广典型,深化“双联系”活动,优化特色品牌,争创一流业绩。坚持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公平的原则,实施“阳光政法”,推行“十个一”措施,政法各部门建立综合服务大厅,对群众需求实行“一站式”服务。每个大厅设业务咨询台、流程图示栏、形象监督台、电脑查询处、意见建议簿。加强对政法部门的领导、监督和指导,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服务发展、干部管理、重大事项报告、执法监督等长效机制,推行案件主办、执法巡视、责任倒查、错案追究、案件评查、满意度测评等制度,推进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提高政法队伍执法公信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服务发展大局】 政法机关牢固树立主动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的思想理念,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加强对民情社情政情的预警研判,深入排查经济、社会、治安、金融等领域的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信息,当好参谋助手。严厉查处制约、影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等加快发展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依法维护市场经济关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开展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专项整治和打假活动,严厉打击经济诈骗、偷税漏税、职务侵占、商业贿赂、侵吞国有资产、强揽工程、干扰重点项目建设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促进投资环境优化。创新形式,拓展领域,做好审判、检察、律师、公证等工作,依法稳妥处理土地确权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林权改革等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保障农民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重典”治乱,完善严打整治机制。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综合治理,开展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强化治安防范,完善社会治安大防控机制。实行技防提升联网,推行治安保险,发展平安协会,村村建设平安文化墙,开展“综治大巡防”活动,开展法制教育、法律服务、治安防范进村居、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五进”活动,组织开展专业化、行业性平安创建活动。坚持严管严治,完善社会治安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和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服务管理,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加强对治安重点问题的管理。强化排查调处,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健全市、镇街、村居、村组、家族“五级网络”,构筑大调解格局;推进调解工作制度化、调解方式科学化、调解执行终端化、调解队伍专业化“四化建设”,实施规范调解;强化“司法确认”,增强调解法律效力。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2010年,开展“五个百建设工程”,强化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建设100个青少年学习教育阳光课堂。以社区、学校为单位,统一聘请法制辅导员、颁发聘书,建立阳光课堂,定期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法律法规等系列化培训教育。二是选派100名政法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抽调100名政法干警,为全市189处学校配齐配强法制副校长,按照年度教学计划,定期上法制课,实行一学期一次量化考核、严明奖惩。三是建设100个标准化驻校警务室。推行公安干警驻校制度,确保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和课余时间见警察、见警灯。四是开展100场普法宣讲活动。抽调16名业务人员,组建普法宣讲团,深入到社区、学校、企业,巡回开展78场普法宣讲活动,受教育群众5万多人次。五是创建100个文明网吧。实施“零点断网”工程,规范网吧管理,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创建、评选出66个绿色、文明网吧。同时,组织开展学校环境优化、“三远离”、“八个一”等系列活动,调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施“天网工程”】 2010~2011年,全市实施以村居社区、校企单位、居民小区(宿舍区)、要害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为重点的技防建设“天网工程”,构筑完善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视频监控体系,整体工作水平跃居省、市前列。至2011年,全市安装探头1.2万个,每个单位(区域)平均10.8个,其中573个行政村(搬迁村、合点建社区村除外)安装探头2812个,平均每村4.9个,覆盖率100%;153处学校、113处幼儿园安装探头1532个,平均5.8个,覆盖率100%;城区44个居民小区和150个宿舍区安装探头1420个,平均7.3个,覆盖率96%。工作中,一是坚持“三个到位”,凝聚“天网工程”实施合力。统一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到位;科学规划布局,工作指导到位;广泛宣传发动,督查督导到位。二是突出“三个体系”,推进“天网工程”达标升级。强化基础,发展农村和居民小区(宿舍区)技防体系;分类指导,发展单位内部技防体系;强化提高,发展社会面技防体系。三是健全“三项机制”,保障“天网工程”顺利运行。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健全人防技防联动机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构建创新社会管理“三大平台”】 一是着眼于倾听民声、解决民难、促进民和,更加便捷、高效、快速地受理群众诉求,建立社情民意受理服务平台。以整合资源、理顺机制、提高效率为手段,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投资500余万元建立“社情民意受理服务中心”,实行社情民意受理服务中心一个平台总体控制、线、网、访、评、查、卡、员、箱八条渠道听取民声、收集汇总、分析研判、分流交办、督查落实、回访反馈、转化应用六个流程规范运行,把收集和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全方位建立起与群众沟通、对话、协商的桥梁,倾听民声更广泛、解决民难更快捷、服务民众更深入。至2011年底,共受理各类信息791条,直接答复359条,转办分流422条,办结354条,正在办理62条,回访317人次,群众满意率87%,成为改善民生的“服务台”、部门效能的“监督岗”、党政决策的“参谋部”。二是着眼于多方参与、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平台。以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龙头,形成“五级四化一确认”的调解模式。即:健全市、镇、村、村民小组、家族五级调解网络;调解工作制度化、调解方式科学化、调解执行终端化、调解队伍专业化;调解结果司法确认,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市共建成家族调解小组3035个、村民调解小组2428个,两类调解员达8900多人,基本实现“家庭矛盾不出门、邻里矛盾不出组、社会矛盾不出村”。全市累计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900余起,达到各方满意、案结事了的目标。三是着眼于体现公平、杜绝腐败、减少民怨,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群众高度关注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产权归属等公共资源交易集中在一起,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强化物理隔离,对交易主体与评审主体实行“双盲”管理,严格落实规范交易管理办法、业务流程、内部规章、有关文本“四项规范”,实行统一进场交易、信息发布、交易报名、交易规则“四个统一”,坚持公开审批核准机关、审批核准具体内容、审批核准依据、条件和申报材料、办事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办理责任人、投诉监督电话“九项公开”,严把投标资格审查关、专家抽取关、招标文件编制关、规章制度落实关、交易过程监控关“五道关口”,确保各项交易依法、有序、高效和公开、公平、公正。至2011年底,共成交各类项目1112个,交易总额88.15亿元,其中政府采购总成交额13.74亿元,比预算节约2.69亿元,采购节支率16.4%;工程招投标(不含政府采购工程)成交面积569.08万平方米,总成交额56.81亿元;土地总成交面积4349亩,成交额17.6亿元,其中商住用地成交2033亩,超起始价1.014亿元。
(刘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