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橫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9&rec=22&run=13

中共石横镇委员会
书 记 杜玉江 (副县级)2010年1月离职
李向东 (副县级)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
孙衍辉 (副县级)2011年11月任职
副 书 记 赵春晖 2008年10月离职
贾同国 2010年4月离职
董 军 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
杨 木 (挂职,时间二年)2008年11月任职
肖海霞 (女)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
于 芳 (女)2011年11月任职
汪 涛 2011年11月任职
党委委员 翟光胜 2008年10月离职
董 军 2011年11月离职
巩香莲 (女)2008年10月离职
王 勇 2011年11月离职
唐爱云 (女)2008年1月离职
李向云 2010年4月离职
王 健 2008年10月任职
曹会欣 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
汪 涛 2008年10月任职
邹 磊 2008年10月任职
尹逊栋 2010年4月任职
孟宪栋 2010年4月任职
顾 磊 (女)2011年11月任职
卫荣梅 (女)2011年11月任职
中共石横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翟光胜 2008年10月离职
汪 涛 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
尹逊栋 2011年11月任职
石横镇人大工作室
主 席 杜玉江 (兼)2010年1月离职
李向东 (兼)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
孙衍辉 (兼)2011年11月任职
副 主 席 尹燕泉 2009年7月离职
李向云 2010年4月任职
石横镇人民政府
镇 长 贾同国 2010年4月离职
董 军 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
于 芳 (女)2011年11月任职
副 镇 长 唐爱云 (女)2008年1月离职
孟宪栋
董 军 2008年10月离职
王 健 2008年10月离职
曹会欣 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
李向云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
王 强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
杨 木 (挂职,时间二年)2008年11月任职
尹逊栋 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
付振江 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
顾 磊 (女)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
卫荣梅 (女)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
张 芳 (女)2011年11月任职
李文新 2011年11月任职
副科级干部
王 强 2008年10月离职
阴其玲 (女)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
顾 磊 (女)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
卫荣梅 (女)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
石横镇政协工作联络室
副 主 任 李永和 2008年9月离职
石横镇人民武装部
部 长 李向云 2008年10月离职
邹 磊 2008年10月任职

【地理概貌】 石横镇位于肥城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8′~116°36′、北纬36°08′~36°14′,南北长13.65公里,东南长13公里,总面积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3%,南部、北部、西部与平阴县接壤,东部与湖屯镇为邻,东南部与桃园镇毗邻。新老泰临公路横穿东西,济菏高速在西部擦肩而过,全镇36个自然村,37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境内总人口86673人,占全市的总人口的9.5%,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90人,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2‰。
石横镇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山区,有大小山头38个,海拔在100~250米之间,主要山峰有福山、寨山、万灵山、马鞍山、薛山、流力山、凤凰山,约占全镇面积的30%,中南部为康王河、汇河冲积平原,约占全镇面积的70%,耕地面积3760公顷,土地肥沃,水利设施配套完善齐全,旱能浇、涝能排,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果树有苹果、核桃、山楂、肥桃等。全镇森林覆盖率36%,蔬菜有大白菜、菠菜、韭菜、黄瓜、西红柿等。石横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最热为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1℃,最冷为1月,极端最低气温-13℃,全年无霜期189天。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河流有两条:康王河、汇河,横跨中南部,汇河上游还有大留河、胡子沟、六里河、红石河等支流,北部山区还有人工引黄灌渠,长达12.5公里。2003年建成赵庄水库,另外还有中部矿区塌陷水面近万亩,形成自然湿地,促进了水面养殖业和旅游业开发。石横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煤、石灰石、石灰岩、陶土、黄沙等矿藏。

【历史要述】 石横镇是历史古镇,始建于周朝,镇驻地村临近一条石头沟,而得名石沟村,宋朝为石沟镇,金代改为石横镇,民国为福阳乡、肥城七区,新中国成立后为石横区,1958年为石横人民公社,1984年1月为石横区,1985年11月改为石横镇至今,镇驻地成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石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上古时舜帝曾在衡鱼一代建都,号令天下、遗迹犹存。春秋时出现史学家左丘明,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写成《左传》、《国语》为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北宋时有武艺超群的抗金英雄刘海东、明代有著名学者张继业、知名道人邱建中、清代有著名书法家张嗣宗。在现代革命史上有山东早期党员、点燃石横革命火种的尹鹏武,解放战争中涌现出宁死不屈的抗日区长李延章、杨绪谱、戴玉浩等一大批革命英烈人物。石横又是革命根据地,老一辈革命家徐向前元帅于1940年指挥了著名的衡鱼战斗,1939年肖华将军在这里指挥了赵庄战斗,老一辈革命家万里、段君毅等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崔子明司令员亲自指挥了石横战斗,为石横人民翻身解放做出了贡献。
石横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其中有6亿年前形成的万灵山竹叶状化石,名胜古迹有舜王冢、都君祠、左丘明墓、舜井唐槐、泰山显灵宫、北大留汉墓群、旅店古窑遗址、刘海东墓、关帝君行祠、隆庄教堂、四眼子井、福山寺、圣佛寺、左丘明湖湿地公园等。石横又是历史古村,有九街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历史上商贾云集,为贸易重镇,其古街古墓、古城墙、护城河仍依稀可见,石横是中华武术之乡,历史上有“抢不扎石横之说”,至今还流传着“徐家枪、梅家棍、邹家皮锤不用问“的歌谣。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健将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曾受到陈毅元帅接见。

【国民经济概况】 2008~2011年,石横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努力率先争先,以全新的理念作为不竭的动力,不断创新机制、转变方式、激发活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4年间,是石横镇综合实力提升最快、镇容村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2011年,实现社会总产值380亿元,比2007年增长7.2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比2007年增长2.8倍,实现人均收入11257元,比2007年增长1.8倍,综合实力居全市首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优秀园林城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文明村镇”、“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等。在泰安市荣获的奖项达20多项,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国优质示范站”。

【农业】 2008~2011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下,石横镇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加大农业调整力度,利用土地流转、租赁等形式,发展特色经济、有机蔬菜和观光农业、畜牧小区等,形成北部山区以种植各类干鲜果品、养殖为重点;南部平原以种植有机蔬菜为中心,着力发展两菜一粮;中部塌陷区以水产养殖、设施大棚、发展服务业为突破的种养格局。各类农业合作社为农民的产销注入活力,使农业不断做大做强,优质高效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技人员轮回各村进行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按季节分层次邀请专家培训农民,4年共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4年间投资3200万元,用于挖河、清淤、打井、修渠等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拥有农业机械10288台(套),比2007年增加2036台(套),总动力891604千瓦。2011年全镇发展“两菜一粮”面积5000亩、土地流转面积1.8万亩、有机菜面积3650亩、设施棚菜2900亩、节水池藕180亩、水产养殖3600亩,发展规模饲养小区36处,山区开发12000亩,发展干鲜果树6000余亩。2011年,全镇粮食总产量43000吨,比2007年增加13000吨,农业总产值6.8亿元,比2007年增加1.9亿元。林业生产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农田林网化、荒山基本绿化,全镇森林覆盖率36%。

【镇村工业】 镇村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和破产重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实现民营化,企业焕发生机,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11年,全镇已发展民营企业382家,年创产值180多亿元,年创税收6492万元,成为经济发展重中之重。

【园区建设】 作为肥城市三大经济板块之一的石横板块,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用足用活上级政策,紧紧依托国有企业膨胀发展的机遇,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坚持招商引资不松劲,以优化服务促发展,不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008~2011年,逐步规划和完善1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和现代物流园,“两园”均位于新泰临公路南侧,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北部产业聚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横镇招商引资上项目和承载驻石企业扩项目、市属企业转移项目的主要平台。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热、通天然气、绿化、亮化,特别是康汇污水处理厂的按时运营、11万伏专用降压站的建成,增强投资园区的吸引力。昌盛石墨电极、一滕化工、泰利铸钢、福山机械、鲁中能源、鑫岳化工等项目集团落户工业园,为石横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4年间,全镇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52个,园区项目总数200多家,年创工业产值260多亿元,创利税4000多万元。

【交通通讯】 2008~2011年,积极对上争取,加快交通运输和电讯邮政事业的发展步伐。至2011年,累计投资9200万元,全镇36个自然村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硬化道路260公里,与国家主干道形成“六纵八横”的公路运输网络。同时,加大公路管护力度,成立乡村公路管理站,组成120人的乡村公路养护队,及时维护和管理,保证了道路的畅通。公路通百业兴,促进了全镇运输业的发展。全镇重型汽车、农用三轮、四轮、拖拉机等8420余辆,比2007年增长20%。
邮政电讯业发展迅速。邮政承托报刊投递、包裹邮递、邮政储蓄、三农服务等业务;电讯成立网通公司,承担着固定电话、网络管理、话费收缴等业务。2011年,全镇固定电话1.4万部,电脑用户总量1.2万台,手机拥有量1.8万部,分别比2007年增长15%、230%、400%。邮政业务总收入600多万元,比2007年增长50%。2011年电信业务收入1100万元,比2007年增长40%。

【财贸金融】 2008~2011年,注重财贸流通、税源培植和增收节支等工作,促进财贸金融业的稳步发展。2011年,农副产品销售量9.8亿元,比2007年增长2倍,商业网点3800处,从业人员上万人,活跃了商贸流通市场。2011年镇域内税收11.6亿元,比2007年增加4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615万元,比2007年增加6000万元。境内各类银行储蓄余额18.3亿元,比2007年增加6.8亿元。各类保险金额3.8亿元。财贸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为全镇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镇村建设】 2008~2011年,镇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以建设百强小城镇为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铺开新一轮镇村建设蓝图,先后聘请北大、山东建筑大学教授、专家,充实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小城建设,实现城镇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不断提升小城镇内涵,实行投入多元化、运作市场化,强力推进、精心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市。4年间,先后引进中铁二局、北京中翠、冀中建设集团及省内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4年间,投入12亿多元用于镇村建设,初步搭起“三区三园三线”、“六纵六横”的城镇主干道,镇村主干道实施硬化、亮化、绿化,主要居民区通上天然气、暖气管,安装路灯。绿地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安装路灯千余盏,有7个村整体搬迁到镇驻地,住上居民楼,有8个村进行居民楼改造。公共设施日臻完善,形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小城镇。红石河公园、丘明湖公园、社区公园、村内公园已成为人们休闲玩乐的好去处。巩固镇村建设成果,配齐配强城镇管理执法大队、园林绿化队、环卫清洁队,明确职责。建设垃圾处理站,村村建设地埋式垃圾箱。对城区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了垃圾及时清运,主干道卫生清洁,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了城镇品位。

【科教文卫】 2008~2011年,全镇的科教文卫体育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累计获得肥城市以上科技奖励236项,其中有96项已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和文教卫生事业。4年间,聘用各类技术人才1800多人,引进高端人才36人,培训各类实用人才8600多人次。开发新技术项目38项,依靠科技进步新产值每年净增产值在20%以上。有42项技术获国家级奖,8项获省级奖,262项获市级奖。
教育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2008~2011年,规范化改造7处中小学,基本实现楼寓化,配齐配强教学设施,达到省和泰安市规范化标准。推行教学改革,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攀升,初中升学率和优秀生比例连续八年在肥城市位列第一,被评为“泰安市教育强镇”。4年共培训合格中学生4286名,升入高一级学410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5.6%。开展“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活动,增强师生、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100%。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100%,成人教育4年共培训各类人才2896人,在职教师446人,58人被评为肥城市以上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泰安市优秀教师。
文化生活日益活跃。建立镇文化活动中心,每年举行一次农民文化艺术节和元宵节传统文艺汇演,有29个村建起文化广场,25个村建起农家书屋,南大留村成立文艺宣传队和“横笛邦”剧团,农闲时巡回演出。全镇健身娱乐场所60多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镇卫生院配套完善医疗设施和医疗环境,接诊率空前提高。全镇30处农村卫生室全部升级改造,达到省甲级标准,方便居民就医。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居民病有所医,负担减轻,基本医疗得到保证。镇计划生育服务站配齐配强技术人员及相应设备,强化服务,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
体育事业长足发展。2008~2011年,共向市以上体校输送学生28人,中学增设武术课,使石横镇传统武术发扬光大。全镇设有体育健身场所26处,健身锻炼已融入居民的生活中。
史志旅游工作成效明显。出版发行《左丘明文化研究》,《石横镇志》荣获省社科类优秀成果奖,为《石横镇旅游规划》的编制,石横的历史文化景点和自然景观的修缮保护及开发奠定基础。全镇年接待旅游客人1.8万人,已成为全省的旅游强镇。

【人民生活】 2008~2011年,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促进人民生活的改善,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2011年,农民纯收入11257元,比2007年增加5787元,年递增1450元,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镇村公路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开通镇村购物公交车。镇驻地楼房居住区实现社会化供水、供暖、供天然气。126名农村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有843个贫困户2070人享受到农村低保,每年对特困户、特残户进行慈善救助,有370人受益。2011年,人民的生活日常支出人均2156元,比2007年增长3倍,液晶电视、彩电拥有率达到98%以上,有线电视入户2.2万户,入户率86%,43个村(居)全部设立健身娱乐广场,5.8万农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民合作医疗,2.9万城镇居民全部参加城镇医保,人民的健康有了基本保障。有4个村非农居民办理失地保险,60岁以上老人领到养老金。全镇有26%的户有电脑、空调、录像机、照相机,有46%的户有洗衣机、电冰箱,60%的户冬季有取暖设施,80%的户安装太阳能洗浴设施,摩托车、电动车户均拥有2.1辆,4.8%的户拥有家庭轿车,28%的户入住楼房,各类新式家具及用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的生活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
(吕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