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9&rec=38&run=13

【概况】 2009年,设立市人才工作办公室,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市委组织部管理,定编5人,配主任1人,副主任1人。同时,撤销市下派干部工作办公室,其职责任务交由新设立的市人才工作办公室承担。同年,设立市委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委员会,为市委派出机构,与市委组织部合署办公,正科级建制,可配备书记1名,副书记2名,编制及人员在组织部内部调剂。2010年更名为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2011年,增设新闻和网络宣传科,与调研信息科合署办公,负责组织部门新闻和网络宣传工作。人员内部调剂使用。至2011年,市委组织部内设5个科室,辖1个一级行政单位,1个二级行政单位,2个一级事业单位(其中1个参照管理单位),1个二级事业单位,实有干部职工20人。
一、狠抓思想政治和执政能力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得到新加强。①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民主集中制、巡察、谈心等八项制度,建设学习、创新、团结、求实、服务、廉洁“六型”领导班子。2010年,在泰安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②探索推行品绩量化考核办法。创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增加考核内容,在“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处理复杂问题”、“工作实绩”五个测评项目基础上,增加“道德修养”和“思想观念”两个项目,注重对德的考察,扩大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参与面,为市委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更加准确翔实的依据。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动议、初始提名、考察、酝酿、票决、回避、交流等13项制度规范,规范选人用人工作。探索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实行责任追究制、重点考察预告制、党政领导干部试用期制、有关干部事项报告制等,对调整的市管干部实行常委会票决。稳妥完成公务员登记、群团组织和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及其相关人员工资套改等工作。④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借助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行动,邀请省级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累计培训学员4200余人次。在集中轮训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省内外发达地区现场学习,2011年分3批组织607名村党组织书记赴江阴集中轮训。⑤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监督台账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乡镇和市直部门正职离任重要事项交接办法》,先后任中、离任审计领导干部172名,组织领导干部工作交接216人次,规范干部从政行为。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月报告制度,镇街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按照“4211”的要求,每月通过“中国肥城”网站“晒”工作实绩,接受监督评议。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在泰安市率先设立“12380”举报网站和“12380”举报电话,建立起信访、电话、网络“三位一体”举报平台,累计受理查核群众举报260余件,全部及时办结。
二、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①搞好整体规划。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制定《2009~2012年人才工作意见》,编制完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党政人才、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党组织书记“四支队伍”建设的标准要求,建立86560人的人才数据库。②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完善人才工作例会、联络员会议和人才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告、季通报,述职评议等制度,推动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优惠政策和目标任务落实到位。③加强人才培养。下发《关于加强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实施企业家培养“1511”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2468工程”。实施人才培养选拔“金字塔”工程,按照“桃乡英才”、“拔尖人才”、“突出贡献人才”三个层次结构,由低到高,梯次选拔,递进培养。围绕肥城桃种植销售、桃文化旅游、桃木加工产业链,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实行人才资源开发使用与肥城桃产业培优做强联动发展、相互推进,为打响“中国桃都”城市品牌提供智力支撑。④强化招才引智。实施高素质创新人才“百人引进计划”,优化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累计引进高素质创新人才40余名,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深化基层党建“系统提升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新提高。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抓规范、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升,2011年被省委授予“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市”。①实施创先争优工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搭建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载体平台,构建起“桃乡先锋—泰山先锋—齐鲁先锋—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梯级创建格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问计求智30万份问卷大调查”,对征集到的6大类、236个问题,建立台账,跟踪督办,逐项落实。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引导广大党组织和党员树标立杆,立说立行,真抓实干。4年间,各级党组织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5300余件,实施惠民利民项目800余个。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全市30多个窗口服务单位、2000多名党员公开承诺事项4500多个,解决各类实际困难2000余件,涉及服务群众15000多人次。②深化递进培养工程。每年开展一次农村中青年“集中推优”活动,储备村级后备干部。落实聘请“村务顾问”制度,实施“能人回请”工程,充实村级班子,激发队伍活力。先后有57名在外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有21人走上党支部书记岗位。2011年607个行政村完成换届选举,“三高三强”型干部比例81.6%。注重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培养管理,健全完善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等4项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农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民主评议暂行办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廉政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和《农村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四项制度,确保做到“公平、公开、干事、干净”。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严格落实工作生活补贴,强化教育培训,落实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创业,畅通流动渠道。4年共招考139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考录等方式流出67名,在岗大学生村官72名。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工程。推行以党组织选举“公推制”、重大决策“票决制”、党务公开“全程制”、监督管理“全时制”,工作效果“考评制”为主要内容,以党员“定岗承诺”为载体的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五制一诺”制度,被确定为全省基层党建创新“县委书记项目”;在新建农村社区设立“代表委员活动室”,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收集党员群众意愿,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在农村推行“一户一票”制度,让群众对村级事项参与意见、表明态度、表达意愿,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满意度。④开展整体提升工程。推行“经营村庄”战略。总结推广“股份合作社”型、“支部+协会”型、“集体林业”型等8种村级增收路子,落实薄弱村“理促调帮”综合措施,建立村集体增收动态监测制度,实行“倒排序”包村工作法,村集体收入显著增加。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先后实施城乡党建“联帮带”工程、新农村建设“4+1”结对共建、城市社区“3+1”结对共建、“四帮一联”后进村帮扶行动,帮助解难事、办实事、促转化。全市313个部门帮扶297个村,争取扶持项目127个,到位资金1113万元。实施“党务工作志愿者行动计划”,公开招募党务工作志愿者4224人,向“两新”组织派驻946人,指导党建工作。创新开展“两新”组织“扩覆盖集中行动”,“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到80%,党建工作覆盖率100%,被确定为全省“两新”组织“扩覆盖集中行动”试点。实施党务工作志愿者行动计划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和泰安市委领导的肯定,被推荐到中组部在全国推广。⑤实施细胞优化工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程序步骤,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探索不合格党员“案审制”,以“掌握线索、调查取证、据实认定处置”为主要内容,构建起党员队伍自我纯洁的经常化机制。累计处置不合格党员499名,组织处理出党70余人。健全完善党员考核评议制度,建立农村“先锋指数”评价体系“党性评析会”,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评议。开展“四送进家·感恩老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和“桃都党旗红、温暖送万家”走访慰问等系列活动,实施以“联帮带、手牵手、户户访”为主要内容的“连心行动”,把温暖送到老党员、困难党员群众家中。至2011年,全市各级组织党员与贫困党员、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1800多个。
四、规范管理,注重创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现新发展。①加强站点规范管理。开通“肥城远教”电视互动频道,将远程教育节目辐射到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规范互联网传输服务平台建设,所有终端站点完成宽带上网。落实“六查六完善”措施,提升站点运行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坚持远程教育站点与农村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建成高标准综合服务站20处。②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镇村管理员、教学辅导、技术维护“三支队伍”建设,开展管理员“结对帮带提升”活动,提升“管学用”素质能力。开展“农民引导性培训”工程,推广实用致富技术。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提升素质能力计划,以齐鲁先锋网为载体,促进远程教育由农村党组织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拓展。③强化课件资源建设。推进电视中心等8个教学资源基地建设,先后拍摄制作课件100余部,被中央、省远程教育频道采用量位居泰安各县市区前列。专题片《命运》、《爱心妈妈》、《追求》等多部作品在全国、全省节目展评中获奖。创新成果《镜头里的美丽事业》,作为远程教育业务干部培训教材在全省出版发行。在全省远程教育系统“五比五争”活动中荣获4块奖牌,为全省县级最好成绩。
五、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要求,结合全市开展的“落实年”、“作风效能提升年”、“干部作风集中整顿”等活动,实施以“学习兴部、工作立部、作风强部、规范治部”为主要内容的“四部”建设,推进组织部门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学习讲坛”制度,开展“读书荐书”活动,每周六集中学习、每季度交流思想,推动组工干部“上讲台”。开展“全员写信息”活动,每两个月通报一次部机关干部撰写信息稿件、调研报告、组工时评等情况,工作落后的由分工领导约谈。实行工作实绩周报告制度,各科室、中心每周形成实绩报告,发布到组工专网上,科室之间相互点评交流。11项部机关创新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定期调度。组织机关干部轮流到信访局跟班锻炼,到镇街担任“信访指导员”,到党性教育实践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升创新推进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素质能力。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和《组工干部不规范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以制度规范组工干部言行,切实维护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

【领导班子建设】 ①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市直单位111个,其中副县级单位3个,正科级单位98个,副科级单位10个;市委工作部门8个,部门管理单位2个,政府序列部门25个(含监察局);正科级行政单位43个,正科级事业单位55个,副科级事业单位10个。街道3个,镇11个。②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科级以上干部1058人,其中,县级干部40人,科级干部1018人;镇、街道党(工)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170人,其他科级干部13人;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616人,其他科级干部219人。2008~2011年,接受省委组织部选调生57人。③2011年12月,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选举。2012年1月,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镇领导班子换届后,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113人,其中,党委领导班子91人,政府领导班子44人,交叉任职22人。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5.24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6.66岁。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20名,女干部26名,达到每个镇至少1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和女干部。3个镇分别配备党外干部1名,2个镇分别配备少数民族干部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112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102人,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32人。11个镇的党委书记全部兼任人大主席。

【干部队伍建设】 ①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制定《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意见》,落实八项工作措施(健全学习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建立巡查制度、建立谈心制度、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纳入实绩考核、开展争创活动),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结型、求实型、服务型、廉洁型“六型”领导班子。②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扩大参与范围,增加考核内容,突出对干部“德”的考核,每年都对全市副科级以上单位以及领导干部进行品绩量化考核,以打分量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注重选拔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忠实可靠、一心为民、具备长远发展眼光的干部,形成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认真落实各级颁布的法律法规文件,实行干部考察责任制、重点考察预告制、试用期制、任前公示等制度,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干部选任的透明度。2008年12月,按照报名、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组织考察、自行选岗、决定任用的程序,面向全市公开招考2名团市委副书记、9名副科级干部。2011年11月,经过“差额推荐、差额选拔、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的步骤,从镇街、高新区事业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18名镇领导班子成员;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从市直选拔11名28岁以下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④强化对干部队伍的日常管理。建立领导干部上镜头、单位党政正职离任工作交接、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监督台账、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工作实绩月报告等制度,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促进干部队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干部教育工作】 ①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干部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紧扣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年等培训主线,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开展主体班次培训,制定下发年度培训计划。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展领导干部集中轮训工作。每年对全市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经济强弱、新任职或地理位置等不同类型分类,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指导各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单位)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抓好所辖干部和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班)120个(期),培训各类干部2.8万人次,已完成5年大规模轮训干部计划的94%。为上级各类培训机构调训学员516人。②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工程。组织14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赴“浙江大学总裁研修班”学习。组织市直部门分工负责人、全市30位知名企业公司负责人参加泰安市企业发展论坛。③贯彻《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制定《关于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的实施意见》和《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的实施方案》,不断改进办班方式,学习借鉴先进培训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主体班次上综合运用答疑式、研究式、案例式、学员论坛、现场教学等培训方式,探索实行“自主式、启发式、互动式、开放式”四式教学法,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模式;推行讲授课、互动式教学、现场教学(含社会实践)时间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教学课程设置模式。在科学设置课程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军训先导、课堂讲解、组织讨论、学员上台、角色模拟、外出调研、毕业答辩“七步”培训法,增强培训效果、调动学员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严肃培训纪律,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实行《主体班次学员管理考核办法》,严格请销假等制度,下发《关于严肃培训纪律,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通知》,实行遵守培训纪律承诺制度,学员实行100分制考核,取消1名不遵守考核办法学员的学籍。④落实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行动,借助“名师送教”平台,引进高端师资,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层次,先后聘请市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授课95人次;组织学员赴市内、省内外等发达地区异地培训、现场教学参观27次。实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上讲台授课领导干部人120人次。⑤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代表泰安市先后迎接十期新疆受援(新疆喀什地区的疏勒、英吉沙、岳普湖、麦盖提)四县干部培训考察团1200人,新疆岳普湖县、泰安市委党校等单位到现场参观学习。⑥做好第三批全国干部培训学习教材征订和省委党校在职脱产研究生班报考工作。

【干部监督工作】 ①加强干部选任监督。以熟知熟会为前提,集中宣传《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等法规文件和“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换届纪律要求,确保干部工作法规制度入脑入心。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坚持正确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换届期间,做好执行四项监督制度、考察对象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及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的落实。配合做好省委的全面巡视、村“两委”换届风气专项巡视、泰安市委组织部《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检查、督导、干部选拔任用民主评议等工作。坚持严肃换届纪律贯穿换届工作,按照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的要求,教育宣传深入细致,换届纪律人人知晓,在上级换届风气督导中换届纪律要求知晓率100%,干部群众对换届风气和严肃换届纪律工作的总体评价、换届中是否存在拉票现象的看法,测评满意度均在96分以上。②强化干部日常监督。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日常监督管理领导班子运行机制、领导干部请销假以及重大事项、重要情况的报告等,建立领导干部监督台账,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管理监督的通知》和《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存在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1名领导干部给予相应处理。③扎实做好“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动议和初始提名、差额提名、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票决和全委会讨论决定镇街党政正职票决等13项制度规定。④开展整治买官卖官工作,狠抓学习、排查和协调,形成整治工作合力。⑤抓好“两项法规”制度的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组织泰安市管干部首次集中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报告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有关情况。⑥配合做好对领导干部谈话打招呼、组织函询、诫勉、待岗、经济责任审计、任前公示等工作。制定下发《肥城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规定3年内没有审计的单位要进行任中审计,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每2年审计一次。先后审计领导干部169名,4名领导干部受到批评教育,⑦受理有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问题的群众举报和来信来访。建立“3212380”组织信访举报电话,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监督换届期间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和换届纪律的行为。制定出台《群众举报受理查核工作规范》和《查核责任追究办法》。换届期间,推行组织信访“四联一包”制度,构建“信息联用、部门联动、案例联评、制度联建、领导包保”的工作格局。共受理365件,均进行调查核实处结。⑧审理市委管理干部和有关部门干部的党籍、党龄、参加工作时间等历史遗留问题。共审理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工龄计算、离退休待遇等问题8起。⑨加强与有关执法、执纪等部门的监督信息联络、年度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 2008年,推行以党组织选举“公推制”、重大决策“票决制”、党务公开“全程制”、监督管理“全时制”,工作效果“考评制”为主要内容,以党员“定岗承诺”为载体的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五制一诺”制度;开展“双百帮扶”活动,组织经济强村与经济薄弱村“一对一”结对帮扶,组织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牵手行”活动,探索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2009年,实施“党务工作志愿者行动计划”,建立4163人的志愿者信息库,向930家“两新”组织派驻志愿者1074名,实现党的工作“无缝覆盖”;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成立70个农村社区联建党组织;推进社区“代表委员活动室”建设,推行“4+3”联动机制,发挥代表委员作用;加快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升级,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村基本得到转化,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10年,深化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工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科学确定活动的主题、载体和目标,分行业分领域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活动;“五制一诺”制度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基层党建创新“县委书记项目”。2011年3月17至6月30日,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607个行政村完成换届,换届质量位居泰安市前列,通过省委换届巡视组巡察考核,肥城被省委确定为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市,成为泰安市首个两次荣获该称号的县市区单位。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四送进家·感恩老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和“桃都党旗红、温暖送万家”走访慰问活动、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会等系列活动;12月26日至29日,组织召开中国共产党肥城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市纪委领导班子。在农村推行“一户一票”制度,以每户一张表决票的形式,表决村级重大事项,畅通意愿表达渠道,提高重大事项决策民主化水平。在全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实施以“联帮带、手牵手、户户访”为主要内容的“连心行动”,建立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创新开展“两新”组织“建组织、扩覆盖”活动,“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率85%,党建工作覆盖率100%,被确定为全省“两新”组织“扩覆盖集中行动”联系点;实施“党务工作志愿者行动计划”,被省委组织部推荐为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典型单位。

【党员队伍建设】 2008年,深化“泰山先锋”工程,开展“梯级创建”活动,形成“桃乡先锋”—“泰山先锋”—“齐鲁先锋”—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梯级创建的工作格局;实施“递进培养工程”,打造政治素质强、政策观念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四强”型农村干部队伍;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2009年,探索建立“先锋指数”评价体系,采取分类量化评议、计算“先锋指数”的方式,把党员的先进性量化为具体分值,建立起便于操作、长效管用的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机制;深化“递进培养工程”,实施“能人回请”工程,聘请在外“能人”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破解薄弱村选人难、发展慢的问题。2010年,立足不同行业、领域实际,分类指导,开展“七抓七争做”活动,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健全完善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等四项制度,推行坐班办公、分类培训,探索“养老保险+特殊贡献补贴”办法,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监管。2011年,在社区中开展党员“活力细胞”行动,通过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推行党员领岗认责、实行党员包片联户、落实党员结对帮扶,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创先争优。8月5~27日,组织607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分3批赴江苏省江阴市委党校进行“封闭式”轮训,培训起点高、参训人员多、学习效果好,是历史首次。

【人才队伍建设】 2008~2011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实施科教兴肥、人才强市战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人才工作,加大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力度,统筹各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人才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先后制定实施《关于2009~2012年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人才培养选拔“金字塔”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引进的意见》等10多个政策办法。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重大事项;建立市委、市政府管宏观、管政策,组织部管协调、管服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落实、抓推进的工作机制;实行月报告、季通报、半年述职、年终考核、即时督查等制度;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并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二是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制定实施《肥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及《规划纲要》分工方案,确定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三大人才工作任务和10项重点人才工程。至2011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8.7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13.7%。培养和集聚一批高素质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先后有1人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被评为泰安市突出贡献人才奖,6人被评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人被评为省、泰安市首席技师,5人被评为泰安市首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阿斯德化工公司甲酸技术研发创新团队被评为泰安市第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先后命名表彰19名第七批专业就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00名“桃都英才”。三是人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注重人才能力建设,通过实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带动工程、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金蓝领”培养工程、农民“大培训工程”、人才培养选拔“金字塔”工程等特色鲜明的重点工程,人才素质全面提升,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银宝公司生猪新品种培育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阿斯德、金塔、云宇公司分别参与甲酸、酒精塔和轮毂产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四项指标连续逐年增长,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四是人才平台建设有了良好基础。建立高新区科技孵化器等“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泰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家,高新技术企业103家,重点企业研发机构31个,博士后工作站1家,72家科研单位中试基地;有60多家企业在高校、科研院所设有人才培养基地。五是人才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全市各类人才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做大优势产业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在加快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开发、促进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突出高端引领,创新引才方式,引聘各类人才1080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65人。通过企业引才、才引项目,走出一条“引进一批领军型人才,新上一批高科技项目,发展一批新兴产业”的路子。瑞泰公司引进留美博士,新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分子筛项目;明瑞公司引进中科院博士,新上纳入国家科技攻关的碳酸锂项目;八戒公司引进日本海归博士,新上世界首创“微波无电极紫外线光源和固化装置”项目。

【远程教育】 2008~2011年,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两提高三服务”活动为抓手,按照“以用为本”的要求,深化“五个平台”建设,开展“五比五争”、“双创双争”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远程教育工作有了新进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①2008年7月,开通“肥城远教”电视互动频道, 推进“远程教育入户”工作,将远程教育课件节目辐射到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并通过拨打免费电话3218585实现互动点播,实现远程教育“由村入户”,电话一打、节目进家,从更大范围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已录入课件节目1.5万余个,可供点播8000多个小时,已点播各类节目3.5万次,平均每周点播200多次。②规范互联网传输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一主多辅建平台、创新学用模式”的要求,2011年底终端站点完成远程教育集中学习站点宽带上网和齐鲁先锋客户端软件安装工作,实现传输方式转换。③完善站点规范化管理。加强设备管理维护,规范完善工作台账,做到清理清查、维修维护、汇总归档“三统一”,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深化拓展“规范提升”活动,落实“六查六完善”措施,对查出的问题实行“挂账消号”的办法,逐一督促整改,增强自主更新设备的能力,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站点实际使用率。④打造综合型服务站点。围绕“基层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建设,印发《全市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精心打造一批中心站点,创建一批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示范站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依托远程教育集中学习站点,与农村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20处高标准综合服务站为党员和党组织培训学习、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便民利民等提供综合服务。
二、远程教育阵地培训效益逐步增强。坚持以用为本,着力在“管、学、用”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加强远程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素质能力。加强镇村管理员、教学辅导、技术维护“三支队伍”建设,深化“结对帮带提升”活动,加强培训管理,全面提升素质能力。抓好镇村管理员特别是“大学生村官”管理员的管理培训,增强站点服务力量。不断充实技术保障队伍,选聘42名微机操作熟练、熟悉单位业务、责任心强的业务技术骨干担任远程教育工作联络员,开展技术辅导和督导,帮助指导乡镇、村解决网络管理维护方面的问题。二是强化教学组织,提高学用效果。推行远程教育学习学分制,指导各镇街制定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大对各村组织学习收看应用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促进学习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推进“农民引导性培训”工程。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制定《全市远程教育开展农民大培训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各村远教站点和“肥城远教”频道,每月突出3~5项实用致富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办班、专家授课等方式,开展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从业观念等专题培训。组织农业、林业、农机、畜牧等部门的专家和业务骨干等远程教育专家辅导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集中现场辅导教学活动,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开展专题教学辅导。四是开展“党员干部借助齐鲁先锋网充电学习”活动。在全市1971个基层党组织和5万余名党员中开展以“齐鲁先锋网”为载体的“学习充电”活动,各基层党组织把党员干部学习“齐鲁先锋网”情况纳入年终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做到平时督导与年终考评相结合,掌握党员学习情况,总结推广学用方面的先进经验、优秀典型。五是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在老城街道方远奶牛养殖场建设“大学生创业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和大中专学生到基地学习交流、实践锻炼,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在新城街道古店村建设“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在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设“新兴农业产业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发挥“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教学优势,组织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
三、远程教育“五个平台”建设扎实开展。一是围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打造学习培训平台。发挥网络优势,不断强化学习培训阵地建设,采取远教课堂集中学、远教频道点播学、专家教授辅导学、教育基地现场学、典型带动示范学等方式,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分类分层次的培训活动。严格落实每月5、15、25日集中学习日制度,有条件的村全天开放、随到随学,党员干部经常性集中学习参学率90%以上。二是围绕助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着力打造党组织活动平台。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不断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老城街道栾庄村深化完善党员定岗承诺责任制度,明确规范党员干部的岗位职责和任务目标,并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新城街道开通泰安市第一家乡镇级党建网,并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链接,尝试以“网上组织生活”的方式开展党员活动,组织流动党员通过网络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办新城大学生村官网,成立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开通QQ群,通过学习有关课件节目,大学生村官投资自主创业——建设节水池藕种植基地。三是围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着力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掘远程教育系统优势,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工作,引导镇街、村(社区)利用远教设备,以公文流转、信息浏览、邮件传递等作为应用的突破口,探索推行办公自动化。利用远教平台,深入推进“科技致富工程”,大力推广实用致富技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双带”能力。鼓励支持计生、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利用远教平台,开发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功能,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四是围绕促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着力打造社情民意沟通平台。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全面推行“五制一诺”制度,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安驾庄镇安驾庄村针对外出务工农民工党员较多的实际,在村远程教育网上设立村民实名制QQ号,开设视频聊天室,村干部定期联系,加强沟通,让他们及时了解村里各项事务,并通过论坛对基层组织建设、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供信息或项目。王瓜店街道王东村依托远程教育站点,设立代表委员活动室,整合资源,定期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活动,征求意见建议、帮助解难事办实事,实现代表委员开展活动经常化、发挥作用最大化。五是围绕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着力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展政策咨询、科技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活动,不断拓宽远程教育服务党员群众的渠道和空间。
四、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建立课件资源整合开发新机制,拓宽渠道,整合资源,推进市电视中心等8个教学资源基地建设。精心选择课件题目,组织拍摄制作,先后拍摄制作各类课件近100部,在中央、省远程教育频道和泰安电视台《党的生活》栏目播出,采用量在泰安六个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发挥党员电教优势,拍摄制作50余条电视新闻,宣传推荐全市基层党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典型。在摄制中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提高课件制作质量,专题片《命运》在省第三届远程教育课件观摩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并荣获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银奖”;《爱心妈妈》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14届行业电视节目展评一等奖和“2010首届中国(寿光)农业电视论坛暨节目评估年会”二等奖;反映边院镇小王村党支部书记李恒营先进事迹的电视片《追求》在泰安市第二届远程教育课件暨第八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在泰安市第六届远程教育课件观摩评比中,四个评比栏目中,《民主的力量——肥城市实施党内基层民众“五制一诺”制度纪实》荣获组织工作创新成果类课件一等奖,《探秘肥城有机菜》荣获实用科学技术类课件一等奖,获泰安市《党的生活》供稿先进单位,开创泰安市历史上最好成绩。2011年4月,论文《镜头里的美丽事业》和课件作品《探秘肥城有机蔬菜》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寿光)农业电视节目评估年会上分获一等奖、二等奖。论文《专题片中兴奋点的设置》、《专题片中采访声的处理和运用》、《专题片中画面长度的确定》在《电化教育与远程教育》发表。2011年7月,在全省远程教育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举行的“为党争光、为民服务”为主题的“五比五争”活动中,囊括所有奖项,选送的《探秘肥城有机菜》获省“百部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荣誉称号;远教中心刘奎东代表省远程教育业务能手发言;湖屯镇袁征获全省远程教育征文一等奖;选手孙文秀(女)代表泰安市在省远程教育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五、创新性工作深化拓展。一是出版发行课件作品创作教材——《镜头里的美丽事业——谈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作品创作》。内容包括课件作品创作概述、策划与创意、选题、拟定片名、谋篇布局、撰稿、摄像、采访、画面剪辑、声音制作、字幕的运用、动画特技制作和课件创作工作的几点感受等13个方面。本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二是开展“双创双争”活动,推进远教工作上水平。2011年组织开展以“创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创建远程教育示范站点,争做远程教育学用表率、学用明星”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双争”活动,按照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成果运用、考核表彰四个阶段分步实施,年底命名表彰4个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30个示范站点,30名学用表率,40名学用明星,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实行动态管理,经复核不合格的取消荣誉称号,及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落实,做到争创有目标,活动有载体,考评有标准,效果有保障。三是推行远程教育“齐鲁先锋跟踪服务卡”。汶阳镇借助“齐鲁先锋”平台,在全镇55个基层站点推行“远教跟踪服务卡”,正面印有“您最想看的课件节目是什么,您最想了解什么实用技术”,背面注明镇村两级远教管理员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党员群众可根据个人需求填写,也可随时向管理员咨询学习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管理员接到电话后将在最短时间内给予答复,“远教跟踪服务卡”成为解决党员群众难题的“金钥匙”。四是扎实开展“三带五树”活动。围绕以“带头抓远程教育工作,带头学习远程教育知识,带头运用远教致富奔康”为主要内容的“三带”活动,明确农村党组织书记要搞好“三带五树”,即树立五个方面的典型:树学用标杆、树人生信条、树致富导向、树守法标兵、树先锋形象。通过“三带五树”活动,全市推广69名党组织书记的先进事迹,涌现出一大批责任意识强、服务水平高、教学组织管理得力、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好、工作业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护爱戴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典型。
六、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肥城市作为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单位之一,设计制作具有肥城特色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页,在“齐鲁先锋平台”设立专门链接,搭建起统一的农村商务信息综合发布平台,网页设置分供应信息、求购信息、产品库、区域特产、市场行情、资讯中心等九个栏目,网页已链接21户种养大户、181个经纪人、4个农业协会和48个涉农企业,提供咨询问答和公众留言,就商务信息服务方面的有关事宜进行互动交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教材】 2011年11月,由市委组织部编写的全国第一本党员教育电视片业务书籍——《镜头里的美丽事业——谈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由省委组织部出资,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朱昆峰主任作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作为培训教材发放至全省各级远程教育机构。本书以专业视角、平实语言和鲜活事例,阐释分析党员教育电视片的策划、编导、撰稿、拍摄、编辑等基本知识,全面系统地介绍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的流程和方法技巧,既讲理论教办法,又讲案例谈体会,为组织系统从事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工作提供了学习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