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9&rec=23&run=13

中共桃园镇委员会
书 记 韩立新 2008年1月离职
孙衍辉 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
刘灿玉 2011年11月任职
副 书 记 付 玲 (女)2010年4月离职
阴军伟 2008年1月离职
孙 建 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
王 涛 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
宋 毅 2011年11月任职
郭启江 2011年11月任职
党委委员 白树波 2008年10月离职
尹逊栋 2010年4月离职
刘玉明 2008年10月离职
刘建军
时向东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
郭启江 2008年10月任职
石 魁 2010年4月任职
王宜强 2010年4月任职
赵 磊 2011年11月任职
中共桃园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阴军伟 2008年1月离职
孙 建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
王 涛 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
郭启江 2011年11月任职
桃园镇人大工作室
主 席 韩立新 (兼)2008年1月离职
孙衍辉 (兼)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
刘灿玉 (兼)2011年11月任职
副 主 席 杨延峰 2009年4月离职
李洪增 2011年3月离职
史绪堂 (2011年11月为正科级)
武 刚
桃园镇人民政府
镇 长 付 玲 (女)2010年4月离职
孙 建 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
宋 毅 2011年11月任职
副 镇 长 孙素青 (女)2008年10月离职
白树波 2008年10月离职
时向东 2008年10月离职
石 魁 2010年4月离职
郭启江 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
王宜强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
阴其玲 (女)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
李炳兆 2010年4月任职
刘建军 2011年11月任职
刘 敏 (女)2011年11月任职
副科级干部
叶吉忠
尹逊国
阴 才 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
李炳兆 2009年12月任职
桃园镇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刘建军 2011年11月离职
赵 磊 2011年11月任职

【地理概况】 桃园镇位于肥城城区偏西南13.6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6°06′~36°12′,东经116°33′~116°44′,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17.5公里,东与新城街道尚里、仪阳镇小栲山、刘家山头、安临站镇虎门等村为界;西与平阴县店子镇柳滩、丁屯等村接壤;南与王庄镇郭场、东焦、魏家坊、花园、郭辛等村毗连;北以米山为界,与王瓜店街道前米山、陈庄等村为邻;隔康王河与湖屯镇南小王庄、钱庄、纸坊,石横镇道口、旅店等村相望。总面积100.8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肥梁路、湖王路、孙牛路穿越南北,泰临路、肥桃路、安桃路横贯东西,形成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全镇56个自然村,42个行政村。2011年底,总人口5684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8%,其中非农业人口489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64人,比全市平均密度少188人。2008~2011年,人口每年自然增长率为1.95‰。
桃园镇平原、丘陵各占一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耕地面积5358公顷,粮田面积4.7万亩,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旱能浇,涝能排。主要出产小麦、玉米、土豆、白菜、地瓜等,土豆、白菜产量居全市第二。桃园镇是中国土特名优产品—肥城桃(又称大佛桃)的正宗产地和主产区,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被誉为“世上桃园”,“桃园镇”由此得名。全镇肥桃面积近4万亩,是中国肥桃生产第一镇,被载入大基尼斯世界纪录。境内资源丰富,主要矿产为石灰石、黄沙、红土,石灰石储量40亿立方米,红土储量10亿立方米、居全市首位,是生产水泥的优质原料。
境内有大小峰峦66个,按自然位置分为北列诸山,东南山群,南列诸山,均属泰山山脉的延伸。较高的山峰有米山、母猪山、凤凰山、五龙山、娃娃山、鸡鸣山,最高海拔309.9米,最低海拔78米,平均海拔105米。康王河、金线河流经境内,自东向西流入汇河,属汶河水系,雨季河水上涨,水流滞急;冬春则成为涓涓细流,遇旱则断流干涸。属季节性河流。
桃园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春两季多风,雨雪稀少;夏秋雨季气候温热,雨量集中。平均气温为12.9℃,年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17℃,最热是7月份,最冷是1月份,月均气温20℃的时期一般达5个月之久,大于10℃的积温为4412.8℃。平均地温为16℃,大体比气温高24℃。年日照时数为2654小时。

【历史要述】 “桃园镇”因种植肥桃而得名。据桃园镇志记载,1952年6月2日,全县进行区划调整时,本境为第十一区。1958年4月撤区并乡,本境分建桃园、屯头两个乡。1958年9月,桃园、屯头两个乡合并成立桃园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撤社建区,更名为桃园区。1985年11月撤区建乡(镇),改称桃园镇至今。
桃园镇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7年,桑岐曾、桑少山等在屯头村组建起60余人的抗日游击队,1938年2月,编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等十一大队。1939年,李虹在涝洼村小学举办全县妇女救国训练班,先后开展反敌除奸、减租减息斗争和以借粮斗争为中心的“红五月”运动。1946年,进行土地改革和复查斗争,实现“耕者有其田”,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1948年,肥城全境解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桃园人民表现出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600余人参军参战,支前民工1000余人次,数百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桃园出现许多名人志士,近现代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党政革命干部和英模人物,为党和人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国民经济概况】 4年间,桃园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实际,依托特色农业和特色企业的发展机遇,坚持“开放兴镇,工业强镇,农业立镇,三产活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挥优势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持续深化种植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协调发展。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25.2亿元,比2007年增长2.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9951元,比2007年增长2.04倍。先后被评为泰安市10强农业产业化乡镇,泰安市肥桃培优先进乡镇,泰安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等。

【农业】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绿色农业。至2011年底,随着“两菜一粮”种植模式的不断成熟,全镇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加大种植结构的调整步伐,逐步形成5万多亩的种植规模,并打造出费乌瑞它、大西洋等土豆知名品牌,土豆、大白菜远销22个省市区。到2011年,全镇建设蔬菜合作社32个,大型蔬菜交易市场3个,以蔬菜为主的物流公司2个。同时,大力发展粮食种植(肥梁路以东)和林牧副业发展。2011年,粮食总产量57519吨。4年间,造林面积32100亩,果园面积2.7万亩,果品总产量1.1亿吨。生猪存栏量保持1.5万头以上,大牲畜存栏量2000头以上,羊存栏量2.5万只,家禽存栏量100万只,禽蛋总产量210万公斤,肉类总产量1120万公斤,均比2007年增长30%以上。
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至2011年,农用机械总动力12.497万千瓦,比2007年增56%。机井540眼,有效灌溉面积6.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拖拉机1570台、8.371万千瓦,比2007年增加640台;农用汽车50辆、1500千瓦;农用机动三轮车11080辆。

【园区建设】 至2011年,民营经济发展区总面积已扩展到1600余亩,区内拥有42家企业,其中规模企业有桃乡水泥有限公司、山东三川集团、山东东亚机械有限公司、肥城瑞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肥城腾跃泡塑有限公司、青岛利百时家纺(桃园)有限公司等。2011年,实现总产值10.2亿元,利税11600万元,其中规模企业实现工业产值7.5亿元,利税8000万元。2009年,利百时投资6.3亿元开工建设,年可实现产值7.8亿元,利税8200万元;肥城桃乡水泥有限公司再次通过技改扩能,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600万元;2010年,肥城市坤庆食品有限公司在西里村、东里村等地发展原料基地1600多亩,,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村企双赢。至2011年,年加工鲜桃8600吨,草莓1000吨,圣女果1200吨,实现产值6200万元,利税800万元。

【交通邮电】 2008~2011年,投资819.25万元,新修农村公路40.22公里,其中投资63万元,新建桥梁5座,维修桥梁2座。全镇农村公路总里程170.22公里。2011年,有36个村实现村有公路与全镇境内主要干线、支线相连,构成便利的交通网络。2011年,全镇营运车辆保有量286辆,拖拉机保有量714台,比2007年增加230台,增长48%。
2011年,设邮政支局1处,干部职工8人,投递点167个,里程245公里,电话交换机容量3.83万门,电话34248部,占全市业务量的6%,年增11.5%。

【财贸金融】 2008~2011年,财政总收入17665万元,总支出17600万元,收支基本平衡。2011年,财政总收入6077万元,比2008年增加3208万元,年均递增28%。
2011年,集市成交额920万元,比2007年增长11.8%,市场供应充裕,物价平稳。商业零售网点576个,其中个体有证商店568个。平均服务对象98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
农村信用社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资金实力不断壮大。2011年,存款余额5.0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比2007年年末增加3.27亿元。同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2011年贷款余额分别为1.81亿元,2.24亿元。

【镇村建设】 4年间,结合桃园地域特点,将42个村规划为10个社区,先后投资4730万元,在屯头社区、伏庄社区、鲁里社区、龙阳社区、里留社区建起社区居民楼,建筑面积7.28万平方米。
到2011年底,交通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五条干线公路贯穿全镇,基本形成干线公路为主,村村通公路相连的交通网络。
社会化供水面进一步扩大,全镇50%的村已纳入社会化供水网,50%的村实现单体供水,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公共设施建设建筑总面积0.6万平方米。

【科教文卫】 2008~2011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4年间,获县市级以上的奖励76项,其中39项创新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文教卫生工作中。
2008~2011年,民营企业蓬勃健康发展,形成水泥、钢铁机械、建材、化工、蔬菜加工、家纺等行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企业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1人,专聘技术人员502多人,培训人才360人,引进12项新技术开发项目。4年中,依靠科技进步年净增产值2.1亿以上,技术项目中获国家奖1项,省级奖6项,县市级奖40项。
教育环境不断改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在创建省教育示范市过程中,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2011年底,全镇有初级中学1处,定点小学6处,幼儿园8处。4年中,先后投资600万元修建晒书城小学教学楼、办公楼、综合实验楼,北台小学教学楼。有省级规范化中学1处,泰安市规范化小学2处,肥城市规范化小学3处,泰安市规范化幼儿园2处,泰安市学校文化建设“AAA”学校2处。全镇教职工376人,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212人,有62.5%的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各单位获得省级表彰奖励1次,受地市级表彰奖励9次,受县级市表彰奖励27次。有省级优秀教师4人,泰安市优秀教师11人,肥城市优秀教师60人。4年共培养合格中学生2800多人,升入高一级中学1000多人,1200多人升入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入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巩固率100%,成人教育共培训各类人才2600多人。
文化事业不断进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到2011年,有文化中心1处,文化大院8处,青年、民兵、妇女之家43处,业余、文艺团体10个。彩电入户率92%,闭路电视入村38个,入户8100多户。村委购买大彩电、VCD、摄像机、录音机40多台,图书3万多册,报刊30多种,有4000多台电脑进入平常农家,家庭小汽车300多辆。泰安市文明村4个,县级以上文明户1200多个,精神文明建设受县市级以上表彰8次。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卫生院1处,床位80多张,医护人员73人,中级以上职称49人,万元以上先进设备31件,受地市级表彰3次,县市级表彰5次,全镇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率100%。村卫生室32处,保健人员89人。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人员6人,万元以上先进设备6件。
农民健身蓬勃兴起。至2011年,全镇综合健身场所1处,村级健身场所12处。

【人民生活】 2008~2011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一是在“东果西菜”发展格局下,发展蔬菜种植、蔬菜交易,发展肥桃、核桃、樱桃等增加农民的收入。二是招商引资上项目,安排剩余劳动力进企务工,以东亚机械、桃乡水泥公司、三川机械公司、坤庆食品公司、金帛服装公司(投资6.3亿元)等支柱企业为中心,安排剩余劳动力8200多人。三是外出务工,每位外出人员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951元,比2007年增加4129元,增长70.9%。到2011年,每千户中有一户购置家用小汽车,每百户中有电视机110台、电动力180辆、自行车315辆、摩托车45辆、机动三轮车99辆、电风扇180台、洗衣机30台、电冰箱27台,衣着消费500元/人·年,食品消费3800元/人·年,人均住房面积48.5平方米。
4年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居住条件、学习活动场所、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全镇42个村全部吃上清洁放心的卫生水,全镇有青年之家28处,健身场所12处,老年之家12处。到2011年有36个村硬化村内主要道路,11个村安装路灯, 16个村干道绿化,植树2162棵,绿化面积7200平方米,完成改厕5364个,新增沼气池615个,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