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9&rec=58&run=13

【概况】 2005年市政府设置政府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局、经济贸易局、教育局、科学技术局、公安局、监察局(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不计政府机构个数)、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与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统计局、环境保护局、建设局、林业局、粮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民族与宗教事务局26个工作部门。2009年,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放,列入政府工作部门。2010年,撤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济贸易局改称经济和信息化局;交通局改称交通运输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改称商务局;建设局改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单独设置,既是党委工作部门,也是政府工作部门,列党委序列;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粮食局由市政府工作部门改为直属事业单位,退出政府序列。至2011年市政府设工作部门24个,直属事业单位21个。
2008~2011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圆满完成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586亿元,人均59980元,分别是2007年的1.93倍和1.91倍。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46.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45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倍和2.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09倍和1.9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62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66.03%和59.85%。②产业素质大幅提升。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9.5∶62.6∶27.9调整到7.2∶58∶34.8。粮食生产实现“四连增”。有机蔬菜、“两菜一粮”、有机肥桃、干鲜果品、速生丰产林等发展到77.6万亩,连续举办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全国有机蔬菜第一县的品牌优势得到巩固提升。生猪、奶牛、肉鸡、肉鸭等畜禽存栏量达670万头(只),成为全国最大的枫叶鸭繁育基地。投资5.6亿元,实施农村饮水、河道治理等98项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开展农民大培训,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120多项。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31家,其中省级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50个,流转土地13.5万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8家,比2007年增加88家,其中1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196家过亿元;23家利税过亿元,193家过千万元;1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0亿元、利税134亿元、利润79.1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99.49%、105.2%和131.96%。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72个,完成服务业投资157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4亿元,是2007年的2.47倍,占GDP比重、服务业税收占比和从业人员占比分别提高7.6个、6个和4个百分点。被确定为全省服务业重点城区。③城乡环境深刻变化。坚持“人文、生态、宜居、精致”理念,实施组团式片区开发,启动西区古店新区和东区新兴产业开发区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4.3平方公里。实施体育公园、白云山公园、范蠡公园、龙山河带状公园等一大批内涵提升工程。城区绿化率44.8%。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个、国家园林城镇1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9个。城镇化率51.3%。全市规划建设137个农村社区,重点推进20个农村示范社区、2个低碳样板社区建设。建成农村居民楼1258栋、面积515万平方米,4万户农民搬进新居。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9个,社区化服务覆盖率85%。新建和改造公路600公里,等级公路总里程2371公里。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④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区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深入实施农业“三篇文章”、“两个工程”。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全面完成。教育、医疗卫生、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深化完善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两减少”改革,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节支率平均达到16.2%。整合组建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等融资平台。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济南都市圈,实施泰肥融合发展战略,开展“总部在济南、基地在肥城”主题招商活动,深化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合作交流,在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北京、福州等城市举办新兴产业项目推介会等专题招商活动。累计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504个,总投资612亿元。实施过亿元项目229个,总投资594亿元。对上争取资金35.8亿元。建成外资项目19个,实际利用外资6800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5亿美元,其中出口7.6亿美元。⑤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市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到52.5亿元,年均增长32%。4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城镇从业人员达到14.6万人,异地转移就业1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6%。建成龙山小学和白云山小学,组建职教中心校,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147处,农村教师工资实现市级统筹发放。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搬迁,实施了市医院、中医院门诊病房楼等31个卫生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农村标准化卫生室达到408个。12.04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41.4万名适龄农民纳入新农保,90岁以上老人享受市财政生活补贴。投资3.9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2406套,建设公租房1082套、经济适用房1034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8‰,低生育率水平持续保持稳定。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列入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⑥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市乡政府机构改革。首创网上“学习论坛”,坚持举办“桃都讲坛”,实行机关干部学分制培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新闻发布制度。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岗位廉政风险等级管理和领导干部“廉洁指数”评价体系。扎实开展“落实年”和“作风效能建设年”活动。大力培育以“两种精神”、“三项制度”、“四种风气”为核心的落实文化,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政情制度,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00件,办复率100%。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最佳生态宜居城市、生态文明先进市、中华环境奖和省级文明城市、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经济工作会议】 市委、市政府每年年初召开一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2008年1月31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市委书记张瑞东,市委副书记、市长单传海分别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刘钦海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韩志强宣读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2009年1月20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市委书记张瑞东,市委副书记、市长单传海分别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刘钦海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韩志强宣读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2010年2月6号,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人民会堂召开。市委书记张瑞东,市委副书记、市长单传海分别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韩志强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新民宣读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2011年1月28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市人民会堂召开。会议按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总结去年的经济工作,部署今年的各项任务,动员全市各级进一步认清形势,拼搏实干,努力夺取“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开创美好肥城建设新局面。市委书记单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成伟分别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韩志强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新民宣读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14个镇街党(工)委书记和市发改局、国土局、经信局、住建局、农业局5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表态发言。

【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 2008~2011年,共召开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2次。2008年3月14日,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在市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单传海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会议贯彻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借鉴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动员组织政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牢记职责使命,勤奋扎实工作,以开展“落实年”活动为动力,加强政府自身改革与建设,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2011年3月29日,市政府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全体(扩大)会议。市政府全体成员,镇街党(工)委书记、党委系统部门负责同志,镇街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政府系统各单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高新区一级单位以上主要负责同志,部分骨干企业厂长经理,肥矿集团、石横特钢、石横电厂的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成伟作重要讲话。会议安排部署政府系统2011年的重点工作,总结分析经济工作情况,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行动起来,抓发展、保民生,确保超额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新民宣读2011年度考核办法,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莉宣读2010年度市政府表彰决定,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新民、张莉,副市长梁望东、孙其昌、名树伟、武伟分别对分管工作讲意见。会上各镇街部门代表与市政府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孙 勇)

【重要决策】 2008~2011年,市政府共颁布政府令14项。2008年3月13日,颁布《肥城市行政执法责任制追究办法》;3月15日,颁布《肥城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5月8日,颁布《肥城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2009年4月24日,颁布《肥城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8月22日,颁布《肥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2006年底以前制定的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12月15日,颁布《肥城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2010年5月8日,颁布《肥城市残疾人优惠扶持办法》;8月16日,颁布《肥城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4月11日,颁布《肥城市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规定》;5月17日,颁布《肥城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6月8日,颁布《肥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6月28日,颁布《肥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保留的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10月17日,颁布《肥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12月22日,颁布《肥城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
2008~2011年,市人民政府共制定、下发、颁布涉及通知、通告、意见、请示、报告、批复等文件共800件。其中,2008年168件、2009年192件、2010年220件、2011年220件。
2008年2月,制定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3月,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落实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实施三项制度的意见》;7月,制定《关于印发肥城市解决市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的通知》;8月,制定印发《关于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意见》、《关于做好肥城桃培优工作的意见》;10月,《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12月,制定印发《关于发展肥城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2009年1月,制定《关于印发肥城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的通知》;3月,制定《关于印发肥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开设桃都讲坛的通知》;7月,制定印发《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肥城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通知》;11月,制定《关于印发肥城市林木采伐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10年3月,制定《关于印发肥城市价格调节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4月,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5月,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7月,制定《印发关于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肥城市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8月,制定印发《关于调整完善街镇财政体制的通知》;11月,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11年1月,制定印发《关于建立肥城市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3月,制定印发《关于建立肥城桃发展专项基金的通知》、《关于鼓励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加快发展的意见》;4月,制定《印发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5月,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意见》;6月,制定《关于推进品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规定的通知》、《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8月,制定印发《关于加强镇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9月,制定《关于印发肥城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11月,制定《关于印发肥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12月,制定《关于加强农药监管规范使用行为的通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和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李 兵 刘文静)

【惠民工程造福桃乡百姓】 2008~2011年,市委、市政府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实施惠民工程,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2008年,①为5900名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金708万元;9.6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缴纳保险金1111.33万元;28.5万农民参保社会养老保险,占适龄农民的75%。②12处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总投资2600万元,新建面积4.4万平方米。③规划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60处,完成农村改厕4.2万户。④投资1800万元大修改造安临站至桃园公路,完成山区自然村道路建设90公里。⑤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楼房主体工程达地面4层;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⑥投资2000万元实施城区更换天然气工程;完成71处,总面积3万平方米的城区道路、背街小巷维修改造;完成规划增设城区便民市场3处。⑦全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1676户城市低保发放低保金633.5万元,9182户农村低保低保金854.2万元,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⑧为全市1208名90岁以上老年人月人均发放30元补贴。老年公寓11月27日开工建设。⑨调整城市社区为16个,并全部落实社区办公用房,社区工作人员充实到91人。11月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户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⑩新城、老城、湖屯、石横4镇文化站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农家书屋”118家。2009年,①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1315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888人,创业和再就业培训4150人;为132名符合条件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502万元,贴息19.3万元。②开工建设城市西区学校,建设改造14处农村中小学校舍。③规划建设市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投资1504万元扩大市中医院业务用房9660平方米;完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体工程;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88处。④实施住房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完成168套、1.2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⑤改善山区自然村交通条件,新建改造80公里农村公路全部竣工。⑥规划建设城区便民市场;城西人防商城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新建或改造农家店98个。⑦全民健身中心综合训练馆主体工程完成;组建市业余文工团和农民艺术团、新建改造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0家“农家书屋”。⑧实施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5400余名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在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得到“二次医疗保障”;老年公寓居家养老区12栋楼房全部验收合格。⑨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6个。⑩省有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办公楼完成建设;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2010年,①扩大和稳定城乡就业。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1576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883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1196人。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1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1200元。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9.9万名6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每月每人发放55元基础养老金,符合条件的参保农民按每年每人30元给予补助。④加强中小学校舍建设。城市西区学校小学部5栋教学楼、办公楼、阶梯教室、实验楼、风雨操场、食堂主体完工;完成5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项目。⑤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新建改造3所乡镇卫生院、3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8.6%。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组建40支社区文化队伍,培训1000名文艺骨干;新建“农家书屋”60处,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61.5%;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累计放映影片7284场。⑦加快推进水系建设。实施“引黄济肥工程”,完成群将湖水库防渗扩容,完成清淤整平面积335亩;完成2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⑧做好安居惠民工作。规划建设300套、2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二期工程,铺开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全市共开工建设农村住宅楼411栋、179.65万平方米。⑨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维修改造偏远山区及县际间农村公路69.6公里,完成境内泰临公路升级改造和肥梁公路、泰商公路、济微路维修改造。⑩优化城区市场环境和交通秩序。先后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治理、整治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实施大桥、陈刘、伊家沟便民市场建设和肥城商场改造,规划建设停车场。2011年,①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完成就业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完成再就业和创业培训7140人,新增就业再就业1399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296人。②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启动西区初中和职业教育中心校建设。完成仪阳、安临站、湖屯3处镇街中心示范幼儿园建设。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市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17层主体和5层裙楼工程;新建改造王瓜店、仪阳、汶阳3所镇街卫生院和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病房楼建设;开展全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全年孕前优生检查7904人,免费检查覆盖率86.5%。④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共报销医药费1.2亿元,受益180万人次;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30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2000元;为低保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贴,规划建设30处规范化残疾人社区康复站。⑤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启动文化中心建设;实施“欢乐桃都文化惠民”行动,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新建农家书屋100家,组织送百场文艺演出进农村进社区,开展万名农民健身活动。⑥改善城乡交通。维护改造农村公路54.1公里;维修改造四坡路104国道至济兖路坡庄段;完成文化南路东段改造工程。⑦深化引黄济肥工程。完成水务公司所有注册手续,输水管线竣工,建设完成水厂新址院墙。⑧实施供热气化工程。新增改造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天然气管道铺101公里。⑨优化城乡市场环境。设置18处肥桃西瓜临时销售点,建设肥桃批发市场;新建或改造农家店81家。⑩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启动20个农村示范社区和2个低碳样板社区建设;完成惠民小区二期202套经济适用房、72套廉租房和50套公租房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