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9&rec=199&run=13

【概况】 2011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下设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协会2个一级事业单位和人口宣教中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2个二级事业单位,内设人秘科、政策法规科、发展规划科(挂行政审批科、人口信息科牌子)、科学技术科、宣传教育科5个职能科室,共有干部职工72人。14个镇街设有计划生育办公室和计划生育服务站。
2008~2011年,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线,健全保障机制,加大推进力度,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平均人口出生率10.40‰,自然增长率3.83‰,合法生育率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先后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县、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县,是全国生育关怀行动和全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首批试点县,全省人口文化工作示范县。市人口计生局连年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市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级示范站。
1.加强工作保障措施。实施人口问题综合决策,每年召开年度奖惩兑现会和半年形势分析会,严格人口目标责任,严格兑现奖惩,督促抓好工作落实。制定完善经费投入“刚性”规定,建立以奖励激励政策、保障扶助政策和优先优惠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导向体系。各级、各部门在制定出台普惠性政策时,优先向计生家庭倾斜和照顾,发挥政策保障的导向作用。强化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力度,组织协调薄弱村帮促、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和利益导向政策落实等重点、难点问题综合治理,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2.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加强投入,优化工作环境。市级重点加强人口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计生、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信息交流制度;镇街开展以站室改造、设备购置为主要内容的强基工程,加强技术服务力量。村级重点深化以“宣传环境景观化、阵地建设实用化、村级档案规范化、计生队伍职业化”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营造有利于计生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二是开展活动,强化宣传教育。把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夯实基层基础的有效途径,开展“幸福感召”等专题宣传,推动新型人口观念、婚育观念、家庭观念的传播。三是抓好薄弱环节,工作平衡推进。开展清理清查、依法行政、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等专项治理活动,通过集中活动和阶段性工作安排,运用“两分一联”工作措施,集中力量抓好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管理和薄弱村转化等薄弱环节和疑难问题的解决落实,确保大项指标质量不断提升。
3.加大机制创新力度。一是实施以“争星夺旗”为主的基础管理工作机制。2010年,实施村级计划生育“争星夺旗”活动,村级基础工作目标细化量化,划分为领导重视、利益导向等10个“星级”,年终统一考核验收、命名表彰,市级对村计生主任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资金奖励,镇级奖励村级其他专职人员,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村级计生工作的内在质量有了新提升,基层基础不断稳固和加强。二是实施以“幸福感召行动”为主的宣传教育拓展机制,以项目运作的形式推进落实。2011年10月,在泰安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桃都计划生育十大幸福使者颁奖典礼”,促进“晚婚晚育成就事业、少生优生尽快致富、优育优教培养成才、创业致富老有所养、计划生育家庭幸福”等五种新型生育文化广泛传播。三是实施“两分一联”破解疑难问题工作机制。实施“分级落实、分类督办、联合行动”的“两分一联”工作机制,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解决问题的合力。四是实施完善以“双向约定”为主的群众工作机制。2009年,在全省率先进行“第二轮”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改革,实施以“诚信”为核心、村委会和群众双向承诺、共同约定的“计划生育双向约定”,为人口计生工作找到一个行政推动、利益导向、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最佳“结合点”。五是实施以“幸福家庭创建”为主的激励引导机制。4年间,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加强人员配备,完善“贴心化服务、精细化服务”工作模式,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覆盖率86%。开展“真情牵手”为主的“生育关怀·桃乡双抚”系列活动,慰问救助困难计生家庭和计生干部,探索“从摇篮曲到夕阳红”为主要内容的幸福家庭创建活动。

【计划生育队伍建设】 2008~2011年,开展以“提高服务水平、争当服务标兵,提高业务水平、争当业务标兵,提高实干水平、争当实干标兵”为主要内容的“三提高、三争当”活动,以强培训、提素质为重点,以保待遇、严责任为动力,提高计生队伍综合素质。一是优化人员配备。选调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基层计生队伍,镇街计生办按照万分之三的比例配备工作人员,并且按照标准要求配齐配强两名行政执法人员和计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社区特别是新建居民小区健全完善以楼(院)长为主的管理服务网络。村调整计生干部实行向镇“报批制度”,镇街计生人员调整实行“调出调入平衡”制度,确保人员及时配备到位。二是落实工资待遇。村(居)计生委主任实行乡聘、村用、市备案,报酬在市镇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列支,巩固镇街统筹,按照村级计生主任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且不低于村支部书记工资80%的标准纳入预算,村级其他计生专职人员的工资由镇村统筹发放。三是优化管人用人机制。在市级建立“包业务抓落实、包镇街抓整体”的“双包保”责任制,在镇街推广“责任分解到位、奖惩兑现到位”的“双到位”工作机制,在村级深化“全员绩效管理、全程跟踪评定”的“两全管理”机制。推行村级重点工作、重点指标“双重”奖惩机制,基层计生人员达到“一岗精、两岗熟、三岗懂”具体要求,营造“争优创先、敢比敢拼”的工作氛围。2011年,编印《新形势新任务新作为》,宣传镇村41名计生干部的先进事迹。

【计划生育政策落实】 2008~2011年,贯彻落实《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规定,及时足额兑现各项奖励规定。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镇街统筹发放,并将发放情况纳入人口责任目标考核,确保各项待遇及时、足额兑现到户、到人。4年间,共落实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加发30%补助527人、438余万元。城区失业、无业、自谋职业人员等“三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共拨付专项资金333余万元,兑现落实55713人次。对生育二孩后自愿采取绝育措施手术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给予绝育手术夫妻不少于300元现金奖励,所需资金由镇街、村(居)解决。对农村领取一孩《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和申领二孩《生育证》的夫妻,开展孕前免费优生检查。达到晚婚晚育年龄领取一孩《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的夫妻,所在镇街赠送一份《母婴安康保险》。4年内,共有3912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纳入奖励扶助对象范围,发放奖扶金826.72余万元,为231名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发放补助金79万元。

【人口统计管理】 4年间,组织实施《山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统计管理意见(试行)》,落实已婚育龄妇女管理口径由现居住地管理转变为在农村以户籍地为主、在城区实行从业地、户籍地和居住地各负其责、共同管理的模式,初步完成大范围的人员管理再理顺工作。指导镇街做好以修改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信息差错为主的信息核查工作,对管理证明索要和出具等项工作进行再规范,避免错管、漏报等现象发生。2008年6月,推行应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立已婚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2009年,完善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全市95%以上的村(居)实现“村村通”,并能够熟练应用各种人口信息软件。2011年,投资20万余元用于新增服务器等设备,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与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协调配合,定期通报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和利用,确保信息交流及时到位,实现人口信息的互通共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计划生育管理】 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流动人口76075人,其中育龄妇女20698人,“三业”等特殊人员11854人。4年间,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按照“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合作、双向考核”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机制。农村继续开展“双见面”(与流动人口本人见面、与流动人口的家属见面)为主的亲情服务,摸清流动人口底数,掌握流动人口在外婚育动态。城区突出流动人口、空挂户、离下岗职工等特殊人员的管理,落实“抓房主、管房客,抓雇主、管雇工”的工作机制,落实企业法人、出租房主、雇主计划生育责任制,严格落实定期联系、见面查体和随机抽查等日常监控措施。综合治理和信息共享工作建立部门协作配合机制,由公安、工商、劳动、建设等相关部门组成综合治理工作小组,实行“一月一交流、一季一通报”制度,及时通报信息,定期开展联合行动。区域协作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一盘棋”的工作要求,积极与流出人口相对聚集的县市区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双向协议书》,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一体化进程。信息化建设中,加大国家、省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应用,把信息化带动作为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有力支撑。2008年启用信息交换平台,坚持平台交换信息“一天一查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等各项制度落实,督促镇村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做到流向清、情况明、管理到位,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流动中超生”现象的发生。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一是启动村居环境宣传改造工程。加强环境宣传建设,制定下发《“两室一校一街一院”建设规范》,开展计划生育环境宣传“洗脸工程”,镇村人口文化宣传一条街得到较大改观。二是深化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制定下发《模范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规范》,组织开展模范农村人口文化大院评选表彰活动,150个村级人口文化大院被授予“模范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开展农村人口文化“四融入”(融入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工作。2009年7月,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师资培训暨经验交流会议”在肥城召开。三是开展“省级人口文化示范县创建活动”。坚持“保障机制、基础设施、活动组织”三大建设,组织开展“桃乡人口文化周”、“模范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创建”、人口文化文艺演出、深化移风易俗促进男女平等、“潮泉十姐妹”典型带动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桃都计划生育幸福感召行动”,以市委、市政府“市级项目”运作方式,面向广大农村组织实施以“幸福使者综合带动、幸福家庭系列创建、生育关怀配套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感召行动”,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转变和“文明、和谐、幸福计生”格局的逐步形成。“计划生育十大幸福使者评选表彰”被评为“2011肥城十大新闻”。

【计划生育协会】 至2011年底,全市有计生协会基层组织679个,会员9.9万人。4年间,发挥协会在推进群众自治中的主力军作用,建立“民本型、诚信型、导向型、创建型”的计生群众自治工作新机制;开展“生育关怀”系列活动,形成“三级筹集、管理一体”横到边、纵到底的生育关怀运行机制;实施“爱心摇篮、青春护航、生育无忧、爱心救助、情暖夕阳”的“从摇篮曲到夕阳红”项目,组织实施“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以协会为主体,开展以富裕村帮贫困村、少生快富带头户帮贫困户的“双富双帮”活动;实行“会员走访”和“四带头”活动,发挥会员走访在基层基础工作中“网底”作用,协会在基层计生工作中骨干作用进一步凸现。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施“第二轮”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的探索和完善,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实施计划生育双向约定,采取依法、民主的方式制定民约,双向承诺、条款制约、相互监督、兑现奖惩,以履行合同的形式保障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落实。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2008~2011年,发挥市镇计生服务站宣传、培训、技术、药具、人口早期教育五项服务功能,加强计划生育科技服务工作,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一是建立完善各项管理服务制度,促进市、镇、村计生科技服务工作健康平衡发展。二是加强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4年间,投资500万元,加强镇街服务站室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技术服务水平。三是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围绕计划生育三大优质服务工程,开展避孕节育技术服务、优生优育指导、不孕不育症诊治、生殖健康保健等系列化服务工作,探索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群众满意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四是开展惠民利民服务。2010年10月,肥城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县,投资200万元建立查体服务中心。至2011年底,开展免费查体1.3万对,查体率86%以上。市镇计生服务站围绕计划生育中心开展工作,4年落实节育手术1.18万例、生殖保健查体97万余人次,诊治不孕(育)症3900例,婚前、孕前和遗传咨询60万人次,孕前培训新婚夫妇6.1万对,为8万余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孕期保健服务,培训计生专职人员3200人次,发行计划生育宣传品10万份,先后承担国家和省两项计划生育科研项目。2010年,市服务站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级示范站,10个镇街计划生育服务站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级示范站。
(周生田 栾绪剑 陶国杰)